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项脊轩志【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理积累文言基础知识,了解掌握相应文化常识
2、思维发展与提升正确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结合有关背景知识探究陶渊明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与率性而为的个性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作者如何通过语言传达深厚情感,形成独特的审美追求
4、文化传承与理解联系作者的身世和创作背景,把握文章的情感,以及文章承载的文化观念【教学方法】自读预习,教师讲解,学生探究,教师引导总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记录家庭生活和家庭琐事,也能写出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今天我们一同来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从他的家庭生活中去感受那份深情厚谊【预习】【任务一】阅读资料,了解课文
1、作家作品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今属江苏人,明代散文家归有光一生郁郁不得志,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善于把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他被人称为“今之欧阳修”代表作品有《先妣事略》《寒花葬志》《思子亭记》等创作背景
2、写作背景归有光原居昆山,“项脊轩”是他在昆山时的书斋名他在35岁中举后,徙居嘉定安亭江上,授徒讲学,不复回故里由此可以推知,他18岁写此文,35岁左右可能在迁居前由于翻检书箧,触及旧稿,引起了对亡妻的深深怀念,因而补写了附记,其间相距十六七年,妻死那年手植的枇杷树也生长了约五六年这样,不仅使枇杷树“亭亭如盖”比较符合实际4科闫友创,让岑引义忘曷!情况,且让“多在外,不常居”之语也有了着落项脊轩,书斋名,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怀宗追远之义
3、文学常识
(1)了解文体“志”“志”为文体的一种,与“记”有相似之处,但二者还是有着明显区别“记”通常用来记事或物,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等“志”则大都用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项脊轩志》名为记“物内容则以记“人物事迹”为主,故以“志”为名
(2)归旧时指女子出嫁“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3)闺一般指宫中小门或内室“闺”字常和女子有关,没结婚的女子称“闺女”,女子的住室称“闺房”文中“中闺”指内室
(4)束发古代以男子15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这时应该学习各种技艺
(5)象笏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级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执笏,供指画和记事笏多以象牙、玉制成
(6)牖古建筑中室与堂之间的窗子古院落由外而内的次序是门、庭、堂、室进了门是庭,庭后是堂,堂后是室室门叫“户”,室和堂之间有窗子叫“牖”,室北面的窗子叫“向”【任务二】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一、生字注音(第1段)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s*n1u),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 i),使不上漏
①前辟四窗,垣(yudn)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楣,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ydn)仰啸歌,冥(ming)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第2段)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ddi)诸父异爨(cuo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yii pd)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己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y€0,尝居于此
②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 i)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日“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日“汝姊在吾怀,呱呱(gu9口)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日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日“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日“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hfi)至,日“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第3段)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jiGng yb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③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第4段)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日“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第5段)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二、解释加点词,口头翻译全文(第1段)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①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楣,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答案
①方丈(一丈见方)
②渗漉(渗漏)
③顾视(环视)
④胜(美)
⑤偃仰(俯仰,这里指安居、休息)
⑥啸歌(长啸歌吟)
⑦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坐)
⑧万籁(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
⑨斑驳(错杂)(第2段)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②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日“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日“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日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日“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日“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日“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第3段)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③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答案
①迨(等到)
②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家)
③往往(到处)
④逾庖(越过厨房)
⑤宴(吃饭,用饭)
⑥已(不久后)
⑦而(你的)
⑧过(看望)
⑨若(你的)⑩大类(很像)匕(及,等到)磔1(关闭)领牖(关上窗户)(第4段)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O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日“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第5段)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答案
①归(旧指女子出嫁)
②几(书案)
③书(写字)
④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⑤制(形制,规制)
⑥亭亭(直立的样子)
⑦盖(伞盖)第二课时【导入】项脊轩的日常似乎很平淡,但是平淡处见真情,今天,我们就具体来分析项脊轩志中的情意【分析课文】(第一段)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①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楣,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1、翻译木段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室内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雨水也一直往下流;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都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又屋子方位朝北,不能被阳光照到,一过了中午(屋内)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向前开了四扇窗子,用矮墙在庭院周围环绕,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又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家中的书摆满了书架,我仰头高声吟诵诗歌,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听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
2、概括本段大意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
3、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一句点题,说明来历,呼应题目B.本段记项脊轩及庭院的幽美环境,抒写了对百年老屋特殊的亲切之感C.“万籁有声”一词不仅写出项脊轩的外部环境,更直接写出轩中幽静的气氛(以动写静)D.小鸟啄食的行为,本是动态,但“人至不去”,则从动态中显示了静景(第2段)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己()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②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第3段)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③狂••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1、翻译这两段本段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已经去世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去世的母亲曾经来过这里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里”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祖祖辈辈都读书,长期以来却没有成就功名,这孩子取得成就,指日可待了!”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瞻仰回顾旧日事物,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项脊轩的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2、概括本段大意第二段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第三段我闭门苦读,星际选多次遭到火灾都没烧掉
3、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由“篱”到“墙”,变厚的不仅是隔离的材料,而且还是一个大家族成员之间的心理距离B.选文对母亲和祖母的回忆,直接描写了她们的语言,都属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如“娘以指叩门扉日儿寒乎?欲食乎?”C.作者采用白描和细节描写的手法,描写了与母亲、祖母相关的日常琐事,用语清新淡雅,却自成风格D.选文表现了作者内心的三种伤痛家道中衰的沉痛、幼年丧母的哀伤、科举之途的忧虑,且哀痛之情逐渐加深(第4段)余既为此年年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间古事,或凭几()学书()o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日“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第5段)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翻译这两段我作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楼,那么,什么叫小阁楼呢?”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然而这之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的,如今已经高高挺立着,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
2、概括这两段的大意回忆亡妻,借庭树写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3.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第4段补记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主要表现作者丧妻前后欢乐和悲痛的心情,是对前半部分的追叙和补充B.第5段宕开一笔,写枇杷树葱茏、俊美、婆娑、挺拔的风姿作者以此衬托对亡妻的怀念之情C.文中没有“相亲相爱”或“相敬如宾”之类的字眼,而伉俪深情自见主要是因为作者借助细节描写,抓住富于特征的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来写D.结尾的妙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作者睹物思人,以轻快显露的笔法结束全篇,言简意丰情深,耐人寻味(含蓄深情)第三课时【赏析结构手法】
1.文章前后两部分虽写于不同时期,时间跨度大,但形散神聚,前后格调一致,情感贯通,这是由于作者善于用线索将生活琐事串联起来试分析本文有哪两条线索答、本义的线索:一条是项脊轩的兴废变迁,一条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作者把经过选择的看似零散的材料集中到项脊轩里来,用这一小屋的历史把物境,人事和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等等,有序地贯穿起来,用自己的思想感情统摄起来,使这些本来互不关联的东西产生内部联系,使〃形〃〃神〃得到和谐统一
2.清人王锡爵《归公墓志铭》评论归有光的文章“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指出归有光善于描写生活细节、平凡场景,往往能生动传神地表现出自己的情感请按人物梳理文中细节描写的具体表现、人物对作者的情感态度以及作者流露出的情感人物对作者的情感态人物细节描写的具体表现作者的情感度母亲以指叩门关怀母爱难忘祖母阖门、持笏关爱、怜爱、期待遗教难忘妻子问古事、学书快乐、真挚恩爱难忘
3、文章的结尾写枇杷树有什么作用文章结尾,贵有余味这篇文章的结尾,可以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枇杷树,就似乎看到了妻子的音容笑貌,就似乎听到了妻子的欢声笑语由“亭亭如盖”的枇杷树,自然就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可现在物虽在而人已逝去,占据作者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结尾托物寓情,同时又点到“庭”,与题目“项脊轩志”相照应言简意丰情深,耐人寻味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陈情表》《项脊轩志》的动人之处是什么?
①《陈情表》着力铺陈,以叙事来传情,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文章首先着力铺陈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境,突出祖孙之间相依为命、感情真挚,以此作为陈情的依据这部分文字哀婉,深深触动读者内心其次写自己愿意奉诏的态度,但又以祖母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来为自己开脱,哀哀之情,俳恻动人文章又以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大旗为己所用,恳求皇上恩准自己的请求以理动人,令人信服最后提出解困之法全文脉络分明,丝丝入扣,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尽管《陈情表》不像一般散文那样声情并茂,但语言极力铺陈,尽情渲染,读之令人感动
②《项脊轩志》融情于景,以状物来传情如状写项脊轩修葺后庭院的环境“小鸟时来啄食……珊珊可爱”幽雅静谧的气氛,衬出今日的凄凉再如“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枇杷树亭亭而立,作者睹物思人,黯然之情呈现在读者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