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多元文化课程概述
一、多元文化课程的提出多元文化课程是一个“舶来品,在西方”它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英美系国家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多元文化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引起的冲突与妥协的结果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菁华”同样多元文化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理念的提出,深深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它之所以会产生,有其特定的背景因素
(一)对现实课程的不满是其产生的根源尽管世纪初叶“文化多元论”作为一种对“同化论”反叛的理论于美国问世但直到世纪、年代,教材中依然是“一元论”占领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主流文化地位显著(国外一些研究者首先对“主流中心文化”提出了批评认为这种课程是以占主导地位民族的经验、文化、历史、观点等为中心设置的课程忽略了其他民族、种族、宗教等族群这对于主流族群以外的学生而言会使他们产生疏离感和自卑感削弱他们的学习动机形成家庭文化与社区文化、学校文化间的断层同时对于主流族群的学生也会有负效应使他们错误地形成自身的优越感使他们丧失了从其他族群的知识、观点中获益的机会不利于他们自身文化观念的反省与发展)性别文化中过于强调男性文化(教材中男角色多于女角色男女角色都根据男主女从、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传统定型加以描述教材内容几乎不涉及性别平等等问题可以说教材中含有明显的性别歧视)文化类型严重失衡(大部份教材中成人文化占有较大的比重学生同伴群体文化所占比例偏少这种状况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脱离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他们内心真正的感受、理解和情感造成学生自己真正想说的话找不到语言来表达不想说的却能说得出来甚至说得头头是道但往往是空话、假话、套话这样一来语言就不是作为负载自己真实思想感情的载体而成为了蒙蔽自己的一层帷幕把真正的自己挡在里头使别人看到的不是自己”)教材中“主流中心文化”,引起了当时社会的极大不满,主张“多元文化教育”的呼声愈演愈烈
(二)文化多元理论、教育平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是其产生的理论依据提倡多元主义理念倡导多元化的知识观反对同一性推崇差异性等理念,客观上要求教育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向多元化、平等化方向发展
(三)欧美民权运动的兴起是其产生的直接推动力量美国长期以来的“种族隔离”政策引起了世纪、年代的民权运动;民权运动的兴起,使多元文化主义走出书斋进入政坛被纳入一些西方国家的国策之中以此为背景多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这些节日在少数民族的生活中占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同时也是少数民族的长辈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耍时机和内容
②历史文化课程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它们使得我国的文化异彩纷呈
③艺体课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口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本民族生产生活的艺术形式,是我国多元文化的一个体现,如藏族的锅庄、傣族的孔雀舞、蒙古的摔跤等4少数民族独特技艺的课程不少少数民族心灵手巧,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为了独特的民族工艺技巧,如剪纸、编织、建造等,这些都是各民族珍贵的经验财富,它们也构成为了中华民族多样的文化5生态和旅游课程我国的少数民族普通居住在边远的地区,有较好的生态环境,这儿年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越来越兴旺,对少数民族的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有利于保护好各地区的生态环境,开辟旅游资源,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同时,学生通过培训,毕业以后也可从事当地旅游方面的服务,向他人展示本民族的文化,促进文化的交流少数民族校本课程的实施各少数民族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1少数民族地区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及社会各界要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2提高民族地区的教师素质课程的最终实施要靠教师,因此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素质是当务之急
③鉴于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数接受完基础教育后就要进入当地社会从事生产的现实,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应教给学生与当地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劳动技能和知识,如对采集渔猎型的民族,应开设种植、饲养、加工业等课程;对畜牧型的民族,应开设兽医、畜产品加工、草工改良、饲料加工等课程4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文化的多元性元文化教育在西欧、北美及澳洲等国家初现端倪以反映多元文化,要求文化平等,倡导相互容忍,体现民主平等为主旨的多元文化课程一时间为人们接受和提倡
(四)全球化是其扩散至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主要推动力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间交往日益频繁,多元文化课程逐渐扩散至欧美以外的其他国家和民族到目前,多元文化课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课程改革愈演愈烈
二、多元文化课程内涵
(一)相关概念从多元文化课程的产生来看,它是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而提出的,是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而多元文化教育又是多元文化理念在教育上的反映,所以弄清多元文化的概念,便于加深我们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解进一步而言,要更全面的了解多元文化,就必须从它的上位概念一一文化出发,进行分析所以,在论述多元文化课程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下文化、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教育三者的概念文化文化”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原义是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哺育自世纪以后,逐渐引伸使用,把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也称之为文化在中国的古籍中,“文”既指文字、文章、文彩,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从社会管理的角度而言,“文化”是指以礼乐制度教化百姓现代意义上的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文化的普通特征主要有
①文化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者创造出来的文化是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人类所特有的
②文化是后天习得的作为个体的文化,是经由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而教育是儿童掌握文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
③文化是共有的
④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⑤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虽说文化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在对于具体国家、民族而言,它又具有独特性,这种独特性集中体现在民族性和阶级性上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概念本身,是针对传统单一的文化概念而言的以往文化的发展,主要是在一定区域、地域、社会、群体和阶层中找出某一种主要的文化,而忽略“边缘文化”而多元文化是指在一个群体、区域、社会和阶层等特定系统中同时存在几种文化,它们相互联系且各具特征,这些文化具有空间上的多样性,时间上的共时性等特点可以说,多元文化并存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共同特点多元文化教育作为对西方国家民族复兴运动的反响而浮现的多元文化教育,最初以种族和文化的差异来定义,目标是力图通过学校教育的改革,使来自不同民族、种族、社会阶层群体的学生可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保持和发展各民族的文化后来得到了少数民族、女性主义者、文化不利者、低社会阶层者等弱势族群的支持具体来说,多元文化教育是指在多民族的多种文化共存的国家社会背景下在维护整个国家的一体化、统一和团结的前提下拓宽现有教育的文化基础,增强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并使学生了解和明确在多样文化环境下生存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使教师领悟到社会文化因素对教学和学习的影响,努力使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发展达到最佳程度,在对多元文化的批评与反省的基础上,形成对自身文化的自觉与认同可见,多元文化教育秉承这样一种理念所有学生,不论他们属于哪一类群体,诸如在性别、民族、种族、文化、社会阶层、宗教信仰等方面各不相同或者属于某种特殊群体,他们在学校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教育
(二)多元文化课程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多元文化课程的概念多元文化课程是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而设计的课程多元文化课程就是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将各个民族文化中的菁华有机整合并融入课程中以揭示文化多元性和多元价值选择的课程内涵
①多元文化课程是适应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为不同文化背景学生创造平等的学习和发展机会的一种课程形态
②多元文化课程是实现文化多元之间的对话、沟通和整合的一种课程形态
③多元文化课程是旨在消除歧视和偏见促进社会正义的一种课程形态
三、多元文化课程设计所谓课程设计,就是指按照育人的目的要求和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份之间的必然联系而制定一定学校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编制各类教材的过程它是沟通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之间的重要桥梁是课程理论研究的重要命题马有学者认为我国在设计多元文化课程时应遵循一定的理念,这些理念包括本土化理念借助于本土文化体系可以消解以往对本土社会的“核心”“边缘”体系的刻板印象,建立真正多元和多样的人类文化生态所以多元文化课程设计应充分关注各民族的信仰、习俗、价值观和文化心理结构应树立本土化的理念多元化理念我国有个民族,个少数民族在课程开辟时应尽量考虑到少数民族的文化传递,做到多元共存平等对话理念建构主义理论以及西方后现代主义,强调知识是建构生成的,需要师生在平等的对话中、在互动交流中建构意义,完善自己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回归生活理念多元文化课程向生活世界回归是多元文化课程设计的基本价值理念生活世界就是人们周围的、具体的、现实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们日常活动的世界,是事实与价值、理性与情感、规范与道德、科学与人文能够相互融通的世界
四、多元文化课程目标国际知名多元文化教育家,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班克斯认为,多元文化课程的目标在于教学内容多元化理解、知识结构的差异、教育机会均等、消除偏见与歧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多元化而多元文化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在于形成学生容忍与接纳不同民族、保持与发展多元文化的态度、知识、技能等高尼克则认为多元文化课程有五项目标提升不同文化的强度和价值促进人权,并尊重与自己不同的他人增进人类对生活的选择提倡社会正义与全民的机会均等促进不同群体权利分配的均等美国国家多元文化教育学会则认为,多元文化课程的目标在于使两性团体、族群团体等的学生能获得教育平等的理想;匡助所有的学生,启示适当的知识、态度和技能使之能在多元化社会中生存与发展;匡助学生发展跨文化能力,启示其理解异文化的能力,从中学习更广博的知识与形成宽广的胸怀总之,多元文化课程的目标是致力于促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学生在学术、社会、工作等方面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通过教育公平来促进社会公平
五、多元文化课程内容为了保证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同等的教育机会,多元文化课程的开设应充分考虑各个民族的学生的需要,在教材的编制过程中,应适当添加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靳淑梅认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实施三种类型的课程文化意识类课程(文化意识类课程是培养学生多元文化意识的主要途径文化意识类课程在低年级以社会学课程为主,在高年级逐渐分科或者以单元课浮现,有历史、地理、宗教、公民学、人类学、经济学、民族学等)语言类课程(主要包括官方语言、民族语言和外语等)民族特色类课程(民族音乐、民族美术、民族烹饪、民族体育、民族手工艺和民族风情等)再让我们看一下班克斯的观点班克斯虽没提出具体的课程类型,但他提出的四种取向的文化整合方式对与多元文化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实施有极大指导作用这四种文化整合方式为贡献取向添加取向转换取向和社会行动取向贡献取向把焦点置于各民族的英雄、假日等文化因素上;添加取向在不改变课程结构的前提下,把与少数民族有关的内容、概念、主题和观点加入课程中;转换取向是改变课程的结构让学生用不同种族和文化团体的观点来看待概念、问题、事件和主题;社会行动取向是让学生对重要的社会问题做决定并以行动协助解决
六、多元文化课程实施(-)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的定义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就是将多元文化教育理念通过课程付诸实践,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多元文化世界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促进文化多元化发展的目标
(二)多元文化课程实施原则反应文化多元的观点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设计应以文化多元观的教育哲学为核心,课程摹本上以“文化”为核心概念,课程内容包含不同族群的观点,纳入不同族群的文化使学生接受多元的文化情境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多元文化课程不仅要教导弱势族群的学生认识自己的文化,更要教导主流文化群体学生去认识和尊重其他族群的文化融入学校整体课程多元文化课程的发展不仅要体现在学校的正式课程中,而且非正式课程与潜在课程也要得以体现协同合作发展主要成员由各科教师、学校行政人员组成,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校内族群学生代表、社区或者家长代表多元文化课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合作,特别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三)我国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教师是实施多元文化课程的主体,教师的态度、能力对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阶段,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我国教师实施多元文化课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多元文化课程意识缺乏在全球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我国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基本上保留在原有的、自上而下的课程实施方式教师被排除在课程决策和管理之外,没有充分的发言权,这就使得教师对多元文化课程的认识非常肤浅,多元文化课程意识淡薄角色定位错乱教师角色定位仍然局限于主流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忽视了教学的创造性在师生关系中仍然强调教师的权威,忽视了师生平等对话,师生合作缺乏教师角色定位错乱,以片面追求升学率、达标率等为目标,这就使得教学缺乏活力,师生关系不和谐,以至于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受阻教师多元文化专业能力薄弱班克斯认为实施多元文化课程的教师必须具备四种知识范畴有关多元文化教育主要典范的知识;有关多元文化教育主要概念的知识;主要族群团体的历史文化知识;相关教学法的知识但是在实际中,教师多元文化知识储备明显不足,再加之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固守传统的思维方式以及自身经验缺乏等原因,使得教师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生活经验、学习风格和发展需要不了解,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举步维艰实施多元文化课程的氛围不浓厚我国大部份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交通通讯等较为落后,以至学校多元文化环境氛围闭塞,缺乏与外界文化的交流,学生的多元文化理解力偏低,这就严重妨碍了教师实施多元文化课程面对教师多元文化课程实施能力的不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提高教师多元文化课程实施能力、树立多元文化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去了解、鉴赏本民族文化以及世界文化的历史渊源与文化精粹,从各种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之中认识多元文化的价值,形成民族文化互尊的意识;在于要求全社会消除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偏见,尊重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民族情感,将多元文化推广到一个更高、更远的视觉,为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构建一个多元文化理念环境、转换教师角色使教师角色实现由主流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转变、培植教师的多元文化专业能力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通过开办多元文化教师短期培训班、组织多元文化教育管理及教学改革的经验交流会、到基层挂职锻炼等多种措施,使教师接触、体验不同的民族文化,掌握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技巧除培训之外,还需让教师到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学校去学习和实践,进行实地调研,不断培养提高教师把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的能力,不断促进教师多元文化课程实施经验的增长、构建多元文化学校环境多元文化学校环境的营造,应该包括学校政策、学校文化、课程设计、教学策略、语言策略、小区参预、辅导与咨询、测验与评量、教职员工态度与信念、校园环境的布置等方面这样才干使学校环境做到全面性规划与改革,符合多元文化教育理念
七、多元文化课程开辟课程开辟,是指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所以,多元文化课程的开辟,就是将多元文化的理念运用到课程的编制、组织、实施中去,已达到课程满足每一个学生需要的目的,促进教育的公平
(一)多元文化课程开辟的意义之所以开辟多元文化课程,除了上面所讲的其提出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外,更重要的是,其开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理论意义多元文化课程的开辟可以拓展课程理论基础的新视野课程的哲学基础、社会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实际上是制约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旨在寻求课程结构向社会结构、科学文化结构和心理结构之间协调统一的途径和方法,这些是制约课程的外部因素还有制约课程的内部因素即课程的历史基础多元文化是课程最基本的来源和基础,多元文化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拓展现有课程的理论基础有利于课程文化观的转向多元文化课程是对一元化课程反叛的产物多元文化课程对一元化课程的诘难,为重建多元文化课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一元化的课程是一种主流文化课程,以居于主导地位的民族的经验、文化、历史、价值、观念等为设置课程的中心,忽视了其他民族、种族、阶层、宗教等族群的文化诉求,是一种课程的文化霸权主义这样的课程不仅容易使主流文化以外的学生产生疏离感和自卑感,削弱学习动机,造成人格的文化冲突,形成家庭文化与社区文化、学校文化的断层,对于主流族群的学生也会有负向效应,使他们错误地形成自身的优越感,对各民族、群体间的关系形成误解;也排除了他们从其他族群的知识、观点等中获益的机会,不利于他们对自身文化观念的反省发展有利于课程多元文化生态的重建各种文化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而产生各文化习俗之间的相互适应,文化的发展并非静态的,而是动态生成的另一种文化变迁的过程,所以课程就要应对文化的变迁,适应文化生态的环境多元文化课程强调各种文化共生、共存,没有优劣,课程是一个多元的文化生态,但在一定程度上多元文化也会浮现整合问题,这样在一种多元文化生态环境下寻求课程文化的再造,确立新的课程文化生态观,发展课程的多元价值选择,使各种文化因素重新组合、协调、适应、融合,从而达成新的平衡与共生关系的过程,也就是寻求新的课程文化生态平衡,从而实现课程文化的重建,在多元文化视野中寻觅课程文化的意义多元文化课程开辟同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对于我国来说,这种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各少数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体现我国文化的多样性我国历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少少数民族都有其悠久的历史,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大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积累了丰富而珍贵的经验,形成为了各民族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孔雀舞等这些都是各民族独特的文化,是一代代传承和发展的以各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为内容的课程对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充分利用各民族丰富的资源,培养多方面的人材,促进人材培养的多样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如各民族的歌舞、习俗等这些都是独特的课程资源,要充分利用它们来培养各方面的人材适应差异性,增强课程的适切性课程更多的反映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便于学生将要学的新知识与已有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学生更加容易建构意义
(二)多元文化课程开辟的特征文化多元性当今的世界和社会是文化多元的世界和社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各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地域、环境和社会因素的相互影响形成为了各个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多元文化课程倡导文化的多元价值选择的课程观,要充分体现不同族群文化的多种观念与价值文化平等性文化的多元性是文化平等性的基础和前提,多元文化课程惟独体现文化的多元性,才干实现文化的民主平等性,追求社会、族群的真正民主平等是多元文化课程的终极目标多元文化课程的文化平等性与文化多元性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是体现多元文化课程的一个显著特征多元文化论者认为,凡文化都应受到相同的尊重与估价文化统整性多元文化课程并非单一族群文化的体现,它应兼顾多种族群文化在课程中的充分体现它不仅包括主流文化、强势文化的观念与价值,也包括非主流文化、弱势文化的观念与价值使多种族群的学生从多元文化视角来审视各种文化的价值,实现文化多元的“换位思量”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认同与跨文化交往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元文化课程是一种跨学科课程,是统整的课程实现多元文化课程的统整就必须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联系,打破学科疆界,进入学生的文化与生活领域,要以学生为起点进行课程设计文化创生性多元文化课程并非对多元文化的一个静态复制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文化创生过程,多元文化的文化创生性是多元文化课程的本质特征作为一种建构性的课程文化,它是生成性的而非占有性的,是重构性的而非接受性的多元文化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文化观,如果试图把多元文化简单地嵌入课程中的做法,是很难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的要实现课程的文化创生就需要建立尊重、理解、民主、平等的对话机制,使课程兼具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的功能,使课程文化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多元文化体系,要实现文化的解放主体性并建构交互主体性,实现文化的主动建构
(三)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模式双语教育模式用多元文化的话语解释双语教育的实际意义,在多元文化中寻觅双语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智慧,从普适性的教育转向寻求情境化的教育意义通过双语教育的课程开辟模式,在与“他文化”的交流接触中,实现多元文化特点的共生与自生,从而达到对文化的自觉,真正感受到“爱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多元文化之美本土化建构模式本土知识的建构是多元文化课程开辟的基点本土知识可以为本土人民提供一种他们自己所熟悉的界定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视角多元一体的课程开辟模式在课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为其提供各类课程文化资源,培养学生跨文化的知识、技能和观念在课程开辟中,要正确处理“国家一体化”与“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冲突与和谐,增强课程开辟的文化适切性
(四)我国少数民族校本课程开辟少数民族课程的现状分析
①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模式照搬国家统一课程标准,缺乏针对性国家统一课程是以主流文化为背景的课程,没有充分顾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所以不利于切实提高少数民族的教育水平
②少数民族的课程内容很少反映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产生活方式我国现行的课程是国家统一课程,课程内容多是关于汉族文化和生活方式,而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关注甚少,这不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
③现行的少数民族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单一,用单一的汉族文化教育少数民族的学生,没有照应到少数民族学校的学生在心理素质、学习和生活习惯等方面与普通学校的学生存在的差异少数民族校本课程开辟的内容
①德育课程各少数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风俗习惯和节日,如西藏的臧历年、傣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