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敕勒歌北朝民歌课文内容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作家作品常识《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教学设想本篇课文是首民歌,仅仅有27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壮阔,富饶,幸福安康的草原生活,本课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风格朴素、意蕴真淳,语言浅近明快所以本课以阅读欣赏为主,以课件为辅助给学生美的的体会进而美的教育教学目标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上课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创造一个宁静的氛围,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梦景2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教师在黑板上板题目敕勒歌二初读全诗,字词释义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正确、读通顺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读准诗中“见〃的音)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4全班齐读古诗
二、分步解读,把握诗境1解题意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这首诗就是敕勒人所唱的牧歌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①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敕勒川,阴山下〃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
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饱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
③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诗中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一片,正是要突出表现大草原的这种天地旷远、浩瀚自然的特点虽然诗中没有写人,但诗中并非无人,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在这样〃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就可能给我们如下的感觉
(1)油然涌起的生机感、喜悦感;
(2)尤感这些生机、活力、生命信息的宝贵;
(3)在这样草原辽阔、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
三、再读本诗品悟诗意1让学生再读课文,由诗入画这是一幅图画,远远的是雄伟的阴山,向天空看蓝天白云,美丽的草原无边无际,天地相接,轻风一来,牛壮羊肥,若隐若现,这是多么自然的和谐图呀,我们经常讲,要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那不正是我们追求的生活吗?2教师有感情地描述诗境(课件展示草原风景,教师配乐朗读)〃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3.交流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体悟诗情,感受草原风光的辽阔壮美,激发学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四、学生背诵本诗1给学生读背时间2教师利用课件练习,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chi Ie()qiong()庐见()牛羊天似()笼()盖3全班学生齐背本诗4观察课件展示风景,配乐背诵
五、总结《敕勒歌》把草原的清新、辽阔,把敕勒川所散发的山野草地的特殊气息尽收诗中,宛如一幅草原放牧的美丽画卷,可谓“诗中有画〃它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直白如画,艺术概括力极强宋代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这首民歌风格奔放、雄健质朴,寥寥儿句就十分生动地勾勒出内蒙古独特的壮丽景色,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这不正是人们向往的人类生活的天堂
六、用课件播放《天堂》这首歌,在歌声中结束本课板述设计敕勒歌(北朝民歌)背景阴山下全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特写风吹草地见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