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6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数字化转型理论与实践研究教育数字化转型理论与实践研究,数字化、信息化已逐渐成为人类生存与实践的主导方式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不仅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带来重大变革,也深刻影响着教育系统的发展近年来,围绕教育现代化、数字中国、数字化转型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部署,“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各行各业迎来了从信息科技时代进入数字科技时代的历史机遇,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是必然趋势从历史逻辑看,数字化转型是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社会的发展随着技术发展水平而转移,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迎来了信息化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智能化,一个以数字技术为驱动核心的数字时代正在到来从现实逻辑看,数字化转型源自人类对提高确定性的追求和发展生产力的积极建构克劳德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的价值・是确定性的增加”面对社会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加速信息决策的科学化、精准化,而信息数字化有利于快捷发现与实现信息的审查、发行、选用、维护的共建共享机制是一项基础工程,也是一个未来研究值得深入的课题
6、新应用教育创新实践的新样式研究发展教育数字化一要注重实效,二要重视创新技术赋能为创新的生成奠定了坚实的支持基础,也为了创新的扩散提供了重要的手段纵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技术及其带来的新方法为教育教学实践带来了很多新的可能性,首先技术重构教学活动的组织形态,颠覆传统教师主导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为学生提供泛在的、多维的、零时差的、无边界的学习环境;其次,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比如翻转课堂、游戏化学习、基于问题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模式目前,AL大数据、VR、loT、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已经有一些创新应用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和深入,教育变革和创新将进一步得以推进,其中如何促进数字技术赋能的教育产品、形式和服务创新,以及创新教育实践模式,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的基本要求与内容将数字技术整合到教育领域的各种活动中,以促进教育创新、孵化面向未来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展现出了巨大的研究前景
7、新文化培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健康“数字文化”基因文化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人群的行为方式、人工产物、思维模式和价值观数字文化是一个描述数字技术如何塑造我们人类互动方式,以及在组织全体成员之间形成的非正式的规范规则、习俗、价值观、信仰和态度等的概念数字化转型一定程度上也受制于其对组织人员数字化素养和态度,一个组织的数字文化决定了其对数字技术的总体态度当然,不同于截然创新的“新态学校”,例如以分布式在线协作学习为特色的密涅瓦大学,以及以完全在线课程+STEM教育为特色的斯坦福在线中学,大多数现有学校受制于其传统教学模式、管理架构、教师技能、学校环境和价值观等的约束,不具备“数字文化”基因,缺乏“数字文化”基因使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由此也导致了传统学校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误区不难发现,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中,战略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因此除了确定适当的转型方向,还要建设强壮的新文化,把成功创变的健康基因植入到文化中然而,“数字文化”的培植不是一次性的,它会随着实践过程演化,也需要时空沉淀的“发芽”,还需要持续的研究和培植目前,有关数字化转型的描述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将数字化转型看作一种策略或方法例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出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反馈的闭环,打通不同层级与不同行业间的数据壁垒,提高行业整体的运行效率,构建全新的数字经济体系二是将数字化转型视为一种过程或者模式,包括基础设施、管理、行为、文化特征的复杂解决方案例如,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将数字化转型定义为“通过文化、劳动力和技术深入而协调一致的转变,优化和转变机构运营、战略方向和价值主张的过程”综合来看,虽然数字化转型越来越频繁地被提及,但目前并未达成统一的概念共识本研究认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将数字技术整合到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推动教育组织转变教学范式、组织架构、教学过程、评价方式等全方位的创新与变革,从供给驱动变为需求驱动,实现教育优质公平与支持终身学习,从而形成具有开放性、适应性、柔韧性、永续性的良好教育生态其价值取向是建立在数字化转换和数字化升级的基础上,通过在教育生态系统中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促进教育系统的结构、功能、文化发生创变,使教育系统具有更强的运行活力与更高的服务价值达尔文在其《物种的起源》中指出在有机的自然界,“物种”或“生命体”存在着“进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将经由“适应”过程而获得的优秀禀赋以“遗传”的方式延续下来,从而形成了自然界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这种情况发生的速度往往受到外部加速器的影响,比如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后来,达尔文主义也被引入社会科学领域,主要是将达尔文式的“进化观”应用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以对某一社会现象和历史进程进行解释和阐述1999年,埃文•施瓦茨提出了“数字达尔文主义”概念,用来指一个技术和社会发展速度快于组织自然适应的现象可以说,技术颠覆带来了一个“数字达尔文主义”时期,一方面是技术本身呈指数级速度在发展进化,例如,从Web
1.0到Web
4.0的互联网的进化过程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同时带来了持续且不可避免的种种变化,这些变化彰显了数字技术及其影响带来的社会进化与革命,例如,从工业
1.0到工业
4.0的社会进化显然,“数字达尔文主义”正是对数字技术带来变化的解释与阐述,那些不能适应数字化的组织将无法生存一般来说,进化是一个自然过程,但人类发展过程也存在人为进化,比如创新教育数字化转型是通过持续数字化战略实现的一种生存模式进化过程,混合了自然进化与人为进化首先,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社会数字化转型浪潮裹挟着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自然进化到“数字达尔文主义”时期例如,工业
4.0改变就业趋向的格局、改变技术介入的格局、改变学生态度与行为、改变学习需求的格局,推动教育进入
4.0时代其次,在技术和社会的进化发展快于教育系统的适应能力的时代,教育必须通过人为进化的方式适应变化以求生存,数字化转型正是适应和生存的过程表现例如,教育组织通过了解和编辑自身的“教育数字DNA”,将许多相互关联的因素联结起来,创建一个完整的序列或组件,并通过吸收和利用数据、工具和技术进行自我改进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技术进化、社会进化和教育进化协同前进,教育经历文化创变、功能创变和结构创变,形成公平优质、创新发展和包容开放的数字文化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从网络、数字到智慧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网络强国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中国是各领域的业务形态变化,智慧社会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可见,智慧社会是社会未来发展的高级形态关于智慧,哲学家冯契教授认为“智,法用也;慧,明道也天下智者莫出法用,天下慧根尽在道中智者明法,慧者通道道生法,慧生智慧足千百智,道足万法生智慧,道法也”在中国哲学思想中,“道、法、术、器”兼备才是最好的策略,“道以明向、法以立本、术以立策、器以成事”其中,道是核心的思想、理念和规律,即价值观;法就是法律、规章、制度、方法,即最根本的战略、方法、指导方针、思路;术和器是行为、技巧和工具,需符合法和道因此智慧作为“道法”,又可作为实践的起点和导向智慧教育是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生态化学习环境,通过培植人机协同的数据智慧、教学智慧与文化智慧,本着“精准、个性、优化、协同、思维、创造”的原则,让教师能够施展高成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美好的发展体验,使其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格品性、较强的行动能力、较好的思维品质、较深的创造潜能的人才为了践行智慧教育的理念,需要用技术来构建一个“智慧的”(智能化)学习环境,例如,智慧终端、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智慧实验室、创客空间、智慧教育云在这个环境条件下,要有智慧的教学法,例如,差异化教学、个性学习、协作学习、群智学习、入境学习、泛在学习止匕外,还要有智慧的评估,例如,基于数据、全程化、多元化、多维度、主体化、可视化、以评促学、以评促发展它的核心是以培养智慧型人才为目标,整个教育生态中将“人”这一要素置于中心位置围绕这一核心思想,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促成了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智能一人本智能,将人类置于教育设计、开发、制造、应用与发展的中心数字智能时代,从“数据一信息一知识一智慧”的数据智慧层次,在一定程度上为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架通了技术与智慧之间的桥梁随着技术的发展,一种以“人本智能”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数字化转型趋势将不可避免发展人本智能的思维方式,使智慧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具备思想基础和技术条件而智慧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高级形态,将“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的起点和导向,通过人本智能引领未来教育创变综合来看,社会进化、生态系统变化、学习和教学环境变化等导致教育系统转型发展的内需、内因和外需、外因的出现,最终促进教育转型的数字达尔文主义、教学法创变、教育系统韧性建设、教育生态蝶变,走向以人本智能为核心的智慧教育,数字技术的应用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如何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下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许多教育组织在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中,还没有实现较大的突破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应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原则、框架、领导力发展、成熟度测评和敏捷法的基本性方法论层面进行一些重要突破技术并不存在于社会结构之外,而是嵌入到社会系统中,与社会领域高度交织在一起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发展,技术革命反映了明显的时代特征,造就了社会系统内交通、通讯、医疗卫生和金融银行等部分的运行方式变化,但几十年来,教育在本质上还是保持不变的正如乔布斯在2011年提出的疑问:“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有人认为,原因在于技术没有使教育发生结构性的改变从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来看,技术在教育管理、方法、思想、组织行动方式上也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虚拟现实、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与其他技术的空前融合,人类社会即将迎来新一轮变革的门槛为了适应竞争环境的快速变化和减少对未来复杂环境的不确定性,人们开始寻求社会数字化转型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毫无疑问也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为了迎接数字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国促进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趋势几十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发布了无数报告,出台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数字化政策,呼唤变革教育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教育信息化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关系,可以从“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关系中窥探一二技术革命的内核是控制结构的转变,“技术代际模型”确定了四个不同的代际:机械化、自动化、计算机化和信息化其中,机械化是在工作流程中引入机械设备以代替手工劳动进行生产的过程;自动化是在机械设备引入电力或其他自动进行操作或控制的过程;计算机化是在工作流程中引入数字计算机和电子设备,可通过数字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操作或控制的过程;信息化是在以计算机为主的电子设备和智能化工具的基础上,以“信息结构或“数字文件”作为新生产力的过程从机械化、自动化、计算机化到信息化的控制结构发展上看,信息化反映出控制结构开始发生向数字维度的飞跃,也就是说信息化过程中具有“数字化”的特征从技术层次看,信息化的底层逻辑是信息技术,主要依赖于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数字化的底层逻辑是数字技术,主要依赖于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从信息层次看,信息是一种属性,信息化以信息作为物质状态和精神载体,信息化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数字是一种形式,数字化包括了数字转换、数字升级和数字创新可以说,在属性方面,信息化的概念要大于数字化概念,数字化发展内嵌于信息化的内涵发展脉络之中;在形式方面,数字化和信息化具有不同的技术概念,数字化过程和信息化过程这两条脉络是几乎并行的基于数字化,我们可以通过人技协同的努力,将数据经过加工成为信息,将信息提炼成为知识,将知识升华成为智慧与文化在概念内涵层面,表现为对“本质”与“体验”的追问,回答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什么的问题首先,教育具有“使人成为人”和“职业选择”两个功能;其次,数字化是信息化的数字维度跃迁,是一种数字格式的形式;最后,转型是技术赋能的创变过程,包括创新和变革的价值取向由此,教育数字化转型根植于教育本质,拥有数字化层面和转型层面的价值,以教育系统作为转型对象,关注教育创新和变革笔者认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将数字技术整合到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推动教育组织转变教学范式、组织架构、教学过程、评价方式等全方位的创新与变革,从供给驱动变为需求驱动,实现教育优质公平与支持终生学习,从而形成具有开放性、适应性、柔韧性、永续性的良好教育生态其价值取向是建立在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升级的基础上,通过在教育生态系统中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促进教育系统的结构、功能、文化发生创变,使教育系统具有更强的运行活力与更高的服务价值在机理逻辑层面,表现为“对现实有怎样了解”的探索,回答如何认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和方式的问题教育数字化转型是社会和文化、国家政策、技术发展和教育需求等共同作用下的结果第一,技术颠覆带来了一个“数字达尔文主义”时期,教育数字化转型通过持续数字化战略实现的一种生存模式进化,包括社会数字化转型浪潮下的自然进化、主动适应变化以求生存的人为进化第二,数字技术在支持学习环境建设和创新教学法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进一步催化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教育优质、公平和高效第三,面对外部冲击和不确定性,教育系统必须要习惯并善于应用数字技术,通过教育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增强教育系统韧性第四,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技术嵌入到教育系统中,它们相互交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技术逻辑关联着教育系统的运行与发展,触发教育数字化转型第五,智慧社会或将很快到来,智慧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高级形态,将引领未来教育创新和变革,作为实践的起点和导向指引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在实践方略层面,表现为对“具体应用方法”的探索,回答如何进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问题方法和理论之间存在内在的关联,教育数字化转型需以“问题驱动+理念引领”“系统进化创新突破”“价值评估+迭代优化”这三个原则作为指导,进行具体的实践应用和方略选择在具体应用方面,还需要构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框架、发展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领导力、进行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测评、使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敏捷法,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稳健推进、高质量落地当然,不同的社会形态和环境条件可能产生不同的文化背景,并没有一种通用的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方法或模式对此,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方略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动态性教育系统之复杂性甚于世上任何其它种类的系统,因为其输入条件具有多样性与复合性,其输出影响具有广泛性与长远性虽然国内外已有很多其它行业系统数字化转型的成功范例,我们在谋划教育数字化转型时可以学习参考这些范例,但绝然无法照搬其经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确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若干基本策略:第一,本着“价值成长”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诉求,我们要首先确定教育数字转型的价值框架;第二,将自顶而下的规划框架与自底向上的创新实践相结合;第三,围绕数字技术融合的教育生态系统建设与应用实践,开展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检验,快速迭代,积极推进,坚持不懈,必有所成价值,其伴随着将信息化整合到数据化的过程在这样宏大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化已经成为各部门、各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甚至产生了能够改变现有价值主张的颠覆性创新在教育领域,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管理者的管面临着数字时代全新发展逻辑的挑战与重塑,促成一种以数字技术推动信息的数字化思维流——向数字化模式转变从以多媒体、局域网、单机为基础所形成的天网地网结合应用,到以云计算、多终端、互联网为基础所形成的三通两平台,再到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等为基础的数字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正向数字化转型进发然而,我国的教育数字化转型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还有很多探索的空间教育系统具有无与伦比的复杂性我们愈发认识到,作为回应时代变迁与现实发展的一个宏大命题,尝试弥补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论缺口,探讨其理论框架对于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开展的价值很大,同时也是必要的社会数字化转型势不可挡,在教育领域,都面临着数字时代全新发展的挑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更是进一步催化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进程,倒逼教育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革和创新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备受关注的新热点,也成了教育改革实践的主要方向数字化转型的基本原理是将数字技术融入所有活动领域,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开展这些活动的方式,为人类和整个社会带来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应用数字技术以实现自动化,它意味着数字变革对人类习惯、行为和生活以及每种社会文化现象的影响很难准确追溯“数字化转型”这一术语的起源,一般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概念源于私营企业的实践社会经济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运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解决复杂不确定性问题,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能力的跃升,从而构建企业新型竞争优势,包括数字技术的应用和社会组织的深刻变化,涉及流程、组织、结构和模式等的变革与创新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充满无序性、差异性、随机性、模糊性和不稳定性,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逻辑起点是为了适应竞争环境的快速变化适应竞争环境的快速变化,首先要理解和认知世界运行的规律,然后基于此进行决策和行动,其本质是减少和化解复杂系统中的不确定性数字技术提供了解决问题、准确预测和发展控制等获得确定性的可能性如今,技术革新已经渗透在每个生产要素中,成为现实生产力,“被数字化”意味着每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都依赖于数字技术,故而可以将数字技术视为社会变革的驱动力一方面,利用数字化解决方案满足组织发展需求,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例如,转换传统的生产方式,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一定程度上引发人们对竞争优势的思考,通过挖掘数字技术的潜力增强现行流程或创建新的流程而产生新价值例如,数据决策、工具决策和体系重构因此,谈论社会数字化转型时,更大的前景是为用数字技术改善人类生活而进行的一种人文主义努力在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新的或不同的环境中时,实践关注的是价值成长的过程,通过引起组织结构和生产方式的颠覆性变化,最终导致系统性的变革与发展可以肯定地说,价值成长思维缺失的数字化转型是毫无意义的,可能沦为令人悲伤的“劳民伤财”运动,值得引起各界高度关注教育数字化转型之“数字化”内涵信息化过程的数字跃迁以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形式扩展了人类生存和实践的基本方式,这使得虚拟空间成为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计算和数据应用的渠道,并成为延伸和控制现实空间的新方法由此,通过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的实践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数字化”的概念其中,“信息”和“数字”是数字化的基本属性,而数字化和信息化作为两种不同的系统转型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技术的基础之上,先讨论“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关系,基于此理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数字化”内涵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一个划时代的系统性教育创变过程尽管已有研究对数字化转型内涵尚有诸多富有见地乃或差异性的理解,但我们不会拒绝这样一个共识教育数字化转型拥有数字化层面和转型层面的价值在认识“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再次审视教育数字化转型,其内涵已经超出了“数字化”“转型”的简单组合本研究认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种划时代的系统性教育创变过程,指将数字技术整合到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推动教育组织转变教学范式、组织架构、教学过程、评价方式等全方位的创新与变革,从供给驱动变为需求驱动,实现教育优质公平与支持终生学习,从而形成具有开放性、适应性、柔韧性、永续性的良好教育生态其价值取向是建立在数字化转换和数字化升级的基础上,通过在教育生态系统中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促进教育系统的结构、功能、文化发生创变,使教育系统具有更强的运行活力与更高的服务价值,并为新时代全面性的社会数字化转型带来积极影响力同时,从概念层次来看,有学者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定义不一,但可以提取三个不同的要素一是技术,数字化转型基于新数字技术的使用,如社交媒体、移动、分析或嵌入式设备;二是组织,数字化转型要求更改组织流程或创建新的模型;三是社会化,数字化转型是一种通过提升客户体验等方式影响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现象还有学者指出,参与者、目标和技术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从某种程度上看,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技术、组织和社会化的视角层次,以及参与者、目标和技术方法的过程层次相互关联,加之数据的赋能作用,形成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框架
1.教学维度教学在学习的整个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主要指的是以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主体,以课堂环境为依托,通过双方协同促成教学目标达成和满足师生发展需要的活动对教育系统来说,教学维度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场域所以教育数字化转型在教学维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和学习的数字平台和内容,比如数字平台和数字工具;二是创新教学法,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还包括课程、模式和结构的创新,特别是教学法创新,比如创造灵活的学习方式;三是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以适应数字化教学和未来的数字化社会生活;四是教学管理,通过技术手段为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提供灵活的服务,改善教学管理的内部流程和提高教育质量的规定
2.基础设施维度以“数字基建”为内核的新基建将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国国家政策和会议中多次强调推动并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其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内容教育数字化新基建作为国家新基建下的细分领域,具备其独特的领域特性,一是进行联结与交互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进行数据处理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算力、算法去给教育系统发展赋能;三是上述两种新基建与教育融合产生的新型驱动方式基础设施维度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场域之一,除了上述的三类基础设施之外,还包括教学的物理基础设施,如实验室、学习工厂;数据和安全基础设施,用于增强安全性、稳定性以及进行隐私保护
3.管理维度管理维度就是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来协调教育系统的活动,从而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管理维度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组织层面的实践场域,一方面是课程方面的管理,涉及课程现代化和数字课程,比如采用数字学习的新方法、课程中嵌入数字技术、更新教育计划的主要目标以灵活应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以及改进学生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是工作流程和决策的管理,需要持续改善组织的工作与流程、提高组织决策能力,比如使用数字化策略来改进其现有工作方式,从相关操作程序过渡到使用数字技术来改进、增强或用数字化服务替代传统服务,简化教育服务和操作复杂的流程发展方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展望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实践中的热点,也是未来教育创新变革的发展趋势但我们对教育数字化转型整体上依然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存在诸多模糊的问题,值得学界进一步探讨
1、新范式教育范式从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的系统创新研究数字技术推动教育范式的变革从“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型可以预见,未来教育必将是需求驱动的范式,“适需服务’是未来教育系统的基本功能特征其中,需求是多层次和多样性的,包括个人发展需求、人才市场需求、国家战略需求、人类发展需求由于需求结构是不断变化的,加之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灵活开放、动态适调、不断创新、持续进化等特征,未来仍需持续进行需求驱动的系统创新研究
2、新思维发展数据赋能的创新设计模式研究教育系统向数字化形式的变化与发展走向,关键在于更好的促进教师的“育”与学生的“学”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中,重要的不应是形式上的数字化转型,而应着眼于教育数字化转型可以实现的学习生产力和质量的变化整合数据思维、服务思维、创新思维与系统思维的新一代创新设计模式的研究,将是未来极具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
3、新能力教育数字化转型能力建设研究教育数字化转型将重塑教育组织的数字素养和能力结构数字素养观点建立在新技术环境之上,用来表示组织人员在环境中使用数字资源、有效参与社会进程的能力,而能力表示拥有足够的知识、力量和技能来做好某件事的素质或状态提升教育数字化转型能力,对于实现教育变革和创新至关重要一些国家、地区和组织已经拟定数字化素养框架,将数字化素养培养纳入国家课程体系,或者通过教育和培训计划提升师生数字化素养,以此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能力建设例如,世界经济论坛旗下的数字智能研究所研制了中小学生数字智商标准虽然国际上对于教育数字化转型能力需要已有较多研究,制定了一些能力框架与指标体系,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数字素养标准具备通用性或可迁移性止匕外,教育数字化转型现象是一个随着时间推移在整个组织中展开的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组织能够依靠数字技术获得变革创新,并逐步提升组织数字素养可见,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研制教育数字转型领导力指标体系、将学生和教师的信息素养标准提升到数字能力标准、在实践层面持续发力将能力建设落到实处
4、新环境数字化教育生态系统架构研究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教育环境为主要载体,通过构建数字技术融合的生态化学习环境,打造联通、开放、敏捷、个性化的新型数字化教育形态,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提供支持与动力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主要集中于单一技术的影响上,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5G和区块链等的联合应用越来越多,不同类别技术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正逐步增加,还需要通过“数字融合”的方式将系统整体的改变整合在一起因此,将技术置于一个更大的数字学习生态系统之中,构建物理空间一信息空间一社会空间无缝融合的教育生态系统,通过开放性平台架构支持系统功能敏捷进化,通过数据赋能决策与人机协同为教育需求侧提供全方位的适需服务,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点例如,根据学习者的特点提供相适应的环境条件,支持多场景融合、个性化定制的教育与学习而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以数据为中心的新环境,数字化教育生态系统架构正是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突破的方向之一
5、新资源新型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研究数字教育资源是数字化教学服务流程、个性化服务供给和模式创新的基础目前,我国在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拓展资源覆盖面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改善,例如,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一师一优课建设但当前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依然存在不平衡状况,比如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偏向项目型、临时性、一次性而不是常态化、规模化、可持续性止匕外,随着技术不断的变化,各种类型的数字化课程资源正不断涌现,例如基于互动视频、虚拟仿真、全息投影、数字李生的课程资源,但新型资源的建设还相对较弱对此,迫切需要突破当前数字教育资源的限制,采取“教育大资源”观,最大限度地增加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形成开放、共享、互联、共通的新型数字资源的协同共建模式,而共建的目的就是为了共享对此,构建规范化数字资源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