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9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2024年全国新高考卷真题汇总训练2021-20231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2021年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fl壬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何,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入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B.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C.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一,为什么?”赵襄子说“晋阳城被围一事上,我的国家形势危急,社稷危亡啊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善于奖赏啊,赵襄子!奖赏一个人后天下做臣子的都不敢失礼了”有人说孔子不懂得什么叫善于奖赏善于赏罚的,(使)百官不敢超越自己的职权,群臣不敢失掉君臣的礼节主上设置了有关法令,而臣子没有奸诈的想法像这样,就可以叫作善于赏罚了赵襄子有君臣相亲的恩泽,执行着有令即行、有禁即止的法令,如果还有高傲轻慢的臣子,这是赵襄子失去了处罚的原则做臣子的,参议政事并且有功劳的就奖赏现在高赫仅仅因为不高傲轻慢,赵襄子就奖赏他,这就奖赏错了所以说孔子不懂得什么叫善于奖赏材料二陈郡有个叫武臣的,对孔鲍说“韩非确立法度,他和孔子不同的言论太多了我常常探究他们言论的内涵并比较他们所做的事,发现它们历久不变、长久流传,在遏制奸邪、劝勉行善方面,韩非未必是错误的,孔子未必是全部合适的像韩非那样的人,也是当代的圣人了”孔鲍说“如今世人说到高的一定要说达到了天的顶点,说低的必然要说深渊那些喜欢多事而且喜欢穿凿附会的人,定会引述经书中的话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援引圣人的话来显示自己贤明,他们想以此取得愚昧民众的信任从而使自己的学说有所依托就像诸子的书,里边的道理都是这样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武臣说“好”孔酎说“从前赵、韩一起吞并知氏,赵襄子进行奖赏,首先奖赏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然后才奖赏有功劳的臣子韩非的书里记载说孔子认为赵襄子奖赏得好,引用孔子的话来为自己的观点张本,然后非难孔子的说法(韩非书里说的和孔子的意思)怎么会有不同呢然而实际上是欺诈之言用什么来证明我说的是对的呢我的祖先孔子在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去世,到哀公二十七年荀瑶和韩、赵、魏三家讨伐郑国,遇到陈恒(率齐国军队救郑)而返,那时孔子去世已经十一年了,而晋国四卿都还在世再往后到鲁悼公十四年,知氏才灭亡这两件事情前后相隔很远,而韩非(在书里)公然将两件事情合为一件来说,竟然没有惭愧之意由此可见世上有这么多好事之徒,都是韩非的罪过所以我因此对韩非这样的小道沉默不言,对诸子的学说堵住耳朵不听已经很久了但是你立起很短的表来计量天的高度,竖起寸长的手指来测量深渊,在大道上蒙昧而不能醒悟,相信胡说妄言而怀疑圣人,这当然不是我所希望的”文言知识归类实词
①殆危亡
②侵职超越职权
③校比较
④遏阻止,遏制
⑤孔氏未必得也合适,合理
⑥乃者先前,从前
⑦曾:竟然
⑧作:惭愧
⑨植:竖起句式
①是襄子失罚也判断句
②何以明其然宾语前置句
③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状语后置句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D.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D.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赞同封德彝的意见,认为天子应该养育百姓,不应辛劳百姓以养活自己的宗族,于是将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B.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C.唐太宗向张玄素询问政事,张说隋亡在于君王专权,以致下谀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贤能之臣,考核成败,赏罚分明,一定能够大治D.裴矩是隋朝的旧臣,进入唐朝后,忠于国事,不做面从之臣,敢于进言,对唐太宗的不当行为谏净,受到唐太宗的认可和当众表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患吏多受原,密使左右试赂之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14.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答案】
10.B
11.D
12.B
13.
(1)皇上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暗地里叫身边人贿赂官员进行试探
(2)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主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佞臣就会变成忠臣
14.
①第一问: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
②告诫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强宗室是镇天下〃的目的,中间不能断开,故表结果的连词,引领下文,故〃前断开,所以排除A、D;虽”为连词,经常用于句首,所以在“虽〃前面断开,“皆为王〃作谓语,主谓间不该断开;“遍封宗子〃中“宗子”作宾语,子”后断开;”于天下利乎“,这是疑问句,承前省略主语“此(这样做)〃,独立成句据以上分析排除C整句话的翻译为起初,高祖想以加强皇室宗族的力量来威镇天下,所以与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远房堂兄弟以及他们的儿子,即使童孺幼子均封为王,达数十人为此,太宗语气和缓地征求群臣的意见“遍封皇族子弟为王,对天下有利吗?〃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错误庶务,就是指国家的各种政务亦指这些事务的经办人员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错误由原文“安用重法耶〃可知,太宗认为没有必要使用严刑峻法,并非否认严刑峻法的作用,选项概括不准确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话的得分点为患〃,担心;赚〃,贿赂;左右,身边的人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恶〃,讨厌;过〃,过错;“佞〃,谄媚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写作目的的能力首先要解释“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资治通鉴》是一部专为皇帝编撰的介绍历代兴亡得失的作品,其创作目的就是告诫君主如何吸取历代教训,这为考生作答给出了提示司马光的评价源于上文对唐太宗三个善于纳谏的故事,说明君王要提升自己的道德和执政水平,上行下效,成为臣子的表率,实现良好的君臣互动参考译文唐高祖显德九年秋天八月甲子这一天,唐太宗在东宫显德殿即位起初,高祖想以加强皇室宗族的力量来威镇天下,所以与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远房堂兄弟以及他们的儿子,即使童孺幼子均封为王,达数十人为此,太宗语气和缓地征求群臣的意见”遍封皇族子弟为王,对天下有利吗?封德彝回答道太上皇亲善厚待皇亲国戚,大肆分封宗室,自东西汉以来都没有如此之多封给的爵位既高,又多赐给劳力仆役,这恐怕不能向天下人显示自己的大公无私吧!〃太宗说有道理朕做天子,就是为了养护百姓,怎么可以劳顿百姓来养护自己的宗族呢!〃十一月,庚寅(初五),将宗室郡王降格为县公,只有功勋卓著的几位不降唐太宗和群臣讨论如何平息盗贼有人请求用严格的法令来禁止,太宗面含嘲笑着说百姓之所以成为盗贼,是因为赋税劳役繁重,官吏贪污,民众饥寒切身,所以才不顾廉耻的朕应当捐弃奢华,减少费用,轻徭薄赋,任用清廉的官员,让百姓衣食有余,自然就不做盗贼了,哪里需要用重法!〃这样过了几年以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遗,外面的大门都不用关闭,商旅之人可以在荒郊野外露宿都不用担心治安问题太宗听说了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的名声,召见他询问政道,张玄素答道隋主喜欢自己把持所有事务,不愿意信任群臣,因此群臣恐惧,只知道受命奉行而已,没有敢违抗的以一人的智慧决定天下事,即使能够做到得失相半,犯的错误也已经很多了,加上君主被下面阿谀奉承所蒙蔽,不亡国还等什么!陛下如果能够谨慎地选择群臣,将政事分别交付给他们,自己安坐在朝廷上考查其成败而施以刑法或者赏赐,如果能够这样,何必担心天下治理不好呢?太宗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将他升为侍御史太宗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便秘密安排身边的人去试探他们有一个刑部的司门令史收受绢帛一匹,太宗得悉后想要杀掉他民部尚书裴矩劝谏道当官的接受贿赂,罪的确应当处死;但是陛下派人送上门去让其接受,这是有意引人触犯法律,恐怕不符合孔子所谓‘用道德加以诱导,以礼教来整齐民心’的古训I〃太宗听了很高兴,召集文武五品以上的官员,对他们说裴矩能够做到在位敢于力争,并不一味地顺从我,假如每件事情都能这样做,国家怎么能治理不好呢?〃臣司马光曰古人说过君主贤明则臣下敢于直言裴矩在隋朝是位佞臣而在唐则是忠臣,不是他的品性有变化君主讨厌听人揭短,则大臣的忠诚便转化为谄谀;君主乐意听到直言劝谏,则谄谀又会转化成忠诚由此可知君主如同测影的表,大臣便似影子,表一动则影子随之而动(2022年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J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J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欲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日“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日“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日“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日“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J王日“大变可得闻乎?“日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日“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日“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赵不救魏/魏献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B.今赵不救魏/魏献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C.今赵不救魏/魏献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D.今赵不救魏/魏献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参考答案及解析】C“魏欧盟于秦”意思是魏国将与秦国结盟,应断在“秦”之后;“所以”,用来…的办法,固定词组,表因果,不能断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参考答案及解析】C《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是“受蒙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B.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C.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D.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参考答案及解析】A”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与原文意思不符,应该是“魏王希望孟尝君出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参考翻译】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会怎么样呢?(得分点“岁不熟”、“且”的意思)
(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参考翻译】燕国不去援救魏国,魏王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得分点“折节”、“以”、“去”的意思)
14.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参考答案】对赵国晓之以厉害,为赵王讲清存魏对赵国的好处,也说明了魏国如果投降秦国将给赵国带来的危害;对燕国请求发兵不得,便晓之以厉害,为燕王讲明如果魏国屈节割地求和于秦,转头向燕,对燕国极为不利【参考译文】秦国将要讨伐魏国魏王听说,夜里去见孟尝君,告诉他说“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您替寡人谋划一下,怎么力、?”孟尝君说“有诸侯援救的国家就可以保存下来”魏王说“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说”郑重地为孟尝君准备了百辆马车孟尝君来到赵国,对赵王说“我希望从赵国借些军队去救魏国”赵王说“寡人不能借”盂尝君说“我冒昧地借兵的原因,是为了以此效忠大王啊”赵王说“可以说给我听听吗?盂尝君说“赵国的军队并非比魏国的军队战斗力强,魏国的军队也并非比赵国的军队战斗力弱然而赵国的土地没有一年一年地受到威胁,百姓也没有年年遭到死亡的厄运;魏国的土地一年一年受到威胁,百姓年年遭到死亡的厄运,为什么?因为魏国在西面为赵国作了遮蔽现在赵国不援救魏国,魏国同秦国欲血结盟这样就如同赵国与强大的秦国相邻了,赵国土地也将年年受到威胁,百姓也将一年一年地死去这就是我忠于大王的表现“赵王答应了,为魏国发兵十万,战车三百辆盂尝君又北上拜见了燕王,说,“从前家父经常为燕、魏两王的交往约会,现在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希望大芷救救魏国”燕王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会怎么样呢?盂尝君说“跋涉几千里去拯救别人,这将给国家带来好处现在魏王出城门盼望燕军,其它诸侯即使想跋涉几千里来帮助,可以做到吗?”燕王还是没有答应盂尝君说“题下献上好的计策给大王,大王却不采用臣下忠诚的计策,我请求离开了,恐’陷天下将有大的变化了”燕王说“您说的大的变化,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尝君说“燕国不去援救魏国,魏王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秦兵撤离魏国后,魏王倾韩国、魏国的全部军队,叉西借秦国军队,再依靠赵国军队,用四个国家的力量攻打燕禹,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好处自己会跋涉几千里寒帮助人吗?好处会出燕国的南门而盼望援军吗?那么对于四国军队来说道路与乡里很近,补给给养又很容易大王还能得到什么好处呢?”燕王说,“您走吧,寡人听从您的了”于是为盂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从孟尝君魏王大喜,说“您借燕国、赵国的军队多而且快“秦王很害怕,割让土地同魏国讲和魏国于是归还了燕国、赵国的军队并且封赏了孟尝君(2023年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襄子
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材料二陈人有武臣,谓子射
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子笫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射日“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作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嚎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节选自《孔丛子・答问》)[注]
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
②子鲍即孔附,孔子八世孙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韩非子日云夫子回善之目引回以张本目然忖后难之目岂有归]不似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D.子鲍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子船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14.子船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3分)
10.CEG(每处1分)【解析】主观型文言断句解答此题,可结合语意和固定结构进行断句从语意上看,“韩非书云”的意思是韩非的书里记载说,其后应跟说的内容,结合材料一《韩非子•难一》中的“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可知,“夫子善之”是韩非书里记载的内容,应作“云”的宾语,“韩非书云夫子善之”语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材料一中韩非先引用孔子的观点,然后加以批驳,这就是“引以张本”,“然后难之”,故“引以张本”后应断开从固定结构上看,“岂……哉”为反问句式,其前应断开参考译文材料一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城中,突围后,奖赏有功的五个人,高赫是受赏者中功劳第一的张孟谈说“晋阳城突围的事,高赫没有大功劳,现在却在受赏者中功劳排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