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内容: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学目标、感受词人的形象,了解苏轼生平经历及思想
1、背诵本词积累名句
2、学习词人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人生态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点领3会词的思想内容;背诵、默写这首词教学难点理解作品里的意象、意境和作者的情操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园圃里的一朵幽香的奇葩,让我们领略了那个时代骚客文人的无尽风流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学过的词,比比看谁记的词牌名多(沁园春,一剪梅,念奴娇,清平乐,相见欢,渔家傲……)那么词牌有什么作用?(规定词的格式一一句数,字数,平仄)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词牌.,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二、文学常识、了解作者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诗、文、词皆独步1037—1101,一时,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其词于雄奇超旷之外,亦兼韶秀婉丽,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文如行云流水,恣肆挥泗,代表北宋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宏肆雄放,机趣横生,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宋一代诗风一生著述宏富,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写作背景2(元丰二年)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1079,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后经多方营救,才得以活命这就是著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3〃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民间自卫队副队长)初寓定惠院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前期是失意自伤,低沉苦闷的中期随遇而安,洒脱旷达后期乐观豪迈,积极向上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
三、学习诗词、教师范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1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重点词语2疏桐枝叶稀疏的梧桐[1J【】漏断:指深夜2【】幽人幽居之人3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4]孤鸿孤单的鸿雁
[5](【】省)理解,明白6xing【】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
7、词句理解3一弯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树梢,滴漏声断了,夜深人静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那孤雁的缥缈身影孤雁惊飞却又回过头来,心里有恨却无人知道它挑遍了寒枝不肯栖息,宁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凉
四、简要赏析(―)整体感知、全词上下两片,共有哪些意象?1明确缺月、疏桐、漏断、幽人、孤鸿、寒枝、沙洲、这些意象分别有哪些特点?诗人分别用哪些词语来描绘它们?2明确月一一缺,桐一一疏,漏一一断,人一一幽,鸿一一孤,枝一一寒,沙洲一一冷、上片首3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前两句借缺月、疏桐、漏断等一系列寒冷凄清的意象,营造出幽冷、寂寞(凄清、孤寂)的氛围
(二)问题探究、上片着重写的意象是什么?1幽人,原指幽囚之人,引申为含冤之人或幽居之人这里指谪宦生涯中的词人自己联系背景被贬黄州之后,‘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词人只能在清冷的世界里孤独徘徊,无人相知,无人相伴,突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下片着重写的意象是什么?2孤鸿指孤单的鸿雁喻指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的词人自己、结合下片词句,说说幽人与孤鸿有哪些共同的处境、心理、志趣?3处境飘零失所,孤独凄冷词人寓居定慧禅院,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无良木之可栖,只好栖于寂寞冷清的沙洲心理〃惊〃“恨〃,心怀幽恨,惊恐不已乌台诗案,九死一生,牵连众多,如惊弓之鸟此处孤鸿纯是作者写照,取其神似志趣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寂寞、孤高、孤芳自赏、洁身自好、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4恨的内容恨〃有遗憾之意,遗憾无知音与他志同道合〃恨〃有怨恨之意,怨朝廷不能正确对待他
五、主题思想本词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抒怀,是词人对人生的反省,也是对理想的坚守,表现了词人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总之,诗人借孤鸿把自己当时不便也不好直言的心境形象贴切地表达出来实际上是反映在政治上失意的孤独和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