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红河谷》唱歌课教学设计成都市温江区万春学校毛羽升
一、教材分析《红河谷》是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美洲乐声》中的一首加拿大民歌反映17世纪,来自英国的移民开发北美的情景,表现了红河一带的人们,通过艰苦的劳动,把一片片荒地变成美好的家园的歌曲歌曲为G大调,4/4拍,单乐段结构,中速,歌曲旋律优美,具有舒展、诉说的特点,音乐中也不乏有一种淡淡的乡愁与思念之情旋律围绕“135”三个音展开,“弱起拍”贯穿全曲,音域为一个八度,曲调多在中音区歌曲为二声部,旋律以级进为主,偶尔使用跳进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旋律走向与歌词节律契合,类似于我国民族音乐“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因此,在二声部教学中要采取有效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二声部,并注意合唱中的演唱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在聆听、学唱、表演中以积极的态度,对比感受《红河谷》柔美宽广的美洲音乐
2、能用中等的速度、平缓的呼吸、优美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在对比、聆听、模仿、探究学习中,初步学唱歌曲的二声部合唱
3、掌握“弱起拍”知识点,准确把握“mf”“mp”力度,能较好的运用到歌曲表演中
三、学情分析我校七年级二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但参与学习活动能力较弱,音乐基础较差,愿意主动参与表现的同学较少本节内容涉及到歌曲《红河谷》二声部合唱教学,对于所授班级农村孩子而言,实为教学难点问题因此,我通过发声练习、对比感受的聆听、模仿、听唱、评价学习,既注重音乐审美情感的陶冶过程,又不断强化“双基”的知识落实,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解决学习的重难点问题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能够用平缓的呼吸、统一的声音、准确的力度学唱歌曲,学习感受“弱起拍二
2、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逐步加入二声部学习,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五、教学过程(师生随《红河谷》《黑鸭子》演唱的前奏音乐,通过身体律动进入课堂)
(一)发声练习突破难点4/4(练习弱起拍,同时解决歌曲难点)mp mf…754|332123|54,4066I571232I1--ILLulu lu lulu lu lulu lu/lu lululululululululu(听琴,用“lu”轻声、高位置哼唱并通过中速稍慢、中速稍快的速度,进行对比哼唱练习,并及时评价)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红河谷》学生认真聆听,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学生问答)
2、聆听录音范唱问你能通过哪些方式表现音乐的情绪、力度、速度?(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并请2・3名学生上台以其方式带领大家一同感受音乐,及时给予评价)
3、复听录音范唱(初步发现并处理“弱起拍”难点)歌曲有几个乐句?每个乐句的“起拍”有什么特点?(学生问答教师引导四个乐句近似于“起、承、转、合”的中国民族传统的创作手法)介绍什么是“弱起拍”?(学生齐读)“弱起拍”是指从“弱拍”开始弱起拍与歌曲最后一小节是不完全小节,但这两部分加起来即是一个完全小节在演唱或演奏时,需要把握“弱起拍”mp(中弱)与小节线后“强拍”mf(中强)的力度对比
4、再听录音范唱你能划出歌曲的旋律线吗?(教师引导回顾旋律“平行、上行、下行、波浪式进行”的“四种进行方式”学生边听边划旋律线,教师板书课题,划出旋律线,并请学生上台展示)
5、随教师伴奏,放慢速度用“hT模唱(听琴,引导“弱起拍mp、mf力度的准确把握,并注重轻声、高位置的哼唱发声)
6、填词演唱
(1)朗诵歌词问你能采用哪些方法朗诵歌词?(小组讨论,展示以小组接龙、领读、歌曲节奏等多种形式朗读,并强调高位置的朗读状态)老师小结这是一首加拿大民歌,流传于北美洲红河一带,红河因河水中含有红褐色的土而得名,音乐表现了移居红河的人们辛勤劳动,开垦荒地,建设家园的情景
(2)随教师伴奏加入歌词演唱
(3)随录音伴奏有感情地演唱
7、再听录音范唱,学唱二声部(在聆听范唱过程中感受高、低声部)
(1)分声部学唱低声部学唱第二声部,高声部学唱第一声部随录音范唱,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教师弹奏低声部旋律并跟唱(教师弹低声部,学生唱高声部,反之,学生唱低声部,教师弹高声部)
(2)随琴小声哼唱曲谱,二声部合作
(三)拓展升华探究与思考两种版本的音乐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绪?唱一唱,思考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一变化?
1、欣赏“蓝眼睛组合”《红河谷》(舒缓的)
2、欣赏“黑鸭子组合”《红河谷》(轻快的)(先对比聆听两种版本的演唱形式,再随钢琴演唱,对比不同速度表现同一作品的不同风格,通过速度变化,对比鉴赏歌曲产生的不同风格特点)
(四)总结并结束本课“音乐没有国界“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拿大民歌《红河谷》,希望同学们课后去了解更多优秀“美洲音乐、我相信这美妙的乐声将会带给大家更多的——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