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月光曲教学要求
1、从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2、巩固刚学过的生字,理解〃谱写、传说、幽静、恬静、纯熟、陶醉〃等词语,通过描述画面进行语言训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月光曲》教学过程
一、借助音乐,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钢琴曲《月光曲》,你们想知道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吗?你们想知道这首曲子是怎样谱写成的吗?这就是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即《月光奏鸣曲》,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经典乐曲之一,其优美的旋律倾倒了无数音乐爱好者,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曲贝多芬,德国著名音乐家,被尊称为“乐圣”他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音乐训练,学会了弹琴与作曲30岁前,听力开始减弱,49岁前后两耳完全失聪,但仍坚持创作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钢琴奏鸣曲三十二首你想知道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的这首曲子吗,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吧
2.板书课题《月光曲》
二、互动
1、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
2、细读感悟⑴谈话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这一传说故事的内容,大家想不想亲耳聆听这首著名的乐曲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美妙的音乐中(播放《月光曲》的片段)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交流对学生的不同感受都给予肯定)⑵选读第九自然段,感受月光曲的美好意境.1兄妹俩听着贝多芬先生弹奏乐曲,他们感受到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的?请学生仔细读
9、10段,让学生体会哪些是皮鞋匠看到的,哪些是他想到的学生可以分清“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和“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是在描写实在事物其余部分是哥哥听着琴声而产生的联想请同学们读哥哥联想的内容,想一想哥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为什么说哥哥“知道妹妹也”仿佛看到了她从未见到过的景色2再读,感受音乐的美,语言的美,与课文所描绘的画面的美(月亮初升月亮越升越高;微云一缕一缕;大海平静波涛汹涌)3听音乐,想象这些画面,再有感情地读.⑶回读全文,探究《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①贝多芬先生为什么回弹出这么美妙的琴声?.(自读感悟讨论合作)4交流(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随即调整,随即点拨)A、出于对穷兄妹俩的同情I第3自然段兄妹俩的对话(“要是那么多好啊!””太贵了,又太穷”“随便说说”等)贝多芬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这使得他一定要走进茅屋,为兄妹俩弹琴
①理解“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到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贝多芬的曲子肯定难弹,这位姑娘也弹不好上文已交待了“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钢琴声”盲姑娘很喜欢贝多芬的曲子,只要能听一听贝多芬的演奏就是很高兴、很满足的事情;同时,也说明她很喜欢音乐
②理解在姑娘说话以后,哥哥的态度怎样?哥哥很清楚妹妹的心情,但是由于家庭条件的影响,不能满足妹妹的要求他很愧疚,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内心很矛盾
③姑娘的话,是什么意思“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意思是a.哥哥,我和你说着玩的()b.哥哥,你不要伤心,这音乐会对我来说可听,可不听,你别在意()c.姑娘在安慰哥哥,不想让哥哥着急,其实,她很想听音乐会()II引导体悟你觉得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话,会怎样想?III小结正是由于兄妹间的谈话,使得贝多芬深受感动,为了哥哥的矛盾心情,为了了却姑娘的心愿,为了这位懂事的姑娘,他决定进去为姑娘弹曲子B、是因为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是贝多芬先生的知音I第
六、七自然段盲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引导感悟”多纯熟”,“感情多深”等)请学生读姑娘的话,体会“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①这段话,标点很重要,先连用了两个叹号,说明姑娘说话时的语气很坚定,而且感情非常激动
②“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可看出,姑娘在听过曲子之后,马上做出了判断,而且心情是异常的激动
③姑娘说“多纯熟啊!”“多深哪!”说明姑娘很懂音乐,很爱贝多芬的曲子,因为只有贝多芬本人,才能把自己创作的曲子表现得淋漓尽致,姑娘虽然看不到贝多芬,但她可以用心去感受,这对于一个家境贫穷的小镇上的人来说是很难得的C、是当时的环境使贝多芬触景生情文章在叙述过程中,几次对环境进行了描写?(可以请学生把写环境的语句画下来,分句体会)
①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这里提到了“幽静”的小路“幽静”就是非常的安静正是由于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正在散步的贝多芬才能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如果是喧闹的小镇,这不大的琴声是不可能引起贝多芬的注意的作者这样写,是为下文做了一个铺垫这就是特定环境的描写它会收到很好的写作效果,我们不妨在我们的作文中试一试
②“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这是对兄妹俩的家庭环境的描写这是一个气氛非常和谐的家庭,哥哥在做鞋,姑娘在弹一架旧钢琴这说明他们家的确很穷,这与前面介绍的兄妹两个人的对话是一致的5“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这是作者特设的环境我们说创作是要有灵感的3小结贝多芬深为兄妹俩的情而感动,又为找到了这样一位知音而感到兴奋这又是一个和谐、幽静的夜晚,茅屋的一切是那样的打动人,月光是那样的轻柔,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激起贝多芬的创作灵感呢贝多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了《月光曲》
3、回归整体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三、课堂总结,升华目标本文讲述了贝多芬因同情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以及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
四、巩固训练,拓展延伸
1.摘抄文中描写实实在在事物的句子和联想的句子
2.课下搜集有关贝多芬的资料,分享给大家课后反思月光曲《月光曲》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课文资料意境隽永、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无论是乐曲、语言、情感,都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引导学生感悟体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从鲜明的形象中领略人格美课文塑造了贝多芬、穷兄妹俩两种人物形象教学时,抓住人物的外在形象,揭示人物的心灵美,能使学生受到人格力量的熏陶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钢琴家,理解这一人物形象时,我着重向学生介绍他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从贝多芬为穷兄妹俩弹奏乐曲这一故事中,让学生感受到贝多芬不辞劳苦、一心为民作曲弹琴的精神穷兄妹俩作为劳苦大众的代表,他们生活很困苦,但十分爱音乐,对生活充满了乐观的态度透过指导学生充分朗读兄妹俩的对话,能深切体会到穷兄妹俩相互关心、相互体贴、相依为命的善良品性
二、从生动的语句中感受文章美《月光曲》曲子值得一听再听,而文中的词句更值得反复诵读体会,以帮忙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例如,在朗读第九自然段时,我指导学生抓住“水天相接波光粼粼霎时间一缕一缕波涛汹涌”等词句,让学生想象并练说透过这些词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海面由平静到波涛汹涌、乐曲由舒缓流畅到高亢激昂的变幻此时,学生虽然没有亲耳聆听《月光曲》,也能透过充溢着优美意境的语言文字,想象出《月光曲》的基本旋律
三、从优美的乐曲中品味艺术美《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经典乐曲之一,其优美的旋律倾倒了无数音乐爱好者课文中,美妙的琴声让兄妹俩深深陶醉,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这些都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巨大感染力教学中,在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了课文的意境之后,我运用多媒体播放《月光曲》的音乐,让学生配乐诵读,从而切身体会《月光曲》的旋律,感受艺术的魅力不足之处本篇课文景美情深,朗读时就应是徐缓、抒情的基调,只有个别地方,如描述风起浪涌的语句,语调是激昂的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把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层次表现出来比如盲姑娘想听贝多芬演奏的急切情绪,皮鞋匠因买不起入场券的隐隐痛楚,贝多芬说明来意时的诚恳、热情,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赞美、惊喜等,都就应读出其中蕴含的感情课堂上,由于急于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个别地方朗读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改善提高,以到达理想效果教学反思调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一直是我教学的主旨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我非常注意引导学生在体会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出心中的感受来,读出音乐所蕴涵的深情来,所以在导入课文时,我播放了月光曲的钢琴音乐,使学生先对这段音乐有了最初的感受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师生角色的变换,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老师不再是“教”,而是“导”,学生不再是一味地“听”,而是自主地“学”,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了语言文字;通过展开丰富的想像,感受到了《月光曲》的优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文中是通过皮鞋匠的联想来表现《月光曲》的内容的,那《月光曲》的旋律、曲调、节奏到底是什么呢?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讲解都会显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读完以后,把自己的教材说明本教学反思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语文科目,主要用途为提升学生日常听、说、读、写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口语交际及表达技巧,获得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促进全面发展和提高内容已根据教材主题进行配套式编写,可直接修改调整或者打印成为纸质版本进行教学使用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提高了认识这一“读”一“说”,使学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师的情不断地产生碰撞,产生灵感,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课文,最后,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分层读、表演读、齐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只是作为教师的我,情感的融入还不是非常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