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于告别“填鸭式”“储蓄型”的传统教学,形成“学为中心、问为导向”的课堂新样态,以生为本、以问优教、以问优学,实现教学高质量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可以催生教师教育新思维当前,很多教师习惯于站在自身角度设计问题,其核心假设是“我提出的问题,正是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体现的是“教为中心”的传统思维现代教育思维的核心是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和凝视,主张“问题即学生”,提间里隐含着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借助学生提问,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不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进而转变教育思维,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学习真实发生、清晰可见、高效达成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可以焕发学生发展新动能普列汉诺夫说:“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提问的过程是学生“爱学习”和“会学习”的统一,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融合表面看来,学生提出的是问题,但实际上,提问改变的是学习状态,转化的是学习方式,焕发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和渴望,发展的是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的基本策略佐藤学认为,要把“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困惑与沉默”作为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引导学生提问,教师要秉持学生立场,以倾听者的姿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发现学生的真情实感,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预设引导性问题情境是学生提问的土壤,问题是学生提问的框架教师应在理解课堂教学基本目标和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创设真实情境,预设方向性和框架性的问题这种情境和问题存在一定的生成空间,具有吸纳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困惑的开放性特质,学生可以围绕这些预设生成自己的问题从形态上看,学生的问题也许是零碎的、粗糙的、幼稚的,但从价值上看,它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生动鲜活,彰显旺盛的生命力整合形成新问题教师应汇总、分析、梳理和提炼学生的生成问题,并与预设的大问题整合,形成新问题整合后的新问题上接教学基本目标“天气”,下接学生学习实际“地气”,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创造它扎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蕴含学生读书、思考后不能解决的困惑,生活气息浓厚,时代色彩鲜明,有助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创设敢提问的环境学生在围绕问题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多提问、敢提问,创设“容错”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是容许他们出错的地方在提问中暴露的“错误”既是基于深度思考、主动探究后不可回避的“经历”,又是老师和其他同学生成新问题的宝贵契机,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错误观,让“错误”成为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是否都需要确定的答案?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是否就没有价值和意义?这是困扰很多一线教师的问题关于这些问题,相信海德格尔的论述会对大家有所启发,他认为“提问即道路”,真正的提问是推动我们思考,是对“思”的“召唤”和“邀请”,而不仅仅是提供答案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有的可以及时解释,有的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渗透,不急于当下反馈对于提问,比获得答案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和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并让这种习惯助推他们健康成长
三、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应处理好三组关系引导学生提问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创新的行动,需要教师发挥能动性,在实践中整体把握、守正创新、稳步推进为做到、做好,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三组关系“答”与“问:再好的“唯一”都可能沦为“单调”,高质量教学应该具有丰富且饱满的意蕴因此,教师要平衡好学生“答”与“问”的关系,不要操之过急,更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当下课堂教学看,教师需要更新理念,强化“生问”意识,让课堂回归“学堂”本真可以说,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在解决问题中带着新问题走出教室,是教师在高质量教学中的应有担当“学”与“问学”到深处“问”自生,学问二字“问”在“学”后“只学不问”是书呆子,“只问不学”势必才疏学浅,课堂教学易流于虚空,变成花架子实践证明,真正有质量的提问难以随便形成,它需要先“学”后“问”,“学”中生“问”,“思”中善“问教学中,教师要切实指导学生筑牢提问根基,形成为学而问、为思而问的良好学风,促进深度学习,为发展核心素养打下坚实基础“导”与“问:从等待被问到主动发问是学习质态的新飞跃,学生难以自发形成,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为此,教师要自觉启导学生“爱问”,诱导学生“追问”,指导学生“评问”经过这样一段时期的训练,教师“导问”有智慧和方向,学生“提问”有质量和方法,课堂将彰显师“导”生“问”、生“导”生“问”的高质量教学风景,我们教师也将在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