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2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纺织工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纺织工业是*省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是现阶段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产业,在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出口仓汇、繁荣市场、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省纺织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产业结构逐步完善,经济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各项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当前,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省纺织工业面临生产增速减缓、主要经济指标环比下滑、资金紧缺、投资下降等严峻形势,同时也面临结构调整的机遇为积极应对当前形势,振兴*省纺织工业,特制定本方案
一、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基本现状
1.整体实力不断壮大20*年,全省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工业企业达到4933家,从业人员近200万人,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三位,完成工业增加值15*.1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
5587.95亿元,利税
521.68亿元,其中利润
328.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5.69%、
20.77%、
16.53%、
19.25%,但增幅分别回落
7.
97、
8.
35、
18.
85、
22.53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产量纱
619.4万吨、布
131.8亿米、服装26亿件、印染布
45.5亿米、呢绒13500万米、绒线
6.7万吨、化学纤维
78.5万吨其中,纱、布产量在全国同行业居第一位,绒线居第二位,印染、呢绒居第三位,服装、化学纤维居第四位
(五)壮大一批产业集群重点培育以青岛市为龙头的半岛服装纺织产业带以名牌精品服装为龙头,重点发展中高档西装、高级衬衫、女装时装、针织服装及童装,带动新型纤维、面辅料、染整行业发展,培育一批技术装备水平高、竞争力强、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服装产业群,建设青岛、烟台、*、淄博、潍坊服装制造业基地,加大力度发展纺织服装创意设计中心,把胶东半岛建成国际化、现代化的纺织服装制造基地统筹发展中西部地区纺织服装加工和特色纺织产品产业带加大中西部地区棉纺织产业集群(基地)的培育,以滨州魏桥、宏诚家纺、*基德、德棉股份、*华源、如意科技、曲阜锦绣、泰安岱银、泰安华兴、莱芜泰丰、枣庄万泰、枣庄海扬、临沂新光、蒙阴棉纺、聊城冠星、临清华润、定陶艺达、东明明胜纺织等重点棉纺织企业为骨干,重点发展紧密纺、气流纺、喷气纺等新型纺纱技术;同时,配套进行织机改造,大力提升无卷、无接头、无梭和精梳产品的比重,提高整经浆纱设备、高速电子多臂和高速电子提花等配套装备水平
(六)淘汰落后产能一是充分利用企业兼并重组机会和有关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淘汰力度二是加快淘汰列入国家和*省重点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目录中的纺织类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棉纺行业重点淘汰建国前生产的以及所有“1”字头纺织和织造设备,1979年及以前生产的A512型、A513型系列细纱机;毛纺织行业重点淘汰B250型毛精纺机、H212型毛织机等落后设备;印染行业重点淘汰74型染整生产线、落后型号的平网印花机、热熔染色机、热风布铁拉幅机、短环烘燥定型机及其他高能耗、高水耗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化纤行业重点淘汰间歇小聚酯、R531型酸性老式粘胶纺丝机、湿法氨纶生产工艺限制使用2万吨/年以下粘胶生产线、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法晴纶和氨纶生产工艺、涤纶长丝锭轴长900mm以下的半自动卷绕装置及间歇法聚合聚酯生产工艺设备
四、政策措施
(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支持纺织工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按照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方案》的要求,组织好项目的优选和上报,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有更多好项目列入国家计划有关部门的专项资金集中用于支持方案项目的实施
(二)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充分运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鼓励跨地区兼并重组、产业整合,在推进企业结构调整上迈出实质性步伐一是鼓励装备先进、有一定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积极与有市场、有品牌、有实力的优势大企业合作,支持骨干品牌优势企业积极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抓住产业调整机遇,推进企业重组,把品牌优势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建设大型纺织生产基地;支持骨干企业与上下游产业配套发展,组成战略联盟,增强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支持重点企业及其核心配套企业成立行业联盟担保机构,共同抵御市场风险、金融风险;支持优势企业重组中小企业和困难企业,培植大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
(三)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大力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推广适合化纤、纺织、印染和服装等重点行业生产流程和管理要求、具有行业特点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电子商务(EC)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等突出抓好信息技术与纺织工业产品设计、制造过程、经营管理、流通体系、人才培训等方面的融合加强*纺织网站建设,更好地为行业服务
(四)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认真落实《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鲁发〔20*〕25号),强化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加快行业公共技术创新及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全省纺织科研资源,集中解决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学研联合的新途径,积极寻求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院(所)开展长期合作研究与技术协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紧跟国际纺织工业发展趋势,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各行业加工技术,加快发展纺织高科技
(五)推进企业节能减排以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促进节能减排,落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落后产能,对陈旧落后低效高耗的设备实行强制淘汰,促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实现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广节能减排示范项目,以高效、连续、短流程等节能减排染整设备和在线能源、资源回收再利用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为重点,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培育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推广新能源利用节能示范项目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以重点企业和纺织产业集群为重点,以清洁生产为手段,提高“三废”利用水平,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节能降耗标准体系、统计体系和考核体系
(六)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把培养具有纺织专业知识及国际营销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和富有创新意识的高级设计人才作为人才工程重点开展争创全省纺织行业首席技师活动,进一步做好*省首席技师评选工作积极组织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为先进操作技术推广和职工岗位成材搭建平台组织实施“金蓝领”工程计划,为企业培养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推广纺织重点工种操作法,扩大职业技能鉴定范围和人员数量
(七)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金融机构要积极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银企沟通,积极为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信贷支持支持不同所有制企业通过合资、重组、互相持股、技术入股等方式,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培植上市资源,支持优势企业上市融资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为重点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支持,确保生产经营及项目建设资金链不断
(八)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一是认真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加大政策宣传、贯彻落实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充分用足用好财税优惠政策,强化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把优惠政策用足、用好、用活同时,各级财税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研究制定财税配套政策和税收管理措施,促进行业调整振兴二是积极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着力推动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大力支持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是对国家确定的重点支持项目,各级政府要创新资金筹集方式,调整资金支出结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四是切实落实国家新税法规定的增值税转型税收政策
(九)引导纺织企业“走出去”鼓励有实力的纺织企业到投资环境好、市场潜力大、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投资办厂,通过投资和贸易相结合的方式开拓国际市场,规避贸易壁垒,拓展发展空间;鼓励纺织企业到欧美发达国家地区收购国际知名品牌,建立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增强纺织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发挥产业聚集效应,推动纺织企业境外投资集群式、园区化发展,提高协同竞争力,降低“走出去”成本,规避“走出去”风险
(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行业协会要认真履行职责,努力为企业提供方案指导、行业标准、数据统计、信息咨询、教育培训、技术交流等全方位服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要加强对行业发展专题调研,制定行规行约,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有序竞争及时协调解决行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落实各项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引导企业加强管理,降本增效,防范风险分析预测金融危机对纺织工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建立经济运行监测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和贸易纠纷法律援助机制,帮助企业化解风险,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2.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目前,棉纺织行业先进装备比重达到70%,清梳联、自动络筒机和无梭织机比重分别为45%、55%和64%;分别高出全国同行业
4.
8、
3.
9、
3.
6、
16.5个百分点但部分中小企业装备水平还比较落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步伐缓慢
3.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20*年,全省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额达到
155.5亿美元,同比增长
12.5%其中,纺织品出口达到
78.15亿美元,同比增长
13.6%;服装出口达到
77.35亿美元,同比增长
11.5%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的比重分别为
58.8%、
40.3%和
0.9%日本、欧盟、o美国成为*省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4.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链条拓展延伸,结构布局日趋合理一批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强的优势企业脱颖而出区域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家用纺织品成为新的增长点建立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14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14个,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5.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近3年来,全行业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省科技发明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9项,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33项,拥有中国名牌57个
6.深层次问题和矛盾逐步显现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强度不足,高性能、功能性纤维开发滞后,高新技术产品比重较低,纺机装备制造业机电一体化水平有待提高设计创意产业亟待发展,公共服务平台不健全,产品出口以贴牌加工为主,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数量少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仍以棉纺织为主,深加工产品比重较低,产业用纺织品所占比例仍然偏小,家用纺织品比重有待提高,面辅料、服饰配套能力不强产业集群发展规模、技术水平、产品档次有待进一步提升营销渠道开拓能力不足,高档纺织品服装国内市场占有率低,自主品牌、高附加值出口产品比重低
(二)面临的形势
1.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纺织行业能耗较高,就全国而言,总能耗约占全部工业的
4.3%,用水量占全部工业的
8.5%,废水排放量占全部工业的10%,大部分为印染废水,平均回用率仅为10%随着国家及地方节能减排标o准提高,*省纺织企业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艰巨
2.经济危机冲击加剧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对纺织行业冲击尤为明显纺织品出口呈现整体下行的趋势,订单大幅减少,出口增速下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加剧,技术壁垒扩大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企业出口利润,企业盈利水平不高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紧张原料短缺,价格波动较大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劳动用工紧张
3.结构调整面临机遇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市场需求总体下降,竞争更加激烈,纺织服装业面临严峻挑战,竞争力弱的企业将退出市场,有实力的企业将抓住机遇,利用国家和省有关政策,加大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力度,以产业重组带动产业发展,加快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
4.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在国家实施拉动内需政策基础上,国务院出台《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方案》,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6%;对基本面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加大中小纺织企业扶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减轻纺织企业负担另外,增值税转型、技改贴息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积极作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促进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以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为支撑,以实施名牌战略为引领,着力解决当前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全省纺织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二)原则
1.大力开拓市场,确保平稳增长积极应对当前需求萎缩、亏损增加、增速下滑的不利局面,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着力扩大内需,确保行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加快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以技术改造为抓手,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升产业整体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增强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突出发展重点,带动整体振兴扶持重点产业、优势企业、品牌产品加快发展,促进结构调整优化,建立完善产业集群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应对风险能力,促进产业全面振兴
4.坚持市场主导,强化政策调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优势资源合理流动,实现优胜劣汰发挥产业政策、金融财税政策的调控作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三)总体目标到20n年,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200亿元,年均增长13%;出口创汇达到200亿美元,年均增长9%;培育1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4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15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骨干企业,建成28个省级以上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培育20个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自主品牌产品,自主品牌产品出口额的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家,重点企业信息网络管理系统普及率达到5%,国际依存度达到35%O
三、发展重点
(一)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以技术改造为抓手,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装备水平和生产效率,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市场有效供给能力推进化纤行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支持*海龙、银鹰化纤、烟台氨纶、翔宇化纤、鲁意高新纤维、华纶化纤等重点企业,加快多功能、差别化纤维的研发和纺织产品一条龙的应用开发,加大新型化纤纺丝技术研发力度,实现化纤产品连续化、柔性化、多样化、高效节能、高附加值生产加快棉纺织业、毛纺织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支持魏桥、大海、如意、鲁泰、冠星、泰丰、三阳、夏津、天信、环宇、岱银、三和、华乐、孚日、德棉、宏业、华龙、银仕莱、南山、康平纳等重点企业,继续实施以提高“三无一精”(无卷、无梭、无接头和精梳)比重为主要内容的改造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发展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和差别化、功能化化纤混纺、交织织物,加大化纤使用比例,加大高支毛精纺面料、半精纺面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形成一批有品牌、有市场的拳头产品加快*如意集团“如意纺”(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国家级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在全省棉纺、毛纺行业大力推广“如意纺”技术加快服装行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支持新郎、鲁泰、即发、桑莎、诸城裕泰、舒朗、迪尚、绮丽、耶莉娅、仙霞、红领、兰雁、海珊等重点企业加快发展,按照“强化特色、壮大优势、培育名牌、提高档次、突破辅料、开拓市场”的思路,促进服装产业链发展突出抓好服装设计,壮大男装品牌,做强针织服装,做精高档色织衬衫,做大牛仔服装,培育女装和时装加快发展西服、高档色织衬衫、系列牛仔服装、男女时装、职业装和高档针织内衣、休闲运动装、针织时装八大类产品,以此带动面料、辅料、设计、技术、工艺、品牌、广告、营销、服务等产业配套发展,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加快家纺行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以孚日、亚光、喜盈门、金号、豪盛、新光、鸣球、圣豪、东升、东方、山花、海马等巾被、毯类企业为骨干,加强产品设计以及系列产品的配套开发,提高织造水平和染色牢度,充分利用各种纤维、纱线,灵活采用提、绣、贴、害I、剪、Eh整等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产品档次,扩大市场份额,继续保持*省巾被和毯类产品在全国的优势地位稳步发展文登、滨州、高密家纺基地的同时,积极推动潍坊千榕家纺、烟台北方、齐荣纺织、莱芜泰丰、*银洁、如意集团、天信家纺、大海、澳亚家纺、青纺联等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系列化室内用品,形成新的增长点围绕高科技家纺产品的生产和阔幅特种整理深加工的要求,建立印染加工基地,支持现有印染企业淘汰落后生产线,扩大特宽幅印染生产,提高后整理水平,增强配套缝制加工能力,形成以中高档床品为龙头的家纺产业链推广应用电子、节能、环保等新技术,实现家纺产品系列化、功能化、时尚化
(二)振兴纺织装备制造业重点培育青纺机集团、星火集团、东佳集团、天一集团、环球集团、*同大集团、*同济纺机集团等7家大型企业集团和青岛云龙、日发纺织机械、济宁圣泰纺机、金鼎印染机械、济南天齐、青岛纺器、日照裕华机械厂、滕州山鹰、易斯特(烟台)等9家骨干企业,整合资源,提升纺织机械制造业装备水平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提高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建立较完备的纺织装备制造业体系加快机电一体化纺织机械研发,提升传统纺织机械整体技术水平,大力发展清梳联及新型梳理设备、自动络筒机、合金银网、特种平带等基础好的产品,争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大力发展针织大圆机、金属针布、节能电机、摇架等主机和关键专件,提高市场占有率;大力发展紧密纺关键专件、高档喷气和剑杆织机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提高质量水平加快产业用纺织品设备研发和产业化,形成纺机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高效、连续、短流程等节能减排染整设备和能源、资源回收再利用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青岛纺织机械专用设备基地建设,支持中小纺机企业加快发展,为大企业搞好配套,提升纺织机械专用基础零部件、配套件技术水平,打造纺机制造产业链,形成优势互补和集聚效应
(三)发展新兴产业支持烟台氨纶、*拓展纤维有限公司、*海龙博莱特化纤、翔宇化纤、*爱地、*华源、*方等企业发展,积极开发芳纶、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高科技特种纤维和复合材料的产业化,延伸产业链,开发高性能复合骨架材料、消防服、防弹衣、绝缘纸等产品,拓展其在航空航天、公安消防和化工轮胎、电力交通等产业使用领域,以及运动器材、劳动防护用品等民用领域的应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支持青岛即发、喜盈门、泰安华兴、*海龙、雅美纤维、银鹰化纤、青纺联、诸城德利源、*华源、曲阜锦绣等企业,利用*省海洋生物、农作物副产品(棉绒、植物秸秆)、黄麻、亚麻、汉麻、速生林等资源优势,加快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黄(亚)麻浆纤维、阻燃粘胶、高湿模量粘胶、高白/细旦/差别化粘胶和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等环保、可降解、可再生生物质纤维国产化和产业化进程,积极开展生物质纤维的纺织染整技术和应用研究,开发生物医用纺织材料、抗菌保健防护服装服饰等,拓展其在服装、家用纺织品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应用支持翔宇化纤、济宁鲁意、潍坊美柯化纤、龙福化纤、*同大等企业,重点开发醋酸纤维、细旦耐高温耐氯氨纶、功能性复合纤维、再生涤纶长丝和超细纤维等新型聚酯、新型合纤和再生纤维等各类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加强各类高仿真、高感性、多功能面料及最终成品一体化的开发支持青岛即发、*海龙、*俊富、领潮化纤、纬龙纺织、恒泰纺织、鸿祥汽车内饰、*康洁、帛方纺织、济南天齐、东亚太等企业,加强复合技术、功能性整理技术、整体成型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加快产业用纺织品技术产品研发重点发展聚四氟乙烯膜复合面料、高模低缩型聚酯纤维帘子布、SMS复合无纺布、整体带芯、特种高强低伸聚酯传动带、特殊装饰用纺织品、新型蓬盖材料、土工高强纺织材料、环保过滤用纺织材料、高性能增强复合材料等,拓展产业用纺织品在交通基础设施、建筑工程、环保过滤、大型水利工程、汽车船舶、新能源、旅游、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四)培育一批自主品牌一是以鲁泰、即发、如意、希努尔、魏桥、亚光、孚日、纽士达、兰雁、东升等纺织服装10大品牌为龙头,支持品牌企业提高研发创新能力,增加品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文化及科技含量,使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和保持同类产品国际先进水平加大品牌经营力度,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不断扩大销售区域和市场覆盖面,搞好售后服务,提高企业信誉和品牌知名度二是鼓励舒朗、如意、耶莉娅、迪尚等品牌企业抢抓机遇,利用国外知名品牌企业调整重组的机会,积极与国际品牌企业开展合作,引进国际品牌,提升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三是鼓励新光、岱银、泰丰、亚光、兰雁、即发、莱芜银河、元首等品牌企业“走出去”发展,通过收购、入股和合资经营等形式进行境外投资,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销售公司,创办企业(实业),努力开拓新兴国际市场,建立销售网络,扩大纺织服装自主品牌国际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