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了解春秋时期的基本世态【教学重难点】读史明智,了解春秋基本世态并作出评价【教学方法】钩玄提要、探究【教学课时】
一、换个角度读《烛之武退秦师》一一导入“横看成岭侧成峰”,读书也是如此读《烛之武退秦师》,我们看到了什么?(以下讨论看到了说话的艺术、简洁的叙事艺术、不同的人物及性格……)小结《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一部史书,读《烛之武退秦师》,能不能看到一段真实的历史呢?看一段真实的历史吧!
二、从《烛之武退秦师》中看春秋世态
(一)看战争缘由一一春秋无义战
1.讨论战争的理由是什么?通过讨论,明确晋、秦围郑的理由有两条其一是“无礼于晋”,其二是“贰于楚”这样的理由站得住脚吗?
2.结论(历史真相)由此可见,春秋时期的战争理由,常常是强加的真正的原因是周王室衰微,诸侯国蜂起,为了争霸,为了各自利益,各国之间互相攻伐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一语中的
(二)看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一一大鱼吃小鱼
1.讨论这场争霸战,涉及几个国家?他们各自是如何表现的?
2.结论(历史真相)由此可见,各诸侯国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有的在崛起,有的在衰弱;有的在鲸吞,有的在丧地;有的在横行霸道,有的在委屈周旋……诸侯国之间,其实是在上演着大鱼吃小鱼的把戏,争霸正酣
(三)看主要人物的价值取向一一逐利
1.讨论文中涉及哪些人物?文中涉及的人物,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各诸侯国的国君他们是晋侯、秦伯、郑伯第二类文臣他们是佚之狐、烛之武第三类武将他们是杞子、逢孙、杨孙、子犯
2.在这场战争危机中,他们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先看晋侯、秦伯、郑伯这三位君主晋侯开始时一心一意要攻打郑国,最终却是撤兵;秦伯开始时附和晋攻打郑国,最终却与郑国结盟;郑伯先是不用烛之武,而最终却是“急而求子”这三位君主有着同样的性格反复无常在反复无常的背后,都遵循着趋利避害原则再看佚之狐、烛之武佚之狐“国危”才推荐烛之武,算得上老谋,却也是权衡利弊的结果;烛之武出山,也并非完全出于忠君爱国,这里面确实存在着“子亦有不利”的因素因此,在文臣们的价值取向中,逐利还是一个重要因素最后看杞子、逢孙、杨孙、子犯他们性格虽然不彰显,但他们全是武将,好战(“子犯请击之”),换言之,他们就是君主们的打手,他们追求的是“封妻荫子”,是功名
3.结论(历史真相)乱世里扭曲了的价值取向翻云覆雨,追逐利益
(四)看事件的结局一一口舌之外的实利
1.讨论这个事件的结局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这本来是一个强国结盟,欺负相对弱小的郑国的事件,但最终结局却是
(1)晋、秦两个强国的联盟离散了,秦、郑反而结盟了;
(2)晋国真正退兵了,秦国反而驻兵了秦、郑的结盟,是双方共同利益的结合,秦驻兵于郑国,是自己利益的扩大化晋国撤兵,是不得已的选择,也是明智的选择
2.结论(历史真相):利益的驱动假如秦国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即使烛之武浑身是嘴,也说不动秦伯的!换言之,烛之武说退秦师的根本原因,是让秦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延伸思考以我们对春秋世态的了解,秦国和郑国的同盟能长期维持下去吗?
(五)小结一一读史明智
1.评价
(1)这是一个动乱的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2)各种势力,都有自己的舞台,为“百家争鸣”的到来创造条件
(3)为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
(4)乱世,苦了百姓,却能造就诸多英雄
2.你看到的《春秋》是怎样的?(学生写作)
三、说不尽的《烛之武退秦师》一一课后练习选做练习(任选一题)
(1)浅论烛之武的说话艺术
(2)谈谈《烛之武退秦师》叙事艺术
(3)也说烛之武(或郑伯)的性格特点板书设计:春战争无义秋国家兼并世人物逐利态政治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