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虚词等知识点复习特殊句式[高频考点]文言文阅读-宾语前置式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1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一古之人不欺余也.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2例如:大王来何操(《史记•项羽本纪》)一大王来操何?,用“之”“是”复指宾语,并将宾语前置3例如: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一宋有何罪?[高频考点]文言文阅读-定语后置句式2中心语+定语+者例如: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L一计未定,求可使报秦人,未得,中心语+之+定语+者2例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一然有声之石,所在皆是也[高频考点]文言文阅读-状语后置句式3“于”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都后置L例如: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以”组成的介词结构,多数后置2例如:例: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后汉书•张衡传》)[高频考点]文言文阅读-主谓倒置句式
4.名词谓语和主语的倒置1例如:小人哉,樊须也!《《论语•子路》)(疑问)代词谓语和主语的倒置
2.例如:谁与,哭者(《礼记•檀弓上》)[高频考点]文言文阅读-被动句5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施动者,表示被动,即“谓语+于……”的形式例如:故内惑L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译:在国内被郑袖迷惑,在国外被张仪欺骗).在动词前边用“见2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例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译: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在动词前用“受”字,表示被动,构成“受+谓语”的形式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3,万之众,受制于人(译:我不能拿整个吴国的土地,十万大军,被别人控制)[高频考点]文言文阅读-判断句6般以“……者,……也”“……者,……也为“乃、则、皆、诚、非”“是”例如:粟者,民之所种(《论贵粟疏》)例如:中峨冠而多者为东坡(《核舟记》)词类活用[高频考点]文言文阅读-词类活用-使动用法7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分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三类例如: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王:名词使动用法,使做大王[高频考点]文言文阅读-词类活用-意动用法8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认为宾语怎样”分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两类例如:侣鱼虾而友康鹿(《赤壁赋》)侣:原为名词,这里用作意动,以••・・・•为伴侣友:原为名词,这里用作意动,以•・・・・•为朋友[高频考点]文言文阅读-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9分为普通名词用作动词、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两类例如:沛公军霸上(《史记•项羽本纪》)军:原为名词,这里用作动词,驻扎[高频考点]文言文阅读-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10有表示方位或处所、表示工具或依据、表示比喻、表示对人的态度四种情况例如: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国语•勾践灭吴》)庙:在庙堂上[高频考点]文言文阅读-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动词11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性动词例如: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史记•项羽本纪》)善:与一••••交好[高频考点]文言文阅读-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12例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乏困;缺少的东西古今异义[高频考点]文言文阅读-古今异义词13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词义扩大1例如“江”“河”二字,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现在除了指长江、黄河外,更多用于泛指,指一切江、河.词义缩小2例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亲戚”,古代泛指内外亲属,现代汉语中则不能用于自己家庭中的成员.词义转移3例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的“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现在则表示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通假字[高考点]文言文阅读-通假字14通假字:指本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甲字为本字一般有三种情况:同音替代、音近替代、形近替代例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尊,通“樽例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醉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最常用个虚词3[高考点]文言文读-词“而”15表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和二如:蟹六跪而二,非蛇之穴无可寄托
1.者,用心躁也.表递进关系译为“并且”“而且二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2,表承接关系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3.表转折关系译为“但是”“却二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表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如: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5[高频考点]文言文阅读-虚词“以”16表工具译为“拿”“用:如:愿以十五城请易璧L.表凭借译为“凭/靠二如:以勇气闻于诸侯
2.表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二如: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3.表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如: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4.表原因译为“因为/由于如: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5,表依据译为“按照/根据如:余船以次俱进6“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如: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7.[高考点刀文文阅读-词“之”1代词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活用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如:不知将军宽之(我)L至此也!.指示代词,译为“这/此”如:之二虫又何知!2助词相当于“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如: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邵L.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放在倒置的动宾/介宾之间,作为提宾的标志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4不焉.放在倒置的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5之强动词,到去如:胡为乎遑遑欲何之?题目演练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用亡郑以陪邻(陪同)杀人如不能举(列举)A.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B.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怜悯)秦王购C.使使以闻大王(使•・一•听闻)之金千斤,邑万户(购买)又欲肆其西封(扩张)D.答案].学习文B言文单元,教师检查学生对文言字词的掌握情况,学生对下面加点词语1[解析]项,解释错误第一句“举”,全,尽本句大意:杀人唯恐不能杀尽A第二句“陪”,增加本句大意:怎么能用使郑国灭亡的方法来增加邻国(指晋国)的土地呢项,解释正确第一句大意: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第二句大意:依B靠那个人的力量才有的今天而去损害他项解释错误第一句,闻C使动用法,使•…・听闻,禀告本句大意:派遣使者来禀告大王第二句“矜”爱惜、顾借本句大意: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项,解释错误第一句:“肆”,D延伸,扩张本句大意: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第二句:“购”,重金征求本句大意: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头故本题选Bo.在文言文总结课上,教师举例讲解通假字的特点和作用,下列不合适的是2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A.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陋室铭》)C.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D..[答案][解析]项,“知”通“智”,智慧,聪明本句大意:谁说你知识渊博呢项,2C AB“帖”通“贴”本句大意: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像云一样柔美的头发,额上贴上花黄C项,句中没有通假字本句大意: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项,“还”通“旋力回转,调转本句大意: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D跑故本题选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