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愚公和智叟人物形象分析,理解愚公妻和智叟的本质区别
2、结合寓言特点,探讨本文的寓意
3、联系实际,加深理解,丰富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教学重点
1、愚公人物形象分析
2、探讨寓意教学难点联系实际,辨析愚公精神的现实意义
一、图片导入
1、大家看看这幅插图,请问把它作为《愚公移山》的插图,你觉得合适吗?(PPT)明确不合适年龄大、力气衰弱“年且九十”“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以残年余力,其如土石何”(从文中找依据)
2、再看这幅画,这是大画家徐悲鸿著名的《愚公移山》,他画中的愚公更老、更衰弱,是不是更符合寓言的意思?(PPT展示图片)
二、移山之难
1、如此年老力衰的愚公,要去移山,肯定会面临很多困难,看看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从文中找句子来说明明确移山;难⑴方七百里,高万仞——山很高很大⑵年且
九十、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魅父之丘、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年老力衰⑶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人力少(引导分析共5人)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移山用的工具简陋⑸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说明运土石的路途遥远,往返时间长
2、齐读,体会困难,注意语气过渡看来,要完成移山这件事,真是困难重重啊但是,移山任务越艰巨,就越能、显示出人们不同的精神面貌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文中人物对待移山这件事的不同态度
三、人物态度分析
(一)愚公子孙对移山的态度怎样?其子孙杂然相许、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态度支持移山的举动,并主动献计献策,解决移山中存在的问题
(二)遗男对移山的态度怎样?遗男邻人京城氏之端妻有遗男,始她,跳往助之(个体读)读出活力和热情态度不顾力量弱小,支持移山举动
(三)愚公妻和智叟态度对比文中有两个人讲的话差不多,态度似乎很接近,这两人是?(愚公妻和智叟)看看他们对移山的态度相同吗?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世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提示哪些话只有愚公的妻子讲而智叟不讲,哪些话只有智叟讲而愚公妻不讲?即使是两个人都讲的话,在内容和语气上有什么差别?(PPT)
1、对愚公的看法不同“甚矣,汝之不惠!”这句话只有智叟讲,倒装句式的运用强调了愚公不聪明的程度,愚公妻是不会这样讲的
2、对愚公的态度不同——落实“毛”的含义“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这两句话,句式相同,内容相近,但表达的语气、感情却很不相同愚公的妻子是很合乎情理的疑问智叟话说得过于夸张,带着轻蔑、讽嘲的意味齐读,读出态度的差异
3、对愚公说话的语气不同“其如土石何”与“如太行、王屋何”同样都是“如...何”的句式,句式相同,但智叟的话中多一“其”,(有什么不同?)同“岂”,加强了反问的语气这些都说明了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反对和嘲笑,跟愚公妻子的“献疑”有所不同再读,读出语气的差异
4、对愚公说话时的心理不同”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块和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她有这个疑问,说明她对自己丈夫去移山更多的是关心和担心,不同于智叟的根本否定智叟是不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的
5、对愚公的称谓不同“君”“汝”齐读,读出不同
6、现在请你们把两人的态度分别用一个字加以说明,从文中找找(“疑”“笑”)教师小结愚公的妻子对移山的态度是“疑”,而智叟是“笑”看上去差不多的态度,经仔细比较、分析,就发现差别了“近似之迹,不可不察”,读书时经常注意从“近似之迹”的比较中找出它们的相异之处,就可以把死书读活,发展我们的思维能力
(四)愚公的态度
1、刚才分析的这几个人物,对移山有坚决拥护的,有疑问的,有反对的,那么愚公自己对移山的态度如何呢?请找到能反应愚公移山态度的句子加以分析PPT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有决心、有目标、坚定的语气)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自信、坚定)
2、再读,读出自信、坚定语气
3、(虽我之死…)愚公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智叟的冷嘲热讽)智叟对愚公冷嘲热讽,愚公也亳不客气,进行了有力反驳,二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一起读一读他们辩论的这段话
(1)生齐读
(2)愚公反驳智叟的这段话,讲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智叟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PPT)愚公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分析这段话写得特别有趣,一句顶一句来写,显得子子孙孙绵延不绝,最后总结一句,(子子孙孙无穷固也)愚公的志气、愚公移山的决心、愚公移山的行为,代代相传,无穷无尽,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啃这两座大山最后还有一句话一转显得特别有力,(而山不加增)这一句一转特别有力,最后自然引出一个结论(何苦而不平)这句水到渠成,很有说服力,智叟能回答吗?(亡以应)无言以对
4、揣摩一下两人对话背后的心理?译文: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智叟的心理:愚公大概是老糊涂了,竟然想凭着这把年纪和这点力气把山移走,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办到的聪明如我,怎么可能去做这样的最事?译文: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愚公的心理:我虽然年迈,但我还有众多的子孙,他们还会有他们的子孙,这样一代一代坚持挖下去,总有可以挖平的一天!智叟竟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真是枉称一个“智”字!
5、情景再现在对二人的心理有了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再现愚公和智叟辩论的情景,不要简单翻译,可加上自己的理解(语气、神态、动作)表演出来
四、人物形象分析基于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现在思考一个问题愚公是否真的愚,智叟是否真的智?PPT痛感迂塞之苦愚公确知移山之利一大智若愚深明可移之理既然愚公不愚,那么反对移山的智叟是不是聪明老头呢?(不是)这种人自以为聪明,实则只是自作聪明罢了,这种人目光短浅、知难而退、好为人师、自以为是,其实只是卖弄“小聪明〃一一智叟不智板书智叟不智PPT目光短浅智叟好为人师——自作聪明自以为是思考作者在愚公和智叟的命名上又有何深意?
1、愚和智是一对反义词,把愚公的大智大勇命名为愚,把智叟的鼠目寸光、冥顽不灵命名为智,这样颠倒有何深意?(加重对比色调、增强讽刺效果)
2、“公”和“叟”的称呼也值得玩味,为什么是“愚公”“智叟”而非“愚叟”“智公”呢?(公和叟是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公”是敬称,相当于“老人家”,而“叟”是一般的、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相当于“老头”)
3、思考神话故事结尾的作用?大智若愚的愚公最终实现了移山的宏愿没有?(实现了)谁来帮他实现的?(天帝)我们看看最后一段,神对他的态度是怎样的?(山神惧、天帝感)是什么让山神惧、天帝感?(被他的恒心、毅力所感动)
五、探讨寓意寓意是寓言的灵魂,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来探讨一下本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呢?多角度探讨,请小组讨论后发言补充材料一以天地为一朝亿代为瞬息忘怀以造事无心而为功(PPT)解析不在乎一朝一夕移山,自我开始,山,却未必在我手里挖平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却必定有我师晋朝的张湛认为愚公是“以天地为一朝,亿代为瞬息,忘怀以造事,无心而为功”的人,愚公不在乎一朝一夕,他有着大的时间观念,在无穷无尽的宇宙长河里,“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不过是瞬间的事,移山也不过是瞬间的事(齐读)感受愚公的那种坚定补充材料二(PPT)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二十后生而有之,六旬男子则更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节选自塞缪尔・厄尔曼《青春》(学生朗读)师“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又从另一个侧面很好的诠释了愚公精神,生理年龄的变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拥有一颗有理想的心寓意
1、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只要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坚持不懈,就能够成功改造客观世界
1、大和小、多和少都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含有朴素的辩证观点
3、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理想(结合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我们不能做未老先衰的懦夫)
4、不期朝夕,迎难而上(结合张湛那段文字以天地为一朝,亿代为瞬息,忘怀以造事,无心而为功)
六、愚公精神在现代社会的发扬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说说愚公精神在现代社会的发扬与传承
1、生自由探讨发言
2、讲述褚•时健70多岁再创业的故事PPT展示相关图片小结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但是,我们一定要像愚公一样,全力以赴,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造福子孙的胸怀,心中有理想,才会有未来可期PPT:迎难而上未来可期
七、作业写一篇读后感,说说愚公精神在当代社会的发扬和继承,3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