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细读文本解结构,揣摩命题巧作答——谈高中古诗鉴赏应试之道高中古诗鉴赏读题答题时间约为十分钟,如此短的时间内要答好题实属不易,许多语文老师在教学与复习时干脆选择了放弃,学生更是谈诗色变,得分率一直偏低下面以一道古诗鉴赏题为例,谈谈高中古诗鉴赏应试之道一一细读文本解结构,揣摩命题巧作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唐】方干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凉月照窗鼓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诗人举目所及皆异地之景,引发思乡之情,“举目”“思量”是诗人由表及里的自我写照,抬手低眉间有着深深的感伤B.第二联诗人写景寄情,以鹤、蝉自况,说自己空有才学,不能凌云展翅,占枝高鸣,却落得个异地依人、他乡为客的境地C.泛觞是古时一种宴饮游戏高朋满座,诗人置身于这热烈的气氛之中,也完全从孤独失落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变得洒脱了D.尾联诗人将仕途多阻、身处异乡的隐痛和盘托出,末句以“身羁旅”与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旅次”二字
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也完全从孤独失落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变得洒脱了”错误从“倦”和“迟”这两个字可知,诗人并未从孤独失落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故选C
13.唐代张为在《诗人主客图》中以“清奇”二字评价方诗,“清”指清丽的风格,“奇”指奇巧的手法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13,【答案】
①意象的选择、意境的创设体现“清”选用“鹤”“蝉”“凉月”“澄泉”等意象,描绘了清秀风雅的画面,营造出清丽脱俗的意境风格
②情感表达上追求清远闲适的人生境界诗人倦于人世浮沉,牵挂故园,尾联更是传达了对江南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侧面反映了诗人渴望恬静安宁的心态
③炼字追求“奇”“投”“戋”“迟”等词的选择独具匠心比如,“泛觞迟”的“迟”字,点出诗人对着泉流中慢慢流动的酒杯呆坐出神的情态
④造境手法平中见“奇”颔联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写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叫着飞过别枝,绘声绘色,传神逼真,使读者身临其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和艺术手法的能力颔联“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戋残声过别枝”和“凉月”“澄泉”,以飞翔的鹤、清啼的蝉、清凉的月、澄澈的泉,描绘了清秀风雅的画面,营造出清丽脱俗的意境风格尾联“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可知,诗人仕路坎坷迟迟不能平步青云去,梦回江南半生漂泊此身仍旅羁,从侧面反映了诗人渴望恬静安宁的心态颈联“澄泉绕石泛觞迟”,“泛觞”是一种游戏,古时候,园林中常引水流入石砌的曲沟中,宴会时,把酒杯放置水面,任其漂浮,飘到谁的面前,就该谁饮酒饮宴游戏,高朋满座诗人置身于这热烈气氛之中,却神游于此情此景之外,他对着那在水池中慢慢流动的酒杯呆呆地出神,显出一幅寡言少欢的神态,“泛觞迟”的“迟”字,既写景,又出情从写景角度而言,颔联写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对蝉声的描写更有独到之处,是蝉在飞行过程中的叫声,不仅蝉有动势,而且声有特色诗人捕捉的是将止而未止的蝉声,这种鸣叫有独特的声响和音色,视听结合,能诱发读者的想象从学生应试的角度看,读一首古诗第一步从题目和注释入手,初步了解写作背景和写作内容“旅次”,旅途中暂作停留“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寓居”,寄居诗人方干科举未第,于是登临山水,整日以吟咏诗歌来娱乐这首诗是方干旅居洋州(今陕西洋县)时写的第二步细读全诗,把握意象和关键词(如明显表情达意之词等),简单揣摩语言,梳理思路结构,了解诗歌大意这里提醒学生在平时要注意积累诗歌传统意象,如本诗中的“故山”“鹤”“蝉”“凉月”“澄泉”“青云”“江南”第三步结合选择题深入理解文本,细读明辨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多与全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不合,但要注意诗人思想情感的变化和复杂性)最后才有点把握去完成主观题以上只是从临场应试的角度谈解题技巧,平时务必扎实训练细读文本能力,诗歌鉴赏“欲速则不达”,不能光讲所谓的技巧而不做严格的细读训练正如罗晓晖老师所言“带着发现问题的想法去触摸文本的每一个细节,不断向文本提问”“通过细读,敏锐地发现常人较易忽视的语词变化,这种问题意识,尤其难能可贵”如本诗形容鹤的“盘”和“投”,形容蝉的“曳”和“过”,以物喻人,感慨身世,怀才不遇,独自悲叹,却又无可奈何综上所述,细读能力既包括对语言的揣摩能力,也包括对意象和语句方面的逻辑分析能力如意象之间在意境方面有何关系,语句之间的语义有何关联,客观题选项之间、客观题与主观题之间有何有机联系另一种能力就是命题人思维能力多站在命题人的角度答题,有助于提高得分率第13题唐代张为在《诗人主客图》中以“清奇”二字评价方诗,但“清奇”指什么,如何结合《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理解“清奇”,就不是容易的事了,尤其是对十几岁的高中生来说《罗晓晖诗词课》一书指出,“清奇”包括了“清”或明朗的要素,也包含着“奇”或不寻常的要素“清”到底是清新、凄清、清高、清冷,还是其他呢?要因诗而定第13题说“清”指清丽的风格,这就值得商榷和怀疑了“奇”是指遣词造句的“奇”,手法的“奇”还是意象意境的“奇”呢?根据出题人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但结合参考答案,“清”主要指内容方面,“奇”主要指形式方面内容包括意象的选择和组合,意境的创设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形式包括语言和表达技巧这几个答题角度其实就是古诗鉴赏的四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参考答案
①意象的选择、意境的创设体现“清”选用“鹤”“蝉”“凉月”“澄泉”等意象,描绘了清秀风雅的画面,营造出清丽脱俗的意境风格命题人似乎将“清”理解为意象意境的“清秀风雅”“清新脱俗”,就大为不妥了参考答案
②情感表达上追求清远闲适的人生境界这似乎歪曲原意“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意思是说仕途多阻,未能平步青云虽然做梦都梦到江南故乡,而此身却在异地作客末句以“身旅羁”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的“旅次”二字联系答案和解析,可以发现命题人的理解有自相矛盾之处当我们(主要是学生)的理解与命题人的看法矛盾时,平时应该据理力争,自圆其说但考试时务必结合考纲考点,揣摩出题意图和技巧,明确答题思路和要点,努力提高古诗鉴赏题的得分率应试是一时,训练是长期细读文本解结构是本,揣摩命题巧作答是末但反观当前古诗鉴赏的教学,多是本末倒置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喜欢反反复复的讲各种解题技巧和套路(讽刺的是这些东西老师几乎从来不用,用也用不好),却从不舍得花上一年半载去训练细读文本的能力,更不知诗歌情感逻辑是何物慢慢的读,大声的读,反复的读,比较的读,联系的读,古诗鉴赏才会走上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