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第三单元写作任务文学短评文题学完本单元诗词后,我校语文组拟举办一个以文学短评展示为主要内容的读书展览请在以下题目中选定其一,围绕题目所示,紧扣诗词内容,叙议结合,写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学短评,一小时内完成
(1)忧思•思贤•求贤一一我看《短歌行》
(2)误落•开荒•守拙一一我看《归园田居(其一)》3胜境•仙境•至境我看《梦游天姥吟留别》4身世之悲与忧国之情我看《登高》
(6)建安风骨与盛唐气象我看《短歌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
(5)月亮一一从第三单元诗词看一个重要意象(建安风骨慷慨悲凉,简练刚健盛唐气象雄壮豪迈,浑厚蓬勃)设计意图
(一)有写必有评,有评必有改运用讲评教学,及时反馈作文评估信息,使学生在写作上有具体的目标感、优劣感,对写到什么水平方可符合本次作文最低要求,有较为明晰的底线意识,提高写作教学效率;
(二)强化作文讲评的针对性根据本次写作的文体及相关要求,结合学生写作的实际情况确立讲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写作辅导和讲评不搞大水漫灌;
(三)切合学生本次写作成文的实际,实事求是,剖析评价,讲清不足原因,指出改进方向;充分利用评估的激励机制,肯定鼓励为主,力避学生逐渐对写作望而生畏甚至望而生厌的现象;
(四)讲评官就事论事,具体分析,反对讲“普通话”,切忌把写作学一一此处为文学评论的一套术语,翻来覆去地把玩本次作文要求明确及成文实际评估1要写成文学评论依照教材所强调的文学短评的要求,对作品的文学因素进行评论,并着重讲好写得如何,为什么说是好的,或者有缺憾的行文以客观评价、零度风格为好存在问题
①极少数学生写成了关于作家及其作品的散文,比如,写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主要写了李白仕途的失意,而放浪山水,怎样不屈服于那些佞臣的欺压,甚至写成了李白心路历程的记录,不是作品品评和人物心理情感的分析,而是写成了以人物评论为主的历史散文;
②个人阅读感受抒情化把阅读体验情绪化地插入评论之中,动不动就抒发阅读豪情,或者描摹自己阅读时的激动感受,虽然写得生动形象,但是给人以情胜于理的印象2要紧扣题目所提供的关键词,写清这些关键词所包含的意义,并能够用诗句或概述的诗意证明;要求理清几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并予以总结存在问题
①对关键词诠释不准,对关键词的词义指向不够集中或旁逸斜出,或大而无当比如“胜境・仙境・至境”,这里特指作为“仙境”铺垫的攀登天姥山所见景色,而“至境”指的则是李白从梦境中醒来以后的觉悟,是一种精神境界
②没有按照题目要求,理清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没有能够解释这些概念之间的深层关系比如“建安风骨”与“盛唐气象”,在我们本次作文所设置题目所涉的作品中,以怎样的形式,在怎样的程度上,构成有机的联系,应该明确阐明3举证不力提出观点以后,用相应的文本事实证明时,针对性不够,或者说所举材料不够典型以上问题,不出现学生姓名,具体举例,展示分析作文展示并师生点评1忧思•思贤•求贤——我看《短歌行》金昱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短歌行》的开篇,曹操便发出人生的感叹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则是对人生苦短的进一步表达面对短暂的人生,曹操心中的忧思越发浓烈是最激昂的歌声,都抹不平的忧思,是只有烈酒可以勉强消解的忧思显然,这里已经不单单是对生老病死的担忧了[由相关诗意概述,言明此种引出“忧思”非酒非歌可以消解,概述有对诗句的针对性解释能够在句间前后联系上动脑筋,把文章做足,值得肯定]那么,曹操的“忧思”之“忧”,可以说是由上述原因引发,那么,“忧思”之“思”对象究竟是什么呢?曹操于想象中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他“沉吟至今”的“君”,是他愿“鼓瑟吹笙”欢迎的“嘉宾”,是他朝思暮想的贤人啊,即“思贤”他心中所想象有贤人相伴的场面,那么热烈和谐,可是,回到现实,眼前却空有歌舞升平,并无贤人相助,不见贤人之影,他又怎能不忧呢?所以,面对那同贤人一样不可触及的明月,他发出“何时可掇”的疑问,抒发自己的思贤之情[由第一节的“忧思”,自然转入“思贤”,分析时,把相关诗句自然地引入论证]而曹操身为一代枭雄,又怎么会单是沉溺于“忧思”之中,既无贤人在身边,他便自己主动去寻求,去吸引贤人前来他以周公自比,愿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胸怀呼唤那些于乱世之中无枝可依的人才为了追求人才,曹操展现了自己全部的诚意,他不仅是在忧思,也从未放弃过探寻,哪怕人生苦短苦短,他也从未意志消沉过,曹操求贤的积极行动、宽阔胸怀和诚恳态度,都[本节分析“求贤”提“思贤”“求贤”勾连起来]及,而且把“思贤”回看全诗,在曹操“忧思”的表面下,展现的却从来不是哀伤之情,他“思贤”“求贤”的坚定意志,刻入了诗的骨骼一一这同样也是曹操的风骨一一显得那样豪迈与激昂身为乱世之中的一方霸主,他誓要荡平天下,因此渴求贤才相助可惜人生短暂,他没有多少时间去找寻,但这急切的忧思中,怎么会有半分哀伤?[从魏晋风骨的高度,来观照“忧思”“思贤”“求贤”的关系及其实质,使文学短评得以在更高的层次上深化,具有一定的文化视野只是末一句,有点费解,需要修改]2忧思•思贤・求贤——我看《短歌行》虽然,曹操的《短歌行》曲曲折折、絮絮叨叨,只有三十二句诗,却能够让人体会到曹操忧思、思贤、求贤的心境[开篇简洁,紧扣三个关键词]本诗的前八句,曹操饮酒听歌,感叹人生的短暂将人生形象地比作朝露,展现时间流逝之快“忧思难忘”,直接表现出了诗人“忧思”的心境而如何解忧?诗人只能借酒消愁诗人的“忧思”来自何处?借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诗经》语句,点明了诗人的“忧思”来自于对贤才的思念而贤才不得,却只能朝思暮想,想象宴请嘉宾贤土,欢聚畅饮的场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展现出群臣与诗人之间热烈、和谐、友好的氛围[由“忧思”自然地引出“思贤”,把相关诗句自然地引入文章]明亮皎洁的月光,终于打破了诗人与贤才把酒言欢的美妙幻想“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诗人正式踏上“求贤”之路,穿过田间纵横交错的小路,自迢迢远方,屈驾访贤人“契阔谈是诗人与贤才之间欢饮畅谈,“心念旧恩”再次深化思贤若渴之情诗人写完了自身,又调转笔头写贤士将贤士比作乌鸦雀鸟,“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一个“三”,一个“何”字,深切地表现出了贤士费尽力气,却无人赏识,无处依靠之窘境,从而暗示不得志的贤士来投奔曹操诗人借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表现出他如泰山沧海一般虚心纳贤的开阔胸襟,又借“周公吐哺”的典故,突出了自己如周公般求贤若渴、以大事小的诚心诚意[对所引用诗句中的重点字词进行剖析,更具体翔实地证明自己观点,把知识予以打开]全诗从“忧思”到“思贤”就到“求贤”,过渡自然,求贤之情深切饱满,表现出了曹操对贤才的思念之殷[全文总结,回到对三个关键词之间关系的梳理]建安风骨与盛唐气象——我看《短歌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一个时代往往催生一种文采,正如一个时代常会带来一个伟大无论时代如何动荡,这种成长的烙印不会变化,那就是灵魂深处的、最原初的呐喊以三首歌为例,卷起这道文学的时代之门以建安风骨著称的建安文学,以简为上,盛唐诗文则更多地采用长句曹操的《短歌行》以四言为一句,从时间上来看,这是因为东汉末年尚未有新诗体的出现;从文化熏陶上来看,这种形式与《诗经》相近曹操曾是个读书人,是汉臣,接受儒家文化的激荡他不仅在内容上择思摘引,在形式与结构上使之相近一一简洁,两两相对,抑扬顿挫而这种简练刚健的文体,也恰好成就了他清俊通脱的笔风而《梦游天姥吟留别》多以五言及以上长句起笔,这符合盛唐文学的多样开放,使得全诗起伏不定,错落有致,更能将李白在盛唐之时酒入豪肠后的瑰丽雄奇之想象,更加真切地呈现到人们眼前顺带一提,其诗中也有一处引用了四言短句,使得语气短促有力,也算与前人强力直白的情感遥相呼应建安多悲而冷,盛唐虽悲却有雄浑之气曹操望着杯中美酒,拟想自己苍老的面容,欲悲先愁,提笔“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喝酒,高兴事,却也能喝出个悲来再喝,听闻不少贤士郁郁不得志,又愁“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每个人都在时代的浪潮里飘泊,心总是连着海的曹操亲眼看着蛀虫终于将朝廷的最后一根顶梁柱腐蚀,一切破碎,天下无归他是心焦,激切,渴望创造自己所理想的世界这是那个时代教会有为的政治家的所以他悲,悲贤人不助伟业,更怕他自己功业的倒塌杜甫呢?杜甫写“无边落寞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亦是悲韶光易逝;叹“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也是哀志业无成两者的不同之处,一是在于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没有最终倾倒,杜甫一颗报国心仍有归处;而是他见过盛唐花团锦簇、国泰民安的模样,这种壮阔的幸福之情,在他人生的大半辈子里都存在,他就是在这里成长起来的所以他的诗中固有一份乐观,有一份豪迈建安风骨因战乱而慷慨悲凉,盛唐气象因繁荣而浑厚蓬勃乱者,分裂者,多见死亡者,行军急者,情感多凉,起伏较大,以短季显心性上一秒是笔墨飞舞,下一秒是兵戈交锋若不加紧表达,只怕再无机会盛者,太平者,多见和乐者,纵情山水者,纵使高傲,即使低沉,也不会放下心中的积极,因为对他们来说,已是习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们站在更高的生产力上,反而更能共情盛唐有我有国的情感,热衷于高远广阔的胸怀了所以,文学气派是时代的产物,文学韵味是时代的况味[此文甚好分析两种文学现象时,都能够结合作品实际,也能够挖掘这些作品背后的时代因素及个人修为;层层剖析,娓娓道来,层次清晰,分析在理;语言总体上也很不错,自然表达中有不见刻意的精致,除掉若干句子,比如最后的“生产力”的说法略显突兀,显得不协调之外,大体上流畅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