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内容:
明清之际活泼的儒家思想
1.明清鼎革之际,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以“礼学〃代“理学〃,希望重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这种现象A.助长了心学空谈心性之风B.表达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C.加剧了思想专制和文字狱D.导致程朱理学丧失统治地位
2.有思想家揭露道学家是伪君子,是“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寄〔穿寄指偷摸盗窃的行为)〃该思想家提出的理想社会是A.“因其政不易其俗,顺其性不拂其能〃B.“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D.“虚涵气,气充虚,无有所谓无者〃
3.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指出,?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据此推断,明清的思想批判A.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B.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C.凸显了经世致用的学风D.维护了理学的主体地位
4.顾炎武在?亭林余集?中指出“士当求实学,凡天文地理兵农水火及一代典章之故,不可不熟究〃这反映的精神实质是A.民贵君轻B.重农抑商C.格物致知D.经世致用
5.王夫之说“理欲皆自然〃,“理〃与“欲〃都存在于人的自然状态之中即“理〃是一种客观的自然属性,而“欲〃那么为人的主观欲求由此可知,他A.要求明确工商业合法地位B.反对宋明理学“禁欲〃思想C.具有民主启蒙的意识导向D.全面阐述了主客观辩证关系
6.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根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B.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根源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7.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8.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9.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标准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10.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梁启超曾说“我们当学生时代,?明夷待访录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材料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一再介绍黄宗羲等人进步的政治学说,大量印发?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以有助于宣传反对君主专制,发动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材料三顾、黄两人所提倡的这种学风,对清代学术的开展有深远的影响,他们也成为清朝学术的开山——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四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缺乏,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方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评价明清之际活泼的儒家思想[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答复“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启蒙运动那样波澜壮阔的景象,推动中国社会的转型?〃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门)评价积极意义
①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开展要求和市民工商业者阶层的兴起;
②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冲击了当时的专制统治,对后世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具有启蒙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③学术上,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深远;
④思想上,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开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具有时代特色及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局限性
①实质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和改造,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泼;
②没有成为时代主流思想,未能推动社会转型;
③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未形成完整理论体系[2)原因
①经济明清之际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开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根底;
②政治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③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理学)的束缚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