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伯牙鼓琴教学目标:
1.读准“弦”“若”“哉”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注意“善”“巍巍”“汤汤曰”等逻辑重音,感受故事中人物前后情感的巨大变化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初步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
4.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5.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6.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学重点
1.把握朗读的停顿,感悟课文前后截然不同的情感.
2.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教学难点
1.感悟课文前半部分得到知音的兴奋心情和后半部分失去知音的悲痛欲绝
2.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共同的爱好,感悟艺术的魅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播放音乐《高山流水》,学生静静聆听后,教师提问所播放的曲子是哪首古曲?顺势导入课文
二、初解“知音”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2.聚焦难读的句子,扎扎实实读好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好语气词“哉乎”“乎”,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3.齐读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4.读懂课文学生借助注释,在小组里说说课文大意课堂检测,相机解决关键字词方、志、绝、复、足
三、研读“知音”
1.教师提问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2.结合上下文,抓住关键词研读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伯牙的琴声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4.教师小结伯牙在琴声里表达的所感所想,钟子期都能迅速地听懂并大加赞叹,这仅仅是一般的朋友吗?不,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四、深悟“知音”
1.围绕课文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深悟“知音”
①联系上下文想象钟子期死后,伯牙会回到怎样的音乐生活中?
②联系上下文思考“破”“绝”“终身不复”这些词语表现了伯牙怎样的心情?教师小结美妙的琴声无人欣赏,痛苦煎熬着伯牙,最后他以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既反映了音乐的艺术魅力,又体现了古人的高尚情操
五、回味“知音”
1.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却又痛失知音,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从此,人们不断地在传说和吟诵着它!阅读P104拓展资料,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传,并诵读全文
2.后人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创作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
六、课堂小结高山流水,琴台知音,这则发生在一位音乐家和一位樵夫之间的故事,浪漫而诗意我们无须去验证这则传说的正确性,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感受到我们民族的精神、心灵与情怀让我们带着对这对知音的崇高敬意,全班再次齐读文章,再次感受那份令我们感动的相知教学反思《伯牙绝弦》选自《列子•汤问》,只有5句话,77个字,而这77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这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古文,读通读顺文章,理解大意是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到伯牙与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知音情谊是本文的难点虽然我用的是五年级学生,但这是学生第二次碰到文言文,加上文章比较浅显,字词的理解不算很难,因此一节课下来,得到了听课老师的赞赏自我感觉有几点做的还算满意
一、音乐渲染,创设情境上课伊始,我便以古琴弹奏“高山流水”导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古文的意境在理解“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时,我精心截取又合成了一小段名家广播剧《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补充介绍伯牙在子期墓前悼念子期,故事以惨婉动人的音乐加以烘托,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伯牙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使学生的情绪达到高潮,甚至有女学生当场哭出声音
二、反复朗读,感受文言之美文章不厌百回读,文言文的读更加重要在初读环节我就发现学生能够读通顺,但不会断句,没有节奏我适时范读,告诉学生“这是一篇古文,与我们现在一般的文章不同,读古文要注意断句,讲究节奏、韵律的美感,高高低低、起起伏伏,就是我们说的抑扬顿挫”在初读、再读环节,学生的读就已经达到六遍之多,学生依然不能读出节奏、感情,更读不出韵味于是,我把朗读与理解进行有机地结合,比如文章的前四句,在理解了意思以后指导学生要读出高兴、激动、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读出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学生在朗读中反复地品味语言,在品味语言中提升朗读最后,学生的朗读有了质的飞跃
三、关注过程,指导学法整个小学阶段只安排了两篇文言文的学习,如何学习文言文,方法指导显得特别重要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不断地总结学法初读感知的时候告诉学生“读古文不妨多看看注释,这能帮助同学们阅读”“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学习古文的一种好办法”“查字典理解,这也是学习古文的方法之一”在研读环节,通过对“善”字的对比学习,让学生知道“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在古文里很常见”在理解洋洋兮若江河”时,“江”、“河”分别指“长江”和“黄河”,使学生知道“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这在古文中很常见”在悟情环节指导读书时让学生明白“理解了古文的意思,和文中人物的心意相通就能够读好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