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8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自然山水类文言阅读考点解读与练习题汇编课文基点自然山水类文言文是以描绘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的文言文篇章,以《三峡》、《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和《与朱元思书》为例,这些文章都具有自然山水类文言文的典型特点
1.写景细腻入微,意境深远这些文章都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神韵例如,《三峡》描绘了长江三峡的雄伟壮观,以及四季不同的美景;《答谢中书书》则描绘了山川之美、山水相映之妙;《记承天寺夜游》则描写了月夜之美和作者的心情;《与朱元思书》则描绘了富春江的美丽风光这些文章都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自然之美和意境的深远
2.语言优美精炼,形象生动这些文章的语言都非常优美,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观例如,《三峡》中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形象地描绘了三峡的高峻;《答谢中书书》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山的高耸和水的清澈;《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花交横,盖竹柏影也”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月夜的美景;《与朱元思书》中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用精炼的语言描绘了天气的明朗和山水的清丽
3.情感丰富深刻,情景交融这些文章不仅仅是写景,还常常表达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例如,《三峡》中作者描写了三峡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与人分享自然之美的愉悦;《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抒发了夜晚赏月之乐,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与朱元思书》中作者描绘了富春江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赞叹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些文章将情感与景物相互融合,情景交融,让读者在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怪形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肃杀,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去杭州,(然后)在向东赶回会稽龙井这个地方有位辨才大师,用书信的方式邀请我到龙井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的道人参寥,问他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竹轿,参寥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于是我便放弃坐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过了雷峰塔,渡过南屏一带,在惠因涧洗脚,进入灵石坞,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爬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舀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房屋,灯火若隐若现,草木茂盛,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我们继续前行,二更天的时候,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见辨才大师,第二天便回去To(2022秋・江苏南京•八年级校联考期中)【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
①人也初,母梦青龙自怀而出,并见两天人手执香炉来至其所,已而有娠,遂产弘景幼有异操
②,年十岁,得葛洪《神仙传》
③,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谓人曰“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矣”及长,身长七尺四寸,神仪明秀,朗目疏眉,细形长耳读书万余卷善琴棋,工草隶未弱冠
④,齐高帝
⑤作相,引为诸王侍读,除
⑥奉朝请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
⑦,多取决焉永明十年,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及发,公卿祖
⑧之于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填咽,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朝野荣之——节选自《梁书•陶弘景传》[注释]
①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
②异操独特的品行操,品行、行为
③神仙传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集,收录了中国古代传说中的92位仙人的事迹
④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⑤齐高帝齐高帝萧道成,南朝齐创建者
⑥除,授、拜(官职)
⑦故事办事的制度、例行的事
⑧祖饯行
1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1四时俱备_________________*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养生之志_________________4诏许之__________________
12.翻译下列语句的意思1实是欲界之仙都2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矣
13.结合【乙】文说说为什么陶弘景能够比肩谢灵运得赏奇景
14.阅读陶弘景创作的诗歌,完成探究任务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①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注释]
①梁武帝屡次希望隐居华阳洞的陶弘景能够出仕,但陶不为所动,梁武帝萧衍曾下诏问他’〃山中有何物’,以至于不愿出山为官〃他就创作此诗回答梁武帝,同时表明自己的志向梁武帝招揽不成,便常派人到山中向陶弘景咨询治国之道结合本诗和选文,说说为什么陶弘景会有〃山中宰相〃的美誉【答案】
11.季节欣赏志向允许
12.1实在是人间的仙境2仰望高空中的云朵,观看正午时分的太阳,也不觉得自己离它们很遥远也不觉得是很遥远的事情
13.童年就有修仙得道,养生长寿的志向;在朝为官不喜与人交际,只专注于批阅文稿;主动辞去官职
14.能够欣赏人世间少有的仙境精致;喜欢山林间自由畅快的生活;具备指导君王治国理政的能力【解析】
11.本题考查加点字的含义1句意四季常存时季节;2句意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与欣赏、领悟;3句意养生的志向志志向;4句意皇帝答应了他许答应、应允
1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1实实在欲界人间2仰仰望睹观看
13.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古文内容根据【乙】文幼有异操,年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可知,陶弘景自童年就表现得异于常人,有修仙得道,养生长寿的志向;根据“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可知,陶弘景在朝为官时不喜与人交际,只专注于批阅文稿,特立独行;根据永明十年,上表辞禄〃可知,在那个权欲熏心,宦海沉浮的年代,陶弘景主动辞去官职;根据〃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矣〃可知,陶弘景从小就喜欢发现大自然的乐趣,懂得欣赏大自然的美,所以陶弘景能够比肩谢灵运得赏奇景
14.本题考查分析古文内容根据【乙】文朝仪故事,多取决焉〃可知,朝廷礼仪事务,一般都向他请教决断表现出朝廷对他的倚重结合题干〃梁武帝招揽不成,便常派人到山中向陶弘景咨询治国之道〃可知,陶弘景虽然只是个隐居道土,但皇帝屡次向他请教,他是一个对朝政有相当影响的人,因此当时人们称陶弘景为〃山中宰相〃【点睛】参考译文【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乙】陶弘景字通明,丹阳郡秣陵县人起初,他的母亲梦见一条青龙从她怀里出来,并看见两位仙人手里拿着香炉来到她的家里,不久她就怀孕了,于是生下了陶弘景他小时候就不同一般人,十岁时,看到葛洪的《神仙传》,日夜研究推理,于是有了养生的志向他对别人说〃仰看高空,观看太阳,不感到是很遥远的事了〃等到他长大后,身高七尺四寸,神态仪表出众,眼睛明亮有神,眉毛宽广,身材很长,耳朵肥大读书超过万卷善于弹琴下棋,草书、隶书写得很好不到二十岁,齐高帝任宰相时,把他封为诸王的陪读,任命为奉朝请虽然生活在贵族群中,但一个人关在屋里不与外人交往,只是批改翻阅文稿朝廷礼仪事务,一般都向他请教决断永明十年,上书请求辞职,皇帝同意他的请求,赏赐他布匹丝帛临行时,公卿官员在征虏亭设宴为他送行,因为钱行而设的帷帐和车马太多,堵住了道路,都说从刘宋、萧齐以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朝廷和民间都认为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二、古诗文结合阅读(2023秋・江苏连云港•八年级灌云县实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几则诗文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三峡歌》(宋)陆游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明月中[材料二]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著多生怪柏,,飞漱其间,,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三峡》)[材料三]《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o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材料四]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15.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1)略无阙处()
(2)乘奔御风()
(3)晓雾将歇()
(4)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16.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18.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具体内容填空材料二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和〃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两句分别与材料一中的〃〃和〃这两句诗相呼应
19.材料二中〃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和材料三〃猿鸟乱鸣〃都写到〃猿鸣〃,渲染的气氛各有不同,请你作具体分析【答案】
15.同〃缺〃空隙、缺口飞奔的马消散全,都
16.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17.
(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18.十二巫山见九峰一夜猿啼明月中
19.《三峡》中用猿声的凄惨悲凉,渲染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气氛;《答谢中书书》中用猿的鸣叫状态,渲染了清晨山林充满生机与活力(热闹欢跃)的气氛【解析】
15.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1句意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空隙、缺口
(2)句意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奔飞奔的马
(3)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歇消散
(4)句意但是巫山十二峰不能都看得见悉全,都
16.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断句解答此题需结合句子意思来断此句译为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祠正对巫山〃点明祠所处位置,应停顿;峰峦上入霄汉〃极言山之高,应停顿;〃山脚直插江中〃转而描写山脚故可断为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1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句子要注意句中的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最好是直译,做到字字落实,不好直译的选择意译特殊句式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调整为现代汉语的句意表达顺序,省略句要补出省略的成分()1自自从;与参与,这里是欣赏的意思
(2)议者议论的人;谓认为;皆都;此这、这种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三峡两岸山的连绵和高峻,《三峡歌》中〃十二巫山见九峰〃写出山多山高、峡谷幽深的特点,与之呼应〃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与《三峡歌》中〃一夜猿啼明月中〃内容、意境相符
19.考杳赏析作者感情和比较阅读据材料二中“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和〃猿鸣三声泪沾裳〃可知,三峡的猿鸣给人凄凉异常,悲哀宛转的感觉,让人心生悲伤,不觉落泪根据材料三中〃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意为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表现了自然界的勃勃生机,传达出一种生命的气息这种景象让人心生愉悦,与自然融为一体,景与神合,天人合一,体会到一种生命的愉悦据此回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材料二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材料三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材料四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围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2022秋•江苏盐城•八年级景山中学校考期中)〃旷达豪放苏东坡〃专题学习活动,老师选择了苏轼的三篇作品进行专题阅读,请完成问题【甲】和董传留别粗缙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夺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丙】臣自颍移扬,过濠、寿、楚、泗等州,所至麻麦如云臣每屏去吏卒,亲入村落访问父老,皆有忧色,云“丰年不如凶年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若丰年举催积欠,胥徒在门,枷棒在身,则入户求死不得”言讫泪下,臣亦不觉流涕又所至城邑,多有流民臣闻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水旱杀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乃甚于水旱臣窃度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节选自《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20.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粗缗大布〃〃腹有诗书〃苏轼自夸身上虽穿着粗衣劣布,但饱读诗书B.颔联〃踏槐花〃源自〃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指学子忙于春游活动C.颈联写董传身处失意和困窘,意志消沉,不再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D.〃寻春马〃暗用典故〃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1.请简要分析甲诗,尾联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2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月色入户_______________*
②臣亦不觉流涕*
③念无与为乐者
④所至麻麦如云*
23.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
2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臣每屏去吏卒,亲入村落
25.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请你结合乙、丙两文写出对〃乐天派〃和黎民百姓的好朋友〃的理解【答案】
20.D
21.尾联承接上两句,诗人进一步想象董传金榜题名、扬眉吐气的情景
22.门眼泪考虑,想到到
23.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
24.
①庭院的地面好像积满了水,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苻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②我常常摒退身边的人,亲自进入村庄
25.作者在写作【乙】文时,是被贬黄州期间,正是人生失意之时,但文中无一处有悲凄可怜之态,反而随缘自适,‘欣然〃邀友赏月,透露出豁达乐观的天性;【丙】文中作者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当百姓因苦于官府催缴欠债难于活命而落泪时,”亦不觉流涕〃,并将情况如实上奏朝廷,以期朝廷能施仁政,解百姓之忧,和黎民百姓〃忧戚与共,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解析】
20.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与分析A.〃苏轼自夸〃有误这两句诗赞扬董传虽然贫穷,但勤于读书,因此精神气质非同常人;B.”指学子忙于春游活动有误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槐花落时,也就是举子应试的时间了,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C.〃董传身处失意和困窘,意志消沉,不再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有误颈联写董传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但却有机会被那〃选婿车〃包围,让自己眼花缭乱这两句诗是苏轼鼓励董传的话,有钱没钱不是问题,考中才是硬道理,那时什么都会有;故选Do
21.本题考查理解诗句作用〃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我的名字联系〃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可知,这里承接上文,希冀董传能够有朝一日,可以金榜题名,扬眉吐气据此回答即可
2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①句意为月光从门户照进来;户门
②句意为我也忍不住落泪;涕眼泪
③句意为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④句意为所到之处遍地都是麻和麦子;至至
2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儿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句话的意思过去我常常不信这话,根据现在情形看,大概比这更严重〃昔常不信其言〃与〃以今观之殆有甚者〃有转折之意;〃以今观之〃的结果是〃殆有甚者〃故断句为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
2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重点词语有
①空明形容水的澄澈;盖原来是屏摒退;杀杀自
25.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根据乙文内容可知,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据此可知,他是一个〃乐天派〃根据丙文〃臣每屏去吏卒,亲入村落访问父老,皆有忧色……言讫泪下,臣亦不觉流涕〃可知,苏轼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当百姓因苦于官府催缴欠债难于活命而落泪时,他也落泪根据〃臣窃度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可知,苏轼将情况如实上奏朝廷,以期朝廷能施仁政,解百姓之忧据此分析,苏轼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据此回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丙)我从颍州到扬州,经过濠、寿、楚、泗等地方,所到之处遍地都是麻和麦子丰收景象我常常摒退身边的人,亲自进入村庄我询问父老乡亲,他们脸上都有忧虑的神色,说‘丰收的年头还不如灾荒的年头天灾流行,百姓虽然缺少粮食,俭省吃穿用度,还可以活下去如果是丰收的年头,官府催缴积累的欠债,一群官府小吏上门,枷棒打在身上,一家人求死不能〃说完流下眼泪,我也忍不住落泪我又到别的地方,看到很多流亡的百姓……我听过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猛〃过去我常常不信这话,根据现在情形看,大概比这更严重水灾旱灾伤害百姓,比老虎凶猛百倍;然而百姓害怕催缴欠债,竟然比畏惧水灾旱灾更厉害我私下揣测,每州催缴欠债的士卒,不少于五百人拿整个天下的情况来说,这就是有二十多万的虎狼散落在民间,百姓怎么能够安心生活呢?朝廷的仁政怎么能够实现呢?
26.(2023秋・江苏南通•八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题目【甲】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丙】东坡食汤饼东坡先生与黄门公
①南迁
②,相遇于梧、藤间
③道旁有鬻
④汤饼者,共买食之扰
⑤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
⑦而已〃(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注释]
①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
②南迁贬谪到南方
③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
④鬻(yu)卖
⑤轴(cu)同〃粗〃
⑥箸(zhti)筷子
⑦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⑴【甲】诗的作者是,【乙】文作者,苏轼评价其诗〃诗中有画〃⑵下列每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使至塞上/仁至义尽••B.念无与为乐者/念念有词••C.相与步于中庭/门庭若市••D.盖竹柏影也/欲盖弥彰••⑶用现代汉语翻译【乙】【丙】两文中的划线句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⑷一切景语皆情语【甲】诗颈联运用白描手法,不仅准确地描绘了的塞外之景,而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4.结构严谨,脉络清晰这些文章在结构上都非常严谨,脉络清晰例如,《三峡》按照季节顺序描绘了三峡四季不同的美景,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答谢中书书》则以作者所见所感为线索,贯穿始终;《记承天寺夜游》则以夜晚赏月为线索,贯穿始终;《与朱元思书》则以作者乘船游览富春江为线索,贯穿始终这些文章在结构上都有严谨的布局和清晰的脉络,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章的内容
5.寓情于景,寓意深刻这些文章都注重寓情于景,将情感融入到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中例如,《三峡》中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既描绘了三峡的高峻,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答谢中书书》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既描绘了山的高耸和水的清澈,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欣赏之情;《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既描绘了月夜的美景,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之情;《与朱元思书》中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既描绘了天气的明朗和山水的清丽,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叹之情这些文章都注重将情感融入到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中,寓意深刻总之,《三峡》、《短文两篇》、《与朱元思书》等自然山水类文言文具有独特的写作特点和风格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手法,展现了自然之美和文化的内涵这些文章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自然的美妙自然山水类文言阅读
一、考点梳理自然山水类文言文主要指描绘自然景观,如山川、河流、湖泊、森林等自然风光的文言文篇章这些文章通常以写景为主,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神韵同时,这类文言文也常常表达人们对自然景观的欣赏、感悟和情感,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乙】文写景句则点染出一个的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⑸结合【乙】【丙】两文人物的言行,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答案】
(1)王维苏轼⑵C⑶
①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②苏辙放下筷子叹息,苏轼已经吃完汤饼了
(4)雄奇壮观清幽宁静(空明澄澈)⑸乐观豁达(洒脱)()【详解】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①空《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诗
②空《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动词,到达/副词,极,最;B.动词,想到/动词,念叨;C.两个〃庭〃都是名词,庭院;D.副词,原来是/动词,掩盖;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翻译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
①但只少缺少如像闲人清闲的人耳句末语气词,罢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状语后置句,正确的语序是但少如吾两人闲人者耳
②黄门即苏轼弟弟苏辙置放下箸筷子而连词,表顺承叹叹息尽吃完之代词,代指汤饼
(4)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①空甲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思是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这里展现了边塞大漠中的独特景致,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上落日浑圆,总体描绘了雄奇壮观的塞外之景
②空乙文写景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个句子把〃竹树和柏树的影子〃比成〃水草〃,把〃月光〃比作水〃,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月光的空明澄澈,而月光的静、竹柏影子的动组合在一起,可以说疏影摇曳、似真似幻,整体氛围是清幽宁静的
(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乙文写景,苏轼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似真似幻的美好的境界,文末议论则用调侃的语气写出了自己随缘自适的洒脱丙文〃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犒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日‘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等句子可知,苏轼被贬,面对难吃的食物,没有抱怨,而是吃光了,还有心情调侃自己的弟弟,展现出的也是一种乐观豁达和洒脱的形象【点睛】参考译文【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丙】苏轼与弟弟苏辙被贬谪到南方时,曾经在梧州、藤州之间相遇,路边有卖面条的人,(兄弟二人)一起买了面条吃,(面条)粗得难以吃下去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而这时苏轼已经吃完面条了他慢悠悠地对苏辙说〃九三郎,你还想细细咀嚼品尝么?〃说完大笑着站起来秦少游听说这件事后,说“这是东坡先生只管饮酒,不管它的味道’的道理自然山水类文言文在写作上具有以下独特之处:
1.写景与抒情相结合自然山水类文言文往往将写景与抒情相结合,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种结合使得文章既有自然的美感,又有情感的触动,引发读者的共鸣
2.空间感的营造自然山水类文言文在写作中注重空间感的营造,通过描绘自然景观的远近、高低、深浅等变化,展现出自然的宏伟和美丽这种空间感的营造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自然景观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3.寓情于景的描写方式自然山水类文言文常常采用寓情于景的描写方式,将情感融入到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中这种描写方式能够让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
4.精炼而传神的语言自然山水类文言文的语言通常非常精炼而传神,通过简练的文字就能够传达出自然的神韵和美感这种语言特点使得文章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美的享受
5.文化背景的渗透自然山水类文言文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内涵,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种文化背景的渗透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景观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Y第三单元课内文言考点与常见题型与答题方法
一、课内文言知识实词积累这几篇文章中涉及许多重要实词,如《三峡》中的“自”、“奔”、“溯”、“沿溯”、“悬泉瀑布”等;《答谢中书书》中的“俱”、“歇”、“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等;《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遂”、“寝”、“空明”、“藻荐交横”等;《与朱元思书》中的“风烟俱净”、“任意东西”、“一百许里”、“天下独绝”等需要逐一积累记忆虚词积累这几篇文章中涉及的重要虚词有“之”、“于”、“而”、“其”、“以”等,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记忆和理解词类活用这几篇文章中出现了许多词类活用现象,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中的“亭午”和“夜分”是名词作状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中的“奔”是动词用作名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中的“奔”是动词用作名词;“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中的“竞”是意动用法,“沉鳞”是名词用作动词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记忆和理解
二、常考题型与答题技巧
1.解释词语含义对于课内文言词语的含义,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记忆和理解同时需要注意一些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2.翻译句子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中的重要题型之一在翻译时需要注意调整语序、补充省略成分、保留原词义等技巧同时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用词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夸张等
3.理解文章内容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和归纳同时需要注意一些关键信息和细节描写,如描写手法、情感表达等
4.赏析文章特色赏析文章特色是考试中的难点之一在赏析时需要从语言、结构、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需要注意一些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运用,如比喻、拟人、动静结合等
5.拓展延伸对于一些重要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事件,需要进行拓展延伸同时需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和理解,避免出现误读和误解现象总之,学习这几篇自然山水类文言文需要注重积累、理解和运用课内文言知识,掌握常考题型的答题技巧,同时注意拓展延伸和文化背景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素养题探究二)
一、课内外对比阅读(2023秋・江苏•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目[甲]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活水源记刘基有泉焉,其始出石罅
①,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
②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
③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
④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
⑤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傍,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靖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鹳鹤,黑色而赤靖,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有二脊令
⑥,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注】
①罅(xia)缝隙
②浸渐渐地
③伏行从地下流
④潴(zhii)汇聚
⑤秘书卿元代秘书监长官
⑥脊令鸟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
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③晓雾将歇()
④至是悉出()••
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念无与为乐者/旁出为四小池••B.春冬之时/有水鼠常来食之••C.其间千二百里/其中有石蟹••D.相与步于中庭/又东北入于湖••
3.按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两处)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
4.翻译下面句子
(1)终日坐水傍,名之日活水源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5.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写到料鸟鸣,请你说说鸟鸣在文中的共同作用【答案】
1.向东欣赏消散全,都
2.C3•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
4.
(1)白野公一天到晚坐在流水旁边,还给流水取个名字叫活水源〃
(2)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5.这两篇文章写到了鸟鸣,都表现了大自然充满了生机活力,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再往东流就注入了若耶溪东向东
(2)句意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与欣赏
(3)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歇消散
(4)句意到这一时候,全出来活动了悉全,都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动词,做/动词,形成;B.结构助词,的/代词,它;C.代词,它的/代词,它的;D.介词,在/到;故选Co
3.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的意思是这条水刚刚汇成小渠的时候,水深不过一尺,清澈可以照见两岸景物〃则〃是句首关联词,就停顿;”其初为渠时〃是状语;“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是连接的两个谓语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字词意思
①终日一天到晚,名取个名字
②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
5.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甲文,〃猿鸟乱鸣〃中〃乱〃字写出两岸孤猿异鸟纷乱鸣叫的场景,使画面极具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写出了生机勃勃的景象衬托出主人公此刻对大自然自由自在的向往和追求乙文,《活水源记》是元末明初文学家刘基创作的一篇游记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活水源周围的山川形势,泉水的源流变化,水里的草木虫鱼,以及游人的欣赏迷恋,传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与亲近之情‘有鸟大如鹳鹤,黑色而赤髯,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作者通过鸟鸣为读者展示了一片生意盎然的世界,这世界凭着这水而存在、而充满生机的表现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点睛】参考译文[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实在是人间的天堂呀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乙]这里有一道清清的泉水,泉水从山石的缝隙流出涓涓细流,冬季温暖而夏日清凉泉水慢慢汇成一条小水渠,一年四季永不枯涸渠水涨满了于是就向西南流去,遇到有沙土的地方就在沙土底下暗暗流过,从沙土旁流出来就形成了四个小水池往东流到山脚下就汇聚成一个大水池,再往东流就注入了若耶溪,再向东北注入镜湖这条水刚刚汇成小渠的时候,水深不过一尺,清澈可以照见两岸景物,俯视清流,那山崖上的苍松翠竹花草树木无不在水底倒映出来所以秘书卿白野公常常到这里来游赏,一天到晚坐在流水旁边,还给流水取个名字叫〃活水源〃流水中有石蟹,如铜钱一样大小,还有小鲫鱼,纯是黑色,居住在石穴中,有水耗子经常来吃小鲫鱼水中的草多是水松、菖蒲有一种鸟就像鹦鹤那么大,黑色的羽毛,嘴是红的,常常在水边叫个不停,那声音就象竹鸡,可比竹鸡叫声还要宛转流利有两只脊令,常常从翠竹上飞下来,立在山石上,洗完澡,饮足水,就鸣叫着飞走了我初春来的时候正当特别冷的天气,这些水中的生物都还蛰伏着没有出来到这一时候,全出来活动了还有四五个小虫子,全如小指头那么大,形状如同半个莲子,整天在水面上转着圈浮游,日光照在它们的脊背上,颜色就象是紫色的水晶石,也不知道那是些什么虫子(2023秋・江苏南通•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口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乙】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
②龙井
③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
④,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
⑤,则日“以不时至,去矣”是夕,天宇开霁
⑥,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
⑦,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
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秦观
①《龙井题名记》)【注释】
①秦观宋代著名词人文中“辨才〃〃参寥〃两位僧人都是他的朋友
②会稽今浙江绍兴
③龙井地名在今杭州市西风篁岭上,附近产茶
④普宁与下文〃寿圣院〃都是寺名
⑤篮舆竹轿
⑥霁雨后放晴
⑦雷峰与下文〃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
⑧惠因涧山涧名
6.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①自非亭午夜分
②余自吴兴来杭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沿溯阻绝
②属引凄异
③以不时至,去矣
④以书邀余入山•••♦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9.乙文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划线处内容简要分析
10.甲文中的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和乙文中的〃流水激激悲鸣〃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答案】
6.
①自非/亭午夜分
②余/自吴兴来杭
7.
①逆流而上
②延长
③离开
④信
8.
①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有很多趣味
②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连)头发都能数清
9.隐显的灯火、蓊郁的草木和悲鸣的急流所组成的夜景出奇优美、幽寂,让作者悦耳,内心沉静、澄明,故而情不自禁地发出〃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
10.甲文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乙文以动写静,衬托了环境的空旷寂静【解析】
6.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①句意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自〃是句首连词,〃非〃是否定词,其后应断开断句自非/亭午夜分
②句意我从吴兴去杭州余〃是主语,其后应断开断句余/自吴兴来杭
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溯,逆流而上
②句意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弓I延长
③句意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去离开
④句意用书信的方式邀请我到龙井山中去书信
8.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
①荣,茂盛峻,高峻良,甚,很
②是,这开霁,明朗可,可以毫发,头发
9.本题考查语句赏析画线句句意为路边的房屋,灯火若隐若现,草木茂盛,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作者在本句中描写了若隐若现的灯火,茂盛的草木,湍急的水流发出悲鸣,环境清幽静谧让作者内心变得沉静澄澈所以发出〃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
10.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甲文中的,,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通过写猿鸣长时间不会消失,进一步突出了三峡山高、岭连、峡窄、水长的特点联系本句中的〃属引凄异〃和〃猿鸣三声泪沾裳〃可知,作者写三峡秋季时的猿鸣,渲染了秋天萧瑟的气氛乙文中的〃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为静景,“流水激激悲鸣〃为动景,运用以动写静的手法,衬托了环境的空旷清幽,烘托了作者内心的宁静愉悦【点睛】参考译文(甲)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到夏天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