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们写下来(音乐、画面)
3、对比引读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没有有的只是一故园啊,我的故园,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去郊外踏青、放飞风筝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故园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我们一起围坐在庭院里,数着一颗一颗闪闪的星星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故园啊,我美丽温馨的故园,当朋友相聚的时候,我们一起畅饮,一起高歌,那时多么快乐啊!可在这里,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有的只是一(指名朗读词)
4、小结《长相思》读到这里,你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齐读《长相思》
三、朗读课文
1、正音更聒
2、注释榆关山海关的别称那畔那边指关外帐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聒碎搅碎聒,嘈杂
四、感知理解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缠绵俳恻,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五、赏析加点字
1、“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2、“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六、感悟课文
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
2、体会出这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表达羁旅怀乡的感情板书设计长相思身在征途心系故园一一碎爱故园爱祖国一一重课后反思《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描绘了诗人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月落、霜天、江枫、渔火伴着乌啼、钟声,交织成一幅凄美的秋江夜泊图“愁眠”是《枫桥夜泊》的诗眼,因为愁眠,诗人才看到月落、江枫、渔火,感受到霜气满天,听到乌啼、钟声月落后,天地之间一片昏暗,江边枫树影影绰绰,江中渔火星星点点,霜气袭人、乌啼凄厉,景中无不带着作者的愁思诗人与愁思相伴,难以入眠或许,只有城外寒山寺悠扬回荡的钟声,才能与诗人相伴在教学时,我从诗题入手,引出“愁眠”,在反复品读中感受诗人内心的“愁在课始,我通过“一千二百年前,有一个叫张继的人进京赶考,最终却名落孙山时至今日,当年的状元现在已无人知晓,可落榜学子张继的一首诗却流传至今那么这首诗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枫桥夜泊》这样一段话激起学生对《枫桥夜泊》的学习兴趣遵循“一课一得”的教法,这节课仅仅围绕“愁”来讲我紧紧地抓住了课文中“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愁”字展开教学,找准了这首古诗的感情基调初读古诗,并让学生评价之后学习了一个生字“愁通过反复朗读,在阅读中理解古诗诗意、体会诗情又结合图画来说诗句意思紧扣诗眼,抓住“从哪看出诗人张继很愁?”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古诗在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张继“愁什么”时,首先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字面意思的理解,月亮落山了,乌鸦在哇哇地叫着,整个大地都被大雾笼罩着江边的枫树映衬着点点渔火,诗人张继独自站在船头,难以入眠,只听的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在耳畔萦绕,感受到诗人此时的孤独、凄凉、寂寞重点讲解了关于“霜满天”和“对愁眠”的几种说法,开拓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知道答案不止一种,面对同一事物,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好,自己的见解来会更好最后体会诗人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通过课后反思,以及找别的老师评课,我感到有许多不足之处
1、在给四年级的学生上公开课时,是否还要讲解生字?如果讲的话,怎样来讲,讲到什么程度,占用多长时间才合适?这是令我困惑的地方,这一方面的问题没有很好地处理
2、在引导学生赏析品味诗人张继的愁绪时显得空洞、凌乱,没能让学生们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愁没能利用对比、移情,让学生深入地体会诗人夜泊枫桥时的心境看来,真的要教好古诗,确实要花一番苦工在上面
3、由于对理解“愁”没有引导到位,学生的朗读也始终没有出来感情朗读指导太少,导致学生几乎没有读出应有的感情而面对这一问题,我也没有及时的朗读来引导学生
4、前后时间安排不太合理,前面朗读占用太多时间,导致后面讲诗句意思时没有太多时间来引导学生理解,这又回到了前面几个问题上,总之就是应该引导学生深刻感悟诗人的愁思愁绪,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满怀深情的投入到朗读之中前后朗读对比才更会有层次感
5、板书也是一大问题,没有做到清晰简要本来我设置的是板书完以后,会变成一首叫做“愁”的五言绝句,但是我最后没有点出来,这就造成板书不清晰简要
6、本课快要结束时放的一首歌因为选择失误,太不符合情景,因为太过欢快,导致把前面营造出的“愁”的氛围给打破了,反而弄巧成拙,没有收到预期的目的效果
7、我觉得本节课最大的问题的,教学基本功有待提高上课时只顾讲自己的课,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照顾到学生,没有很好地处理课堂的生成,感觉和学生没有融合在一起,课堂也很少走下讲台与学生互动,这可能也直接导致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体会到本诗的感情在这次教学中,有收获,也有许多不尽满意的地方,但是找出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在以后教学中会指导我继续努力课后反思《长相思》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写的关于出征在征途中的将士风雪夜思念家乡的一首词对纳兰容若有所关注源于大学时候看到他那首《减字木兰花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人生若只如初见,人往往爱回忆、玩味最初的开始,美丽抑或忧伤由此阅读了纳兰容若的生平故事、诗词及后人的研究专著他天生超逸脱俗,但总被一种深深的压抑和愁绪所笼罩;他才华出众,功名轻取,潇洒无羁,短暂的人生经历了爰妻难产而亡的痛,后续难圆旧梦,挚友的聚散离合,故而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品读他的词,单纯的直击心灵,干净,清澈,完全如孩子般如果这是高中阶段的学习,我会带领孩子们走进纳兰容若的世界,品读他的词,感受他的清澈澄明然而,纳兰容若的诗词是五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并且这年龄阶段的学生没有太多品诗赏句的能力,并且这单元的学习目标是体会作者如何表达思乡感情的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一是理解诗句的意思,二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按照最传统的古诗教学知人论诗,我让学生了解纳兰容若的背景,朗读古诗,初步感知诗词内容,分片解读重点词句中把握词人表达的感情整节课下来,我最大的感觉是没有充分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词的意境中去体会词人的思乡感情,学生对词人的情感把握是停留在浅层面;其次是没有体现教学重点,课堂内容零碎没有侧重点;第三,由于杨校、巫校、科组长、师父等人前来听课,第一次亮相,未免有点丑媳妇见公婆的忐忑不安,内心紧张得有点语无伦次、满头大汗的第四,最后比较三首古诗词的异同的不同点,学生不知所以然,我未能应时变通,直接传输了借景抒情、叙事抒情、夹抒情于叙事写景中这一知识点,讲解得生硬且过深【自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朗读古诗的技巧和方法,这也体现了对学生学法上的辅导,让学生掌握读诗的方法以形成自学能力】
(二)自学质疑,试讲诗意
1.同学们可以利用工具书对不懂的字词进行查阅,并尝试直译,试讲诗意,可以提出问题,同桌交流,为理解诗句意思做好准备教师可补充注解(可用小黑板或多媒体出示)脸喧笑浣女「洗衣服的女子春芳:春草飘干枯
5.王孙古代贵族的通称,这里用来表示自己愿意归隐山林【自评先学后导,体现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2.(先让学生试讲诗意,再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译诗)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倩影,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教师或学生多读几遍译诗)
三、赏析诗意,体会意境
1.首联“空山新雨后”,点明“山居”;“天气晚来秋”,点出“秋暝”诗的首联点明题意这样使人一看就知道作者所描写的是空山雨后的秋凉晚景“空山”表明山的空旷寂静,人迹罕至,犹如世外桃源一般又适逢“新雨”过后,青山经过山雨的洗涤,愈显苍翠;秋天的傍晚,天气是那样清新爽人这两句出笔自然,总写了山中雨后的特定环境,笼罩全篇
2.颔联和颈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雨后的明月,高悬碧空,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在地上,清清的山泉溪水从山石上潺潺流过,映着月光,清澈,闪光明月、松林是静止的,泉水是流动的,淙淙的泉水,更衬托出四周的宁静“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归”与“下”是倒装而“喧”与“动”,既打破了山中的寂静,又具有一种生活气息诗人着力刻画勤劳人民的纯朴生活,正是诗人向往这种生活的表露,同时也反衬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颔联用明月、松林、清泉,写的是静;颈联用“喧”、“动”、“归”、“下”,写的是动两联这样安排使颔联描绘的静的境界,不是死一般的寂静,而是跳动着的生命,使整个山林显得生机盎然这跳动的生命,不仅没有破坏山林幽静的气氛,反而相映成趣,将山林衬托得更幽静了以动衬静,收到了艺术上相反相成的效果颔联和颈联具体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体现诗人“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3.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两句直抒自己的心志意思是说,尽管春花凋谢,秋景还是如此的美好,我自己完全可以留在山中,长住不走“随意”,尽管“王孙”,暗指自己《楚辞•招隐士》中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王维在这里反用其意,觉得“山中”比朝中更好,洁净纯朴,决心留下来,表达了归隐山林的心志这虽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但这种洁身自好的孤高情怀,却表现了封建立大夫遭冷遇后对统治集团一种消极反抗的精神
4.小结这首诗自然朴素,不假雕饰,选取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清幽明丽、活泼新鲜的画图有“明月松间照”的宁静,有“竹喧”“莲动”的喧闹;有翠竹、青莲的悦目色彩,有淙淙流泉的悦耳声响动静结合、声色并茂,这一切又是那样的和谐自然,不愧是“诗中有画”在这幅图画中,似乎没有诗人的活动,只有自然山水,实际上却处处表现着自己他所以选择这些景物,刻画得如此优美动人,正是借此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这也是本诗的一个艺术特色
四、拓展迁移练能力(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品味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下面我们再来读一首王维的诗大屏幕出示王维的〈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画面有何特点
3、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讨论后师明确】板书山居秋诗「自然画面月、松、泉、清幽、中石朗洁远离官场有A洁身自好画I生活画面归浣女、下渔舟和谐归隐山林恬情景交融以动衬静淡J枫桥夜泊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中的生字、新词和重点诗句
2.通过吟诵,体会《枫桥夜泊》所描写的景,体会作者心情
3.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体会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尝试自读,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教学准备学生课前了解唐诗,作者张继及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教师反映诗中意境的图画或教学挂图,古代弹拨乐曲的磁带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1.放古乐磁带,带学生入情入境
2.教师语言导入,板书课文题目,指名读题、解题,介绍作者张继,唐代诗人他的诗,多是描写旅途感受和自然风光,写得自然朴素,情味深远《枫桥夜泊》是诗人夜泊枫桥,见景色思己落第,心情抑郁,有感而发所写由于《枫桥夜泊》这首绝句,枫桥和寒山寺成了人们向往的名胜之地谈话导入
1.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你们最熟悉的白居易、高适、李白、杜甫、张继等都是唐朝大诗人有不少同学会背诵不少唐诗,谁愿意背一首?
2.简介三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预习课文
1.按照预习要求分小组进行预习
2.说说这两首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作最喜欢哪一首?哪一句?说说为什么?
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读古诗,正音
2.理解词语
3.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4.质疑问题
四、学习《枫桥夜泊》
1.理解题目“枫桥”交代了什么?地点夜夜晚;泊停泊;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2.教师配乐范读
3.反馈预习情况
4.指名朗读
5.引导学习全诗1齐读2逐句重点理解词语3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4诗人因何而愁呢?5引导学生看图,说说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6诗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从诗人当时的心情,体会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分组讨论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五、根据学习《枫桥夜泊》的学习方法,掌握自学方法,自读自悟
1.小组讨论后,教师指导,师生共同总结
2.先同座互相读讲,再指名逐句读讲,有讲得不准确的,老师酌情指点
3.把四句诗连起来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5.练习背诵
六、扩展你喜欢这首诗吗?可以用图画来表现这首诗的意境,可谓“诗中有画”你也可以按自己的理解把它写成一首白话诗,配乐朗诵,或几人合作集体表演配乐朗诵长相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难点展开想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1、导入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读准《长相思》反复诵读后讨论词读到这里,你有什么印象和感觉?
3、读懂《长相思》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什么意思讨论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征途)你从哪儿读懂这是在行军途中?作者的“心”又在哪里?(心在故园)你是从哪儿读懂的?4小结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怀着这份感情,齐读《长相思》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1、想象上阕的情境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2、自由朗读词的下阕,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