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长子县发展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长子是一个文化大县,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发展文化产业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主动优化资源、挖掘内涵、宣扬推介、彰显特色,使文化产业呈现出有序发展和规模发展的态势主要做法可概括为“六个三”
一、发挥“三大优势”,奠定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长子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够领先兴起、发展,首先是取决于传统文化大县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文化底蕴丰厚长子历史悠久,是传闻中炎帝神农教民传耕之地,是精卫之乡、尧王故里、丹朱封地、西燕古都,是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评定的“千年古县”,是“中国八音艺术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色头镇、大堡头镇分别荣获“山西省民间艺术之乡”这里有
2.5亿年前的树化石群落,有被誉为中华国宝的法兴寺、崇庆寺,历史遗存较多,其中国家级重点爱护文物3处、省级3处、市级37处,仅金元时期的古建筑就有39处,占全市60%以上(二文化实力雄厚从机构看,全县“三团一校”(梆子剧团、落子剧团、企业剧团、戏校和“三馆一院”(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齐全,其中县图书馆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二级馆”多数乡镇和条件好的村具有“三室一校”(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广播宣扬室、农夫素养学校,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基本形成从从业人员看,广阔群众对文化有着广泛的爱好,文化意识强,参与人数多初步统计,专业剧团有3个、500多人,鼓书曲艺队有60余支、1500多人,八音会有100多支、3000多人,文学、书法等文艺工作者有700多人,各类文化专业户有1000余户,加上其他从事网络、图书、音像经营和根雕制作等人员,全县文化产业从业人数达20000多人(三文化基础深厚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特殊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旺盛以来,全县干部抓文化、搞文化的热忱空前高涨,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文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精卫鸟》、《乡情》、《今日长子》“两刊一报”连续出版,《丹凤朝阳》、《割肝救父赵云亮》等精品生产接连不断,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公益电影放映受市表彰,文物爱护、非物质文化申遗等在全市领先,仅2009年全县文化工作共获得各种奖项和荣誉达10多个全县发展文化产业的做法与“五型”文化、“七进村”活动作为工作亮点,先后在省委宣扬部主办的《宣扬工作》上作为阅历在全省沟通全部这些,都为发展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二、完善“三大举措”,激活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动力长子早在2007年就制定了《“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点、方式、主体等作出了明确要求在详细实践中,主要是坚持了政府扶持、政策引导、机制激励等三大举措(一政府扶持这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条件为了发展文化产业,县委、县政府先后实行了多种措施一是创办了全市第一所县办戏曲艺术学校,并纳入国家中专序列为确保戏校学生的入学率,县政府每年至少拿出20万元予以支持,使全部学生免交学费学生毕业后,通过多种渠道赐予安置,既可接着深造,也可到两个剧团就业,既可充溢到八音会、鼓书等表演队伍中,也可回村帮办领办文化产业实体这就使长子鼓书、八音会及两个剧团等表演性文化产业有了后续人才二是结合“文化低保”,主动解决农夫看戏难、剧团唱戏难的“两难”问题县政府从过去零财政,到每个剧团每年补助5万元、1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20万元,并纳入预算,使两个有各自地方剧种的剧团既能够保得住,又能够自我发展,每年营业收入达到90多万元三是主动爱护传统文化和重点文物继长子八音会、铜乐器制作技艺被审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长子鼓书和《精卫填海》神话传闻又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名录同时,主动争取资金,使法兴寺、崇庆寺、天王寺等一批重点文物得到修缮和爱护(二政策引导为了激励更多的群众加入到文化队伍的大军中来,各有关单位围绕发展文化产业,制定出台了多项实惠政策一是激励农户发展小型文化产业,对发展文化产业的农户,可以以小额农贷的形式帮助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二是把农户是否从事文化产业作为县文明委评定“十星级文明家庭”的一项重要标准三是对文化产业相对集中、规模较大的乡镇和村,在评定“文明乡镇”和“新农村示范村”时优先考虑四是对广阔文化经营户简化了办事程序,对各类证照的审批缩短了办结时限,对一些能减免的费用完可能予以减免,严格根据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开展工作,同时,刚好了解各地文化市场的演出信息,主动反馈到各演出团队中,让他们在演出市场中抢得先机(三机制激励通过竞赛、颁发奖金、奖牌等,既能让八音会、鼓书等文化团体在竞争中提高演艺水平,又可扩大他们在文化产业市场的知名度比如,由县委宣扬部牵头主办的2007年消夏晚会“八音会演艺大赛”,18支代表队同台竞技,赛出了水平、赛出了气概,最终评出了金锁呐、银锁呐等多个奖项,分别嘉奖5000元、2000元等不同金额的奖金,并全部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颁发这样,实现了奖牌与奖金挂钩,名次与演出费挂钩,激发了各演出团队从事文化产业的主动性和创建性,也为他们在对外演出中开拓市场、占据市场产生了很好的品牌效应
三、打造“三大品牌”,形成了发展文化产业的主体目前,全县文化产业主要包括营业性演出、响铜乐器生产及销售、图书音像经营、印刷广告经营、书画根雕制作以及文化旅游等多个方面,累计收入达5000多万元其中有品牌、有影响并形成较大规模的主要集中在三大块(一八音会长子八音会历史悠久,覆盖面较广,全县399个行政村,村村可以组织起八音会一个好的八音会由几十人组成,年收入可达10多万元特殊是南漳镇西南呈村,该村坚持以文兴农,以文富户,共有300多户、700多人从事文化产业,有男子八音会、老年八音会、女子八音会、女子兰花威严锣鼓队、秧歌队等多支队伍他们一年四季活跃在城乡之间,不仅为群众供应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而且也为自己带来可观收入,赢得了多项荣誉1996年头表山西省参与了北京龙潭庙会,1997年应邀参与香港农夫艺术节竞赛并获大奖,2004年参与其次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获演出奖该村有长治市锁呐大王常青,有第十届全国(文艺推新人选拔赛全省二等奖获得者、民族组全国总决赛十新奖获得者申小宁等西南呈村中青年演出团仍在兴盛期,已经有100名儿童团接续上来,文化产业后继有人(二长子鼓书这是长子土生土长的地方主要曲种,形成于宋元时期,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在上世纪
七、八十年头,长子鼓书以其板式齐全、演唱形式稳定、内容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等特点,成为长治市一大曲种,其传统书目有《包公案》、《徐公案》、《回龙传》等30多个目前,演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常年活动在长治、晋城等地,较好的曲艺队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一支曲艺队的收入平均一年按6万元计算,全县鼓书说唱收入可达360多万元(三铜乐器生产及销售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主要集中在南漳镇西南呈村,2003年组建了长子县西南呈铜乐器厂,生产虎音锣、中音锣等7个大类90多个品种,其产品以工艺先进、质量上乘、价格低廉的优势,深受市场欢迎,全村铜乐器年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占到全国市场份额70%以上同时,该村有3户、共10多人从事各种鼓类产品生产,包括大战鼓、小战鼓、腰鼓、威严鼓等20多个品种,主要销往长治、晋城等地,年生产各种鼓1000多个,销售15万多元为了搞好铜乐器的销售,以崔忠祥为代表的20多个销售人员在长治、太原、晋城等地安营扎寨,开设音响乐器专卖店20多家,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
四、推动“三大项目”,加大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力度文化项目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抓手,基于此,长子在今后除接着优化提升八音会、鼓书、铜乐器生产等三大品牌外,将在以下三大类项目上下功夫,求突破,力争使文化产业发展迈上更高水平(一文化旅游业项目全县正在运作、建设和完善的文化旅游项目共有20个,安排总计投资
4.3亿元,这些项目建成后,用3-5年时间,建成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即:一城(丹朱古城、三山(发鸠山、仙翁山、羊头山、三寺(崇庆寺、天王寺、法兴寺、两湖(精卫湖、皇明湖,把长子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绿色生态等联接起来,并纳入全省或全市旅游圈,使文化旅游业真正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一项支柱产业(二特色餐饮业项目就是把长子的猪头肉、炒饼、豆腐等名吃整合包装、宣扬推介、推向市场南漳镇酒村的韩书才已经起先把猪头肉真空包装试生产,还将投资3000多万元,上马建设2000多万吨的猪头肉超高温灭菌及规模化生产项目(三美容美发业项目长子是“理发之乡”,过去理发是“外出谋生,养家糊口”,而现在理发已经是“继承传统,创业致富”据统计,目前,全县已有5000多人靠“一把刀子”闯天下,年人均收入在2万元以上今后,长子将通过整合优化、加强培训、典型引路等方法,推动美容美发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把美容美发业打造成一项农夫创业致富的产业
五、举办“三大活动”,增加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活力传得开、叫得响、有影响的品牌节庆活动,在肯定意义上既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又能起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效果近年来,由县委宣扬部牵头,依托长子人文资源,发挥本地文化优势,重点举办了三项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影响较大的节庆活动
(一)青椒节主要以展示长子青椒生产为主要目的,通过文化活动,进一步扩大了“中国青椒之乡”的影响,提高了长子知名度
(二)“一会一节”是在举办青椒节的基础上,丰富拓展举办的蔬菜博览会暨民间文化艺术节在“一会一节上,由1600多名群众自演自唱、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八音奏鸣》、《精卫填海》、《天下美容出长子》、《蔬菜欢畅曲》等一个个精彩节目大饱群众眼福,充分展示了一个文化大县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集中展示的数百种农产品以其新、奇、特等特点,引起了农夫挚友的极大爱好,打出了蔬菜大县的特色品牌;举办的猪头肉大赛、炒饼大赛、发艺大赛吸引了观众眼球,弘扬了传统技艺中心、省、市领导亲临现场观摩,中心电视台、新华网、《山西农夫报》等20多家新闻媒体作了重点报道
(三)广场消夏文化节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县委宣扬部和县文化单位已连续举办八年,一年一个主题,一演就是一个多月从八音会演艺到鼓书说唱,从戏剧展演到红歌大赛,都是群众自编自唱,都是长子地方特色,每年观众都在10万人次以上多年来,广场消夏文化以其演出场面大、时间长、观众多、群众参与热忱高等特点,已成为全县人民群众每年夏日精神文化生活不行或缺的文化大餐
六、创作“三大精品”,丰富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内涵精品生产是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县委宣扬部等有关部门除主抓了《尧王故地封长子》、《千年古县焕新颜》等在央视播出的一批专题片外,还创作了三部戏曲一是《丹凤朝阳》,以反映该县丹峰化工企业胜利改制、不断发展壮大为内容,并由丹峰化工企业剧团自导自演的现代戏,该剧不仅在全省第十一届“杏花奖”评比中夺得新剧目、编剧、导演、表演和音乐伴奏5个奖项,而且2009年又荣获“中国戏剧文学奖剧本奖”二是《虢都遗恨》,由县落子剧团排演,去年2月首次赴省参与第十二届戏剧“杏花奖”评比就获得省政府戏剧最高奖三是《割肝救父赵云亮》,以该县道德楷模赵云亮为原型,自编自创并由长子鼓书演唱的曲艺,除在全国曲艺牡丹奖大赛中获大奖外,还多次在中心三套、四套节目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