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9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四
(5)班全体学生都比较遵守课堂纪律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十三篇课文,29个课时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包括《社区的公共设施》《和睦相处》《精彩的社区生活》;第二单元“我看家乡的新变化”包括《城乡巨变》《腾飞的翅膀》《交通连四方》《服务在身边》;第三单元“好大一个家”包括《56个民族是一家》《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之乡一一云南》;第四单元“共同生活的世界”包括《世界之窗》《节日大观》《多彩服饰》本册教材由学生身边出发,让学生了解社区,了解城乡变化,了解民族和世界
三、教学目标
1、能关心社区,以热情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乐于为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认真进行实践调查,积极参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3—、指导思想综合的课程观要求我们积极转变观念,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德育模式开放的课程观要求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对教材中的范例进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适当的拓展,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学情分析本班共有50名学生,男生27人,女生23人孩子们的年龄大多在十岁左右,思维非常活跃,好奇心较强,见识较广,对综合性、活动性较强的品德与社会课颇有兴趣通过多年的学习与生活,他们已经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和生活常识,也了解了一些社会现象,但实际操作与现实表现还有待加强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各单元的主题与教学要点如下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诚信是金,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明白诚实是自尊自爱的表现,诚信是事业成功的法宝,是现代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努力做一个讲信用的人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伸出我们的手,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心,使他们愿意伸出自己的手,献出自己的爱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我的绿色日记,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家乡的水、空气、动植物等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危害进行考察和探究,使学生初步树立环保的意识和责任感,激发他们对美好绿色家园的热爱与向往之情第四单元的主题是交通连着千万家,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社会的飞速进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祖国真大,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许多名山名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目标,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上的趣味较浓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在愉快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得到教育
2、善于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多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要给予来自外地农村的孩子更多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扩充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进度周次教学内容第1周诚实,不需要理由第2周拍手拉钩不要变第3周诚信就在身边第4周同在蓝天下第5周生活因爱更美丽第6周我们的爱心行动第7周流过家乡的小河第8周我们时刻在呼吸第9周大自然中的朋友第10周呵护绿色家园第11周马路修到家门口第12周交通海陆空第13周平安走天下第14周在世界的东方第15周我们的大中国第16周壮丽的河山第17周海峡两岸盼统一第18周复习考核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他们但缺少社会经历
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原则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以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的通信种类,学会使用基本的通信方式,了解通信的发展情况,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知道诚信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了解诚信的内涵懂得人无信不立,感受有无诚信给人们的生活和心理带来的不同影响懂得当今社会倡导诚信的意义,原意为建造诚信社会尽力
3、了解学校、班级民主生活的表现形式和一般程序,初步懂得权利与义务要相统一,了解有关社会民主生活的常识初步明白民主生活的意义,树立现代民主意识;能够按公开、公平、民主、平等的原则,行使自己的权利;增强社会民主意识
4、初步了解人类的发展进程和几千年来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对祖国文化的兴趣;了解和探究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人物和中国文化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以及保护文物意识
四、教学建议及措施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二,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五、教学进度安排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5—、班级情况分析四年级是小同学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时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局部同学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目的与要求
1、引导同学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做一个文明有教养的人;知道残疾人的困难,感受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可贵品质,从而能尊重残疾人,积极主动协助他们;引导同学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倒霉人的行为;引导同学明白参与集体活动、热心为集体服务是热爱集体的表示,做到主动为集体做好好事,感受到只有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发挥各自作用,集体才干得到不时发展和进步
2、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了解家乡的巨大变化;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局部,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基础上,观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3、知道交通工具的作用,真切感受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方便;选择中知道几种常用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顺利到达目的地;了解从古到今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巨大变化,感受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激发同学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学会编制小报;认识通信的迅猛发展
三、重点难点重点
1、引导同学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老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指导同学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身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2、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3、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难点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基础上,观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6
一、学生现状分析四年级学生虽然掌握的基础知识比较牢固,但有些综合应用、实践性较强的知识知道的比较少,同学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在过去的教学中只知道在课堂中学品社,没有让学生真正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感受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这是我们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必须克服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三个单元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展示活动,第一主题单元《我能为你做什么》从学生身边最为熟悉的人和事为切入口,了解在我们周围还有许多人需要我们帮助,我们应该为他们伸出友谊之手第二主题单元《我的家乡在变化》通过设计一系例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懂得怎样保护家乡的一草一木第三主题单元《我与外课堂讨论,从而感受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2、感受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体验社会对个人生活的关怀,初步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良好品质,乐意奉献社会奉献家乡O
3、乐意了解少数民族,能接受欣赏少数民族,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愿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
4、乐意走近关心了解世界积极感受理解不同人种的不同文化传统,养成尊重欣赏不同人种的不同文化和传统的态度乐意与别人分享快乐,珍视和热爱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正确处理社区邻里之间的矛盾
2、了解各行业的劳动情况,初步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良好品质
3、知道家乡交通的发展变化,以及给人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4、知道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现代节日的社会公德意义
(二)、教学难点
1、知道家乡行业的发展给家乡带来的变化
2、体验交通条件的改善对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3、尊重、欣赏不同人种的不同文化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充分发挥现代化教界的联系》学生随着年龄的长大与外界的接触面越来越广,如何正确让学生处理媒介的利用,了解我国的媒体发展变化日新月异这样的编排目的是一是在学生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的自己的交往面越来越广
三、教学建议
(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课程的总目标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视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二)教师的角色和任务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三)教学活动指导的注意点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教案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全面提高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4.充实教学内容,联系丰富生活五教学进度(略)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7—、学生情况分析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分别为《做守规则的人》、《做乐观向上的人》、《做自尊自爱的人》、《做聪明的购物者》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懂规则、守规则的态度,帮助学生了解简单国际交往中的规则知道遵守国际交往规则的重要性2具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学习克服困难的合适做法联系生活实际,明白面对困难前进和退缩的不同结果,树立“困难面前不低头”的信心3能够从失败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锻炼意志,不怕摔跤
2、行为与能力目标1让学生知道注意分清是非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不注意分清是非,就可能犯错误,就会做有损自己名誉的事2知道一些懂得维护自己名誉的人物的事迹
3、知识与技能目标体会家长挣钱的辛苦,体会家庭责任感培养学生家庭理财能力,做父母的小帮手引领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勇于实践,增强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通过观察活动,了解、认识商品的各项信息,懂得它们的重要性初步具备合理购物的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认真细致的观察意识以及分析、比较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8—、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由于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本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分别为《在集体生活中》、《学习更上一层楼》、《我的家乡》、《家乡的变化》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乐于合作,待人诚实守信的品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民主意识2使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要敢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感受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使学生初步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好学的学习态度3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了解家乡的名人并向他们学习4感受家乡及家乡人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了解家乡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行为与能力目标1帮助学生建立与人交往有诚信,能合作,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的行为习惯2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籍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毅力和耐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爱惜名胜古迹,不乱丢乱刻画的习惯4养成保护水资源,爱护身边环境的良好习惯
3、知识与技能目标1帮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能尝试合理的解决集体生活中的问题2学习给自己制定不同时期的目标,树立自信心;学会一些简单的读书方法3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文化、物产等;了解家乡湖泊众多的自然环境及水资源分布情况;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及特产4知道部分旧生活用品的用途;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污染情况;知道有关环保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学会适应集体的要求与规范,树立合作、诚信意识,学会尊重他人,能够合理处理意见不一致的问题
2、提高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
3、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会识图,在图上找家乡的位置,了解家乡的地理、人文、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等,热爱家乡,节约水资源
4、了解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的生活关系
五、教学措施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J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儿童时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划分等级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六、学困生帮扶措施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讲,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切J学生透过老师的行为来判断老师的人格,一旦他认可了老师的人格,他就会接纳之,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只要我们用一种合理的、民主的鼓励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用满腔热情和期望去塑造学生的性格,相信有耕耘就会有收获!
1、课堂内外尊重个体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这种爱又必须是真诚的打开孩子心里的那扇门,当我们与学困生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时,他们就会主动向我们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与我们交朋友,这样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师,喜欢听教师的课,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乐于接受马克思曾说:爱需要用爱来交换,心灵需要用心灵来塑造我们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模一样的人,也不应该这样要求学生因而,尊育技术在品德教学中的作用
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
3、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4、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5、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6、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7、注重学生与家长的交流,取得家长的支持,使学生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8、社会带给学生的一些负面影响,使学生对某些道德观念有了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需结合社会实际,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会自我辨析、自我教育,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渗透基本的法律知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9、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培优补差措施培优让那些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小公民在老师的指引下,成为同学的榜样,将来为祖国服重学生,还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又具个性特征的人
2、点燃自信、磨砺性格自信是成功的保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战胜自我很重要,要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们的位置,老师永远都在关注他们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在困境中重拾信念教师要创造、利用各种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使一些观念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就是形成性格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体验困难,让他们亲身经受一下艰难的磨练及痛苦的洗礼
3、欣赏、鼓励、张扬优点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性深处,无不渴望被赞赏”激励永远是教育的态度给学生一些鼓励,可以唤起后进生的上进心,张扬他们的优点,从而感受到成功感针对学生发展倾向方面的特点,积极鼓励引导,奖励学生发展中的优势倾向,发展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个性特长,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长处,都能保持强烈的自信心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在教育过程中让我们永远记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重学困生,就要让他们在接受教育和参与学习的活动中享受平等的待遇
七、学科实践活动安排
1、开展一次学会合作的活动(具体实施于体育运动会)
2、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由语文读书活动实施)
3、收集关于家乡发展变化的材料,召开一次“我爱我的家乡”的主题班会(由班主任在班会课上进行)
八、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品德课每周是两课时,本期全部时间不足十九周,除去中秋节、国庆节、元旦节放假及运动会等一些时间外,上课的时间最多不足十七周,即只会少于34课时,估计在16周左右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9学情分析本年级共有42名学生,男生23人,女生19人孩子们的年龄大多在十岁左右,思维非常活跃,好奇心较强,见识较广,对综合性、活动性较强的品德与社会课颇有兴趣通过多年的学习与生活,他们已经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和生活常识,也了解了一些社会现象,但实际操作与现实表现还有待加强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各单元的主题与教学要点如下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诚信是金,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明白诚实是自尊自爱的表现,诚信是事业成功的法宝,是现代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努力做一个讲信用的人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伸出我们的手,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心,使他们愿意伸出自己的手,献出自己的爱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我的绿色日记,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家乡的水、空气、动植物等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危害进行考察和探究,使学生初步树立环保的意识和责任感,激发他们对美好绿色家园的热爱与向往之情第四单元的主题是交通连着千万家,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社会的飞速进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祖国真大,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许多名山名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目标,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上的趣味较浓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在愉快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得到教育
2、善于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多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要给予来自外地农村的孩子更多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扩充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进度周次教学内容第1周诚实,不需要理由第2周拍手拉钩不要变第3周诚信就在身边第4周同在蓝天下第5周生活因爱更美丽第6周我们的爱心行动第7周流过家乡的小河第8周我们时刻在呼吸第9周大自然中的朋友第10周呵护绿色家园第11周马路修到家门口第12周交通海陆空第13周平安走天下第14周在世界的东方第15周我们的大中国第16周壮丽的河山第17周海峡两岸盼统一第18周复习考核第19周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0—、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教材共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引以为荣的家乡”,第二单元“缩短时空的通讯”,第三单元“四通八达的交通”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历史、文化古迹、历史名人、风俗到通信、交通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下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引以为荣的家乡》,以家乡的历史、文化古迹、家乡的历史名人、风俗作为基本事实,把赞美家乡和保护家乡文化遗产教育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二单元以通信方式、通信的历史演变、未来通信的发展作为基本事实,将文明通信,尊重他人劳动,爱护通讯设施等好习惯的培养蕴含在其中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目的要求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
三、重难点
1、了解家乡的历史和历史文明古迹、家乡的历史人物及家乡的风俗
2、了解通讯的种类和它的发展过程,懂得尊重邮递员的劳动,知道爱护通讯设施,遵守通讯规范
3、了解常用的交通工具及祖国交通事业的发展状况,懂得尊重乘务员的劳动,做文明乘客,知道爱护交通设施
四、学生素质分析本班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学生的思想行为各不相同,部分学生比较自私,团结协作精神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比较差,有些学生作业拖拉,字写得比较差上课时,不爱动脑、动笔,需要不断督促
五、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六、教学进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1
一、教学内容分析《品德与社会》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品德与社会》应该加强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要为学生呈现出具体的、生活化和情境化的知识,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要注意教科书编写的儿童化本册教材编写追求的基本理念是
1、道德教育存在于儿童的全部生活中,让道德培养回归生活
2、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促进学生在发展中生活
3、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生活
4、追求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
5、体现课程标准的综合性、社会性、生活性,倡导自主的体验学习、探究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本册教材共有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生活中讲规则,分别介绍我们的约定;做守规则的小学生;我做小小普法员第二单元健康的生活,安排了走进健康;远离“诱惑”;健康生活每一天;第三单元交通连着你我他从马车到飞机;天南地北任我游;我做交通设计师
二、教学目标和任务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养成自觉讲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的态度2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团结协作、有责任心的品质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做到守法自律4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5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法律保护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6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7健康成长,远离诱惑,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8了解水陆交通及航空的光辉历程,及给人们提供的方便
2、能力目标1能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的参与探究活动2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作的、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养成搜集、整理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究和说明问题4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法律保护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5健康成长,远离诱惑,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6树立法制观念,培养学法、用法的意识
3、知识目标1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2初步懂得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3知道科技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4知道我国的一些法律法规,了解法庭审判的基本程序5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危害健康的东西,用积极的心态促进自己健康成长6知道生活中的许多规则能给社会带来秩序与公平、安全与信任
(7)知道诚信是做人之本,从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8)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9)初步懂得讲文明、守法律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三、方法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全面提高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4、充实教学内容,联系丰富生活
5、拓展教学空间,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校本的各种课程资源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2—、情况分析四年级共有学生二十人,他们都很聪明活泼、好学上进,正在向独立性、自主性过渡,经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已基本掌握日常礼仪,懂得尊敬师长,热爱劳动等优秀品质但也有部分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这将有待于在本学期作较大程度提高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已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都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务,多作贡献补差对学后进生放低要求,作好多辅导,多谈心,多帮助他们特别加强个别辅导,发现进步及时给予表扬
七、教学进度安排表周次日期内容课时安排备注
12、22——
2、26始业教育
23、1——
3、
71、社区的公共设施
233、8——
3、
142、和睦相处
243、15——
3、
213、精彩的社区生活2学习活动中去八目的与要求:
1、引导学生树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做一个文明有教养的人;知道残疾人的困难,感受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可贵品质,从而能尊重残疾人,积极主动帮助他们;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引导学生明白参加集体活动、热心为集体服务是热爱集体的表现,做到主动为集体做好好事,感受到只有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发挥各自作用,集体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和进步
2、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了解家乡的巨大变化;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基础上,观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3、知道交通工具的作用,真切感受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方便;选择中知道几种常用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顺利到达目的地;了解从古到今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巨大变化,感受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激发学生对祖国及家乡的热爱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2、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3、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教学难点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基础上,观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具体措施
1、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备课,按时上好每节课
2、针对各个班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3、鼓励先进,带动后进,形成良好的班风与学风
4、加强对后进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能找出自己的不足,在不长的时间里取得长足的进步
5、积极组织各种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在活动中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3
一、班级情况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做一个文明有教养的人;知道残疾人的困难,感受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可贵品质,从而能尊重残疾人,积极主动帮助他们;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引导学生明白参加集体活动、热心为集体服务是热爱集体的表现,做到主动为集体做好好事,感受到只有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发挥各自作用,集体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和进步
2、了解农业的相关知识,知道是劳动者创造了农业文明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辉煌业绩,体验简单的农业劳动,形成尊重劳动者的正确态度
3、知道交通工具的作用,真切感受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方便;选择中知道几种常用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顺利到达目的地;了解从古到今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巨大变化,感受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激发学生对祖国及家乡的热爱;学会编制小报;认识通信的迅猛发展
三、重点难点重点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2、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3、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难点学生的眼光拓展到现代农业生产,使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得到升华,提高相应的生活能力,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进度安排第
1、2周课题人们在土地上耕耘第
3、4周课题在希望的田野上第
5、6周课题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第
7、8周课题通信技术与我们的生活第9周课题路在脚下延伸第
10、11周课题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第
12、13周课题生活中的交通与安全第
14、15周课题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第
16、17周课题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第18周走进健康文明的生活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4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二、学生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例如,今天的儿童在早期的社会性生活中,由于自我中心的存在以及家庭中容易出现的放纵,使得一部分儿童自认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事情,规则意识比较模糊随着集体生活与合作活动的逐步拓展,以及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学会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又如,目前我国有残疾人6000多万,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今天帮助残疾人,支持、搞好残疾人事业,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到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只知受爱,不知爱人”,“只知索取,不知奉献”,人与人之间不能互相互相尊重面对与自己不一样的残疾人,他们可能会觉得好笑,有时甚至会嘲笑、瞧不起,还可能会戏弄残疾人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学生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具有同情心与爱心,并让学生乐意努力去帮助他们止匕外,四年级的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社会的接触也日益频繁,独立活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学生从平时亲身经历的事实中理解生活与交通运输业的双向关系,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社会知识,从而更好地去适应生活和创造未来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第四单元《通信连着你我他》
2、教学目标
1.通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利用地图的基本知识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家乡的位置;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并愿意向他们学习;了解家乡的民俗、民风,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通过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从了解日常生活中工农业产品入手,探究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工人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了解工人生产劳动的情况,知道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知道各行各业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的关系;知道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人们的生活需求不断刺激生产的发展;知道人们改进劳动工具是为了提高生产和减轻劳动的强度
3.通过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古今交通的发展情况,以及交通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了解家乡交通的发展变化情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4.通过第四单元《通信连着你我他》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通信方式,讲究通信道德,遵守有关通信的法律、法规;初步了解通信发展的情况;体会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5、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2.通过给日常生活用品找老家的活动,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3.让学生了解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方面的情况
4.联系身边的实际事例,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通过调查,知道现代通信的方式及各自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使用相应的通信方式来解决各种问题;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
四、教学措施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3.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4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O参与实践
五、教学安排周次教学内容节次备注
11、我的家乡在哪里第一单元
2、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
33、浓浓乡土情
41、吃穿用哪里来第二单元
52、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
3、生活中的各行各业
71、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第三单元
82、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期中考试
53、22--
3、
281、城乡巨变
263、29——
4、
42、腾飞的翅膀
274、5--
4、
115、交通连四方清明节放假
184、12—-
4、
183、交通连四方
194、19——
4、
254、服务在身边期中考试
1104、26——
5、
2103、从古到今话交通
114、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12单元过关
131、通信连万家第四单元
142、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153、小窗口大世界
164、从看电视说起17期末复习18期末考试19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
一、四年级思品学科现状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孩子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活动课程,课本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社会、地理等相关学科有机的结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四年级的孩子已具备自己的认知、情感和体验,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四年级的孩子是喜欢上思品课的,有的孩子认为有少许课本话题无法调动学习兴趣,有的孩子则认为教师上课的形式可更为多变,教师应正视学生的学习需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让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的社会责任
二、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教材共五个单元,第一单元“诚信是金”,第二单元“伸出我们的手,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第五单元“祖国真大”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下期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基本事实,把爱护家乡文化遗产教育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以交通工具和路线的历史演变、未来交通的发展作为基本事实,感受祖国的迅速发展,并时刻注意交通安全,不但自己要注意交通安全,还要向周围的人宣传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及交通的常识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课本每单元的话题,引导学生加深对自我、他人、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其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将学习延展到生活中
3、通过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感受生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4、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5、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切实的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道德观
6、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五教学课时安排第一单元《诚信是金》3课时第二单元《伸出我们的手》3课时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8课时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3课时第五单元《祖国真大》4课时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4、服务在身边
五、一放假
1115、3——
5、
91、56个民族是一家
2125、10-—
5、
162、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
2135、17——
5、
233、少数民族之乡一一云南
2145、24——
5、
301、世界之窗
2155、31——
6、
62、节日大观
2166、7——
6、
133、多彩服饰
2176、14——
6、20期末复习
186、21——
6、27期末考试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原则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以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材的体系结构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在四年级下册编制了“我能为你做什么”、“我的家乡在变化”、“我与外界的联系”三个单元,共11课每课依内容和容量不同,建议安排的课时不等一般每课建议安排34课时,一册书〜安排37课时左右,留出一定课时给学校和教师安排相应的地方课程及相关活动使用
三、教材的特色
1、见物见人,以物及人儿童是在与他们所遭遇到的各种事物相互作用中成长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他们生活中出现的事物越来越多,如各种工业品、农产品、交通工具等等教材要引导他们懂得这些事物的“事理”、“物理”,如我们不同的交通工具各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以期使儿童获得一定的生活常识,适应他们所面对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还应该看到的是这些事物都是由人创造、制作、运作的,在它们的背后都蕴藏着“人”,蕴藏着人的智慧与劳作、人的需要与情感等作为一门“品德与社会”的综合课的教材,应努力挖掘出“物后之人”,要让儿童能够在见物的同时见到人,感受到其中的“人心”、“人理”(做人的道理)在《怎样到达目的地》一课中,选择了正在参与青藏铁路建设的者的形象,以及詹天佑的事迹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突显本教材的人文意蕴和它的道德价值力图在“物”与“人”的内在联系中,达到品德课与社会课的综合,以实现儿童完整人格培养的课程任务
2、在生活事实中辨析价值教材向儿童展示了在他们生活中所存在的一系列事实,如家乡的变化,交通的发展,各种工业用品的出现等教材在引导儿童了解这些事实的同时,着力于揭示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可能产生的意义和价值它们是有利于和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还是会有其不利的方面?要使儿童通过具体事实的价值分析逐步把握的道理是并不是已经存在的事实都是全然合理、全然向善的,或是天然合理的、天然向善的要让他们逐步学会对各种各样的现存事实作出正确的价值辨析和正确的价值选择如在《怎样到达目的地》一课中随汽车发展而来的空气污染等等这种价值辨析、价值选择的意识、思维方式和能力是一个现代人所具备的,也是本课程所完成的目标之一这样做,也使我们能把事实的教育与价值教育结合在一起
3、当代生活与历史的链接努力使儿童所遭遇到的现代生活与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相链接如在讲《我们的民风民俗》一课,我们作了比较精心的设计,注意到对儿童产生较感染的各种无形文化,凸显出它们的文化意义与内涵注意到会对儿童产生较深、感染的各种无形文化,突显出它们的文化意义与内涵当然,本教材所给予的历史文化知识只能是“点”状的,而不是系统的、全面的
四、教学建议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