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内容:
诫子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朗读背诵课文,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教学重难点》)积累警句,勤学励志,修身养性「《教法学法》2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课前准备》二课件、配乐朗读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市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均义无反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这节课我们将重点研讨诸葛亮写给其儿子的一封家书《诫子书》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场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2•背景链接《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万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3•文言知识梳理
(1)古今异义
①意与日去(古义离开,这里引申为“消失”;今义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
②除躁则不能治性(古义轻薄;今义危险)
(2)词类活用
①非淡泊无以咧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定,明确)
②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博,增长)
(3)一词多义
①彳一J夫君子之行(行为)囱J静以修身(介词,用)/与友期行(同行)星i非学无以广才(拿来)
④而J非志无以成学(成就,达成)“遂成枯落(成为)
(4)重点句式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介词宾语前置,正确语序为“以静修身,以俭养德”)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交流点拨】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脸,着重围绕一个“繇”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是如何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的?【交流点拨】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分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方面的关系步骤三质疑问难深层探究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交流点拨】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交流点拨】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志向呢?必须“宁静”,即清心寡欲、专心致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无以致远)如此说来,一个人要想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修养自己的品德,那如何修养品德呢?(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看来,“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这也正是诸葛亮的观点所在步骤四课后朗读背诵课文、识记课文译文绵阳市第八中学陈海英
2023.
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