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欣赏《牧歌》教学设计陈世海教材分析《牧歌》是沙汉昆于1953年改编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当时他还是学生作品以内蒙古昭乌达盟民歌《牧歌》为基础发展而成的音乐舒展优美,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体现出了南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小提琴田园牧歌风格的演奏,表达了牧民的幸福和希望无伴奏合唱《牧歌》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作者瞿希贤根据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成无伴奏合唱曲,使优美的民歌形象更加丰满,色彩更加丰富不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为充实,意境得到升华由于这首无伴奏合唱较原民歌更加丰富,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魅力,因而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喜爱,并成为无伴奏合唱的珍品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和学习《牧歌》及相关音乐文化,让学生了解我国北部边疆草原的人文风情和音乐风格,感受蒙古族音乐魅力,从而热爱自然,亲近自然
2.通过学习和欣赏这种音乐活动,感受蒙古族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及情绪的特点,能通过歌声与形体动作,表现出自己的音乐感受!
3.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能够体会《牧歌》欣赏带给同学们的不同的情感体念!
二、教学重点
1.感受蒙古民族音乐的特点
2.从音乐的角度领会蒙古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难点合唱中各个声部的辨析与聆听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响,钢琴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5—10分钟).提前播放《蒙古人》视频,学生进入教室(mtv)
1.通过歌曲把学生带入茫茫的大草原之中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曲,是腾格尔的《蒙古人》,接下来,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草原,去亲近大自然,去认识,了解这个草原上的民族!
2.了解我国的草原分布情况(ppt)师我国的草原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内蒙锡林郭勒盟大草原,内蒙呼伦贝尔大草原,新疆伊犁大草原,西藏高寒草原).通过诗歌了解草原师同学们能不能想到一首描写草原的诗歌呢?(ppt)(展示北朝民歌《敕勒歌》)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诵(高欢与斛律金的故事)
3.蒙古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生长在马背上的民族(ppt)
(1).蒙古族舞蹈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
(2).那达慕盛宴:蒙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现在那达慕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
(二)新课学习(25-30分钟).欣赏歌曲《牧歌》由著名歌手云朵演唱(ppt)
1.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来描绘歌曲的意境(表达了牧民对家乡的眷恋,对幸福生活的赞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羽刃|团风|团R5I国皿|的节奏来肯定回答问题的同学,意思是真不错,真不错•,你的回答真不错!)3,配乐朗诵《牧歌》歌词(ppt)(牧歌演唱:布仁巴雅尔(用蒙古语演唱)蓝蓝的天空上飘着白云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用汉语演唱)蓝蓝的天空上飘着白云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羊群好像是斑斑的白银洒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蓝蓝的天空上飘着白云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老师弹琴,学生有感情的朗诵《牧歌》歌词,注意朗诵的速度和节奏
4.教师范唱,学生对照口型开口默唱,着重让学生把握音乐的节奏和速度
5.全班同学跟琴清唱,学会歌曲
6.全班同学欣赏合唱《牧歌》(ppt).
7.介绍无伴奏合唱是指使用人声演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多声部音乐表演方式它能充分发挥男女不同声部,声区,音色的表现力,在整体上保持音质的协调和格调的统一(ppt).无伴奏合唱歌曲《牧歌》作品分析(引子部分)1一一8小节女低音,男低音,展示出草原辽阔,旷远,沉静一一让人有无尽的遐想!(A部分)9——24小节女高音为主旋律声部,男高和女中为基础和声声部.声音十分有画面感:翠绿的草地上奔跑着白羊!(A1部分)25——40小节本段是对比性乐段,调式没有变化,但是创作上你繁我简,你静我动,作品变化更加丰富!(A2部分)41——58小节四个声部交织演唱,把第一段表现出的白羊,拉近到草原上牧羊的男女青年欢快的对歌的场面!尾声一一余下部分更加贴切的唱出了朝霞洒满广阔草原时的那种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以及牧区人们豪迈,宽广的性格!(表现牧区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说说它给人的不同感受,充分发挥人声的特点,更加赖人寻味,发人深省四.拓展学习欣赏蒙古舞蹈《牧歌》通过欣赏观摩蒙古舞蹈,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蒙古音乐的热情和对美丽的大草原的向往之情!五.小结(一分钟)本课我们大家一起了解了我国蒙古民族的人文风情,舞蹈,音乐风格,着重聆听了《牧歌》大合唱,感受了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六.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