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初评张继龙《阿勒坦汗与土默特》抄袭问题晓克(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2016年3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呼和浩特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干部张继龙的著作《阿勒坦汗与土默特》该书40余万字,附有大量图片据《阿勒坦汗与土默特》(以下简称《阿勒坦汗》)“后记”说“但是,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和研究工作不系统,阿勒坦汗和土默特部的历史还有很多争议,没有定论于是,产生了全面系统地写一部关于阿勒坦汗和土默特部的书的想法”这就是说,这部“全面系统……关于阿勒坦汗和土默特部的书”是要改变以前“研究工作不系统”、“还有很多争议,没有定论”的局面当然,能够发挥如此巨大作用者,非学术著作莫属质言之,该书作者对该书的定位是学术著作,这应该是明白无误的既然如此,读者就只能将其作为学术著作而不是普及读物来阅读和评价可是,当把它作为学术著作阅读时,诸多问题随之而来在此,先谈抄袭问题先举一例《阿勒坦汗》第249页有如下叙述阿勒坦汗死后,明朝君臣对土默特与明朝关系方面何去何从也没有确切的把握,是继续保持和平贡市关系,还是会发生什么变故也想尽快了解据瞿九思的《万历武功录•三娘子列传》记载,明朝为了解情况,于万历十年(1582年)二月派遣使者来到土默特,“佯为趋贡,以洞虏情”,就是以催促土默特贡马开市,看士默特对待贡市的态度,了解土默特下一步和明朝的关系隆庆五年(1571年)阿勒坦汗与明朝建立互市贸易关系后,蒙古右翼各部的日常生活用品已不再用流血去掠夺,而是用多余的畜产品易换就可以全部解决蒙明互市已成为土默特各部主要的生活经济利益来源作为土默特部最大的部落首领和汗位继承人的僧格对此也深有了解,他不希望由于阿勒坦汗的去世而影响土默特部与明朝之间贡市的正常进行,从而失去这个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优势再看《土默特史》(晓克主编,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第177页的叙述:阿勒坦汗死后,明朝君臣对土默特在与明朝关系方面何去何从,是继续保持和平贡市关系,还是会发生什么变故没有确切的把握为了了解情况,万历十年二月,明朝派遣使者来到土默特,”佯为趋贡,以胴虏情”
②此时,在土默特内部,仍然在为阿勒坦汗的后事以及其他相关事宜忙碌着,即所谓“以建岁之事迫”
③所以,三娘子派使者往明朝请宽假贡期隆庆五年阿勒坦汗与明朝建立互市贸易关系后,与明朝的贡市贸易成为右翼三万户巨大的经济利益来源,与此同时,明朝对右翼各部首领,特别是对土默特万户首领的封官授爵也成为了他们的一个明显政治优势作为阿勒坦汗的长子,辛爱黄台吉对此也深有领会,他并不希望由于阿勒坦汗的去世而影响与明朝之间贡市的正常进行,从而失去这个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优势(原文注释
②瞿九思《万历武功录》卷九,《三娘子列传》)对照以上两段文字,连外行人都可以看出其抄袭所在这可以说是典型的搅拌式、组装式抄袭一些人在抄袭他人作品时,对被抄袭文字只加引号,但不出注,或只加冒号不加引号这样,既可混水摸鱼,使人以为是他的作品,又可为自己留条退路,万一被发现抄袭,还可辩称为引用再大胆一些的抄袭,不用引号、冒号,只注出“参见某某书,万一被发现抄袭,也算一条退路有学者在批评学术成果抄袭时指出“这样的‘参见,欺人太甚欺原作者太甚;也欺读者太甚1上揭张继龙的抄袭,根本不用引号、冒号,也没有让读者“参见”什么书籍,似乎完全是自己的东西这种作法,远比那些使用引号、冒号或“参见”者来的鲁莽!张继龙的抄袭”虽然有些跳跃,虽然在个别字句上有些变动,但这样的剽袭,基本上是‘奋不顾身’的,表明一旦被发现,便不想抵赖的固然没有冒号、没有引号,但也没有用一个‘参见’来留条退路,来欺侮原作者和读者”2“搅拌、组装、拼凑的方式剽袭他人时,特别容易犯文理不通的错误”3张继龙的上述抄袭,犯了同样的错误“阿勒坦汗死后,明朝君臣对土默特与明朝关系方面何去何从也没有确切的把握”,把《土默特史》“明朝君臣对土默特在与明朝关系方面何去何从”,一句中的“在”字删去,结果把原文中的“在……方面”句式变成了读不通的病句,“方面”二字成为多余同是这句话,其中的“也”字也使人莫名其妙一般情况下,“也”字表示递进关系,而在上述这句话中,并无什么递进关系需要表达这句话读来使人感1王彬彬《汪晖(反抗绝望一一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学风问题》,文艺研究年第期2王彬彬《汪晖反抗绝望一一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学风问题》201033王彬彬《汪晖反抗绝望一一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学风问题》到,在“土默特与明朝关系”之外,还有别的什么问题也是明朝没有确切把握的增加了一个“也”字,却造成对原文意思的巨大扭曲与篡改《土默特史》所说“还是会发生什么变故没有确切的把握”,叙述的是明朝君臣在阿勒坦汗死后与蒙古关系中的一种客观状态;而《阿勒坦汗》所说“还是会发生什么变故也想尽快了解”,描述的却是明朝君臣在阿勒坦汗死后与蒙古关系中的一种主观态度这不仅篡改了原文原意,更可笑的是使之成为一句逻辑混乱的病句对于尚未发生的“什么变故”,能够“尽快了解”吗?!《土默特史》引用的“佯为趋贡,以洞虏情”一语,在《阿勒坦汗》中变成了“佯为趋贡,以洞虏情”“血1”、“洞”一字之差,带来的问题却不少首先是使简洁通顺的原话变成了病句,无法读通;其次,尽管《阿勒坦汗》在这句引言前说明了出处,但如此关键的一字之差,难免使人产生疑问作者是否真是直接从其所指明史籍中引用这句话的?再者,退一步讲,在如此短的一句话中,对于如此重要的一个字,即使是笔误,甚至只是校对错误,也是不应该出现的“蒙古右翼各部的日常生活用品已不再用流血去掠夺,而是用多余的畜产品易换就可以全部解决”掠夺是通过战斗或战争进行的,而不是通过流血,流血只是战斗或战争可能出现的状态,但也可以是其它人身伤害的结果而“蒙古右翼各部的日常生活用品”通过“易换就可以全部解决”,去掉句中的修饰、说明成分后,即成为“日常生活用品……可以……解决”,是病句,“日常生活用品”与“解决”搭配不当,“日常生活用品”是不能被解决的,需要“解决”的是某种问题,这里应该是对“日常生活用品”需求问题的“解决”至于“蒙古右翼各部的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问题,通过“易换就可以全部解决”也只是毫无根据的梦吃时至今日,也没有哪一个地区、哪一个民族的“日常生活用品”需求,已经“可以全部解决”,更何况当时那个物质十分匮乏的游牧社会“从而失去这个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优势”一句,完整地照抄了《土默特史》中的表述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所谓“政治优势”是什么?在《土默特史》中说道“明朝对右翼各部首领,特别是对土默特万户首领的封官授爵也成为了他们的一个明显政治优势”,而《阿勒坦汗》将这句话删掉后,再未提到何为“政治优势”,这里唐突出现的“政治优势”作何解释?!2016年7月30日2016年7月31日“朔方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