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6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离骚》检测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2下册
1.2《离骚》检测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B.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没的御前讲席D.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创的骚体诗六言为主,但又长短参差,形式自由,多用“兮字,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8.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C.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两大优秀传统,其中现实主义的源头是《诗经》,浪漫主义则始于楚辞D.“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作品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名余曰正则兮B.伏清白以死直兮C.制芟荷以为衣兮D.回朕车以复路兮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离骚》自叙身世、遭遇,情真意切,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坚守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B.《阿Q正传》用近乎漫画的夸张手法,描写了一个贫苦雇农阿Q的一生,揭示了民族衰败的根源,也揭示了普遍的人性弱点C.《自然选择的证明》列举了支持自然选择学说的大量具体事实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鹫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选自《离骚》
2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吾独穷困乎此时
②怨灵修之浩荡兮
③忽反顾以游目兮
④佩缤纷其繁饰兮
⑤宁盗死以流亡兮
⑥伏清白以死直兮A.
①②④B.
④⑤⑥C.
③④⑥D.
③⑤⑥
2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解释正确一项是A.长太息以掩涕兮涕眼泪B.固前圣之所厚厚与“薄”相对C.宁盗死以流亡兮淹突然D.忍尤而攘诟攘抵抗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汉代汉语固时俗之工巧兮,倘规矩而改错
六、句子默写
23.补写出下面空缺处的名句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O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O3“”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O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耳贵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o6《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O7《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O8《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O9《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O10《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O11《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O12《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O13《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O14《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O15《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O16《离骚》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O17《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O18《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在朝中被指责,不如隐退的两句19《离骚》中屈原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o20《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美好就可以的两句话O21《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O22《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O23《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24《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佩带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两句:25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诗句—o26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诗句—o27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诗句—o28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诗句—o29表现诗人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诗句―o
七、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婷以羁兮,骞朝评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苣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涿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1®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饨郁邑余伟僚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溢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鹫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芟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虽好修垮以羁兮好爱慕、崇尚B.低规矩而改错错缺点、错误C.宁漆死以流亡兮盗突然、忽然D.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既替余以蕙兮/伏清白以死直兮B.哀民生之多艰/悔相道之不察兮C.屈心而抑志兮/夫孰异道而相安D.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延伫乎吾将反
26.下列句子全能表现屈原“坚持正道、献身理想”的一项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③宁盗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④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⑤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⑥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A.
①②⑥B.
①③⑤C.
②④⑥D.
③④⑤
27.将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宁潼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八、语言表达
28.请以下面的文字为开头写一段文字要求引用《离骚》中的诗句,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除引用外),60字左右走近屈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是的,屈原是一个“箭垛式人物(胡适语),我们后人()给他的东西太多,在中国古代人物中,没有一个人像屈原那样,被后人随己意或随时代需要而加进去那么多东西我们固然可以因此说,屈原是一部大书,每个读者都可以从这部大书中读出自己的东西但屈原也因此(),或千人千面,如同一千个读者的一千个哈姆莱特屈原的生平留给我们太多的盲点与疑点,为他作传的司马迁情绪激动,心潮起伏,不能()地记录他的身世行踪,大段的主观抒情议论占据了不长的篇幅司马迁可能意识到,对于屈原来说,他的精神远比他的生平事功更重要这样做事实上也并无不妥历史的本体本来就是不存在的,不可复现的,
①,更何况疑窦丛生的屈原?韩非曾()地说,孔墨死后,其不同的后学都自谓真孔墨,孔墨不可复生,谁能定孔墨之是非?我们也可以说,屈原不可复生,我们谁又能定屈原之是非?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屈原,屈原的内涵也因为有了这些附着,而越来越丰富,其影响也越来越深巨所以,我们也可以说,
②A.附会面目全非B.附心安理得困惑加似是而非C.附会面心平气和困惑目全非D.附加似是而心平气和疑惑非心安理得疑惑
29.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0.请列举文中的句子,并指出所使用的四种修辞手法
3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2.下面文段中有多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
①的方式,找出另外两处加以说明某地召开屈原研究年会,一个街头艺术家前去助兴,在广场中心画起了屈原像在他即将完工的时候,几位学者围了过来一个说:“因为我做了三十余年的独立研究,所以我发现屈原是韩国人,那么他的服饰应该有韩风”艺术家马上作了修正旁边一个不同意,说:“屈原是中国第一个有天下观的世界公民,他的服装怎么能这样具体呢?因此这样搭配不准确!又有一个说:“你呀,这个屈原太坚毅了,根据史书和屈原的作品,他喜欢花瓣做成的外衣,碧叶做成的下裙,说明屈原具有女人的气质,我在很大程度可以判定,屈原是个女巫艺术家从善如流,加上了各种鲜花香草学者们喋喋不休,街头艺术家只好把他的作品改成了山鬼
①把“三十余年的独立研究当作屈原是韩国人”的理由不充分,所以“服饰应该有韩风不成立O2O
333.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端午节”下定义
①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
②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③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汨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④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渡活动,香港、澳门都派了代表队参加
⑤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箸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
34.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成一句话可适当增减词语,但要保留原有信息
①《离骚》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
②屈原是《离骚》的作者
③中国古代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魅力在《离骚》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1)以“《离骚》”为主语开头
(2)以“屈原为主语开头参考答案
1.A
2.D
3.C
4.D
5.B
6.C
7.A
8.C
9.C
10.B
11.【示例】
(1)灵活运用“赋”的手法诗中“赋”的手法既用于叙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实而又易于接受例如用于叙事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涿谓余以善淫用于抒情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运用比兴手法,形象生动《离骚》的意象体系分为三类社会性的意象群,自然界的意象群,神话界的意象群课文中的意象体系多为第
一、二类,即主要以“香草美人”为喻蕙、苣、芟荷、芙蓉,蛾眉等,表达自己高洁的胸怀、美好的心灵正如司马迁所说的那样“其行洁,故其称物芳屈原借助“香草美人”托物喻志的手法,为后代诗人作家所普遍借鉴,成为我国诗歌的抒情传统此外,屈原善于运用打比方来说理,如“鹫鸟之不群兮说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圆之能周兮”比喻君子与小人不同流合污;“简规矩而改错比喻“党人”破坏法制3语言节奏铿锵,韵律感强《离骚》以六字句为基本句式,加上虚字“兮,参差变化,舒展自如;双句押韵,节奏铿锵而活泼变化,抒情淋漓酣畅,声情并茂;间以楚地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12.C
13.B
14.C
15.D
16.C
17.B
18.第一问该段属于《离骚》的前半部分第二问该段写屈原品行高洁,坚守正道,尽忠尽职,而遭到群臣排挤、君主疏离的情况,抒发了他的失望、忧伤、孤独、愤懑的情绪,以及他刚正不阿、保持清白节操的坚定意志
19.
①屈原寻求“离去现实忧患”,并不是他缺乏责任感的表现,反而是他对国家强烈责任感的表现
②在《离骚》前半部分描绘了楚国的政治乱象,正是由于屈原对国家有着强烈的责任感,这些乱象才引起屈原的忧愁
③《离骚》下半部分写屈原努力寻求“离去现实忧患”的办法,也就是实现“美政”,这是屈原为改变楚国的努力,正表现出了屈原对国家的强烈责任感
④在“《乱》曰部分,屈原“离”忧而不得,却仍挂怀国家政治,要以古代贤臣为榜样,投水而死,这也是其责任感的体现
20.C
21.C
22.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2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垮以羁兮,骞朝评而夕替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苣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深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1®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炖郁邑余住傣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溢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鹫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优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芟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盗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24.B
25.B
26.C
27.
(1)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的,叫我死多次我也绝不改悔
(2)我宁愿突然死去而尸漂江河,也绝不和他们同流合污,沆濯一气!
28.(走近屈原,)我感觉到他的心在哭泣,他的脉搏在嘶喊,他的脸庞流露着哀叹他无可奈何地遥望着楚国,黯然失色的眼神,闪烁着绝望的希冀因为他心中有面不倒的旗帜“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9.C
30.
①是的,屈原是一个“箭垛式人物”(胡适语)一一引用(说明直接引用)或孔墨死后,其不同的后学都自谓真孔墨,孔墨不可复生,谁能定孔墨之是非?一一引用(说明间接引用)
②屈原是一部大书——比喻(或暗喻”);
③每个读者都可以从这部大书中读出自己的东西一一借代;
④文中的问句都是反问(每处1分,只有原句和修辞都答对才给分)
31.
①存在的只是我们对历史的认识
②屈原是一个滚雪球式的人物
32.
①把“屈原是中国第一个有天下观的世界公民”当作“他的服装怎么能这样具体的理由不充分,所以“这样搭配不准确”不成立
②把“屈原喜欢花瓣做成的外衣,碧叶做成的下裙”当作“屈原具有女人的气质”的理由不充分,所以“屈原是个女巫不成立
33.端午节是我国夏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
34.1《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一首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魅力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的诗歌2屈原是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魅力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的《离骚》的作者和现象,这些现象和事实成为作者分析原理、阐述观点的依据D.《一个消逝的山村》专注于描写著名的山水胜迹,追寻着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余韵,景物描写中蕴含着对人生、自然的思考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oA.“楚辞体”又称“骚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B.《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刘向收集屈原的作品而成的集子C.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纪念D.《诗经》与《楚辞》是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传统的源头
6.下列各组句子中,每组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岁亦莫止/竞周容以为度B.于嗟鸠兮/宁盗死以流亡兮C.匪来贸丝/何方圜之能周兮D.渐车帷裳/来吾道夫先路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怨灵修之浩荡兮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长太息以掩涕兮
8.乘彼境垣,以望复关忍尤而攘诟驰椒丘且焉止息D.反是不思,亦已焉哉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A1W规矩而改错饨何方圜之能周兮芳.郁邑余保僚兮固菲菲其弥章佩缤B时俗之工巧兮进纷其繁饰兮匪来.不入以离尤兮贸丝
9.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二、小阅读-课内10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诗人后悔自己从政的人生选择,想一切从头开始B.“制芟荷以为衣分,集芙蓉以为裳,用对对偶反复强调自己高尚、纯洁光明磊落的品格C.“高余冠之岌发兮,长余佩之陆离”,用夸张的服饰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高洁品格D.“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诗人将自己与一般百姓形成对比,表现自己的坚贞
11.下面对课文的语言特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手法以“辟芷”“秋兰比喻自身芳洁与美好的品质B.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如“朝搴毗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等,但是由于“兮字的存在,对仗不是很工整C.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D.《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想象瑰丽、奇特,运用比喻、对偶、象征等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节奏鲜明,富有感染力
11.《离骚》(节选)有哪些艺术特色?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史记》中已说屈原”作《怀沙》之赋:
②楚辞的形成,从直接的因素来说,首先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现存的歌辞,较早的有《孟子》中记录的《孺子歌》,据说是孔子游楚时听当地小孩所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种歌谣到秦汉时还十分流行如刘邦有《大风歌》,项羽有《垓下歌》,它们的体式与中原歌谣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每句可长可短,在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这些也成为楚辞的显著特征
③但值得注意的是,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汉代人称楚辞为赋,取义是“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屈原的作品,除《九歌》外,《离骚》《招魂》《天问》,都是长篇巨制;《九章》较之《诗经》而言,也长得多它们显然不适宜歌唱,不应当作歌曲来看待同时,这种“不歌而诵的“赋”,却又不是像散文那样的读法,据古籍记载,需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诵读这大约类似于古希腊史诗的“吟唱”形式歌谣总是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的,楚辞正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才能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顺带说,现代人为了区别楚辞与汉赋,不主张称楚辞为“赋”,这不无道理,却不能说汉代人这样称呼有何过错因为本来是先有“屈赋”而后有“汉赋”的
④楚地盛行的巫教使楚辞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据史书记载,当中原文化巫教色彩早已明显消退以后,在南楚,民间的巫风更为盛行在屈原的时代,楚人还沉浸在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神话世界中生活于这一文化氛围中的屈原,在表述自身情感时,也大量运用神话材料,驰骋想象,上天入地,飘游六合九州,给人以神秘的感受
⑤除了楚文化本身的因素,其他一些因素对楚辞的形式也起了一定作用屈原《九章》中的《橘颂》全用四言句,又在隔句的句尾用“兮”字,可以视为《诗经》体式对《楚辞》体式的渗透在战国时代,纵横家奔走游说,十分活跃“余波流衍,渐及文苑,繁辞华句,固已非《诗》之朴质之体式所能载矣”一一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中的这一节论述,正确地指出了战国纵横家华丽铺张的文辞对《楚辞》形成的影响
⑥当然,“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文心雕龙辨骚》),楚辞是楚文化的产物,具体说来,又离不开伟大诗人屈原的创造(摘编自骆玉明、章培恒主编《中国文学史》)
1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辞”名称的出现不晚于汉代前期,作为专称指以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具有浓厚地域文化色彩的新诗体B.《楚辞》由西汉末年刘向辑录而成,包含了屈原、宋玉及汉代人模仿“楚辞”的作品,它和《诗经》都影响深远C.与楚地歌谣不同的是,楚辞不适宜歌唱,据古籍记载,楚辞需要用类似古希腊史诗“吟唱”的特别声调来诵读D.汉代人认为“不歌而诵谓之赋”,所以普遍把楚辞称为“赋”,而现代人不主张称楚辞为“赋,两者皆有合理之处
1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从楚辞的名称、楚辞与歌谣的异同、影响楚辞形式的因素三个方面介绍了楚辞B.文中列举刘邦《大风歌》、项羽《垓下歌》,是为了证明楚地歌谣到秦汉时还十分流行C.文章分析楚辞的形成时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如将楚辞与楚地歌谣、楚辞与散文作比较D.文章使用了丰富的引证,引用的材料既有古代的又有现代的,从而加强了作者观点的说服力
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孺子歌》《大风歌》《垓下歌》每句可长可短,且在句尾或句中多用“兮”字,具有楚辞的显著特征,因此它们都属于“楚辞B.《史记》中说屈原“作《怀沙》之赋”,本文认为先有“屈赋”后有“汉赋”,由此可见本文作者更倾向于把“楚辞称为“赋C.楚地盛行巫教,屈原的作品中也大量使用神话材料,驰骋想象,这说明作家生活的地域文化氛围会对作家的创作产生重大影响D.影响楚辞形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不有屈原,岂见《离骚》,因此在这诸多因素中,屈原的创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唐以前的古代文学中,以忧患感为基调的作品是很多的这些作品大致上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所体现的主要是对于自己及亲友的命运而引起的忧患感,如宋玉《九辩》第二类则是内涵更为深广的忧世之作,例如《诗经》中的《载驰》《正月》这后一种倾向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最优秀的传统之一,其代表人物是屈原屈原的作品,无一例外地蒙着一层浓重的忧患情调关于《离骚》,诚如司马迁所云,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关于《九章》,从首章《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到末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忧患之感与《离骚》完全相同屈赋对读者的强烈感染力主要来自它所蕴涵的忧患感,这种忧患感当然包含着诗人“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痛苦,美人迟暮”的惆怅,但是更重要的则是诗人对于国家、人民的命运的危机感:“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宁盗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那么,在屈原的时代,楚国是不是已经岌岌可危了呢?据史书记载,它当时还是一个“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的强国在屈原生前,楚国虽然在与秦国的战争中几次失利,但并未濒于灭亡的危险屈原作品中那种仿佛大难已经迫于眉睫的气氛,与其说是反映了当时楚国的实际形势,倒不如说是反映了诗人心中基于对现实的预感而产生的忧患意识,而这种预感和忧患意识正来源于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强烈的责任感屈原曾经被楚怀王委以重任,但是他不久就受到一连串的诬陷、疏远、放逐在那个辩士四处奔走、朝秦暮楚的时代,屈原却情愿在“乃猿犹之所居”的流放地行吟泽畔,仍然以“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毅精神忍受着巨大的痛苦,时时刻刻把国家、人民的命运放在心上,仍然强烈地感到自己对于国家、人民的责任“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甚至当他要想以身殉国时,仍念念不忘国家的政治,并以古代的贤臣作为自己的榜样“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虽然屈原的忧世预言与历史的实际进程相符合的程度不一致,但是,他怀着对国家、人民的命运的巨大关切,具有对于现实生活的深邃的洞察力,因而能够极其敏锐地觉察到当时政治、社会中各种形式的隐患这种对于历史演变的深刻预感和忧患感是难以为常人所理解的,所以屈原的忠谏始终不被楚王采纳这样,他在当时就处于一种非常孤独的境地屈原反复悲叹“国无人莫我知兮””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种深沉的孤独感主要是由于拳拳忠忱和侃侃说言不为朝廷所接受只有对国家、人民的命运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对自己的事业,理想的正义性怀有强烈的自信心,才能产生足以抗拒这种孤独感的精神力量(摘编自程千帆莫砺锋《忧患感和责任感》)材料二《离骚》全诗可分为三段正文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乱》日”是全诗的尾声与总结从“帝高阳之苗裔兮”至岂余心之可惩”为前半部分,是写“骚”,写“忧”,写诗人现实政治生活中的斗争、矛盾、幽愤和痛苦在前半部分中,诗人抒写着“灵修浩荡”“皇舆败绩”“众女谣深”“芳泽杂糅”的政治乱象,又强烈地感受到“草木零落“美人迟暮”的人生忧愁政治斗争的严重挫败,现实与理想的悬殊背离,给屈原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深巨的忧愤他抑止不住满腔的愤懑,反复诉说着自己无比失望、孤独、幽怨、孤疑的情绪,重重的忧郁、怨望、苦闷、彷徨,重重地压在心头前半部分的基本内容和感情基调,就是一个“骚”字,就是司马迁所说的“忧愁幽思”那么,出路在哪里?诗人将如何“离”开这无边的“忧”愁?于是,便进入了后半部的描写一一从“女要之婵媛兮至蜷局顾而不行”为后半部分诗人紧承前半之“骚”之“忧”而写“离”,写为“离”开忧愁、解脱痛苦”上下求索的不懈奋斗,写为实现“美政”理想而“求帝”“求女”的幻想经历当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现实世界“无路可走”之时,矢志不渝的诗人将他不屈的目光、深邃的思绪,投向了幻想的天际诗人不顾“女要”的劝说,否定明哲保身的逃避,而满怀虔诚的期冀,踏上上下求索的征程但是“求帝”“求女”的不遇,不仅宣告了实现“美政理想的无望,同时也宣告了“离骚”的失败欲离骚”而骚”难离”,忧患犹在,痛苦依然接下去,诗人又幻想着向灵氛、巫咸求助,灵氛、巫咸劝诗人去国远游,而诗人准备离去之时,远远地望见了故国的大地,“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自己根本无法离开生长于斯的旧乡故土!一篇《离骚》之诗,本为“离骚”而设,却历尽千回百折,数经心力交瘁,仍然是“骚”而未离,忧”而未“解二长达二千五百言的正文已经结束了,但此时的主人公,“骚”仍未“离二茫茫环宇,何处是归程?“《乱》曰部分总结全诗,点明主题“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是终极意义上的“离骚”,是全部忧怨、痛苦的最高形式的解脱“《乱》曰五句呼应诗题,点明了全诗“离骚”的基本线索”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是骚”,“又何怀乎故都”是“离”;“既莫足与为美政兮”是骚”,”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是“离既不能去,又不能忍,这样就把矛盾推向高峰,“死”的问题便被尖锐地提出来了《乱》的“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最终表明要追殷代贤臣彭咸而投水而死“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是终极意义上的“离骚”,是全部忧怨、痛苦的最高形式的解脱(摘编自何新文彭安湘《离去现实忧患、解脱生命痛苦》)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唐代以前的文学作品大多以忧患感为基调,比如宋玉的《九辩》、《诗经》中的《载驰》《正月》等B.司马迁对屈原的创作有着洞见,他指出屈原因忧愁而进行创作,忧患感是其作品的情感主线C.屈原仰慕先贤彭咸,效仿他通过投水自尽的方式来劝谏君主改过,这是他强烈责任感的表现D.《离骚》前半部分重在写“离二后半部分侧重写“愁”,诗人希望通过“求帝”“求女”来摆脱忧患,但最终失败
1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战国时期,辩士游说各国,对国家没有忠诚的意识,但屈原与之不同,始终不愿离开楚国B.屈原在作品中流露出的忧患感,不仅仅是因自身命运而引起的,还包括对楚国未来形势的担忧C.屈原因不被理解而孤独,但他不惧怕孤独,因为他认为自己的责任感和自信心能够消除这种孤独D.材料二将“离骚”的“离”理解为“远离”之意,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离骚》内容主旨的论述
17.下列选项,与材料一观点最接近的一项是()A.班固《离骚序》评屈原“虽非是明智之士,可谓妙才也二B.朱熹《楚辞集注》“托为此行,周流上下,而卒返于楚焉;亦仁之至,而义至尽也C.李白《江上吟》评“屈平词赋悬日月”D.颜之推《颜氏家训》评“屈原露才扬己,显暴君过
18.根据材料二的划分标准,下面的链接材料属于《离骚》的哪一部分?该段主要书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情感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链接材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垮以靴羁兮,骞朝评而夕替既替余以蕙镶兮,又申之以揽苣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涿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他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炖郁邑余伟傣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盗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鹫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垢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9.有人认为,屈原在《离骚》中积极寻求“离去现实忧患”,说明屈原是在逃避现实,缺乏责任感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垮以鞋羁兮,骞朝碎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苣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深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便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包郁邑余隹僚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潼死以流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