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14植树的牧羊人教学目示
1.理解并积累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线索,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重难点
1.抓住作者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与景物的变化
2.细心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情感
3.抓住议论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导入新课一个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着树木,靠自己的体力和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流着奶和蜜的田园,今天,让我们走进《植树的牧羊人》,看看是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资料助读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本文节选自《植树的男人》,《植树的男人》是他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个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作出了贡献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
(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在自然环境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2.整体感知《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二、深入文章梳理思路
1.本文记叙了牧羊人用双手和毅力将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阿尔卑斯山荒芜之地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田园的故事1913年6月,“我”第一次到这里旅行,看到荒凉的景象,在“我”找水时,邂逅了牧羊人,并在他的小屋留宿,知道了他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得知牧羊人除橡树外还种了山毛棒、白桦树,“我看到了溪水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老人,这里重新充满生气,变得富饶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条理清晰⑴叙事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极富感染力,字里行间含蓄着作者的深情;结构严谨,行文中注意前后对比、照应⑵用第一人称叙事,“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又通过我的所想所感,对植树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夹叙夹议,叙议结合,首段的议论起到了总领全文,点题的作用,并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结尾的议论既照应开文,又给主人公以高度评价,立意深远,使文章主题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3.赏析下列句子⑴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牧羊人”比作“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在处境非常困难时遇到“牧羊人”的欣喜之情⑵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在坑里轻轻地放进一颗橡子,再仔细埋上泥土运用动作描写,“轻轻地放”“仔细埋”生动传神地写出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种树的认真,也含蓄着“我”对“牧羊人”的敬佩“他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子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J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试分析有什么作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写出“牧羊人”选橡子时一丝不苟的态度,生怕有一棵发不了芽,与下文种橡子时的“轻轻地放”“仔细埋”相照应,也为下文橡树长大成林作了铺垫“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牧羊人”为什么不让我帮他呢?不让我帮他挑选橡子,一是因为我是借宿的客人,是对我的关照,更主要的是怕我挑选的橡子不够好,担心种下后不能发芽生长
三、课堂小结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的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回馈,人类的可悲命运最终会被改变备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