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预习指导第一部分课文内容子
②日“学而时习
③之,不亦说乎
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⑤,不亦君子
⑥乎?”(《学而
⑦》)曾子
⑧日“吾
⑨日⑩三省⑪吾身为人谋⑫而不忠⑬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⑭乎?传⑮不习乎?”(《学而》)
①选自《论(bin)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瞰(zo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②(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③(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④〔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
⑤(愠(yun))生气、恼怒
⑥(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等一样,都是《论语》的篇名,是从各篇第一章第一句中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⑧〔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sh©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9)〔吾(wu)〕人称代词,我⑩(日)每天@(三省(xi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⑫(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⑬(忠〕竭尽自己的心力⑭(信)诚信®(传(chudn))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子日“吾十有五
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②,四十而不惑
③,五十而知天命
④,六十而耳顺
⑤,七十而从心所欲
⑥,不逾矩
⑦”(《为政》)子日“温故而知新
⑧,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日“学而不思则罔
⑨,思而不学则殆⑩”(《为政》)子日“贤哉,回⑪也!一箪⑫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⑬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日“知之⑭者⑮不如好⑯之者,好之者不如乐⑰之者”(《雍也》)
①(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③(惑)迷惑,疑惑
④(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⑥(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⑦(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⑧(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⑨(罔(wa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⑩(殆(ddi))疑惑⑪(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⑫(箪(dG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也有用芦苇制成的⑬(堪〕能忍受⑭(之)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⑮(者)代词,……的人⑯(好(hdo))喜爱,爱好@(乐〕以……为快乐子日“饭疏食,饮水
①,曲肱
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③我如浮云
④”(《述而》)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择其善者
⑥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
⑦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子罕》)子日“三军
⑨可夺⑩帅也,匹夫⑪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⑫日“博学而笃志⑬,切问而近思⑭,仁⑮在其中矣”(《子张》)
①〔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②(肱(go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③(于)介词,对,对于
④(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⑤(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⑥(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⑦(川上)河边川,河流
⑧〔逝者如斯夫(fu),不舍昼夜)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⑨〔三军)指军队⑩(夺)改变@(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⑫〔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⑬(笃(du)志)坚定志向笃,坚定⑭(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⑮(仁〕仁德第二部分文言文素养提升
1.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有才德的人)吗?”【知识点】(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成语“子日诗云”,是指孔子和《诗经》所说的,泛指儒家典籍,也形容儒生文人引经据典,迂腐不通时务日说;云说(学而时习之)学习然后按时温习之代词,代“习”的内容而连词,连接“学”与“习”,二者有先后相承的关系,所以说这个“而”的作用是“表示承接关系”时习按时温习时即“以时”,意思是“按时”,即在一定的时候,在适当的时候(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这是古汉语中常用的表示反问的惯用句式,译为“不是……吗”,或者“不也是……吗”说;同“悦”,读作yu,愉快下文的“不亦乐乎”意思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注意成语“不亦乐乎”出自此处,现在常用来表示程度极深,多用在“得”字的后面做补语,如“忙得不亦乐乎”,指非常忙(人不知而不愠)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恼怒而转折连词,去IL愠读作ytm,生气,恼怒可组词“愠怒”
2.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一一《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知识点】(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三泛指多,多次古代常以“三”“九”表示多如“三思而后行”为什么“三”和“九”泛指“多”呢?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古代“三”既指天、地、人,其含义广大,又是“生万物”,当然是“多”To因此将“三”泛指“多数”“多次”从一到九的数字中,九是最高数的,所以“九”也可表示多注意下文的“三人行”不是确指,也是泛指多,可译为“几”(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别人谋划事情却不尽心尽力吗?为读作诧i,介词,替谋动词,谋划事情而连词,表示转折,去h(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跟朋友交往却不诚实吗?信诚信,诚实,真诚(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没有复习吗?传本是“传授”,这里指“传授的知识”,是动词用作名词
3.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一《为政》【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知识点】(十有五而志于学)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有同“又”,读作ybu,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而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即“十五”是修饰“志”的下面几个“而”用法相同志立志,有志于后人由此创造出一个词语,叫做“志学之年”,指十五岁如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在小传中说“志学之年,帝王不存”,这里的“志学之年”就是指十五岁(三十而立〕三十岁时立身(有所成就)立立身,指有所成就后世以“而立之年”指三十岁,就是由此而来(四十而不惑)四十岁不再感到迷惑后世以“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后世以“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六十而耳顺)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后世以“耳顺之年”指六十岁六十岁也称为“花甲”“花甲之年”我国古代纪年用干支,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六十年一循环,称一个“甲子也叫一个“花甲”“花”有错杂之意,因天干地支依次错综搭配而成,所以叫“花甲”(七十而从心所欲)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后人由此称七十岁为“从心之年”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所以后人也称七十岁为“古稀之年”
4.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一一《为政》【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的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知识点】(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就知道新知识故、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知识、新知识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以为师矣)可以做老师了这是省略句,介词“以”的后面省略代词“之”,“以之”的意思就是“把他”,“可以为师”就是“可以把他作为老师”
5.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一《为政》【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知识点】(学而不思)学习却不思考而连词,表示转折,去队(则罔)就会迷惑贝I就罔读作wing,迷惑(殆)疑惑注意“殆”本义是指“危险”,如《孙子兵法》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殆”,就是指“危险”,而这里的“殆”是指“疑惑”
6.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译文】孔子说“颜回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知识点】(贤哉,回也)这是倒装句,属于主谓倒装句,理解为“回也贤哉”,“回也”做主语,“贤哉”做谓语,译为“颜回多么高尚啊”注意翻译也可以保留原来的倒装句式,这是对“贤哉”(品德高尚)的强调(一箪食)一竹筐饭注意“箪”(ddn)是古代盛饭的竹器,与现代的碗是不同的,所以,不能译为“一碗饭”,要译为“一竹筐饭”(一瓢饮)一瓢水饮名词,饮料,水(在陋巷〕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在动词,居于,处在(不堪)不能忍受堪读作kGn,忍受
7.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一《雍也》【译文】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知识点】(知之者)知道事业和学问的人知动词,知道,懂得之代词,指代“知”的内容,即事业和学问者代词,指代人,译为“……的人”(不如)比不上;不及如比得上;及(好〕动词,喜欢,喜爱,爱好(乐之〕以之为乐,即把它作为一种快乐乐本义是“快乐”,这里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解为“以……为乐”
8.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述而》【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知识点】(饭疏食)吃粗粮饭动词,吃饭;吃(饮水)喝冷水注意古代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曲肱而枕之)弯着胳膊枕着它曲本是形容词,意思是“弯曲”,这里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弯曲”(乐亦在其中)乐趣也在这当中成语“乐在其中”由此而来(于我如浮云)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于介词,对,对于
9.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一《述而》【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加以改正”【知识点】(二人行〕几个人一起走路二人虚指,指几个人行同行,一起走路(必有我师焉)在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这里的“焉”是兼词,兼有“于此”(或者“于之”)两个词的意思,就是介词“于,加上代词“此(或“之”)”,构成一个介宾结构的短语,意思就是“在此”“在这里”“在其中”文言文中的兼词是指一个词兼有两个词的意思,常见的除了“焉”,还有“诸”(之于、之乎)、“盍”(何不)、“叵”(不可)等(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他们身上好的东西学习它择选择善者好的东西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从本指“跟随”,这里指“学习”之指代“善者”
10.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一《子罕》【译文】孔子在河边上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知识点】(川上〕河边川河流如川流不息,海纳百川(逝者如斯夫)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逝逝去,离去,往夫读作fd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不舍昼夜)日夜不停舍舍弃,停止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知识点】(三军)军队〔夺)动词,改变(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一一《子张》【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有坚定的志向,恳切地发问并对当前事情多思考,仁就在其中了”【知识点】(博学而笃志)广泛地学习而且有坚定的志向笃读作do,形容词,忠实,专心,坚定而连词,表示递进(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并对当前事情多思考切恳切(仁)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