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课文、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23(课内基础知识检测)
一、诵读全文,翻译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大学之道》(第1段)大学()之道(),在明()10(),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虚(),虑而后能僵()o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无()其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0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o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有不忍人之政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仝人生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叠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遍()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苞()能充之,足以保()酗();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基础梳理
1.通假字
①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本字及意义()
②若火之始然本字及意义()
2.古今异义词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古义今义偷东西的人
3.一词多义⑴齐
①欲治其国者,先无其家意义或用法
②落霞与孤鹫亮飞(《滕王阁序》)意义或用法:
③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充(《阿房宫赋》)意义或用法
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五彭殛为妄作(《兰亭集序》)意义或用法⑵忍
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意义或用法
②吾不忍其毂解(《齐桓晋文之事》)意义或用法
③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义或用法
④故遂忍悲为汝言之(《与妻书》)意义或用法
4.词类活用
②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活用类型及释义:
③欲正其心者,先速其意活用类型及释义:
①欲治其国者,先无其家活用类型及释义:
5.特殊句式
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②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③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④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⑤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6.文化常识
(1)《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所作,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颍、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礼记》又名《》《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附答案
一、《大学之道》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使内心安定;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处事合宜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革除不好的思想;认识最真的本心通过推究事物的原理,而彰显明德,认识本心,表里如一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一律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人皆有不忍之心》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一一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2)(《大学之道》)(第1段)
①大学:穷理,正心,修身,治人
②道根本原则
③明:动词,彰明
④明德:美好的德行
⑤亲民亲近爱抚民众
⑥至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⑦有定志向坚定不移
⑧静心不妄动
⑨安性情安和⑩虑思虑精详@»处事合宜(第2段)
①齐:使……整齐有序
②致其知:获得知识
③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④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⑤壹是:一概,一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①忍人:狠心对待别人
②斯:于是,就
③所以……的原因
④今假如,如果
⑤乍忽然
⑥孺子:儿童,小孩
⑦怵惕:惊骇,恐惧
⑧恻隐: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
⑨内交:结交内,同“纳”⑩要誉:博取名誉乡党同乡跳:这样的恶: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⑪到憎恶辞让:谦逊推让谢:萌芽,发端飒:如同,好像邮I体四肢《⑭⑱伤害鲸同“燃”达:流通,指泉水涌出
21.苟:如果
22.保:安定⑳
23.四海:天下
24.事:侍奉
二、
1.
①同“纳”,结交
②同“燃”,燃烧
2.伤害
3.⑴
①动词,使……整齐有序
②副词,一同,一齐
③形容词,相同
④动词,把……看作相等⑵
①形容词,狠心,残忍
②形容词,忍心
③坚韧,此处为使动用法,使……变得坚韧
④动词,忍受,忍耐
4.
①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
②使动用法,使……显明,使……彰明
③使动用法,使……真诚
5.
①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于
②判断句标志词非……也
③判断句标志词:也
④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于(判断句标志词:非……也)
⑤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于(判断句标志词非……也)6
(1)曾子中庸论语孟子⑵小戴礼记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