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回族思想教育的地位与意义
一、回族聚居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结构性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结构性地位,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回族社会机体结构中所具有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结构性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和存在的立足点的社会组织基础,是社会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意识形态的核心部分之一,是社会结构诸要素中的一个关键性要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了关于社会系统结构的理论,其主要观点是首先,生产力是整个社会系统结构中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其次,社会经济基础是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共同决定的第三,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是社会经济基础的直接反应,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第四,社会意识形态(又称为思想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观念、道德观念、法律观念、其他社会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和内容,以及这些思想意识观念的教育其中,政治法律思想观念和思想观念以及这些思想观念的教育和传播居于核心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系统结构诸要素中的一个关键性要素,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结构性地位社会系统结构的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社会发展正是这些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社会系统结构中,思想政治教育为经济基础和社会上层建筑所决定,同时为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服务,作用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有时起决定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影响和制约社会系统结构的各个要素,制约和影响整个社会系统结构的运行机制,制约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回族聚居地区也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系统结构,也有社会系统各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回族聚居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回族聚居地区的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是任何其他社会系统结构要素所无法替代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性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全局工作和各项具体工作中居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其主导地位和作用,在生产斗争中,主要表现为促进生产管理、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协调人际关系,保证经济目标和生产目标的实现;在政治斗争中,主要表现为用一定的政治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统一认识、纠正偏差、规范行为,从而保证政治目标的实现;在塑造人格中,主要表现为指引方向、统一思想,保证塑造人格目标的实现回族聚居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性地位主要表现为,在经济领域保证地区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政治领域表现为保证地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在人格塑造方面表现为为地区培养和造就大量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充分调动回族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总之,回族聚居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表现在统一思想、坚持方向、主导进程、鼓舞干劲、塑造灵魂,保证总体目标和各项具体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回族聚居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促进地区跨越式发展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国西部地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显著加强,东西合作成效显著,西部改革开放逐步走向深入但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看,不论是从发展的程度上还是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上,我国西部回族聚居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仍然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目前,这些地区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因此,实行跨越式发展是西部回族聚居地区的必然选择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和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回族聚居地区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是回族聚居地区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经济领域里发挥作用是靠调动广大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实现的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劳者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中人的因素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劳动的技能,二是劳动的积极性劳动积极性主要涉及劳动者的政治思想觉悟、劳动态度、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等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劳动者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的工作,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工作人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提高了,就会在生产劳动中激发出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自觉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劳动效率和操作技能,产生巨大的创造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回族聚居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和本质要求
(二)增进民族团结构,促进社会和谐民族团结是我国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和前提拉萨“3•14”事件和新疆“7•5”事件,使我们对“民族团结”这四个字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民族团结就如空气、阳光和水一样,那么具体、那么真切,是我们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思想整合力量,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部回族聚居地区,民族人口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民族的团结关系到地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新时期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最显著的特点和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坚持开放这场空前广泛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一方面将极大地改善和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将带来利益的调整,从而产生摩擦和矛盾再加上受国外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官僚主义、腐败现象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损人利己等现象时有发生如果看问题不全面、不深刻,就很容易对社会产生不满与抵触情绪在改革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的贫富分化各民族在经济利益、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也容易发生误解,引起一些社会矛盾,从而引发民族之间的纠纷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解决不及时,就会使问题越积越多,越拖越严重,最终危及社会的稳定,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处理这些矛盾和纠纷,除了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不断完善外,最长期、最有效、最根本的手段就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各族人民认识到人民内部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局部的和暂时的矛盾,使人们懂得只有在顾大局的基础上,集体和个人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各族人民看到我们党有信心、有决心铲除腐败,有能力纠正党内的不正之风,党内的一切腐败现象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这些问题终究会得到解决同时,也使各族群众认识到社会的稳定是反腐败和纠正不正之风的前提条件因此,应该自觉地维护安定团结,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是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三)培养造就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和造就少数民族干部,是我国历来解决民族问题,巩固祖国统一,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关键,也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这一目标的提出,也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选拔提出了更高的政治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少数民族干部既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也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即要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还应该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路线、方针、政策上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清醒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工作中才能够得心应手,才能够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人的道德建设的主导力量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能忽视这样一种情况,即人的所有各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就是道德”他又说“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而同时它又是人的个性的一个个别的、特殊的方面”道德是人的素质的主导力量,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必定会渗透在人的素质的一切方面,并在一切方面表现出来人的思想也具有这种作用,尤其是人的世界观思想和道德在人的素质中具有“主导”、“决定”和光源的作用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少数民族干部真正成为回族聚居地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成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自觉维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