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第4课宋明理学
一、选择题
1.泰山名胜之一的红门宫左侧是弥勒院,右侧是元君洞,中间是孔子登临处这反映出()A.道教、佛教对儒学的巨大冲击B.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C.儒学自身的衰落D.三教合一局面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红门宫左、项右、中分别是佛教、道教、儒学的象征,反映的是三教合一的局面,因此D符合题意
2.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那么B.社会开展规律C.“天人感应〃学说D.封建道德标准和等级秩序答案D解析理学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效劳的,因此“天理〃主要是指封建道德标准和等级秩序
3.朱熹指出“小道不是异端,小道亦是道理,只是小如农囿、医卜、百工之类,却有道理在〃朱熹在此()A.号召重视科学理论探究B.主张格物以明其中之理C.倡导科学实验探索真理D.重视传统经验总结积累答案B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科学理论的探究,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小处也有理,故是理学中格物致知的表达,故B项正确;科学实验起源于近代西方,材料中没有倡导科学实验,故C项错误;重视经验总结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但材料没有涉及对传统经验的总结,故D项错误
4.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A.程颖B.朱熹C.王守仁D.董仲舒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可知该思想家主张内心反省,不必外求,这是王守仁“心学〃思想
5.二百点圣人此处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道,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说明王守仁()A.认为天理就在每个人心中B.主张圣人之道就是天理C.继承了朱熹格物致知思想D.提出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答案A解析圣人之道就是天理在材料中未曾表达,故B项错误;“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道……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更多的表达对格物致知的开展,故C项错误;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在材料中并未表达,故D项错误
6.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开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答案B解析宋明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成认“理〃的存在,两者的实质都是用儒学的纲常、伦理道德来约束世人、维护专制统治,故B项符合题意
7.近年来,“穿越〃成为文学、影视创作的热门题材如果让王守仁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有可能达成的共识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8.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蒙蔽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答案B解析“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知和行都产生于心〃都表达了主观唯心主义思想,这是心学的特点,故A、C两项错误“探究万物〃以明“天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朱熹的主张一致,故D项错误双方都认为,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蒙蔽,所以要“存天理,灭人欲〃,应选B项
8.如图是某道观中朱熹、文昌帝君、孔子三人的拜祭雕像把朱熹与孔子置于同等地位一同祭祀主要是由于朱熹()A.奠定了儒家学说的思想根底B.标准了社会人群的伦理道德C.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提出了致良知的思想主张答案B解析朱熹与孔子在道观中处于同等地位一同受祭祀,主要是因为朱熹的理学思想标准了社会人群的伦理道德,应选B项A项是孔子的成就;C项是董仲舒的成就;D项是王守仁的主张
9.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答案A解析王守仁认为,良知人人都有,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故A项符合题意C项通过学习获得良好知识,是格物致知,属程朱理学,排除B、D两项表述不符合题意
10.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认为良知人人具有,是人心固有的善性以下关于“致良知〃的评述准确的是()A.实现途径是格物致知B.有利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操C.适应了商品经济开展D.是对二程理学的完全否认答案B解析王守仁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往往被私欲所侵蚀,因此要加强道德修养,即有利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操,故B项正确
11.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说明理学博大精深;从材料中“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说明理学具有一定封闭性
12.张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到达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面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天理存那么人欲亡,人欲胜那么天理灭〃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答案D解析A项指理学的核心即理是世界的本原,B项表达的也是世界本原问题,C项表达的是天理道德与人之本性的关系,故A、B、C三项排除;从D项可以得出,理学强调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仁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一一朱子语类?材料二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一一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1)材料一中,朱熹对道德标准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守仁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答案
(1)见解道德标准的主要内容是三纲五常;道德标准是天理,即万物的本原历史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2内涵要有是非之心,关心民众疾苦方法努力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本性3传统伦理道德存在为政治效劳的一面;传统伦理道德不断传承开展;要善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易I除糟粕14,柴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开展到一个很高的程度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那么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那么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材料二历史学家无从否次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一一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三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根底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表达着宋明理学家们整合创造的哲学智慧一一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开展中的地位?1概括材料一中的主张程朱理学与儒学思想是何关系?2根据材料
二、三,概括宋明理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答案1主张节用爱民关系程朱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学,是对传统儒学的深化和开展2特点理学压制人性思想被束缚;效劳于官僚体制;哲学化思辨性;伦理道德为核心;佛道化影响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