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9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刺参养殖基本技术知识
一、刺参养殖技术
1.刺参种苗的中间育成为提供放流与养成用的大规格参苗,需将体长1厘米的参苗经过海上中间育成使其体长达到3厘米,然后再用于放流或养殖1场地的选择以不投饵为条件的刺参中间育成,其场所必须选在有机物和浮泥能够较容易进入并沉积于育成笼内的泥底内湾处该处必须风浪较小,有机悬浮物较多所用器材为改良的鲍中间育成笼,金属框架规格为60厘米又60厘米X30厘米,外包网目为
1.4毫米的网片,笼内铺设黑色的波纹板2放养密度及育成结果中间育成幼参放养的适宜密度每笼应以400头左右为好经中间育成后的一部分种苗以每笼30头的密度继续进行不投饵养殖,大约经过一年,平均体长可达
8.4厘米,最大个体可达13厘米3问题与展望不投饵中间育成的主要费用开支是设施费在高密度放养情况下,刺参生长所受的影响可能来自两方面刺参相互挤压和饵料不足应开发多段式波纹板笼以增大附着面积,并进一步探索采用天然杂藻或腌制的等外裙带菜等廉价饵料补充投喂,同时研制适于投喂的高效的人工配合饵料,以加快其生长
2.刺参的养殖技术1养殖场地的条件及设施养殖场要选择在风浪小,不受季节风影响的湾内养殖场所要方便操作用于养成的笼为聚氨基甲酸乙脂树脂制的圆形鱼筐为鳗鱼养殖及活鱼运输用的市售品每笼外两侧绑缚8个各重800克的坠石,以增加笼重,保持其在海底的稳定养成笼采用延绳式,进行垂下养殖2养殖结果第一,养殖开始后个体急速生长,以后随着水温的降低生长速度也变慢第二,个体越大成活率越高,小个体的减耗可能与部分个体从网孔中逃出有关第三,个体大小比较整齐的笼中,其个体生长差异较小,而未经选别的笼中,个体生长差异较大第四,从饵料效果看,荒布比石茄的效果好石茄在低温下虽不易腐败,但易漂浮,有堵塞网眼的可能第五,近3个月的养殖,仍推刺参为首刺参属温带种,是一种最主要的食用海参,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沿岸浅海,如日本、朝鲜及俄罗斯远东的近海刺参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和江苏省近海,是惟一能生长在黄海、渤海区域的温带种类刺参营养丰富,质佳味美,是宴席上早已名闻遐迩的佳肴,远在几百年前就被视为一种珍贵海味而名歹!J八珍之中据分析,每百克生鲜刺参含蛋白质
21.5克,其主要组成是大量的粘蛋白及多种氨基酸刺参还含有防衰老的酸性粘多糖,初步研究证实,内脏中所含有的较多的酸性粘多糖具有抗肿瘤及抗凝血作用刺参不仅品质佳,且药性甘温无毒,补肾阴,生脉血,可用于治下痢、溃疡、肺结核、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由于刺参名贵,需要量不断增加,只靠天然产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从本世纪初便着手对刺参的养殖等进行了很多研究,并在养殖实践中不断提高从本期起,本报特增设《刺参养殖系列讲座》这个栏目,栏目将分形态和习性、人工育苗技术、增养殖技术、收获和加工等四个部分介绍这一品种,以期对目前刺参的研究、增养殖和市场前景分析等工作有所借鉴和帮助
一、外部形态刺参体呈扁平圆筒形,两端稍细,体分被、腹两面原为辐射对称,后转为左右对称身体柔软,伸缩性很大当其受到外界的刺激时易收缩;当其爬行时体先收缩后伸展,呈蠕虫状伸展时最大体长可达40余厘米体背面分为两个辐部(步带区)及三个间辐部(间步带区)背面有4行〜6行圆锥状的肉刺(又叫疣足),是变形的管足腹面比较平坦,为三个辐部及两个间部整个腹面有密集的小突起,称管足管足的末端有吸盘管足在腹面大致排成三个不规则的纵带触手位于体前端腹面,通常有20个木盾状触手围在口的周围,呈环状排列触手生在圆筒状的柄上,前端宛如花瓣一般,瓣的裂片常常呈短的水平分叉刺参靠触手的扫和抓将食物送入口中口位于围口膜中央,其入口处呈环状突起肛门位于体后端且稍偏于背面生殖孔位于前端背部距头部1厘米〜3厘米的间辐部上,呈一凹孔此孔色素较深,在生殖季节明显可见除生殖季节外,此孔难以看清
二、内部构造
1.体壁体切开后可见到供人食用的体壁刺参的体壁柔软,富有胶质,由以下四层组成
(1)上皮层上皮层由单层的表皮细胞所组成,包在体表起保护作用表皮细胞能分泌粘液,润滑身体
(2)皮层上皮层下面为厚的胶质皮层,主要为结缔组织刺参商品质量的好坏主要依据皮层的厚薄及丰满度上皮层与皮层之间埋有无数细小的石灰质骨片石灰质骨片,形状随年龄而变化幼小刺参的桌形骨片塔部细高,底盘较大,周围平滑;老年刺参的桌形骨片塔部变低或消失,只剩下小形的穿孔盘
(3)肌肉层刺参的肌肉层由环肌和纵肌组成环肌位于皮下层,为连续的肌肉层当身体收缩时,环肌收缩,身体变细另外,刺参还有5条成束的纵肌,分布在每个步带区,其中背面2条,腹面3条每条纵肌中央有一纵沟,似成两条肌束纵肌束前端固着在食道外围的石灰环的5个辐片上,后端附在肛门的周围纵肌收缩使身体缩短依靠纵肌的伸缩与环肌的协同,加之管足的配合刺参完成蠕动爬行
(4)体腔上皮层(体腔膜)是衬托在体壁内,包围着体腔的一层上皮细胞由此延伸与肠相连的膜称为悬肠膜悬肠膜有3片,一片在背面为背悬肠膜,一片在左侧为左悬肠膜,另一片在右侧为右悬肠膜体腔膜内为诸脏器所存之所,谓之体腔腔内有体腔液,内含大量的变形血细胞,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水管系统、循环系统等脏器
2.消化系统由口、咽、食道、胃、肠及排泄腔组成
3.呼吸系统从排泄腔的侧壁向体腔内伸入一条短而粗的薄壁管,再由此分出两支树枝状的管子,各枝向前端分出多数小分枝盲囊,称之为呼吸树或水肺
4.水管系统又称步管系统,可分为环状水管和辐水管
5.循环系统刺参无心脏,其血循环系统由血管及血窦组成血液透明呈淡褐色
6.生殖系统生殖腺位于食道悬垂膜的两侧,为一束树枝状的细管其主分枝大约由11条〜13条分枝组成,分枝很长,在生殖季节有的可达20厘米〜30厘米各主分枝又分出若干次级小分枝这些分枝向前在食道悬垂膜处汇合成为一总管,通过体壁开口于头背侧的生殖孔在生殖季节雌性生殖腺呈橘红色;雄性生殖腺呈淡乳黄或乳白色非生殖季节,生殖腺细小,难以从颜色上分辨雌雄刺参虽为雌雄异体,但在外观上难以区分性别
7.神经系统刺参的神经系统与其他棘皮动物相似,由网状神经纤维构成神经丛,再由神经丛构成神经系统体长达到10厘米的个体占25%
二、刺参的放流增殖
1.放流区的选择放流区的选择原则是首先,应选择风浪小,水质清新,潮流通畅,无污染的海区因为海区如有严重污染或海水比重偏低,在洪水季节又有大量淡水流入的河口区,往往会给增殖的种苗带来致命的威胁,这是必须注意的重要条件就底质来说,放流区应选择在沙泥底的海区,若海区底含泥大则不利于刺参种苗及成参的生长增殖区最好还要有分散堆积的石块和岩礁对幼参而言,选择在有大叶藻或其他大型藻类分布的区域更为有利种苗放流区的水深一般可在3米〜5米,最好不要超过10米止匕外,为了检验放流结果,放流区可选择在条件适宜,而无刺参资源或刺参资源很少的地区,或原来有资源后因捕捞过度而造成现有资源很少或已无生产价值的区域,这样的区域便于观察和检验放流效果对已选定的放流区必须严格管理,当地渔民及主管部门应积极配合科研部门进行放流试验
2.增殖的途径刺参的增殖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移殖种参;二是放流种苗移殖种参宜在适于刺参成体生长的海区进行原来没有资源或资源已遭到破坏的地区可以移殖种参,但移殖的数量应尽量大些移殖后要严格管理,使移殖来的种参能在此安家落户并繁殖后代放流种苗,我国目前主要是放流室内人工培育的种苗,特别是随着人工育苗技术的进步,已能为放流提供较大数量的种苗
3.放流方法及效果种苗放流时不能在水面泼洒,应将种苗装入事先备好的梯形网箱中网箱架由铁筋焊成(铁筋直径10毫米),梯形,下底长、宽各为60厘米,顶面长、宽各为50厘米,高为30厘米梯形铁架放入海底稳定性好,不易翻滚,但为安全起见,可在下底两侧各系上一块重石网箱框架外可罩上纱布或纱窗网(网孔为
0.5毫米)网箱装入种苗后,由潜水员带入海底,放在事先勘察好的场所,然后在网箱底边开口,让幼参自动爬出并向四周分散用这种方法放流的好处是,幼参可在网箱内稳定后自动爬出,避免因其未恢复附着力或未附着在附着基上而被潮流冲走,也可避免因泼洒放入增殖区而被鱼等动物吞食放流后,要由潜水员定期检查参苗的成活及分散情况,以及是否有敌害侵袭,如有应及时清除此外,还应定期测定参苗生长,观察其活动及移动范围,并测定其成活率等刺参的收获与加工
一、收获
1.收获期刺参的收获时间一般一年分春秋两季,收获春参从4月初(清明节前后)至5月初(立夏前后)收获秋参从10月中旬(霜降前后)至天寒水凉(大雪前后),不能作业为止
2.采收方法用潜水捕捞的方法,即从潜水辅助船下潜由潜水员采捕
二、加工
1.除脏采上的刺参出水后即用刀从头部或尾部背侧剖开,取出内脏,刀口的长度以体长的30%为宜除脏后的刺参称为皮参
2.煮参将皮参放入锅内水煮,用水量以浸没参体为宜,但应注意皮参要在水煮沸后才能下锅,下锅后要不停地翻动,以免贴近锅底化皮、损坏质量,同时要及时除去表层的浮沫水煮的时间约30分钟,其标准是水煮后要达到参体皮紧、棘硬、刀口发金黄色
3.盐渍煮好的参捞出凉透后,放入缸内,加盐30%搅匀盐渍保存的时间可达2个月〜3个月或更长盐渍后的刺参称为盐水参
4.烤参将盐水参再进行第二次水煮称为烤参一般是将水煮开后加15%〜30%的粗盐,待盐溶化后将盐水参倒入锅内,煮沸30分钟〜50分钟烤参的标准是出锅的刺参的表皮立即显干,并有盐结晶出来,如未达此标准则应继续再煮
5.拌灰烤好的刺参应立即出锅,趁热拌以草木灰以柞木灰为最好,用这种灰拌的刺参色黑,干得也快,而其他草木灰拌的参,往往颜色不正,干得也慢
6.晒干拌灰后就晾晒干燥经反复晾晒所得的刺参应该是刺硬,个体完整无缺,此为参中之上品刺参的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一般指多细胞生物从受精卵开始至成体的发育过程,其中包括细胞分化,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到性成熟阶段了解并掌握刺参个体发育各阶段的特征对刺参的孵化和养殖工作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了解各阶段的特征,才能准确判断出各阶段幼体的发育是否良好,幼体是否患病,这对病害防治和养殖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卵刺参的卵着色很淡,几乎是透明的,长径160微米〜180微米成熟个体产卵100万粒〜700万粒,在人工蓄养条件下的产卵量一般为200万粒〜300万粒,最高可达1000万粒左右怀卵量与个体大小有关,个体大者其生殖腺粗大,怀卵量也多卵呈椭圆形或近似圆形从成熟卵巢中取出的卵形状完整,核不清楚,适合于人工受精用
二、卵裂期卵受精约15分钟〜20分钟后,即在动物极放出第1极体(水温21℃〜23℃),约经40分钟〜45分钟后放出第2极体受精卵约经1小时50分分裂为2个细胞,经7小时左右形成中空的囊胚
三、囊胚期在囊胚末期,囊胚就在膜内开始旋转囊胚旋转2小时〜3小时,破膜孵出胚体胚体刚孵出时近于椭圆形,高约190微米,宽约170微米
四、原肠期胚体大约经24小时〜28小时后进入此期此时,胚体向长轴方向伸长,高约220微米,宽约170微米,多数幼体近于水面游泳
五、耳状体期此后,通过一系列的内部细胞群的增生分化,器官的形成,经40小时〜48小时可发育至小耳状幼体小耳状幼体经中耳状幼体而发育至变态前的大耳状幼虫后期此期幼体发育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变态至樽形幼体的变态率
六、樽形幼体期刚形成的樽形幼体与耳状幼体一样,均能活跃地游动,且多集中于水的中上层以后,随着樽形幼虫的发育,纤毛带的退化,幼体将渐渐移入底层生活
七、5触手幼体期5触手幼体的最显著特征是体骨片的增加此期幼体即可进行游泳又可附于基质上,靠其触手爬行
八、稚体期5触手幼体继续生长,其骨片形成也在加速,同时在体的后腹部生出第一管足,此时已进入完全靠管足与触手活动营底栖生活的稚参阶段稚参的培育方法
一、稚参的前期培育
1.适宜的附着密度初步认为,稚参的附着密度为1个/平方厘米左右较为合适如附着密度过大,不仅会使稚参生长缓慢,而且易脱落如附着密度过稀,则出苗量达不到要求,会增加育苗成本稚参附着量的计算一般在其附着15天〜20天后进行,多采用方框计数法,即选取附着板上的9个点,测出每个点上的稚参数每个点侧面积为4平方厘米或9平方厘米,然后推算每片板上附着的稚参总数,以此类推
2.稚参前期的培育技术1换水与充气稚参前期的换水与浮游期大致相同,日换水两次,每次换水30%左右,以不露出附着器为准,并昼夜充气培养2投饵与防病稚参前期除继续投喂适宜的单细胞藻类外,还要加投鲜鼠尾藻磨碎液,投喂量则随着稚参的生长而增加,初期投喂密度可为20Ppm〜25ppm,以后逐渐增加至lj40Ppm〜60Ppm由于此阶段投饵量的增加,加之稚参不断长大,其排泄物也逐渐增多,因此易患皮肤溃烂病为预防此病的发生,每日可投喂
0.5ppm的土霉素或四环素此外,为避免楼足类及海螳螂幼虫的危害,每隔7天〜10天应投Ippm的敌百虫药液一次
二、稚参后期培育技术稚参后期培育是指将体长3毫米〜5毫米的稚参继续培育至1厘米〜2厘米的过程
1.培育密度的调整经40天〜50天的培育,稚参体长大多可达3毫米〜5毫米,平均4毫米管足8个为确保其正常生长,应再次调整附着密度,使每片附着板上的稚参数控制在300头〜500头如附着稚参数量过大,则可采用间插空片的办法加以疏散,即将原附着架的附着板每隔一片抽出一片,然后补上附有底栖硅藻的空片,以使稚参的附着量减半,达到稚参自行分散的目的
2.培育与管理1在此阶段培育稚参时,充气量可适当加大,有利于保持水质清新和保证供氧充足2由于此阶段稚参排泄物的增多及残饵的累积,为防止池底污物的腐败,每周应“倒池“一次倒池”后应将原池底冲洗干净池底的稚参冲出后应用网箱回收并返回原培育池3此阶段除继续投喂鼠尾藻磨碎液外可增加到50Ppm〜lOOppm,还应增投人工配合饵料10Ppm〜20Ppm以干物质计算4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浅水槽和网箱进行流水培育,即将长方形网箱放入水槽内,网箱中亦放置适合的附着器,然后将稚参筛选并放入网箱中进行流水培育日流水量为水槽容水量的7倍〜8倍,亦投喂鼠尾藻磨碎液和人工配合饵料流水培育,每平方米可培育出平均体长2厘米左右的稚参5000头左右,但采用此法时管理上较麻烦,每天均需清除水槽中的污物刺参人工育苗技术
一、设备与场地育苗室配套设备有泵房、沉淀池、过滤罐、高位水槽及饵料室等另外,要配备适合的管道育苗室应选择在靠近海边,并适宜建造育苗室的地方,特别是取水口要选择在岩礁底或沙底的地方育苗室宜选在海水清澈,水质新鲜无污染,并且最好是背风,水深的湾口处在小潮或低潮时也能取水的湾口是最为理想的
二、亲参的采捕和蓄养
1.采捕目前,多数育苗单位获取的受精卵仍靠亲参的自然排放为确保获取足够数量的受精卵,不仅要采捕一定数量的亲参,而且要做到适时采捕采捕过早,由于室内蓄养条件差,又不投饵,亲参尚未发育成熟的生殖腺在长期蓄养中将萎缩变细;采捕过晚,亲参在自然海区将性产物大量排放,会错过获卵机会亲参的采捕应在亲参产卵盛期前7天〜10天,即在自然海区水温达15℃~17℃时为宜采捕亲参多由潜水员进行,每次在海底拣取的亲参不宜过多,避免因互相挤压而造成排赃潜水员及其他作业人员的手及使用的容器,要绝对避免油污,因油污会使刺参体壁自溶(俗称化皮),因此需特别加以注意采捕的亲参个体体长最好在20厘米以上,一般为25厘米〜30厘米,体重为200克以上,这样才能保证其有较大的产卵量
2.蓄养与管理亲参入蓄养池前要去掉已排脏及皮肤破损受伤的个体,以免在蓄养中继续溃烂并影响其他个体经试验证明,在水温18c〜20℃时,每立方米水体可蓄养亲参50头左右,但如果亲参个体偏大,可适当降低密度至30头蓄养期间一般不投饵,每天早、晚各全量换水一次,换水前,应清除粪便及污物,并拣出已排脏的个体近产卵时,早上换水前应吸底检查是否已有产的卵
3.人工促熟培育通过人工升温促熟培育可使亲参提早产卵20天〜30天这样,一方面可在当年培育出大规格的参苗,另一方面由于可提早采卵,不仅可以应用不耐高温的小新月菱形藻做饵料,还可以避免高温季节敌害生物(如楼足类、海螳螂幼体)的危害亲参升温促熟日升温幅度不超过1℃,当温度升至13℃〜15℃时要进行恒温培养,因为这是亲参摄食最旺盛的时候,刺参又有夏眠的习性,所以温度不宜升得过高在产卵前7天左右才可将温度升至16℃-18℃o在整个促熟过程中,可投喂配合饵料“8406”
三、获卵与授精充分成熟的亲参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为产卵盛期此期间室内如蓄养亲参500头左右,可自然产卵20批〜30批之多,总产卵量高达四五亿粒,完全可满足育苗的需要有时为了集中采卵,也需进行人工诱导刺激,其方法是将经挑选的亲参阴干30分钟至1小时,然后再用流水缓慢冲流40分钟〜50分钟经刺激的亲参放入事先升温3c〜5c的海水中采用上述方法一般多在傍晚5时左右进行,经刺激的亲参,多于晚8时〜10时开始非常活跃,并爬于近水面的池壁产卵、排精前,其头部多左右摇摆通常,雄性个体先排精,这也是对雌性个体的一种刺激,接着雌性个体排卵精、卵均从其头前背部的生殖孔排出,精子呈白色烟雾状细线,卵呈橘红色细线精、卵排出后渐渐在水中逸散开有时,经刺激的亲参当日不产卵排精,而在刺激后的第
二、三天夜间产卵排精,应密切注意由于亲参在外观上难以鉴别雌雄,在其产卵、排精时,为避免精子过多而败坏水质,影响孵化,因此要将排精过多的雄性个体及时拣出放于它池精、卵产出后即在水中受精试验证明,过多的精子并不影响卵的正常受精及发育,只是在高温时,如不及时洗卵,过多的精子会败坏水质,影响受精卵的孵化此外,在水池育苗时,卵的收容密度应控制在10个/毫升以下,以免受精卵过分沉积于池底而造成缺氧刺参的形态和习性刺参又称沙口巽,为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木盾手目的重要经济种类据调查,全世界有海参1100多种,主要分布在印度洋、西太平洋地区在海参中,我国已采到的有100多种,但能食用的海参仅有21种,产量最高、质佳味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