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大学之道》读后感“大学之道”四个字,说明孔子言论的着眼点与《礼记学记》、・《白虎通辟雍》之类的史笔文字不同,概乎言之所表达的主要是孔子・个人对古之大学的宗旨、功能及主要特征的理解但孔子抓住了古之大学“学为君”、以先王为政之道为诉求的本质,加上其虞、夏、商、周诸古圣先贤的为治之实有着的,
①春秋以降礼崩乐坏的社会变动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的总结朱子所谓“三纲领”与解析朱子所谓“八条目”才能超越简单的文献学意义,提炼出了王道政治的模式,而且指出了在了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承继其精神的方法和途径,使得《大学》短短的文字成儒家乃至整个文化中地位独特的经典当然,这对《大学》的理解和定位下面即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分析,来对此验证
②先说“明明德”德者得也从学的角度说,得,是得自于图腾在图腾崇拜中,先民都相信自然的某种动植物与某种特殊关系,生命个体源于它又复归于它,在生命的过程中,个体即叫的神秘物质与之相联有人类学家,“天生德mana于予”中的德,“道在我躬”的道,与“没有不同”
③这是颇mana有道理的但由得自图腾的神秘物质得,转进为社会价值属性的品性德是经历有人文的发展和提升的“德”的与“天”沟通,与“明”搭配这一过程中值得关注的或事件农业经济的生产中人们靠天吃保,自然之天很容易就被赋予化育万物的慈父形象和仁者品格当天被视为万物根据的时候,人的“则天而行”的愿望和期望很自然就被人应当顺应内在于人的“得”或“德”逻辑理路来论证和说明二者同物异指,互相又互相区别说,“得”主要表征人之与天的关系,是神秘的规定,则“德”主要表征人与人的关系,是良善的人事实上并无先验的善之禀赋上只是自利自为的生物,其的善恶是很难把握预测的王道政治时代之“竞于道德”是因为当时的历史情势使然后来时移世变,社会博弈的游戏规则种种原逐渐向“争于气力”“逐于智谋”方向演化“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选择或采用何种手段策略行动,主要取决于其所能带来的自我及其所属群体的福利增量之大小在早期社会,博弈是以部落为展开就部落之间的竞争而言,冷兵器时代的攻城掠地风险非常高,而“让”反而容易使天下“共主”,从而眼光长远的部落领袖们所的策略选择
①《论语尧日》即谓“宽则得众,信则民任,敏则有功,・公则悦”当然,孔子没有对这些命题有效的条件或条件性给出说明在部落内部,个体之间血缘相同,组织的规模也较小,付出与回报容易维持对称均衡,“以道为术”能够为部落带来较高的行动,从而使得选前述策略的部落在竞争中优势位置而胜出《左传》成公二年云“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正义》曰“禹、汤、文、武四王之王天下也,立德于民而成其同欲”说“我生不有命在天乎”的“命定论”有助于赋予君主神性,有助于管理从而其合法性的话,那么“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命正论”则必将因其在现实的社会运作过程中显示出更高的而对前者的取代
②当然,取代并不意味德与天的联结即便告中断,而只能说是人文和理性的色彩更浓更重了这“德”、“明德”、“明明德”产生的语境“德”就其得之于天而言,它是“应然”的性;就其施之于人而言,它是美善的根据所谓“明德”将本之于天的应然之美善落实为《诗鲁颂•泮水》“穆穆・鲁侯,敬明其德;明明鲁侯,克明其德”这些诗句所指涉者偏于人君主与天的关系能够顺应天之意旨《书•康诰》“明德慎罚”中的“明德”意义与此不同,但仍一脉相承《左传》称“明德慎罚,文王造周也明德,务崇之之谓也慎罚,务去之之谓也”这里的“明德”一词,显然按韦昭的理解更合适
③韦昭注《国语周语上》“先王耀德不观兵”谓“耀,明也・明德,尚道化也”指的是以道化民的行政措施说“明德”和“克明其德”意义如彼,那么,“明明德”又当如何解读才于义为允切呢简单地说,“明德”主要是天而为言,即君主根据上天好生之德以道化民众;“明明德”则主要是古圣先王而为言,即贵族弟子效法古圣先王的施政之方,将有“成命”在身的贵族弟子先天所具的德性呈现贵族子弟之德异于寻常人等至少在当时是社会的共识,它是由后天的建构才得以的《诗・大明》云“有命自天,命此文王”特殊之德亦谓“明德”,作美德解其来历亦与“尚道化”“明明在下,赫赫在上”郑笺云“明明者,文王、武王施明德于天下,其征应用暂于天,谓三辰效验”上天可以察知之谓“明”由“明明”之见信于天而使“明德”之“明”语意上生成美好之义,即由善而转换成美自是自然而然《书君陈》“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王室子弟来说,既美好又神圣的“明德”已是与生俱来的资质了
④但此“明德”资质,就如同当初得之于天的德一样,仍然是有待于来证明或“懋昭”的《诗•昊天有成命》所述颇适合用以诠释此情境“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郑笺》云“昊天,天大号也有成命者,言周自后稷之生而已有王命也文王、武王受其业,施行道德,成此王功,不敢自安逸,早夜始信顺天命,不敢懈倦,行宽仁安静之政以定天下”已有“王命”,但仍须“行宽仁安静之政以定天下”,“成此王功”,兑现其与天之间的契约,以天命《正义》云“《中侯•苗兴》称尧受图书,已有稷名在录,言其苗裔当王是周自后稷之生,已有王命,言其有将王之兆也《传》训命为信,既信,必将顺之”因为商纣曾经“居天下之大位,而又殷之正嫡,以其为恶之故,天乃绝而弃之,使其教令不通达于四方,为四方所共叛,而天命归文王是为天命难信也”《大学》的传文也引《诗》来说明这点“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鉴于殷,峻命不易”可以说,“明明德”是要唤醒的神性自觉责任感或使命感,顺信天命以行,而言要承继先王志业,以道化民《大学》传文在对“八条目”逐条疏解后即总结道,“是故君子先慎乎德宋汪焯编《曾子全书》时将此J篇定名为“明明德”,应该说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