还剩13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语文试题(含答案)佳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题,共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虚与实,既是一个哲学宇宙观问题,又是一种艺术实践的尺度宋人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说“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以虚为虚,就会陷入纯粹的虚无主义;以实为实,就会机械僵化,全无生气;唯有化实为虚,才能产生无穷的意味虚实相生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这种“诗笔”移植到唐传奇的写作中,首要的贡献就是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唐传奇在塑造人物时,通常是截取人物的几个重要生活片断,而把另外一些内容、事件省略,留下大量空白,让读者通过想象自己去填充化实为虚,由虚入实如沈既济《任氏传》描写任氏,仅有“容色姝丽四字正面叙写任氏之美,并无具体的描摹刻画,但其美貌却如在目前,原因就在于作者全从侧面烘托,从虚处着笔,写郑六一见钟情、不能自己,“见之惊悦,策其驴,忽先之,忽后之,将挑而未敢”更为精彩的是,韦崟派遣家僮秘密察看之后两人的一段对话,先问之容若何,家僮答之“奇怪也!天下未尝见之矣”简单的一问一答,任氏的绝美之姿已经跃然纸上接着又不厌其烦地拿出其他佳丽进行对比,特别是吴王之第六女,“秋艳如神仙,中表素推第一,但即便如此美貌,与任氏比起来,仍“非其伦也二所有这些铺叙,没有一处正面描摹,全从虚处落笔,由虚入实,这正是诗歌意象创造中的虚实相生之法再比如裴捌的《昆仑奴》,虽然磨勒是小说的主人公,但是读者读完全篇,对其所知仍然甚少,他究竟从哪里来,如何具有这样超常的本领,最后又怎样生活等等,这些问题小说中都没有交代,但人物
(一)语言文字运用I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华民族向来就有
①的优良传统开展对外援助70年来,中国始终本着以人道主义精神,向受到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印度洋海啸、西非埃博拉疫情、尼泊尔特大地震等诸多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突发事件中,中国总是
②地向这些国家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绝不在朋友落难时
③,绝不在伸出援手时夹杂私利,这就是中国之义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n想象力是影响科幻创作的重要因素
①,因为科幻创作不是天马行空的单纯幻想无论是科幻文学,还是科幻影视,它们都诞生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这一现实基础之上纵观两百年世界科幻文艺发展史,不难看出,科幻文艺的每一次突破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一方面,科幻作品中的科幻理念多是
②,比如《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与现实中的费米悖论、进化论、霍金宇宙预言等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另一方面,真实存在的科技成果为科幻想象提供了现实依托,比如《迦太基玫瑰》《奇点遗民》中的克隆人、新智人如果说想象力为科幻文艺插上翱翔之翼,那么科学技术则为科幻文艺提供了硬核支撑,助力科幻文艺“异想成真:因为科幻电影等科幻作品的创作,需要强大的技术实力提供支持比如影片《流浪地球2》中无处不在的移动机器人
③;影片中穿上就能变身“大力士”的炫酷机甲,是已经进入现实应用的“外骨骼机器人总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让科幻创作者有素材可写、有灵感可用,同时也为科幻电影的创作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让科幻世界变得更加可“触”可感目前,以人工智能、量子工程、基因工程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浪潮正在兴起在本轮科技浪潮中,我国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嫦娥”探月、夸父”逐日,这些都为中国科幻创作者放飞想象提供了不竭动力我们相信,有技术的支撑和创作者的努力,中国科幻必将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每空2分,共6分)
21.结合文段,分析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四、课内知识复习,本题共4题,每题2分,共8分
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慈父见背见表被动,相当于“被”
②于是怅然慷慨慷慨感叹
③逆以煎我怀逆预料
④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强强大,强盛
⑤骞朝洋而夕替替废弃
⑥能顺木之天天生长规律
⑦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志向
⑧岂予心之可惩惩因受创而戒止
⑨感慨系之矣系依随A.
①②⑤⑦B.
③⑤⑥⑧C.
②⑤⑥⑨D.
②③④⑧
2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名我固当
②则刘病日笃
③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④或棹孤舟
⑤乐琴书以消忧
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⑦垣墙周庭
⑧雨泽下注
⑨屈心而抑志兮⑩伏清白以死直兮A.
①④⑦②/⑩/
⑤/
③⑨/
⑥/
⑧B.
①②③⑦/⑩
④/
⑤/
⑥⑨/
⑧C.
①③④⑦/⑩/
②⑧/
⑤/
⑥⑨D.
①②⑦⑨/
⑤/
④③/⑩/
⑥⑧
24.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胡为乎遑遑欲何之A.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B.石之铿然有声者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D.此世所以不传也
25.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是一种文书,用于臣下向君主上书言事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B.“寡人是古代君主自称的谦辞,意为寡德,即缺少德行之人君主常“称孤道寡”C.“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天子、诸侯、大夫、土立庙仪制不同D.陛下是臣民对帝王的尊称本义为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因以之代指帝王
五、写作(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尚书》说“满招损,谦受益”骄傲自满本为“加,结果却是“落后受损”,实为“减”;谦逊虚心本为“减”,但结果是“进步受益”,表现为“加工可见,加”有时意味着减,“减”则是为了更好地加;是“加”是“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以上论述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三调考试参考答案
1.B
2.B
3.C
4.
①材料一所说的“诗笔”侧重于论述唐传奇借鉴诗歌诗意创造中的虚实相生之法,使小说人物形象生动饱满,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②材料二所说的“诗笔”侧重于论述唐人特定的艺术品质,呈现出他们浪漫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情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5.CEG
6.A
7.B文言文参考译1材料一良知(天生的智慧)不是由见闻产生的,但是见闻无一不是良知的运用所以良知不会停滞在见闻上,也不会与见闻分离开来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我没有知识(其实是说)除良知之外再没有其他的知识了所以.致良知是学问的关键,是圣人教育人的第一要义现在如果专门在见闻的细枝末节上探求,就是丢弃了关键,寻求的只是次要的东西了最近在志同道合的人中,大家大概没有不知道致良知的学说了,但是他们的功夫里还有许多糊涂的地方,正好是缺你这一问了大致说来,在学问上下功夫要恰当地把握住关键如果把致良知当作关键,那么凡是多闻多见,也无一不是致良知的功夫因为在日常生活之中,见闻应酬,虽然千头万绪,也无一不是良知的发挥和流传;去掉那些见闻应酬,也就没有良知可以致了,所以这些只是一件事罢了如果说致良知是从见到的和听到的事中求得的,那么它的意思就是把致良知和见闻分成两件事了这和专门在见闻的细枝末节上探寻知识虽然有所区别,但也同样地没有领会精一的宗旨“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既然说“择”,又说“识”,可见良知也在其间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了,但是它的用意还是专门在多闻多见上去选择、认识,就已经失去关键了你对这个地方已经认识得十分清楚,今天的这个问题,正是为了阐明致良知的学说,对大家有很大的益处只是语意表达不大清楚,难免会出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问题,所以不得不精心体察材料二内心真诚并且通达而学到的知识就是天赋予的良知,仁爱和正义是天的德性人性中本来就有并且自己也知道,没有不好的行为就是所说的良知并不是听到的看到的浅显知识行动达不到,身体不能体验,心里不明白,偶然听见一位老师的话语,看见一个事物的智巧,于是自己认为是绝妙的领悟,这就是小智慧损害道义的原因根据道理体悟它为什么是这样的,是天德的智慧;凭借看见的和听见的证实出现的事物,是凡人的智慧从德性明白通晓学识的智慧并且体悟运用于一体,那么其中的聪明就自然真诚而且清楚了所说的真诚聪明.的人本性与天德,没有看到有大小的区别通晓事物的道理,听说的看见的智慧与本性相互印证,达到本性德性与天德相统一,那么事物就没有大小,一切事物中都存在这样的道理本性即使在人这里而变得小,道义即使在天那里而变得大,凭借人德知晓天德,通过人体悟天德,那么对于我而言就不存在大小的区别
8.DGH
9.C
10.D
11.
(1)您所崇尚的,是权变谋略、形势有利;所实行的,是攻取掠夺、诡变巧诈;这些都是诸侯干的事(“贵”“势利”各1分,句意2分)
(2)如果敌人全军追击败兵,士兵行动毫无秩序,那么这说明敌人没有才能,立即攻击他们,不要迟疑(“追北”纵横”才各1分,句意1分)
12.
①临武君认为,孙、吴的用兵之道是变化极快,神秘莫测,使敌人摸不清他们的行动(1分)
②李靖认为,孙武的用兵之道高于吴起,前者能通过分合军队而产生奇正的变化,(1分)后者则通过计谋(佯装战败逃跑)来观察敌方,再定下攻退计划(1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文言文参考译文2材料一临武君和荀子在赵孝成王面前讨论如何用兵的问题赵孝成王说:“请问用兵的要领”临武君回答说“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察敌人的动向,虽然后发兵,却能先到达,这就是用兵的要领荀子说“不是这样的我所听到的古代用兵的道”,凡是用兵攻战的根本在于统一人民弓与箭不能协调,那么后羿也不能射中微小的目标;驾车的六匹马不和谐,那么造父也不能使车到达很远的地方;百姓不亲近依附,那么商汤、周武也不能一定取胜所以善于依附百姓的人,就是善于用兵的人所以用兵的要领就在善于依附百姓而已临武君说”不是这样的用兵所崇尚的,是形势有利;所实行的,是诡变巧诈善于用兵的人,变化极快,神秘莫测,敌人不知道他从什么地方出动,孙武、吴起运用这种方法,在天下没有对手难道一定要等待依附百姓吗!荀子说不是这样的我所说的,是仁德之人的军队,是称王天下之人的意志您所崇尚的,是权变谋略、形势有利;所实行的,是攻取掠夺、诡变巧诈;这些都是诸侯干的事仁德之人的军队,是不可能被欺诈的;那可以被欺诈的,只是一些怠惰荒疏的军队,赢弱疲惫的军队,君臣上下之间涣散且离心离德的军队”赵孝成王、临武君说“说得好!材料二:唐太宗问“军队在进行分合变化的时候,奇正表现在哪里?”李靖说善于用兵的人,无处不用正兵,无处不用奇兵,使敌人无法判断,所以正也能胜,奇也能胜全军官兵,只知道胜利了,却不知道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如果不是把奇正变化灵活运用到了极点,怎能做到这样的地步呢由分合而产生奇正的变化,只有孙武才能做到,从吴起往下没有能比得上他的唐太宗问“吴起用兵的方法怎么样?李靖说请让我简略说明一下,魏武侯问吴起两军对垒的情况吴起说让勇敢的下级士兵向前攻击,刚一交锋就败退,败退了也不要处罚,趁机观察敌军进攻的动作如果敌人停止、前进都有秩序,见到我军败退也不追击,那么这说明敌人有智谋如果敌人全军追击败兵,士兵行动毫无秩序,那么这说明敌人没有才能,立即攻击他们,不要迟疑我认为吴起的方法大都是这一类,不是像孙武所说的“用正兵交二”唐太宗问“你的舅舅韩擒虎曾说,你可以和他谈论孙、吴兵法,也是说的奇正吗?”李靖说“韩擒虎怎能知道奇正变化的奥妙,他仅仅知道以奇为奇,以正为正罢了从来不知道奇正相互变化,循环无穷的道理
13.D
14.
①贬官后的愁闷,有不遇之感
②“故乡远在千里之外”,有怀乡之愁
③“别离心绪”,与故人分别,有别离之绪或者孤独寂寞之感
④清明时节让人悲伤
15.B
16.C.
17.1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2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3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4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
18.扶危济困;当仁不让;袖手旁观
19.开展对外援助70年来,中国始终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向受到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疫情威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解析】原句中“本着”和“以杂糅,删除“以”,“受到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疫情成分残缺,应在“疫情”后加“威胁”
20.
①但是它绝不是唯一的因素
②以科学理论为基础建构出来的
③皆为现实中的机器人产品
21.运用了典故、比拟等手法,化用嫦娥奔月、神父逐日等典故,蕴含着自豪喜悦之情;把想象力比拟成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科技的发展能极大地激发科幻作家的想象力这一观点为下文展望中国科幻的美好未来作了铺垫
22.B
23.C
24.A
25.B的形象却因此而具有了巨大的张力,那些空白点召唤着读者的参与,每一个读者都可以用自己的审美经验来填补这些空白,而正是阅读接受过程中审美意象的再生成,赋予了小说更深沉的审美意蕴像《柳毅传》《莺莺传》《无双传》《虬髯客传》等作品,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都充分运用了虚实相生之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饱满,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摘编自韩伟《唐传奇中的诗意笔法》)材料二不仅唐传奇的“诗笔”代表着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文体特色,而且其中优秀作品还构成了现代“诗化小说”的前驱,换言之,唐传奇除了具备小说的基本特点之外,还表现出特定的艺术品质唐传奇小说突破六朝志人、志怪小说的拘囿,尽情显示了唐人的个性风度,表现了他们浪漫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情调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品味和超越,生活浪漫性的直接表现就是对艺术的爱好唐传奇所写各类人物,大都爱好诗歌,他们或者评论诗歌,或者创作诗歌,不仅如此,他们不少人还擅长书法,熟谙绘画,甚至能歌善舞崔莺莺之于张生(元稹《莺莺传》),霍小玉之于李益(《霍小玉传》),所爱者均为对方的诗才《三水小牍》所写的步飞烟,读了赵象的诗“长太息曰丈夫之情,心契魂交,远如近也又为书曰:“发华缄而思飞,讽丽句而目断……犹望天从素恳,神假微机,一拜清光,就殒无恨兼题短什,用寄幽怀伏惟特赐吟讽也”诗能使青年男女心契魂交,思飞目断,既是其浪漫情怀的体现,又是进一步推动其浪漫生活情调上升的催化剂不仅人如此,《东阳夜怪录》《玄怪录•元无有》《灵怪集•姚康成》等篇,还写了骆驼、驴、牛、鸡、犬等动物,以及故杵、灯台、水桶、破铛、铁钛、破笛、秃帚等精怪,它们以自我为吟咏对象,赋诗品评,可谓更具浪漫气息诗、赋之外,唐人对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的喜爱乃至痴迷,也反映了生活中的浪漫精神《太平广记》收汉至宋初笔记小说,其中收录有关音乐类故事三卷、书类故事四卷、画类故事五卷,多数作品出自唐人之手,唐人浸沉于艺术的浪漫情调表现得极为充分李肇《国史补》载录的《李舟著笛记》《李牟夜吹笛》就很好地反映了这种时代精神如“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维舟吹之,寥亮逸发,上彻云表俄有客独立于岸,呼船请载既至,请笛而吹,甚为精壮,山河可裂,牟平生未尝见”类似这样善笛和听众为笛声所陶醉的描写,唐传奇还有多篇,如《甘泽谣•许云封》《逸史•李谟》《博异志•吕乡筠》等,多生动地反映了唐人对艺术的善感之心(摘编自《唐传奇与诗化小说》)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虚实相生的“诗笔”到唐传奇才开始运用到人物塑造中,并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B.唐传奇在塑造人物时,一般是截取人物的几个重要生活片断,运用留白的手法,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C.唐传奇中的空白点能召唤读者参与,或许每一个读者都可以用自己的审美经验来填补这些空白D.《柳毅传》《莺莺传》等作品的“诗笔”使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昆仑奴》的“诗笔”则赋予了小说更深沉的审美意蕴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六朝志人、志怪小说中拘囿较多,未能尽情显示六朝人的个性风度B.受时代影响,唐传奇中塑造的人物多怀诗才,诗既是其浪漫情怀的体现,又是进一步推动其浪漫生活情调上升的催化剂C.唐传奇所塑造的各种动物、精怪也常常成为诗人吟咏的对象,具有一定的浪漫气息D.唐传奇中关于李舟、李牟善笛和听众为笛声所陶醉的描写有多篇,多生动地反映了唐人对艺术的善感之心
3.下列对材料
一、材料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引用《对床夜语》之语,旨在引出唐传奇具有运用虚实相生的“诗笔”手段塑造人物的特点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大量的事例,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诗笔”对唐代传奇小说的贡献C.材料二整体呈现“总一分一总”的论证结构,主体部分则以并列式结构加以论述D.材料一和材料二在举例论证时,大多为边举例,边进行评述,使唐传奇的诗意笔法得到不同阐释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唐传奇中“诗笔”的运用,其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8小题,2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题-7题材料一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孔子云“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今云专求之见闻之末,则是失却头脑,而已落在第二义矣近时同志中,盖已莫不知有致良知之说,然其功夫尚多鹘突者,正是欠此一问大抵学问功夫只要主意头脑是当若主意头脑专以致良知为事,则凡多闻多见,莫非致良知之功盖日用之间,见闻酬酢,虽千头万绪,莫非良知之发用流行;除却见闻酬酢,亦无良知可致矣,故只是一事若日致其良知而求之见闻,则语意之间未免为二此与专求见闻之末者虽稍不同,其为未得精一之旨,则一而已“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既云“择,又云“识”,其真知亦未尝不行于其间,但其用意乃专在多闻多见上去择识,则已失却头脑矣崇一于此已分晓今日之问正为发明此学于同志中极有益但语意未莹,则毫厘千里,亦不容不精察之也(节选自王阳明《传习录•答欧阳崇一》)材料二诚明所知,乃天德良知,仁义,天德也性中固有之而自知之,无不善之谓良非闻见小知而已行所不逮,身所不体,心所不喻,偶然闻一师之言,见一物之机,遂自以为妙悟,小知之所以贼道因理而体其所以然,知以天也;事物至而以所闻所见者证之,知以人也通学识之知于德性之所喻而体用一源,则其明自诚而明也所谓诚明者,性与天道,不见乎小大之别也通事物之理、闻见之知与所性合符,达所性之德与天合德,则物无小大,一性中皆备之理性虽在人而小,道虽在天而大,以人知天,体天于人,则天在我而无小大之别矣(节选自王夫之《张子正蒙注•诚明篇》)
5.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崇一A于此B已分晓C今日D之间E正为发明F此学G于同志中H极有益
6.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酬酢,宾主互相敬酒,泛指交际应酬,酬指向主人敬酒,酢指向客人敬酒B.莹,意思是清楚,与成语“清莹秀澈“如玉之莹”中的“莹意思不同C.喻,意思是知晓,与《论语里仁》中“君子喻于义”的“喻意思♦相同D.贼,此处为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损害毁弃,文中的“贼道”即损害道义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阳明认为,孔子说自己没有知识,其实是说除良知之外没有别的知识;致良知是圣人教育人的第一要义
8.王阳明认为,做学问不应只专研于见闻的细枝末节,否则寻求到的只是一些次要的东西,故致良知可摒弃见闻C.王阳明认为,关于多闻择善而从、多见而识的问题,欧阳崇一认识得十分清楚,此番讨论对大家也很有好处D.王夫之认为,致良知需要身体力行,偶然的见闻并非真正的妙悟,真诚聪明的人的本性与天德没有大小之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题一一12题材料一临武君与孙卿子
①议兵于赵孝成王前王曰“请问兵要临武君对日“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孙卿子日“不然臣所闻古之道,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临武君日“不然兵之所贵者势利也,所行者变诈也善用兵者,感忽悠暗,莫知其所从出,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岂必待附民哉!”孙卿子日“不然臣之所道,仁人之兵,王者之志也君之所贵,权谋势利也;所行,攻夺变诈也,诸侯之事也仁人之兵,不可诈也彼可诈者,怠慢者也,路亶者也,君臣上下之间滑然有离德者也孝成王、临武君日“善!”(节选自《荀子议兵》)・材料二太宗日“分合为变者,奇正安在?”靖日“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故正亦胜,奇亦胜三军之士,止知其胜,莫知其所以胜,非变而能通,安能至是哉分合所出,惟孙武能之,吴起而下,莫可及焉太宗日吴术若何?”靖日“臣请略言之魏武侯问吴起两军相向起日’使贱而勇者前击锋始交而北北而勿罚观敌进取一坐一起,奔北勿追,则敌有谋矣若悉众追北,行止纵横,此敌人不才,击之勿疑臣谓吴术大率多此类,非孙武所谓以正合也太宗日卿舅韩擒虎尝言,卿可与论孙、吴,亦奇正之谓乎?”靖日“韩擒虎安知奇正之极,但以奇为奇,以正为正耳曾未知奇正相变,循环无穷者也(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注】
①孙卿子即荀子,名况,字卿
②靖即李靖,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8.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使贱A而勇者B前C击D锋E始F交而北G北而勿罚H观I敌进取
9.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致,到达与《答司马谏议书》“以致天下怨谤也”意思不同B.路,通假字,同“露二《齐桓晋文之事》“刑于寡妻”一句中也有通假字C.非,违背与《论语》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的“非”意思相同D.言,谈论,议论,与《过秦论》中“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的“言”意思不同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临武君和荀子在赵孝成王面前讨论用兵之道,临武君认为除了要得到天时地利,用兵还要善于观察敌方的动向B.荀子不认同临武君的观点,他认为用兵的要领在于善于依赖百姓,正如后羿射中微小目标需要借助协调的弓箭C.面对唐太宗用兵的奇正表现在哪里的询问,李靖回答说善于用兵的人,处处将正兵与奇兵相结合,令敌方无法判断D.韩擒虎认为李靖可以与孙、吴相提并论,但李靖并不认同,他觉得舅舅从来不懂得奇正相互变化、循环无穷的道理
11.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之所贵,权谋势利也;所行,攻夺变诈也;诸侯之事也
(2)若悉众追北,行止纵横,此敌人不才,击之勿疑
12.对孙、吴的用兵之道,临武君和李靖的看法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4题,共15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一一14题寒食寄郑起侍郎宋-杨徽之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注】杨徽之与郑起二人均负诗名,同为五代后周的宰相范质所赏识,擢任台省之职,宋太祖代周称帝之初,二人被贬为外官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在寒食前一二日的清明出游,首联以清明”点出出游的时间“山城”点明诗人出游的地点,“寂寂,用叠词渲染周围的环境气氛B.颔联二句二景,一高一低,一朦胧一清晰,如画家构图,色调淡雅,风物凄清,与“寂寂山城”相呼应,较为直接地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愁思C.颈联耐人寻味天寒”与乍暖还寒”相同一语双关,点出季节的气侯特点,也抒发了诗人内心因贬官而生发出的凄寒之情;“酒薄”暗示诗人心有愁绪,饮而无味,不能成欢D.尾联之妙,在以问句作结诗人本有一腔心绪,喷涌欲出,这里以“向谁言”出之,仍不失为唱叹之音,回扣诗题
14.请结合全诗分析颈联“易断魂”的原因(6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题一一16题叹庭前甘菊花杜甫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1】烂馒开何益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九日赏菊陈与义黄花不负秋,与秋作光辉夜霜犹作恶,朝日为解围今晨岂重九,节意入幽菲孤芳擅天地,众卉亦已微殷勤黄金倚,照耀白板扉【2】沽酒欲寿花,孔兄【3】与我违清坐绝省事,未觉此计非夕英【4】岂不腴,骚人自难肥注释【1】残花指晚开的甘菊【2】白板扉指简陋的大门
[3]孔兄钱的谑称【4】夕英出自《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二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诗“开何益”与陈诗岂重九”都以反问的语气强调菊花要适时开放B.杜诗“残花烂馒”与陈诗“黄金眉”都写出诗人对眼前盛开菊花的喜爱C.陈诗前四句写菊花在秋天绽放,夜晚遭受秋霜打击,白天仍有太阳呵护D.两首诗歌借物抒情,杜诗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感伤,陈诗借菊花展现了傲岸高洁的诗人形象,抒发自己对淡泊自适生活的向往
16.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都综合运用描写、抒情、对比等多种表达方式,内涵丰富B.陈诗写众卉已经凋谢,反衬出秋菊在天地间傲然独立的风采C.杜诗写众芳被人们采撷至中堂,意在突出重阳节的热闹氛围D.两首咏菊佳作风格不同,杜诗沉郁顿挫,陈诗明朗轻快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题,共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中分析道,秦国在战争以外所得的土地远远多于战争所得,因此,“,,本来就不在于战争
(2)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引用典故,采用铺陈手法,意在表达自己同先贤们感同身受,隐忍苟活,著书立说,其目的是:夕O
(3)《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因夜气清冷,所以觉得头发稀疏,如今被免职了,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但词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表现出词人不管处境如何,自己心神稳定毫不动摇的气度
(4)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开篇中说道,因和司马光政见不同,恐怕多作解释也不被理解,因此针对司马光反对变法的书信上次只是简略地写了回信但是又因为“,所以这次详细说明变法的缘由,希望司马光原谅自己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