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常识有哪些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常识有哪些古老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常识交谈礼仪态度诚恳,表情自然、大方,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谈话时不可用手指指人,做手势动作幅度要小谈话者应保持一定距离在公共场合男女之间不要耳鬓厮磨,与非亲属关系的异性避免长时间攀谈、耳语对长辈、师长、上级说话要尊重,对下级、晚辈、学生说话则注意平易近人同时与几个人谈话,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两个人身上,要照顾到在场的每一个人,注意听取对方的话不可出言不逊、强词夺理不可谈人隐私,揭人短处不可背后议论他人,拨弄是非不说荒诞离奇、耸人听闻的事,不搞小广播谈话中意见不一致时,要保持冷静,以豁达的态度包容异己或回避话题忌在公众场合为非原则性问题大声喧哗、争执打闹遇有攻击、侮辱性言辞,一定要表态,但要掌握尺度政治礼仪正式,座次一般以南向为尊,故主宾座位在北,而主人、副宾、主方陪同座位则分别在东、南、西,西座为末座而设在“室”内的宴饮活动,带有因私性质,多以东向为尊,故主宾在西,而主人、副宾、主方陪同分别在北、南、东,东座为末座【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常识有哪些】
①祭天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所有这些具体崇拜,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
②祭地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③宗庙之祭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右寝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祭祀时还要卜筮选尸尸一般由孙辈小儿充当庙中的神主是木制的长方体,祭祀时才摆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祭祀时行九拜礼“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宗庙祭祀还有对先代帝王的祭祀,据《礼记-曲礼》记述,凡于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善、尧、舜、禹、黄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自汉代起始修陵园立祠祭祀先代帝王明太祖则始创在京都总立历代帝王庙嘉靖时在北京阜成门内建立历代帝王庙,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④对先师先圣的祭祀汉魏以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代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唐宋以后一直沿用“释奠”礼(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没有尸),作为学礼,也作为祭孔礼南北朝时,每年春秋两次行释奠礼,各地郡学也设孔、颜之庙明代称孔子为“至圣先师”清代,盛京(辽宁沈阳)设有孔庙,定都北京后,以京师国子监为太学,立文庙,孔子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曲阜的庙制、祭器、乐器及礼仪以北京太学为准式乡饮酒礼是祭祀先师先圣的产物
⑤相见礼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
⑥军礼包括征伐、征税、狩猎、营建等重要场合的礼仪、吉礼即祭祀之礼,为敬奉神与鬼的典礼,主要有祭天地、祭社稷、祭宗庙等礼仪活动
二、凶礼即有关哀悯、吊唁、忧患的典礼包括丧礼、遇到饥荒时的荒礼、遇到严重自然灾害事的吊礼、国内发生动乱时的恤礼、有外敌入侵时的禧礼等凶礼都是在发生不幸事件之后,祈求和平和减轻灾祸的礼仪
三、军礼有关军事活动的礼仪包括用兵征伐、均土地和征赋税、田猎、营建土木工程、定疆封土等活动中的礼仪
四、宾礼宾礼即为天子接见诸侯、宾客,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相互交往时的礼仪后代则将皇帝遣使藩邦,外来使者朝贡、觐见及相见之礼等都归入宾礼
五、嘉礼古代礼仪中内容最丰富的部分,上至王位承袭,下至乡饮酒礼,无所不包,最重要的内容有婚礼、冠礼、射礼、飨礼、宴礼、贺庆礼等其中,婚冠礼是嘉礼的核心
六、婚冠之礼婚礼可分为祭服婚礼、朝服婚礼、公服婚礼唐宋制度,男方四品以上以冕服婚,九品以上以爵弁服婚,庶人以绛公服婚女方以礼衣或连裳嫁
七、冠礼冠礼是成人礼,是给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的礼仪在氏族社会,男女青年发育成熟时要参加一种「成丁礼」,冠礼应当是从这种「成丁礼」演变而来
八、笄礼笄礼,即汉民族女孩成人礼自周代起,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笄礼由主妇为笄者结发着笄,由女宾以醴酒礼之笄礼至明代即废而不用民间女子婚嫁时将头发挽束成髻,用簪子固定,与婚前发式明显不同这也算保留了些许笄礼遗风古代称呼礼仪常识
一、谦称
1.自称愚、敝、卑、臣、仆、蒙、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
2.帝王自称孤、寡、朕、不谷
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5.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一般为拙荆、贱内、内人、山荆
6.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犬子、小犬
7.称女儿为息女、小女等
8.女子自称一般用妾、奴等很多谦称是有规律的,例如“家”字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如,称父亲为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母亲为家母、家慈;称兄长家兄;称姐姐家姐;家叔称叔叔“舍”字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如,称弟弟舍弟;称妹妹舍妹;舍侄称侄子;称亲戚舍亲“小”字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为小弟;地位低的人自称小人;谦称自己的商店小店“老”字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如谦称自己没有文化老粗;老年人谦称自己老朽;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脸;老年妇女谦称自己老身“敢”字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用于问对方问题:敢问;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请;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敢烦“愚”字用于自称的谦称如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兄;称自己的见解愚见“拙”字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如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笔;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见解拙见“敝”字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谦称自己敝人;谦称自己的姓敝姓;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处;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敝校“鄙”字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谦称自己鄙人;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谦称自己的见解鄙见
二、敬称
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2.对将军麾下
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称平辈或晚辈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死去的帝王先帝
6.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7.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三、特殊的称谓
1.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古人常用传统日常礼仪行走之礼古称“趋礼”,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传统趋礼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既表现对尊者的尊敬,又可以避让行人饮酒之礼古代饮酒礼仪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我国古代饮酒有以下一些礼节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碎、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筵席之礼所谓“筵”就是铺在地上的蒲苇编织物,而“席”是放置在“筵”之上的崔草编织物或皮料秦汉时期,人们在读书、待客、饮宴等日常活动时,均席地而坐,其坐姿不是盘腿大坐,而是踞,即双膝着地,脚底朝上,上身挺直,姿势像跪,但臀部是坐在脚跟上的,所以也称跪坐古人筵席席面一般是4人,一个方向一个人设在“堂”上的筵席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