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一)“双减”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难点“双减”政策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要发生巨大的转变,家长、教师对“双减”政策需有正确的认识,才能顺应“双减”政策开展有效的调整和变化具体而言,“双减”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家长对“双减”新政下的教育目标可能把握不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也就是说,“双减”到底减什么?为什么要减?怎么减?“双减”后最终的目标是什么?以上问题均需要有非常恰当、正确的认识正如刚才所说,“双减”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德才兼备”,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把握住这个基本原则,家长就能吃透“双减”政策的核心内涵,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人”的发展第二,“双减”政策导致家长自身焦虑感增加,想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使把劲儿却感觉到缺乏足够的抓手“双减”政策后,一些家长可能容易产生各种误解,作业量少了,课外班没有了,那么孩子的成绩怎么办?如何能上成一个好学校?想到这里,家长自身就会产生很大的焦虑,由此可能无法调整自己的情绪去给孩子提供充足的支持和帮助,以及鼓励和肯定甚至会起到反作用,把这种焦虑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给孩子,由此使孩子在减掉一些压力后又增加了新的压力第三,“双减”之下亲子相处的时间增多,亲子冲突容易发生,亲子关系容易紧张由于孩子上各种各样课外培训班的时间少了,作业量少了,亲子之间共处的时间自然而然地增加了,由此可能带来如何在新环境新背景下构建全新的亲子关系新格局的问题也就是说,如何去构建一个好的亲子沟通和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为家长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家长对此需要做好准备,积极、主动地学习良好亲子关系形成的有效策略和方法,积极地调整和改变自己与孩子间的互动和教养方式,这一点也因此成为“双减”后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难点问题第四,“双减”对孩子而言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业余时间的充裕带来自我管理和自律等突出的问题一方面,孩子可能暂时会感到迷茫和丢失目标“双减”之前的目标是好成绩和升学,“双减”之后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去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为自己一生的发展指引方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因应新形势的需要而需高度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时间的增多也容易使孩子出现各种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不适应,比如很多孩子可能会沉迷于手机或网络,不能很好地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自律性差,每天晕晕乎乎,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因此,对孩子出现的“双减”后的适应问题,需要高度重视,然后提前制定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案,以防患于未然并且,当孩子真的出现了以上问题的时候,能够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和作用,帮助孩子度过“双减”之后的适应期,提升孩子的适应能力和自我管理与约束的能力,增强自我发展、主动发展的内驱力和动力以上这些都是尤其宝贵和重要的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面对这些难点和挑战,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应对?
(二)“双减”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对
1.家长应该将关注点从应试教育转变为孩子的长远、充分的发展家长需要通过不断地自我学习建立孩子发展的正确目标和方向,通过家庭的努力并与学校的有效沟通和合作,为孩子建立起服务未来发展所需的能力和素养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公布的学生学习和发展目标,为了有效地应对学生将来要面临的不确定、复杂和模糊的未来世界以及各种未知的风险和困境,学生需学习培养各种能力、素养和价值观,包括学习能力、变革能力、承担责任、创造新价值等在这个过程中,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尤为关键其中,知识包括学科知识、跨学科知识、认知知识、程序知识等;技能包括认知技能与元认识技能、社会技能与情感技能、身体技能与实践技能等;态度与价值观涉及个人、地方、社会、人类四个层面态度和价值观会影响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和使用,如动机、信任、尊重等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这种面向未来的能力素养、价值观培养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人”的培养,而不仅仅只是高分和上成好学校可见,这两种目标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在视野、能力、品格等诸多方面有着天壤之别的,对未来的意义完全不同,直接影响着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此外,家长也需要了解到孩子充分的发展意味着人格的发展,以及他个人感知到的幸福感高很多调查研究均说明了这样的事实2018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开展了一个中美日韩网络时代亲子关系的对比研究,选择了4170名的中国中小学生,2017名美国中小学生,2272名日本中小学生,以及1936名韩国中小学生开展研究结果发现,在四国学生中,中国的学生和父母交流的频率是最低的,即使有交流,首要的话题也是学习平时经常和父母交流的学生比例不到60%,而另外三国均达到了80%的左右另外,中国的学生和父母发生的冲突是最多的,冲突的内容也主要集中在学习方面由此我们看到,如果家长只把所有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学习方面的话,那确实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孩子的发展,束缚了孩子的视野和眼界,不利于他们人格的塑造和幸福感的提升哈佛大学曾经开展过一项持续70多年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决定人的幸福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人际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亲密的亲子关系和婚姻关系幸福感是反映孩子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家长需要认清孩子发展的全面目标,并按照这个目标的指引去培养孩子
2.家长应该树立自己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家长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能认为孩子的教育就只是学校的责任,似乎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那么,具体来讲,家长要怎么做呢?首先家长要主动地调整自己,包括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认识和情绪的调整用学习来促进个人的成长,并通过亲子共同成长,跟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一起成长,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起到陪伴他、鼓励他、欣赏他、肯定他的作用,做一个主动学习的家长另外,家长要采用多元评价的视角看待孩子的成长不是说把分数作为唯一的指标,要从多个评价的指标,如人格、能力、素养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对孩子进行评价,这些方面都是培养孩子过程中比分数要重要得多的其他因素,应将它们充分纳入到家庭教育的目标之中
3.加强亲子沟通,构建家庭教育的新格局促进家庭教育新格局的建立,培养亲子之间良好的关系,这是“双减”政策之后心理健康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难点我们刚才已经谈到,对家长来讲,这一点尤为重要和关键家长要学习一些亲子沟通和良好亲子关系建立的有效方法,要主动地学习,改善和提升自己的教养方式,比如说家长可以用温柔而坚定的态度和方式跟孩子进行沟通另外,家长要建立自己跟孩子之间的边界,既要跟孩子之间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又要给孩子留有空间,尊重和培养孩子独立人格的养成另外,家长也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在多个方面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比如说在学习方面,如果家长爱看书,孩子一定爱看书;如果家长爱锻炼,孩子也一定爱锻炼;如果家长爱劳动,能够跟他人很好的交往,那么孩子也一定具有爱劳动的态度意识和行动力;还包括网络使用上,如果家长自己有节制地使用手机,那么孩子也会有节制地使用手机所以我们常常说,家长是孩子身边一个最重要的学习榜样如果家长能够不断地完善自身,就能做到与孩子共成长另外,家长要学习一些有效的沟通方法,那么什么是有效的沟通方法?一方面,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倾听他在跟你表达的过程中说了什么,他有哪些情绪感受,有哪些期待和希望在听到这些之后,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和接纳孩子这个时候的想法和感受,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同理心,这对良好沟通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一方面,家长需要给孩子一些赋能性的反馈赋能的反馈体现在第一,家长可以表扬孩子的努力和付出告诉孩子,你非常的努力,非常棒,因为我们的大脑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的,尤其在遇到失败和困难的时候,所以,只要不断的努力和练习,我们的大脑就在不断的塑造和变化过程中,我们就能够不断的发展和突破自己,并且与那个更好的自己相遇第二,家长可以肯定孩子的失败失败的过程中恰恰也是孩子最脆弱、也最需要支持和鼓励,家长最容易取得孩子的信任和认可的重要时候失败时候父母的肯定和鼓励非常关键,是赋能孩子的重要体现肯定失败,就是尽管这个事情没有做成功,但是父母仍然去肯定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的努力付出、收获和启发,这对孩子至关重要,所以,当孩子失败的时候,父母不要跟失败一起打倒你的孩子,而是要跟你的孩子一起去打败失败最后,沟通中要让孩子看到希望,并聚焦问题的解决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去跟他一起商量讨论,找出更加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恰恰就是孩子们在遇到困难情境时最需要父母的地方,即给予孩子支持和肯定
4.帮助孩子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变化因“双减”政策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要帮助孩子学会做计划并推进计划的完成首先要帮助他们订立目标,推进计划,并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样的计划具有多元的目标,除了学习之外,还有其他的如锻炼、助人公益活动、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目标制定目标之后还要把它变成一个可操作的落地的计划,然后去实施它,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提升孩子的自我驱动力和计划调整能力这些都是家长要给予孩子支持和指导的重要方面另外,家长也需要去关注孩子的积极发展,比如说要去培养孩子的成长性思维、坚毅等积极品格,让他们发现投入活动的热情和兴趣等以上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