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基本情况奇奇,调皮调皮中透着可爱,智力、想象力普通,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叮嘱是从来不听讲的,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大声说话,我行我素,爱惹事生非,许多同学是他的“猎物”,时常受到他地攻击但我观察了解,这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是故意而为之有些时候,这孩子不自觉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为,注意力严重不集中,属于多动症具体表现
1、不管是什么时候,即使是很严肃的时候,他总是自言自语的在说话,好像周围什么也没有,自己陶醉于自己的乾坤中
2、对学校的一切制度都熟视无睹,从来不戴红领巾、小黄帽,不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
3、上课时常傻笑,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4、时常打人、骂人,往往把同学的本子和书撕坏
5、作业几乎布鞋,即使是写也是一塌胡涂教学背景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分居多年,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孩子是母亲的全部精神寄托,对孩子太过溺爱,一切满足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因此孩子比较任性,在家根本不听妈妈的话,母亲感到束手无策现在孩子更加自由散漫,每天放学后丢下书包就到附近的商场玩,直到商场关门原因分析童年的家庭环境造成为了他自由、放纵、天马行空的性格他的心理问题是从童年的家庭成员关系的觉察开始的,父母分离对他造成很大伤害从小失去幸福家庭的生活,失去男人的爱护,使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胆怯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因此千方百计搞一些恶作剧引起大家的重视但由于时常犯错误,时常受到大家的指责批评,使他变得更加顽强不化,更加放肆采取的措施1与老师交朋友老师时常给于关爱,使他感受到老师没有抛弃他课后从生活上给于关心,没有本子给他买;雨天给他雨具;天冷提醒加衣服等等此外,安排和比较活泼的孩子同位,安排他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让他感受到班级中大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温暧感⑵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培养他完成作业的自觉性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激励孩子,并采用“奖星制”,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培养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逐渐让他改掉作也拖沓的毛病3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同时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与家长一齐商议对策,通过正常的途径,采用有效的手法积极予以治疗,以辅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并且做到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的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转化工作教育启示这个案例,使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经过我的努力,以及他妈妈的匡助,行为终于有所收敛,约束力有所增强,但时常还会犯毛病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外国一位哲学家曾经有一个木桶理论,用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个木桶,当你倒进水后,水会从最短的木板处流出来中国也有一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o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孩子,惟独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的下一步的打算继续采用激励、表扬的方式跟踪分析,直到他能够真正跟上班级发展的步伐孙瑞鸿,女,6岁,小学一年级2班学生,单亲家庭她和母亲一起生活上学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下学期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时常少做,甚至不做,母亲和姨妈批评后,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上学,不说话,砸东西,逃避别人到学校时常打同学课余时间多和男同学交流原因分析经过和她母亲的交谈了解到,她的父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他俩已是再婚的,但他父亲仍不珍惜这段婚姻在她读幼儿园的时候,就时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但是,当父亲心情好的时候,乂会满足女儿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为了她既胆大怕事又固执任性三个月前,父母离了婚,使她受到很大打击,加之外公外婆往往在外孙女面前哭诉自己女儿的不幸,使这个小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去上学,采取故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通过家访,我明白了她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者批评责骂她,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个案处理
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她摆脱心理困境我认识到造成她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做好她母亲的思想工作,希翼她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尽量不要在女儿面前哭诉、埋怨,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她的心理负担,影响她的健康成长还设法联系到孩子的父亲,说服他多用一些工余时间回来看看女儿,多点关心她,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再也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
二、爱护、尊重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问题是,有些老师走进了爱〃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嘘寒问暖为学生提供物质匡助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是关心爱护,殊不知,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格上被德〃,心理上扶健〃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惟独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干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妨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给以较多的情感关心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心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心,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耽心的是什么U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
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特别对心理素质欠佳、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分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非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
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兴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他们即将把怪脾气改掉青少年有点儿孩子气是正常的,每一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四、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开始,她还不愿上学,我去到她家里时,老躲着不见,或者是一问三不答我知道这是谨防心理的袤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她极需要被爱的感觉我不急也不燥,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地给她讲班里发生的趣事,讲同学们是多么希翼他回到学校,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我主动与之接近,缩短心理距离,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她内心的焦虑和冷漠同班级同学知道这种情况之后,主动利用放学后的时间,陪她聊天,给他讲讲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慢慢地,她的表情没有那末呆板,渐渐地露出了一丝憧憬此后,她瘦弱的身影也逐渐逐渐地浮现在教室里但我并不满足于此,向来寻觅让她重新振作的契机上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不少同学不会答,竟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意,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她开始,她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她,亲切地对她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结果他讲得很流利,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她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我还多次为她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欢跃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她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她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使她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
五、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做品德问题来看待生存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性的教育主题,而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优良的素质人的素质结构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构成,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往往凝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特别甚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做品德问题来看待,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这样做,将使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有时是取决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传统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内容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叫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翼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他是三年级
(2)班的学生,在班里是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坐不住,屁股下面像是抹了油似的,手和脚总是没有停下来的时候有时连作业也不做,父母监督他做作业,他也不听,时常跟同学闹别扭(-)分析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观念定式与特定的教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与普通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这是学生成长历程中一个必然的阶段,特殊是中高段学生,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由于心智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思维,主观能动性也随之增强,表现欲望强烈,其逆反心理障碍特别严重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情绪失控,道德观念和社会化发展不成熟他们不迷信、不盲从,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实践意识°但家长或者教师在教育孩子时,为了让孩子不走弯路,常用自己的所得经验阻击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受好奇心的驱使,听不进大人们忠告,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这样,孩子不听劝告的逆反行为就形成为了
(二)方案
1、转变思想,充分尊重从形式上看,教育和被教育者之间是一对矛盾性的存在,实质上这两者是一致的这是因为我们教育的目的或者目标都是有利于被教育者健康的成长和发展,这和被教育者的愿望是一致的并且教育和被教育者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被教育者需要我们的指导,教育者教育指导的作用又具体在被教育者的有效社会化和不断提高健康发展能力方面实现正确解决这一关系及在指导思想上树立热爱教育工作特殊是热爱思想教育工作的意识,就会在我们的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做到积极探索,敬业工作尊重学生进而才会减少学生的心理反感,削弱和消除逆反心理
2、感情投入,密切关系对婴幼儿来说,父母亲的态度和行为应具有先后一贯性,这样,他们才干有把握地预测未来,也才会有安全感儿童基于昨天什么行为被允许或者得到赞许,他们便能判断今天的什么行为也会得到允许或者赞许,他们对自己和未来便有了信心,便有了安全感我们必须明确,对儿童造成威胁的,并非毒蛇猛兽,也不是自然灾变,而是周围的人特别是负有养育责任的人的行为疏忽或者失误如果孩子今天的什么行为得到赞许,什么行为受到制止,并不取决于父母的一贯态度,而取决于父母此刻是否头痛或者消化不良,取决于父母今天的心情是否愉快,甚至是取决于父母打麻将牌的输嬴,那末,儿童深埋着的不安全感,是将来患神经症的一个重要根源父母的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也十分重要如果父母不和,意见分歧,孩子便不能(至少很难)形成评价事情好坏的统一标准,也就不能发展无冲突的价值观不少青年人的心理冲突可以从父母教养原则的不一至性那里找到根源
3、同辈指导,有效控制任何群体都会对个体产生一种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或者说是一种生存、生长环境对人的压力作用积极的群体对个体的正常心理产生的则是一种动摇力量为此,加强对同辈群体的正确指导,及时发现不良风气并做到及早扭转是防范逆反心理和不良习气滋生、扩大有效手段特殊是对同辈群体中“领袖人物”者有效控制和指导,则更是必要的
4、积极鼓励,合理调适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社会心理学家却认为在人们的心灵深入,最渴望他人的赞叹赞叹是一种鼓励,它在人们心屡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种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它是一种兴奋剂,让人更加充满活力和精神;赞叹还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能使人们坚定发展的方向我认为,多一种鼓励,就少一个背离者;多一句赞叹,就有可以把摇摆不定的学生拉入我们期望的行列相反,批评虽然可以匡助受教育者认识错误,但其心理是不悦的,至于粗暴的批评,更是一种适得其反的做法为此,对学生逆反心理的调适采用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训斥、多些赞叹,不啻是个好办法
1、孩子,答案就在你手中啊!曾经有一个南非学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感人有几个调皮的小孩,手中拿了一只小鸟,打算以一种恶作剧的方法,考一考那位拥有智慧的老师他们准备将一只小鸟握在手中,藏在身后,然后问老师手中的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如果老师回答是活的,他们就将小鸟掐死后再拿出来如果老师说是死的,那末一只活的小鸟将说明智慧的失败几个孩子很得意,他们仿已经胜利在望于是,他们找到了老师“请问,我手中的这只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这几个孩子都睁大眼睛,等待着他们心中谋划己久的场面浮现老师面带微笑“答案就在你的手中啊!“分析“孩子,答案就在你的手中啊!“这是多么富有智慧的话语,多么富有人情的期待教者的智慧将教育活动演绎得恰到好处苏霍姆林斯基将自尊心看成是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马卡连柯认为尊重学生是教育经验的全部本质当错误变成难能可贵的教学资料时,那便是漂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吴刚平博士曾经说过教育不应只是一种技巧和方法,否则它可能将丢掉教育的灵魂教育应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人生……评价应以不伤害学生为底线,给学生一种真实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陶行知先生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对孩子要——倾听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孩有段时间上学总迟到,老师为此找其母亲谈话母亲知道后,没有打骂孩子在临睡觉前,她问儿子“告诉我,为什么你那末早出去,却总迟到?”孩子先是愣了愣,见母亲没有谴责的意思,就说“我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母亲听后笑了第二天一早,母亲跟儿子一起去了河边看日出,面对眼前的景色,她感慨万分“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儿子没有迟到放学回家,儿子发现书桌上放着一块精致的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学习的机会,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分析我不禁被故事中的那位深深懂得爱的母亲所打动爱孩子,没有粗暴的责问、无情的惩罚,而是选择了倾听倾听之中,融入了对孩子的爱、宽容、耐心和激励,给孩子创设了幸福、温暖的成长环境试想,如果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后,不问青红皂白地将孩子打骂一顿,结果会是怎样呢?我想,那颗热爱生活,发现美、欣赏美的幼稚的心可能再也找不到了吧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很容易找到能说会道的教师,但却很难找到善于倾听的教师我们把大量的时间用来训练自己的说话和演说能力,却忽略了倾听能力的培养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人,教师能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否用心聆听学生的心声,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对话、双向交流的过程为实现平等对话,教师必须放下师者自尊的架子,主动接触学生其次,教师必须认真倾听学生说话,为平等对话创设自由宽松的氛围在倾听中要树立这样的信念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被尊重和信赖的需要惟独让学生体味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学生才干更加信任老师,达到和老师以心换心、以师为友的程度在这种条件下,学生对教师彻底消除隔膜、敞开心扉,教育因此将成为一种非常夸姣的享受
3、“学生插嘴”“学生插嘴”可能是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学生插老师的嘴,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者统一要求时,学生蓦地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学生插同学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或者解决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两种现象给老师们多少耽心、多少困惑、多少欣喜与多少思量啊!作为新教师的我,在这几个月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插嘴”的现象我也是时常会遇到分析
1、传统教学的“问答式”、“说听式”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惟独先举手再发言、惟独经过老师的允许才可以发言,课堂上普通不会浮现“学生插嘴”的现象然而,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在这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插嘴”现象的产生是合情合理的、无可非议的,它不是“乱,而是“活”,它是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景观
2、“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要特殊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学生插嘴”是学生自我实现个性张扬的最佳途径,因为学生是在一种没有约束、没有负担的教学情景中产生的“插嘴”,这种个性的张扬是真实的、积极的、故意义的,它是学生的直觉、顿悟和灵感而迸发出来的创新性思维
3、新课程特殊强调要关注教师的成长,使课堂成为教师展示教学才华的平台“学生插嘴”现象的产生将考验教师的教学理念、调控水平、应变能力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当学生的“插嘴”不尽人意时,你怎样让学生愉悦地坐下来;当学生的“插嘴”富有挑战时,你如何盘活、如何进行教学的“二度设计、让学生的“插嘴”成为学习的资源,成为学生探索知识、发现规律的新的起点
4、“宽人产,有度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年轻的班主任为了与所带班级的学生成为朋友,她每天与学生在一起但遗憾的是,她在与学生交朋友的同时,忘记了自己首先是老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和做事由于她错误的定位在与学生交心时就会让他们听从自己,努力为班级建设出自己的一份力,而忽视了慈祥与严厉并存的尺度,最终学生对她的话不听从我是一位年轻的班主任,刚刚带班的时候也一样对学生慈爱,导致他们不听从我的分析对学生的爱,是毫无异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爱学生,不是姑息牵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母亲的温存,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爱这是我们需要弄清晰的,我们对学生的爱不是“溺爱”,也不是“宠爱”,不是爱学生身上的一切东西而要在向学生倾注爱的同时又必须“严”字当头,对学生的缺点错误是绝对不能姑息牵就的,该批评的就要批评,该处理的就要处理无论是对诸如“违反纪律”之类的原则问题,还是对“讲粗话,脏话”这种细节,我们都要当成大事来抓,该动真格的必须动真格“严是爱,宽是害”这个道理,谁都懂理论对接班主任在做学生的朋友的同时,必须掌握一个度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能引起我的兴趣,我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们最关系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痛苦和欢乐等等“惟独当班主任成为学生的朋友,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时,学生才有可能对老师敞开心扉,诉说他们的心理话我认为“用心灵赢得心灵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座右铭
5、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俞某,男,10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单亲家庭她和母亲一起生活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时常少做,甚至不做,母亲、老师批评后,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上学,不说话,砸东西,逃避别人分析经过和她母亲的交谈了解到,她的父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他俩多是再婚的,但他父亲仍不珍惜这段婚姻在他年幼的时候,就时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但是,当父亲心情好的时候,又会满足儿子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为了他既胆大怕事又固执任性二年前,父母又离了婚,使他受到很大打击,加上母亲往往在儿子面前哭诉自己的不幸,使这个小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去上学,采取故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通过家访,我明白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者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