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有效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优势就是把城乡社区基础筑牢北京市东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正处在疏解、提质、增效的攻坚期和城市管理服务的转型期近年来,东城区以推进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等重大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着力破解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不断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
一、坚持党建引领,牢牢把握党组织领导社区治理主线有效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要不断提升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发挥党的建设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保障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一是加强政治引领政治引领是方向引领、根本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将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东城区看望慰问干部群众时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核心区发展的强大动力着眼发挥好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作用,强化机制保障,建立党建引领、决策指挥、工作运行和监督考核四大工作机制,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切实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二是建强战斗堡垒改革基层社区治理,提高治理能力,更好服务基层群众,必须发挥好基层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坚持支部建在网格上,通过建立网格党组织,将社区各类党组织和党员纳入网格党组织管理,保证每个网格都有党的组织,每名党员都在网格内,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以网格党支部为基础、以楼门院党小组为细胞”的基层组织体系明确网格党组织书记原则上由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班子成员中的党员社工担任,进一步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三是打造红色头雁社区工作者是社区精细化治理的终端实践者,也是社区精准化服务的终端提供者聚焦建设一支讲政治、懂技术、会方法、善服务的东城社工队伍,牢牢抓住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这个重点,深入实施“头雁计划”,举办能力素质提升主体培训班,开展常态化培训,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治理、强服务的能力聚焦培育社区治理骨干,在全区集中创建46个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室,完善“周接待”“月沙龙”“季培训”等机制,引导广大“东城社工”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二、强化鲜明基层导向,着力构建简约高效的社区治理体制构建适应街道、社区工作特点和便民服务需要的基层管理体制,是有效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的关键聚焦治理权力下放、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以创新精神推进基层治理体制改革,激活街道、社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一是推动治理权力下放梳理形成106项街道内设机构职责清单,作为街道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建立街道职责准入制度,除街道职责清单以及涉及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社区建设和公共安全工作以外,其他职能部门不得随意向街道、社区安排工作赋予街道重大事项意见建议权、综合执法指挥调度权、综合性事项统筹调度权、派驻机构人事建议和考核评价权,进一步加强街道党工委对地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完善“自下而上”的考核评价制度,将街道对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权重提高到30%,将普通干部、群众在党建主体责任考核中对街道的评价权重提高到50%,让街道和社区有职、有权、有物、有人,实现“条条围着块块转、街道社区围着群众转二是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坚持面向社区、面向群众、面向问题,实行“六办一委一队四中心”模式,将街道机构从原来“向上对口”的25个科室,综合设置为“一对多”的综合保障、党群工作、平安建设、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社区建设6个办公室和街道纪工委以及街道综合执法队;整合街道原有的4个事业单位,组建党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政务中心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使街道工作更加聚焦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主责主业减少管理层级,由街道工委副书记和办事处副主任分别兼任“六办”主任,增加一名辖区社区党委书记担任街道工委委员,及时反映基层的问题和困难,使街道工委决策更接地气、更顺民意三是推动治理力量下沉坚持把力量和资源向基层倾斜,按照“区属、街管、街用”的原则,探索“1+5+N”模式,以街道城管执法队为主体,从公安、交通、消防等5个执法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综合执法队常驻街道,其他执法部门随时听候街道、社区“吹哨”,推动全区90%以上的执法力量下沉街道选派140余名街道正科实职干部下到社区担任社区专员,每名社区专员负责指导协助1至3个社区党委开展工作,第一时间发现、协调、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
三、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着力构建社区精细化治理格局有效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根本在于坚持开放融合的价值取向,把各类治理力量组织动员起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一是组织引领汇聚治理资源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区域化党建协调议事平台,建立资源、需求、项目三个清单,吸纳1500余家驻地成员单位参加,由区、街道党员领导干部担任下一级党建协调委员会主任,加大对辖区资源的统筹协调力度,将疫情防控、垃圾分类、物业管理等治理热点纳入议事范围,实现社区治理由“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扎实开展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工作,结合群众需求、立足党员专长进行分类设岗,搭建医疗教育、法律咨询、矛盾化解等服务群众平台,推动2万余名在职党员常态化参与社区活动二是协商共治激发治理动能推进“吹哨报到”向社区延伸,通过党员干部包社区、党代表接待日、记录民情日记等多种形式,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探索建立“楼门院长制”,将社区管理延伸到楼门院落,做到“大事不出社区、小事不出网格”以搭建“小院议事厅”“网格议事厅”等社区议事平台为切入点,创新开展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的“五民工作法”,拓展社区自治空间,有效打通了“最后一公里”,推动实现群众从“站着看”到“跟着干”再到“自己管”三是多元参与凝聚治理合力在推行“街巷长制”基础上,首创“小巷管家”社会动员机制,招募2000余名社区党员、群众任职“小巷管家二研发市民随手拍App、社区“微网格”公众号,做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探索商会自治,在签街、南锣鼓巷主街等街区整治中,引导商会组织积极承接政府职能、制定自律公约、参与风貌管控导则编制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中,每日动员保安、物业、下沉干部、志愿者等5000余人参与设立1170个社区卡口值守,用心用情做好涉疫风险人员排查落位管控和服务保障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准化服务水平检验社区精细化治理成效社区工作千万条,最重要的一条是坚持为民服务宗旨,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创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机制,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社区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一是健全服务群众全面响应机制发挥网格化管理发源地的既有优势,依托三级网格化工作平台建立“吹哨”机制,问题发现、处置更加及时有效制定街道“吹哨”事项清单,涵盖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14大类45项问题,并将每项具体问题分为3个等级,对不同等级问题设定不同的协调思路,建立“街道启动吹哨、部门快速响应、及时报到处置、结案反馈评价”全程闭环管理机制,实行“网上吹哨、一哨一考、全程追踪二二是推动“接诉即办”融入基层治理将“接诉即办”作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有效抓手,紧紧围绕“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建立快速响应、上下联动等21项机制,形成区级大循环、街道小循环、社区微循环三级工作体系,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坚持未诉先办,探索“热线+网格”为民服务模式,建立“每月一题”机制,从群众关注的高频问题出发,梳理共性,举一反三,通过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通过一个案例带动一片治理,将矛盾消除在萌芽、问题化解在基层,变被动接诉为主动治理三是用心用情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围绕群众身边物业管理领域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深入推进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提升“三率”工作和“局包社区”行动,推进在业主委员会中建立党组织,将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成员通过法定程序兼任业主委员会成员,并通过发展党员、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延伸党的工作手臂建立由社区党委、社区民警、开发商、物业公司、居民代表组成的多方协调议事机制,不断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形成物业联盟、六方协作机制和“赵家楼模式”等典型经验,取得良好治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