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当历史可以观看》读后感《当历史可以观看》读后感周英耀虽然作者在字里行间援引了不少摄影理论,诸如桑塔格的《论摄影》以及罗兰巴特的《明室》,但冯先生无意于(也无力于)探究哲理,仅点到为止,文字以记述为主,以《老照片》杂志编辑工作为始,亦以其为终,跳不出这个框框或许是因为我看过一些摄影批评理论的书籍,形成了我对该书的偏见我总期许作者能够深入讨论一下,在中国历史洪流下摄影如何娘变,又或者反过来,在摄影发展下中国历史记述如何嬉变这到底不是书籍的主旨,不可苛求在阅读时得到了时间上的消遣、收获了一点感动、增加了一点谈资,其实已足矣但不得不说,如果缺少了理论和思辨的升华,引不起读者的思考,那么,能让读者记忆深刻的内容就不会多,看过了也就只是看过了,水过鸭背可以说,本书的文字是朴素平白的这带出了我想说的另一个问题,书中引用的黑白照片大多也是朴素平白的,不是摄影史上的名作但是,在中国的语境下,这些普通人的普通老照片竟也有了不一样的“味道”,“弥足珍贵,,一词或可表达一二是否中外所有老照片都具有同样的特性我看未必中国老照片的珍贵性尤为特出,原因如下:其一,中国近现代变化太快每时每刻中国都在变化,仅仅几十年的变化,已可匹敌他国数百年,“采样”焉能不频不用说城市和人文,就连自然景观,都说不准明天是何模样初生婴孩的情况类似卡尔维诺在小说《摄影师的冒险》中,有如下论述“当父母把小孩带到世界上来之后,他们的最初本能之一就是将孩子拍摄下来考虑到成长速度之快,经常拍摄小孩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因为没有其它事物能够比一个六月大的婴孩流逝得更快、更难记住,他很快就会被一个八月大、然后是一岁大的婴孩所删除和代替;还有,在父母眼中,一个三岁大的小孩所拥有的全部完美都会被一个四岁大的小孩摧毁,根本无从避免摄影相册是唯一的地方,所有飞逝的完美都得以在此保存和并置,各自追求着自身无可匹敌的绝对性新的父母会热情地拍摄儿女,想要将他们转化为黑白或者全彩幻灯片的静止状态……”其二,中国传统文化对摄影的干扰太大国人传统文化的劣根性,大师们已多有阐发,例如爱好形式、面子,不求真实,专制严重,等等,这里就不多说了因而,大多数照片(尤其是旧照片,当时拍摄的话语权仅掌握在少数人手上)的拍摄目的不纯粹,拍摄内容是粉饰过的,拍摄形式是指定的,甚至造假也在所不惜所以,偶尔有一两幅照片反映实情,贴近生活,那还不是“珍品”、“上品”直至现在,中国的教育、社会还是在培养一代又一代爱说谎话的中国人,我相信,真诚的照片在中国永远都是少数,真诚的老照片更是少之又少其三,中国近现代历史太过惨烈摄者和被摄者都命运多舛,何况是照片乎因战乱、革命、运动而散佚的照片,多如牛毛,令人扼腕叹息天时地利人和,加之幸运女神的眷顾,方得留存万一中华民族近现代所承受的苦难之深,放诸世界并不多见其四,中国科技及理论学术基础太差一方面,近代中国贫弱,摄影技术、器材均落后于世界强国,何谈照片的质和量;另一方面,文科学界、出版业亦有所不足,对照片的系统性搜集、收藏、整理、分析及刊布,与国外相比似仍有不足,我们期待更多重量级“大部头”、精美摄影图册的面世啰嗦完,回到主题,冯先生在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老照片及杂志编辑的热爱及专业精神,编选的照片有说服力,值得让人一看再看这是一本值得阅读、但不一定需要购买的摄影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