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内容:
《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11——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过程与方法
1.分“章”朗读课文,每读一章,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2•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解注释,说译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L体会文章所阐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2.提升思想品德修养水平,践行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
3.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
二、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文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完整地表达
三、教学难点文言文词语、句子的理解与积累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尝试提炼下列句子中的成语《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察言观色当仁不让道听途说分崩离析
(二)《论语》名句集锦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言必信,行必果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既来之,则安之
二、知人论世“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一一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孔子一一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德行与天地齐平,与FI月同辉学说古今不二,是万世人的楷模)
(一)知作品
(1)《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的
(2)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作品
(3)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4)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
(二)知其人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创立私塾的伟大教育家誉为“万世师表”,人称“至圣”
(2)提倡〃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教育思想体系
(3)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预习检查,读准字音愠()省()逾()矩()矣()罔()箪()殆()瓢()肱()昼()笃()
2、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学生感知一一老师强调)明确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J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四、合作探究,疏义明启
1.疏通一二章文意,强化解读文义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单”变,,双,,如学——学习乐——快乐温——温习.释疑
2.学生疏通文意,并找出古今异义词.明确启示
3.疏通第三章文意.明确启示
4.拓展古代年龄代称词
五、板书设计
1.通假字⑴不亦诞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词类活用⑴学而町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六、教学反思在教《论语》时,首先通过耳熟能详的成语和名句拉进学生与古代传统优秀文学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感觉到好像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兴趣,愿意去读在上这一课时的时候,课堂活跃度还不够高,这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