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8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江苏省徐州市树恩中学学年高二月月考语文试2022-20233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尽管儒家和经学在汉代盛行,“厚人伦,美教化”“惩恶扬善”被规定为从文学到绘画的广大艺术领域的现实功利职责,但汉代艺术的特点却恰恰是,它并没有受这种儒家狭隘的功利信条的束缚刚好相反,它通过神话跟历史、现实和神、人与兽同台演出的丰满的形象画面,极有气魄地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孑林琅满目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有意或无意地作为人的本质的对象化,作为人的有机或非有机的躯体而表现着的它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征服,这才是汉代艺术的真正主题首先,你看那神仙世界,那里没有苦难的呻吟,有的只是愉快的渴望,是对生前死后都有永恒幸福的祈求那里的神仙世界不是与现实苦难相对峙的难及的彼岸,而是好像就存在于与现实人间相距不远的此岸之中也由于此,人神杂处,人首蛇身(伏羲、女纲的形象),豹尾虎齿(《山海经》中西王母的形象)的原始神话与真实的历史故事、现实人物之纷然一堂,同时存在,就并不奇怪汉代艺术中的神仙不再具有在现实中的威赫权势,而是带着更浓厚的主观愿望的色彩它不是如原始艺术般请神灵来主宰人间,而是人们要到天上去参与和分享神的快乐人间生活的兴趣不但没有因向往神仙世界而零落凋谢,相反,是更为生机盎然,使天上也充满人间的乐趣,使这个神的世界也变得那么稚气天真它不是神对人的征服,而是人对神的征服神在这里还没有作为异己的对象和力量,而是人及人间生活的直接伸延其次,与向往神仙世界相交织并列的,是对现实世界的津津玩味和充分肯定它一方面通过宣扬儒家教义和历史故事——表彰孝子、义士、圣君、贤相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更通过对世俗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多种描绘表现出来如果说,神仙幻想是主体,那么它们便构成了汉代艺术的双翼汉石刻巾,历史故事非常之多例如,“周公辅成王”“荆轲刺秦王”“管仲射桓公”“狗咬赵盾”“蔺相如完璧归赵”“高祖斩蛇”“鸿门宴”,各种历史人物,从孔子到老莱子,从义士到烈女,从远古历史到汉代人物……品类齐全应有尽有其中,激情性、戏剧性的行为,人物和场景(例如行刺场景),更是艺术家的兴趣和意念所在所以,尽管道德说教、儒学信条已浸入画廊,故选Do
7.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D项,“流露出作者对《史记》价值传承无望的无奈和忧伤”错,作者对《史记》思想性和文学性的传承有疑问、失望,但更有渴盼、启发,以此来起到警醒作用“小油灯”在这里运用比喻手法,比喻《史记》价值传承,“小油灯”亮度虽小但同样也给人带来光明带来希望
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章信息和赏析文章内容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准题干的要求,确定赏析的内容,联系上下文来总结其作用文中“知道了司马迁的文字环境,就可以明白他文笔的干净、朴实、灵动,包含着多大的突破”“说到这里,我实在无法掩盖积存已久的现代悲哀我们的时代,离两汉六朝已那么遥远,不知何时突然掀起了一种不伦不类的当代骈文一味追求空洞套话的整齐排列,文采当然远不及古代骈体,却也总是不怕重复地朗朗上口”“有一次我在传媒上启发年轻人写作少用成语、形容词、对偶句和排比句,回归质朴叙事这是多么常识性的意见啊,却据说引起一片哗然,都说少了成语、形容词、对偶句和排比句,何文学性?大家竟然都不知道,这种不像正常人说话的所谓‘文学性,其实是最为低俗的‘伪文学形态”可见作者是将《史记》表达的干净、朴实、灵动与当代“骈文”的空洞和所谓“文学性”的低俗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显出《史记》更让作者喜欢,对“当代骈文”和所谓“文学性”持批评的态度,使文章更有现实性和针对性,使得文章内容丰富,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作者在此处也引用“有一次我被邀去参加一所大学的校庆,前来祝贺的官员居然有五位完全重复一个同样的开头”等事例,使得文章生动活泼了很多
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章内容和对文章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读此类题目,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针对题干要求圈定答题大致范围后整合信息,同时要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与理解,组织好语言题干问“作者为什么把《史记》称为仞史的母本分析历史的母本”,“母本”有“范例”的意思,文中“历史没有韵脚,没有虚构,没有开头和结尾;但是历史有气象,有情节,有收纵,有因果,有大量需要边走边叹、夹叙夹议的自由空间,有无数不必刻意串络却总在四处闪烁的明亮碎片,这不是散文是什么?”“既然历史本是如此,司马迁也就找到了写史的最佳方式他以第三人称的叙述主体从容地说着,却与一般历史著作的冷若冰霜不同他说得那么富有表情,有时赞赏,有时倾心,有时怀念,有时祭奠,有时愤怒,有时讥讽,有时鄙视但这一切,都只是隐约在他的眉眼唇齿间,而没有改变叙述基调的连贯性”“有时他不得不评论了,除了每篇最后的‘太史公日,也会在叙述半道上拍案指点,却又点到为止,继续说事”可概括出《史记》的叙事包含情感但含而不露,有情节但不落入世俗,评价点到为止,为后世历史叙写提供范本“他的笔下就出现了各种色调、各种风致、各种意绪、各种情境的大组合明君、贤相、恶吏、谋土、义侠、刺客,各自牵带出鲜明的人生旋律,构成天道人心、仁政至德的丰富交响这便是真正的‘历史文化大散文可概括出《史记》所写题材丰富多样,有鲜明的人生旋律、天道人心、仁政至德,以真正的“历史文化大散文为后世史料选材提供借鉴“知道了司马迁的文字环境,就可以明白他文笔的干净、朴实、灵动,包含着多大的突破”“《史记》,不仅是中国历史的母本,也是中国文学的母本看上去它只与文学中的诗有较大的差别,但鲁迅说了,与《离骚》相比,它只是‘无韵而已”可概括出语言干净、朴实、灵动,似俗而雅、生动活泼,成为历史和文学语言的范例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范睢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费大怒以为睢持魏国阴事告齐既归,心怒睢,以告魏相魏相,魏之公子,日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睢,折胁摺齿睢详死,即卷以黄,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睢,故偻辱以惩后,令无妄言者睢从黄中谓守者日“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守者乃请出弃黄中死人魏齐醉,日可矣范睢得出王稽知范雎贤,过载范雎入秦秦相穰侯车骑从西来范雎日“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我宁且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因立车而语日“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范雎日:不敢”即别去范雎日“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于是范雎下车走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维伐魏,拔怀后二岁,拔邢丘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日“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日“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又任郑安平,昭王以为将军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太史公日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范雎、蔡泽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二人羁旅入秦,继踵取卿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二子,不得尽意,岂可胜道哉!然二子不困厄,恶能激乎?(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睢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睢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睢持魏国阴事告齐/B.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雁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睢持魏国阴事告齐/C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睢持魏国阴事/告齐/D.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睢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睢持魏国阴事/告齐/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大夫官名,掌论议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中大夫为光禄大夫B.下车:初即位或到任,出自《礼记•乐记》“于是范雎下车走”中的“下车”指“走下车的意思C.万世讳指国君死;还有“崩”“大行”“晏驾”“春秋”“百岁”“卒”等等D.谒者官名,古时亦用以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据传春秋战国时国君左右掌传达等事的近侍,已用此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雎贫寒之士,郁郁不得志他有经天纬地之才略,但因为家境贫寒,没有施展的空间,他只好在魏国的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事B.范雎清正廉洁,辞谢不受齐襄王听说范雎能言善辩,就派人给范雎送去礼物,范雎表达谢意,但不敢接受C.范雎忍辱负重,坚韧不拔他遭受魏相魏齐鞭打、受过侮辱,但最终不因遭受困辱而沮丧,能够激励意志以奋起,最终成为相国D.范雎能言善辩,有远见卓识他在国内废穰侯,加强王室集权;在国外拓疆开土,为秦国成就帝业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有一定功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因立车而语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14.司马迁是如何评价范雎的?【答案】
10.A
11.C
12.B
13.
(1)一会儿,穰侯果然来到,慰问王稽,于是站在车旁说话“您大概和诸侯的说客一起来的吧?”
(2)砍削树木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的百姓像浮云一样汇集,像回声一样应和他,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着(陈涉)
14.示例司马迁评价范雎功垂到天下,贤能之人,虽厄境所困能激励自奋【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须贾为魏昭王出使到齐国办事,范雎随往他们在齐国逗留了几个月,也没有什么结果当时齐襄王得知范雎能言善辩,就派专人给范雎送去了十斤黄金以及牛肉美酒之类的礼物,但范雎一再推辞不敢接受须贾知道此事,大为恼怒,以为范雎把魏国的机密出卖给齐国,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魏相国魏齐“范睢从留数月中,范睢从是主谓结构,“留数月是动补结构,主语都是范睢,分属两个句子,应在“从”“留”之间断开,排除BC;“齐襄王闻雎辩口”是主谓宾结构,齐襄王作闻雎辩口”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o故选Ao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讳指国君死;还有……,卒,等等“错误,大夫死曰卒,国君死不能用“卒工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范雎表达谢意,但不敢接受“错,原文雎辞谢不敢受须贾大怒”,意思是范雎一再推辞,不敢接受须贾知道此事,大为恼怒,可见应该是推辞,不是“表达谢意:故选Bo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有顷”,一会儿;“劳”,慰问;“得无…乎”,大概…・・.吧
(2)“揭”,举起;“云”“响”,像浮云一样,像回声一样;“赢”,担负;“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1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原文司马迁评价的观点“太史公曰韩子称,范雎、蔡泽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二人羁旅入秦,继踵取卿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二子,不得尽意,岂可胜道哉!然二子不困厄,恶能激乎‘,意思是,范雎、蔡泽等世上的一切辩士,虽然游说诸侯,但到了头白也没有入仕的机会,这并非他们的计策拙劣,而是因为游说的力度不大等到二人旅居到秦国,相继取得卿相之位,功垂天下的原因,本来是(游说力度)强弱形势不同辩士也有偶然遇到好机会的,天下有很多像蔡泽二人一样的贤能之人,却没有遇到好机会,所以就不能尽展他们的才能,又哪能一一数得尽呢!然而,范雎、蔡泽二人如果不被厄境所困,又哪能激励自奋呢?从这段话可看出,作者认为他们二人的成就“垂功于天下“,他们二人的才能“贤者多如此二子“,他们二人成功的原因“二子不困厄,恶能激乎“,即他们处于困境而能自我激励据此分析出,司马迁评价范雎功垂到天下,贤能之人,虽厄境所困能激励自奋参考译文范雎,是魏国人,字叔他到各国诸侯中去游说,想在魏王手下谋职任事,家境贫寒无法筹集活动费用,于是就先到魏国的中大夫须贾手下谋事须贾为魏昭王出使齐国,范雎随往在齐国逗留了几个月,没有什么结果齐襄王得知范雎能言善辩,就派专人给范雎送去十斤黄金以及牛肉美酒之类的礼物,范雎一再推辞,不敢接受须贾知道此事,大为恼怒,以为范雎把魏国的机密出卖给齐国回到魏国后,须贾心里恼怒嫉恨范睢,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魏相国魏国的宰相是魏国公子之一,叫魏齐魏齐听了后大怒,叫门人鞭打范雎,打断了他的肋骨,打落了他的牙齿范雎装死,门人就用草席包住他,丢在厕所里宾客们喝醉了酒,都在他身上撒尿,故意侮辱他借以惩一警百,让别人不准再乱说卷在席里的范睢还活着就对看守说“您如果放走我,我日后必定重重地谢您”看守就向魏齐请示把席子里的死人扔掉算了可巧魏齐喝得酩酊大醉,就顺口答应说“可以吧”范睢因而得以逃脱王稽知道范雎是位贤才,载上范雎进入秦国境内秦相穰侯的车队从西过来范雎说“我听说穰侯独揽秦国大权,他最讨厌诸侯的说客到秦国来,我宁可暂时躲在车里”一会儿,穰侯果然来到,慰问王稽,又说“您大概和诸侯的说客一起来的吧?”王稽赶快回答说“臣下不敢”两人随即告别而去范雎对王稽说“我听说穰侯是个智谋之士,处理事情多有疑惑,刚才他怀疑车中藏人,却忘记搜查一下”于是范雎就跳下车来奔走大约走了十几里路,穰侯果然派骑兵追回来搜查车子,没发现有人,这才作罢王稽于是与范雎进了咸阳于是授给范雎客卿官职,同他一起策划军事最后听从了范雎的谋略,派五大夫维带兵攻打魏国,拿下了怀邑两年后,又夺取了邢丘范雎一天比一天受秦王信任,一次范雎进言议事说“我住在山东时,听说秦国有穰侯,从没听说秦国有秦王既然这样那么大权焉能不落于旁人之手,政令又怎能由大王发出呢?我暗自替您担忧,在您之后,拥有秦国的怕不是您的子孙了“昭王听了这番话,如梦初醒大感惊惧,把穰侯驱逐出国都,任命范雎为相国范雎做了秦相国之后,于是就进宫告诉昭王说“不是王稽的忠诚,就不能把我带进函谷关来现在我的官位已至相国,但是王稽的官位还只是个谒者,这不是他带我来秦国的本意啊!”于是昭王就召见王稽,封他做河东太守秦昭王任命郑安平为将军范雎于是散发家里的财物,用来报答所有那些曾经帮助过他而处境困苦的人凡是给过他一顿饭吃的小恩小惠他也必定报答,而瞪过他一眼的小怨小仇他也是必定报复太史公评论说韩非子认为“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这句话很可信啊!范雎、蔡泽等世上的一切辩士,虽然游说诸侯,但到了头白也没有入仕的机会,这并非他们的计策拙劣,而是因为游说的力度不大等到二人旅居到秦国,相继取得卿相之位,功垂天下的原因,本来是(游说力度)强弱形势不同辩士也有偶然遇到好机会的,天下有很多像二人一样的贤能之人,却没有遇到好机会,所以就不能尽展他们的才能,又哪能——数得尽呢!然而,范雎、蔡泽二人如果不被厄境所困,又哪能激励自奋呢!
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郡斋即事
①范仲淹三出专城
②鬓似丝,斋中萧洒胜禅师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注】
①此诗作于宋仁宗景佑三年,范仲淹知绕州时,当时范仲淹已48岁
②范仲淹因直言敢谏,先后被贬谪睦、苏、饶三州专城,指出任州郡地方长官
15.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次句拿“禅师”来正面衬托自己,突出了诗人的“潇洒”;同时,该句又领起下文,中间两联是对“潇洒”的具体描述B.首句使用比喻手法,“如丝”写出了诗人在经历仕途坎坷和人生失意后容颜上的变化,后文中“多病”和“衰翁”与此呼应C.颔联“近疏歌酒缘多病”一句与杜甫的“潦倒新停浊酒杯”在所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方面有所不同D.颈联写诗人赏菊、对月“健”“迟”两字用得极为精妙,“健”字写出诗人赏菊时步履矫健,“迟”字写出诗人观赏江月的流连忘返
16.诗歌尾联“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在打情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答案】
15.B
16.前一句直抒胸臆,后一句借典抒情,使用塞翁失马的典故,以塞翁自比共同抒发了诗人不以升沉荣辱索怀的旷达胸襟,和虽遭贬滴却乐享山水并陶醉其中的愉悦之情【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后文中……和嚷翁,与此呼应”错“衰翁”指塞翁失马中的“塞翁”,并非指诗人自己故选Bo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以及情感表达方式的能力“世间荣辱何须道”,意思是世间的褒扬赞许贬斥谴责哪里需要谈论,直接表达情感,即直抒胸臆,“何须道”显示诗人不把荣辱名利放在心上的豁达胸襟塞上衰翁也自知“,使用塞翁失马的典故,以塞翁自比,连塞上老翁都懂得失马焉知非福,知道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的道理,何况通达事理、胸襟开阔的自己呢?又由注释可知范仲淹写这首诗时被贬谪,分析情感要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所以“塞上衰翁”运用塞翁失马的典故显示自己不把贬谪放在心上的旷达“斋中萧洒胜禅师”比禅师和尚还潇洒,用禅师正面衬托自己,萧洒一词概括了郡守的起居状态,体现了诗人的精神风貌诗人的潇洒情形如何呢?颔联和颈联进行了具体描述虽然近来因为多病疏离了对酒当歌的豪放生活,但可以依靠诗词歌赋度过清静的日子;迷蒙细雨里仍兴致勃勃地赏菊,皎洁月光下流连忘返地欣赏江月结合这些内容可见诗人虽遭贬谪却乐享山水并陶醉其中的愉悦之情综上,尾联共同抒发了诗人不以升沉荣辱萦怀的旷达胸襟和虽遭贬谪却乐享山水并陶醉其中的愉悦之情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江上吟》中赞“屈平辞赋悬日月“,司马迁《屈原列传》中与李白诗意相通的句子是“,,对屈原的人格做出了高度的评价2苏洵《六国论》指出六国相继破灭的原因在于“赂秦”,贾谊《过秦论》中通过论述秦王朝的兴亡史实,得出秦灭亡的原因是“3高适《燕歌行》中,“,”两句用对比手法揭露了军中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暗示了必败的原因4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一句以形写声,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直接描摹乐声的优美动听5古典诗词善以“杜鹃”表达悲切之意,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又如李商隐《锦瑟》中的“”6陆游《书愤》中,“,”两句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意,更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慨【答案】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芙蓉泣露香兰笑望帝春心托杜鹃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施”“帐”“鹃”“名”等
六、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场秋雨一场寒,夜窑湾实景演出依然场场火热深夜演出圆满落幕,窑湾古镇下起了淅沥小雨,街道两侧古建筑鳞次栉比,一盏盏高悬的大红灯笼风中舞动,倒映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影影绰绰宛如梦境窑湾在清朝时期是京杭大运河重要的漕运码头所在地,八百余间古民居保留至今2006年,京杭大运河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窑湾明清古建筑群被划入保护范围然而,数百年风雨侵蚀,窑湾古镇的古屋年久失修,不少建筑日渐损坏保护修缮,刻不容缓2011年7月,江苏省政府正式批复《窑湾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古镇修复全面展开前店后宅,四进院落,横屋相连,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吴家大院由52间房屋组成,是窑湾古镇规模最大的古民居,被遴选为首批开展修缮的重点文物修复古建筑,首先得安置好老街坊古镇内的297户老街坊全部搬进了新家,修复工作随即顺利展开如今走进吴家大院,四进院落紧凑别致,参观游客络绎不绝漫步在阵阵叫卖声萦绕耳畔既有烟火气又有文化味的古街老巷游客往来穿梭,在宅巷、石桥、檐廊间驻足拍照2022年6月,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发表了全省20个“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首批示范项目名也第i古镇景区榜上有名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
18.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全省首批20个“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名单,窑湾古镇景区榜上有名
19.漫步古街老巷,阵阵叫卖声萦绕耳畔,既有烟火气,又有文化味【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句子有两处语病一,“发表……名单”搭配不当,应为“发布……名单”;二,“全省20个,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首批”语序不当,修改为“全省首批20个,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
19.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的能力长句变短句需要首先找到句子的主干,然后将定语按照逻辑关系进行划分,添加词语,变为主谓短句句子主干是漫步在古街老巷句子修饰语是阵阵叫卖声萦绕耳畔既有烟火气又有文化味,将其改为两个分句阵阵叫卖声萦绕耳畔/既有烟火气/又有文化味最后按照逻辑关系排列句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关于喝水与减肥,很多人有个误区,认为喝热水能提高代谢,(
①)理由是喝热水后体温会上升,新陈代谢也就随之提高,就像人生病发烧时代谢会提高一样实际上,喝热水对健康人的体温几乎没有影响,(
②),人体总是恒温的,对基础代谢的影响更是A,自然也就谈不上减肥不过B的是,有一项人体实验的结果显示,冰水可以提高新陈代谢实验将一群健康的成年人分为三组,分别给他们喝常温蒸储水、常温生理食盐水和3℃的冰水结果发现,不管是喝常温蒸储水还是生理食盐水,都不能提高新陈代谢;(
③),新陈代谢竟然提高了
4.5%,并且这一效果可持续60分钟不过遗憾的是,新陈代谢提高
4.5%带来的热量差,对减肥来说基本上J,平时做菜少放半勺油就出来了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721.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
20.A微乎其微B出人意料C无济于事
21.
①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②不管喝多少热水
③而喝了3℃的冰水【解析】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处,前句有喝热水对健康人的体温“几乎没有影响”,又有“对基础代谢的影响更是”,说明影响更小,可填“微乎其微”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B处,前面说和热水不能提高基础代谢,而实验结果却显示,冰水可以提高新陈代谢,这让很多人意外,可填“出人意料出人意料意思是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C处,此处是说喝冰水虽然能提高基础代谢,但对减肥来说却没有什么作用,可填“无济于事“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解决不了问题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此处是说“关于喝水与减肥”的“误区”,“认为喝热水能提高代谢”,下句应与“减肥”关联,“提高代谢”似乎就能达到减肥的目的,由此可填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第二空,前面说“喝热水对健康人的体温几乎没有影响关键词是“喝热水”和“体温”;后句说的是“人体总是恒温的”,此处应当是说“喝热水”,而且照应“总是”,应当用“不管”之类的词语衔接,意思是喝很多热水,可填不管喝多少热水第三空,实验的三种水分别是“温蒸储水、常温生理食盐水和3℃的冰水”,既然“喝常温蒸储水还是生理食盐水,都不能提高新陈代谢”,那么“新陈代谢竟然提高了
4.5%”的就应该是喝3℃的冰水,意思形成转折,用“而”衔接,可填而喝了3€的冰水
七、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却仍然难以掩盖那股根深蒂固、异常充沛的浪漫激情黑格尔在《美学》中曾说,十七世纪荷兰小画派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和细节——例如一些很普通的房间、器皿、人物等等各种场景和细节作那样津津有味的精心描绘,表现了荷兰人民对自己日常生活的热情和爱恋,对自己征服自然(海洋)的斗争的肯定和歌颂,因之在平凡中有伟大汉代艺术对现实生活中多种多样的场合、情景、人物、对象甚至许多异常一般的东西,进行了大量严肃认真的塑造刻画,这反射出一种积极的对世间生活的全面关注和肯定只有对世间生活怀有热情和肯定,并希望这种生活得到延续和保存,才可能使其艺术对现实的一切怀有极大兴趣去描绘、去欣赏、去表现汉代艺术中如此丰富众多的题材和对象,比起荷兰小画派来,它们的力量、气魄、价值和主题等艺术世界的规模要更为宏伟巨大因为这是一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高度统一的强盛帝国的繁荣时期的艺术辽阔的现实图景、悠久的历史传统、邈远的神话幻想的结合,在一个琳琅满目、五彩斑斓的形象系列中,强有力地表现了人对物质世界和自然对象的征服主题这就是汉代艺术的特征本色(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材料二从中国艺术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汉代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刘汉王朝不仅是新生的充满活力的大型中央集权制国家,同时也是正处于上升阶段的雄心勃勃的地主阶级统治的时代受时代精神的影响,西汉中期以后的艺术作品,往往表现出一种昂扬向上、豪迈奔放、雄浑有力的气势它们把远古传统的活力和野性充分地保存和延续了下来,这一点不但表现在其主题的庞杂上,而且也表现在运动、气势和古拙的艺术风格上常任侠先生四十年代所作《重庆附近发现之汉代崖墓与石阙研究》一文,引法国人色伽兰论汉画“汉朝为强健战斗生气活泼之皇朝,其艺术之特征亦同,即在造墓艺术之中,从未稍露死丧之意其特征即在其威猛常用动物表现之汉代大兽姑不论其种类如何,尽为长身之兽,胸大腰耸,筋力呈现,大致以牡类体状居多……各种兽类,互相追逐,互相战斗,生动之状,虽在墓所亦然”汉代的艺术作品风格朴素、雄浑奔放在构图上,既能创作出繁复而又富于韵律的巨福画面,也善于处理某一主题所需的小型画幅创作者经常抓取历史故事中矛盾冲突的高潮,并且善于运用必要的景物以交代特定的环境,人物之间的呼应关系也处理得非常出色由画像石、画像砖以及瓦当等反映出的汉代艺术尽管粗重笨拙,却气派雄沉,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那种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那种庞杂的主题,是后代艺术难以企及的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艾青《礁石》上述材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树立坚韧意志,擘画美好未来“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坚韧不拔的意志自古就被奉为为学、处世的必备条件踏入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迎接超乎想象的风浪挑战,吾辈青年理应树立坚韧不拔的意志,以精益求精、砥砺前行的姿态,擘画人生蓝图,共创美好未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坚韧的意志是稳扎稳打的学问,是精益求精的态度二十六载风雨兼程,九千日夜集智攻关,集四海之气,汇八方之力的中国航天人用坚韧的意志,扎实的学问,不懈的追求,让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让“神舟”系列挥毫惊鸿之笔,回答屈原上千年前“安放安属”的困惑习近平总书记曾言“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只有不懈于日日夜夜的寸积铢累,不滞于夙兴夜寐的久久为功,才能用坚韧的意志使我们的人生、国家乃至民族之事业康续辉煌“居之无倦,行之以终”,坚韧的意志是直面困难的勇气,是毫不退缩的底气从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悠悠情丝,到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壮志,再到文天祥“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的毫不退缩,无不展现出上下五千年中国人对四海升平,锦绣河山的渴望与维护,也正是他们用坚韧的意志筑就了血肉长城百年前,九夏蜩蟾,中原板荡;百年后,金瓯无患,海晏河清从冰雪长津湖,到万里大油田;从异乡埋忠骨,到魂归故乡来,正是亿万华夏儿女用坚韧的意志绘就如今山乡巨变、山河锦秀的时代画卷,擘画出物阜民丰、万家灯火的幸福生活“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坚韧的意志是实干兴邦的清醒,是起而行之的动力抬头,是踹跄的飞天;转身,是宝相庄严的菩萨常沙娜用她的一生驻足敦煌,守护敦煌,让飞天的曼妙身姿重现在世人眼前,将厚重酿成了轻盈,将历史煮出了馨香反观贾谊,他一生都在与汉文帝“相爱相杀”,腹有学问却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过于清高却无法直面困难与挫折,只能“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死落得一个幽愤致死的结局反观当下,转发“锦鲤’大行其道,躺平’消极顺势而行,我辈青年当秉持“躺赢”不可信,躺平不可取的清醒与警惕,胸怀坚韧不拔之志,才能获得时代的青睐与馈赠东方潮起,奔涌浩荡新时代的春风已吹遍大江南北,我们应该将自身“小我融入到祖国民族的“大我”之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万里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胸怀坚韧的意志才会“才余而识足“,才能擘画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材料是艾青的诗歌《礁石》诗歌中塑造了礁石的形象,虽然浪在无休止地扑打着礁石,虽然礁石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是它依然站立,依然含笑看关海洋材料中的“浪”可以象征困难和挫折,而“砍过”是说困难或挫折的打击,但是“站立”说明没有被困难击倒,“微笑”是说经历磨难,依然乐观而“礁石”可以象征勇敢的人礁石的形象,正像一个久经斗争考验的人,无论东西南北风,无论多少的伤害打击,都不能让它移动一步,都不会让它失去生活的信念和信心经受刀砍浪打的礁石,依旧微笑地面对海洋、历经磨难的斗士依旧勇敢坚强地活着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这种坚韧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这种存在,既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国家写作时可以先表明观点坚强乐观是成功的法宝主体可以是采用论据并列的形式论据一以自然现象为例,写自然中坚强乐观的动植物;论据二写社会中坚强乐观的人的例子;论据三写国家,我们的国家是如何凭借坚强乐观走过一个又一个困难等最后,照应开篇,重申观点立意
1.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战胜挫折就是一种成功;
4.与风雨同行(摘编自郭红梅《汉画像石、画像砖浅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代艺术作为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剔除了其艺术领域的现实功利职责,表现了人对客观世界的征服B.现实人物走入神仙世界,神仙带着人的主观愿望,这使得汉代艺术中的神仙世界充满了人间气息C.汉代艺术家将自己的兴趣和意念融入艺术创造中,使其艺术作品洋溢着鲜明的浪漫激情D.汉代国势强盛,与十七世纪荷兰小面派相比,汉代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的规模更宏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艺术作品中一旦掺入现实功利性,就会失去艺术世界的缤纷色彩;艺术世界难以表现出人的意愿,就会成为脱离人的世界的彼岸B.在汉代创作的艺术作品中,神仙世界里充满了人间的生活乐趣,人神杂处,神话与现实并存,从人物形象到兴趣堪称人以及人间生活的伸延C.对儒家教义和历史故事进行艺术改造,让世俗生活和自然环境融入艺术中的神仙世界,既符合贵族阶层的需要,又具有奇幻色彩D.艺术家因为怀有对世间生活的热情与肯定,所以必然能潜心观察普通的人、事、物,必然能创作出平凡却伟大的艺术作品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子虚赋》“其土则丹青赭垩,雌黄白付,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B.《孔雀东南飞并序》“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C.《黄帝内经》“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D.《董永卖身葬父》“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缴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4.两则材料分别援引了黑格尔与色伽兰的画论,请简要分析其各自在文中的作用
5.两则材料分别阐述了汉代艺术的特征,请简要分析二者在汉代艺术特征认知上的异同【答案】
1.A
2.B
3.C
4.
①援引黑格尔的画论是为了阐明汉代艺术家热爱生活,精心创造出了作为人间生活延伸的更为宏伟巨大的艺术世界
②援引色伽兰的画论是为了阐明强健战斗生气活泼的时代特点对汉代艺术创作的影响
5.同两则材料均指出了汉代艺术雄浑奔放、生机盎然的特点(意思对即可)异
①材料一认为汉代艺术充满浪漫色彩,有人间气息;汉代艺术的主题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征服
②材料二认为汉代艺术粗重笨拙,风格朴素;汉代艺术的主题庞杂【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剔除了其艺术领域的现实功利职责”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一段“但汉代艺术的特点却恰恰是,它并没有受这种儒家狭隘的功利信条的束缚”可知,不是“剔除”,而是没有受束缚”故选Ao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艺术创造一旦掺入现实功利性,就会使之失去艺术世界的缤纷色彩,艺术世界难以表现人的意愿”过于武断,依据材料一第一段原文“刚好相反,它通过神话跟历史、现实和神、人与兽同台演出的丰满的形象画面,极有气魄地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世界“可知,文中只是表达汉代艺术因为没有受到“儒家信条”的束缚而更五彩缤纷,但不能由此推断出“艺术创造掺入现实功利性”就一定会失去“缤纷色彩难表现“人的意愿”,就会“脱离人的世界”C.“对儒家教义和历史故事进行艺术改造……符合贵族阶层的需要”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三段“它一方面通过宣扬儒家教义和历史故事——表彰孝子、义士、圣君、贤相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更通过对世俗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多种描绘表现出来如果说,神仙幻想是主体”可知,“对儒教教义进行艺术改造”“符合贵族阶层的需要”于文无据,文中只提到“宣扬儒家教义和历史故事”,并没有说“对儒家教义和历史故事进行艺术改造”,也没有说“符合贵族阶层的需要”D.“必然能潜心观察普通的人、事、物,必然能创作出平凡却伟大的艺术作品”表述绝对,依据材料一第四段“只有对世间生活怀有热情和肯定,并希望这种生活继续延续和保存,才可能使其艺术对现实的一切怀有极大兴趣去描绘,去欣赏,去表现”可知,原文是“只有……才……”,不是“必然能……必然能……工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是辽阔的现实图景、悠久的历史传统、邈远的神话幻想的结合,在一个琳琅满目、五色斑斓的形象系列中,强有力地表现了人对物质世界和自然对象的征服主题这就是汉代艺术的特征本色ABD三项都表现出将当时的现实生活与神话幻想相结合,符合材料一的观点c《黄帝内经》是医学著作,且所引内容的意思是这是他天赋的精力超过常人,气血经脉保持畅通,肾气有余的缘故不能体现材料一的观点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中黑格尔的观点,十七世纪荷兰小画派“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和细节津津玩味的精心描述,表现了荷兰人民对自己日常生活的热情和爱恋,对自己征服自然(海洋)的斗争的肯定和歌颂”,作者以此与汉代艺术家创作类比,指出汉代艺术创作同样是源于对生活的“热情与爱恋”,在比较之后,还得出因为时代的原因,汉代艺术规模更宏大依据材料二第二段色伽兰的话“汉朝为强健战斗生气活泼之皇朝,其艺术之特征亦同”可知,援引色伽兰的画论主要是针对汉朝的绘画,主要阐述的是时代对艺术家创作的影响,阐明强健战斗生气活泼的时代特点对汉代艺术创作的影响
5.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关于两则材料的相同点,两则材料都指出汉代艺术重要特色,指出了汉代艺术雄浑奔放、生机盎然的特点如材料一指出汉代艺术“它通过神话跟历史、现实和神、人与兽同台演出的丰满的形象画面,极有气魄地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世界”,这些内容都体现出汉代艺术的生命活力;题材和对象“如此丰富众多”“尽管道德说教、儒学信条已浸入画廊,却仍然难以掩盖那股根深蒂固、异常充沛的浪漫激情辽阔的现实图景、悠久的历史传统、邈远的神话幻想的结合,在一个琳琅满目、五彩斑斓的形象系列中,强有力地表现了人对物质世界和自然对象的征服主题这就是汉代艺术的特征本色”材料二认为汉代艺术“受时代精神的影响,西汉中期以后的艺术作品,往往表现出一种昂扬向上、豪迈奔放、雄浑有力的气势”“粗重笨拙,却心胸开阔、气派雄沉,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具有“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可见二者都指出了汉代艺术雄浑奔放和生意盎然、生机蓬勃的特点关于两则材料的不同点,材料一分析认为,汉代艺术与人间生活的关系密切以及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它认为汉代艺术“天上也充满人间的乐趣”“是更为生意盎然、生机蓬勃它不是神对人的征服,而是人对神的征服神在这里还没有作为异己的对象和力量,而是人及人间生活的直接伸延”“汉代艺术中的神仙不再具有在现实中的威赫权势,而是带着更浓厚的主观愿望的色彩工作者认为认为汉代艺术充满浪漫色彩,有人间气息;汉代艺术的主题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征服材料二则分析了作品的艺术风格,“它们把远古传统的活力和野性充分地保存和延续了下来,这一点不但表现在其主题的庞杂上,而且也表现在运动、气势和古拙的艺术风格上汉代的艺术作品风格朴素、雄浑奔放”“由画像石、画像砖以及瓦当等反映出的汉代艺术尽管粗重笨拙,却气派雄沉,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那种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那种庞杂的主题,是后代艺术难以企及的”等内容可知,作者认为汉代艺术粗重笨拙,风格朴素;汉代艺术的主题庞杂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历史母本余秋雨多年来我一直被问,写作散文受谁的影响最深我曾经如实地回答过“司马迁”,立即被提问者认为是“无厘头”式的幽默“我们问的是散文啊,您怎么拉出来一个古代的历史学家?”我不知如何解释,后来遇到同样的问题也就不作回答了年岁越长,披阅越多,如果自问最倾心哪位散文家,我的答案依然没变散文什么都可以写,但最高境界一定与历史有关这是因为,历史本身太像散文了,不能不使真正的散文家怦然心动历史没有韵脚,没有虚构,没有开头和结尾;但是历史有气象,有情节,有收纵,有因果,有大量需要边走边叹、夹叙夹议的自由空间,有无数不必刻意串络却总在四处闪烁的明亮碎片,这不是散文是什么?而且也只能是散文,不是话本,不是传奇,不是策论,不是杂剧既然历史本是如此,司马迁也就找到了写史的最佳方式他以第三人称的叙述主体从容地说着,却与一般历史著作的冷若冰霜不同他说得那么富有表情,有时赞赏,有时倾心,有时怀念,有时祭奠,有时愤怒,有时讥讽,有时鄙视但这一切,都只是隐约在他的眉眼唇齿间,而没有改变叙述基调的连贯性有时,他的叙述中出现了较完整的情节,有人物,有性格,有细节,有口气,有环境,几乎像一则则话本小说了但是,他绝不满足人们对故事情节的世俗期待,绝不沦入说唱文学的眉飞色舞,叙述的步履依然经天纬地,绝无丝毫哗众取宠之嫌有时他不得不评论了,除了每篇最后的“太史公日”,也会在叙述半道上拍案指点,却又点到为止,继续说事事有轻重远近,他如挥云霓,信手拈来又随手撇去,不作纠缠这样一来,他的笔下就出现了各种色调、各种风致、各种意绪、各种情境的大组合明君、贤相、恶吏、谋士、义侠、刺客,各自牵带出鲜明的人生旋律,构成天道人心、仁政至德的丰富交响这便是真正的“历史文化大散文”《史记》的这种散文格局如云似海,相比之下,连唐宋八大家也显得剪裁过度、意图过甚,未免小气了若问以散文写史,是否符合历史科学?我的回答是,既然历史的本相是散文状态而不是论文状态,那么,越是以近似的形态去把握,便越合适否则,就会像捕云驯海,谁都劳累又问把《史记》作为散文范本,是否大小失度?我的回答是,写天可以取其一角,但必先感受满天气象;画地可以选其一隅,也必先四顾大地苍茫散文的范本应该比寻常散文开阔得多,才能摆脱琐碎技巧而获得宏大神韵除了内容,散文的基元是语言在这一点上,司马迁也称得上是千古一笔司马迁的文笔,是对他周围流行文字的艰苦挣脱在他之前,文坛充斥着浓郁的辞赋之风以枚乘、司马相如等人为代表,追求文学上的铺张和奢侈到了司马迁时代,此风越演越烈好像是要呼应汉武帝所开创的大国风范和富裕局面,连散文也都竞相追求工丽、整齐、空洞、迄肆,甚至还要引经据典,磨砺音节虽然确也不乏文采,却总是华而不实、装腔作态这种倾向发展到以后,就成了过度讲究藻饰、骈偶、声律、用典的六朝骈文,致使到唐代,韩愈、柳宗元他们还要发起一个运动来反对知道了司马迁的文字环境,就可以明白他文笔的干净、朴实、灵动,包含着多大的突破他尤其像躲避瘟疫一般躲避着整齐的骈偶化句式,力求明白如话、参差错落的自然散句他又要把这种散句熔炼得似俗而雅、生动活泼,实在是把握住了散文写作的基础诀窍他还不让古代语言以“佶屈鳌牙的形态出现在自己的文章中,而必须改得平易流畅,适合当代人阅读我们如果在他的书中看到某种整齐、对称、排比的句子,基本可以断定不是出于他自己的手笔例如后世专家们看到某篇文章中有一段以四字为韵的句法,一致肯定为后人孱入说到这里,我实在无法掩盖积存已久的现代悲哀我们的时代,离两汉六朝已那么遥远,不知何时突然掀起了一种不伦不类的当代骈文一味追求空洞套话的整齐排列,文采当然远不及古代骈体,却也总是不怕重复地朗朗上口有一次我被邀去参加一所大学的校庆,前来祝贺的官员居然有五位完全重复一个同样的开头“金秋十月,桂子飘香,莘莘学子,欢聚一堂”后来又有一位官员只把“金秋十月”改成“金风送爽”,后面十二个字还是一模一样我想大笑又不能不掩口,因为四周都觉得这才像是好文章有一次我在传媒上启发年轻人写作少用成语、形容词、对偶句和排比句,回归质朴叙事这是多么常识性的意见啊,却据说引起一片哗然,都说少了成语、形容词、对偶句和排比句,何来“文学性”?大家竟然都不知道,这种不像正常人说话的所谓“文学性”,其实是最为低俗的“伪文学形态”中国人已经摆脱了两千年,到了唐代又狠狠地摆脱了一次,到了五四再彻底摆脱过一次而且,每次被摆脱的文体,都比现在流行的一套好得多了我想,大家还是应该更认真地读《史记》,除了认识历史学上的司马迁之外,还应该认识文学上的司马迁昨夜写作此文稍憩,从书架上取下聂石樵先生写的《司马迁论稿》翻阅,没想到第一眼就看到一段话,不禁会心而笑他说我国古代散文成就最高的是汉代,汉代散文成就最高的是传记文学,传记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史记》这个观点,颇合我意就此,我真的可以用几句话结束这篇文章了《史记》,不仅是中国历史的母本,也是中国文学的母本看上去它只与文学中的诗有较大的差别,但鲁迅说了,与《离骚》相比,它只是“无韵”而已两千年前就把文史熔于一炉的这位伟人,其实也就是把真、善、美一起熔炼了,熔炼在那些不真、不善、不美的夜晚熔炉就是那盏小油灯难道,它真的熄灭了?(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提及“后来遇到同样的问题也就不作回答了“源于作者年轻时对该问题的不确定性,后来经过多年的积淀,才有了清晰的答案B.因为历史本身太像散文,散文家们对用散文来书写历史情有独钟,并且表现出怦然心动的内心感受C.司马迁用第三人称叙述史事,但却与一般历史著作不同,因为他在叙述中呈现出对历史事件的明确态度D.在《史记》作为散文范本是否大小失度的问题上,作者通过一问一答,态度鲜明地表达了并不失度的观点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的这种散文格局如云似海,相比之下,连唐宋八大家也显得剪裁过度、意图过甚,未免小气了”运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彰显出《史记》宏阔的叙事格局B.”这种不像正常人说话的所谓,文学性”,一句中,“文学性”加引号,具有讽刺意味,表现作者对靠“成语、形容词、对偶句和排比句”构成的“文学性”持否定态度C.这是一篇说理性散文,作者运用叙述、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收放自如,将事、情、理融合在一起,高度评价了《史记》作为历史母本的价值,给人以启示D.文章结尾处说“小油灯”发光虽微弱,亦能指引文学和人生,但接着用“难道,它真的熄灭了”这一问句,流露出作者对《史记》价值传承无望的无奈和忧伤
8.文章主要是关于《史记》的叙说和评价,却在文中插入有关“当代骈文”和所谓“文学性”的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作者为什么把《史记》称为“历史的母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答案】
6.D
7.D
8.
①以当代“骈文”的空洞和所谓“文学性”的低俗,来反衬《史记》表达的干净、朴实、灵动
②对“当代骈文”和所谓“文学性”的批评,使文章更有现实性和针对性
③插入此内容,更能体现作者的文风,也更能体现散文特点,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
9.
①《史记》的叙事包含情感但含而不露,有情节但不落入世俗,评价点到为止,为后世历史叙写提供范本
②《史记》所写题材丰富多样,有鲜明的人生旋律、天道人心、仁政至德,以真正的“历史文化大散文”为后世史料选材提供借鉴
③语言干净、朴实、灵动,似俗而雅、生动活泼,成为历史和文学语言的范例【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A项,“对该问题的不确定性”错,依据文中“多年来我一直被问,写作散文受谁的影响最深我曾经如实地回答过‘司马迁,立即被提问者认为是‘无厘头’式的幽默‘我们问的是散文啊,您怎么拉出来一个古代的历史学家?’我不知如何解释,后来遇到同样的问题也就不作回答了年岁越长,披阅越多,如果自问最倾心哪位散文家,我的答案依然没变”可知“作者对该问题态度非常明确:B项,依据“因为历史本身太像散文,散文家们对用散文来书写历史情有独钟”错,文中“散文什么都可以写,但最高境界一定与历史有关这是因为,历史本身太像散文了,不能不使真正的散文家怦然心动可知,”使真正的散文家怦然心动的是“历史”,而不是“用散文来书写历史”C项,“因为他在叙述中呈现出对历史事件的明确态度”错误,依据文中“既然历史本是如此,司马迁也就找到了写史的最佳方式他以第三人称的叙述主体从容地说着,却与一般历史著作的冷若冰霜不同他说得那么富有表情,有时赞赏,有时倾心,有时怀念,有时祭奠,有时愤怒,有时讥讽,有时鄙视但这一切,都只是隐约在他的眉眼唇齿间,而没有改变叙述基调的连贯性”可知,“有时赞赏,有时……”的态度只是其“用第三人称叙述史事,但却与一般历史著作不同”的表现,并不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