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古代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三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杂诗三首(其二)王维(唐代)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赠范晔陆凯(三国)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梅花汪中(清代)孤馆寒梅发,春风款款来故园花落尽,江上一枝开以上三首古诗均用(意象)表达了之情
1.赏析每首诗最后两句的抒情艺术
2.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①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
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鞋陌
④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
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1184,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
②绣衣官服
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
④铜鞋陌代指襄阳浸在愁苦中,从而含蓄道出雪之大,愁之浓,富有新意
(2)巧妙地照应题目中“阻雪”二字,回应“阻雪”事实;又以梅暗寓(象征)了自己的高洁情怀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留”指乐意羁留,“身留”是出于被迫途中遇雪,不能航行,泊舟岸边,自然不是“心留”词人起笔突兀,设置问题,出示幻象以虚写实他落笔不写风雪和溪流,而写泊舟经过,立意较为翻新,下面继续让白鸥发问“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使用反问,锁眉头’以形示情白鸥是词人寄托心情的意象问者之意,借白鸥说出,婉深而鲜明此谓托物言人也作者阻雪的心情通过白鸥表达的,但白鹭的心情也和作者恰恰相反,白鹭也非作者化身白鹭惯于生活在风雪之中,激流之上而作者却是迫于“身留”作者描写白鸥,是深化意境“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由舟内到舟外,逐次展示境况的寒冷凄清傍晚时分,冷风拍打着帘幕,把灯火撩拨得跳荡不已,光晕连同我的影子,都在摇曳着孤独冷清的境地,情不自禁地想起昔日的游伴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结尾思想感情和写作特色(炼句)的能力“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结尾表明,词人陷入了深沉的愁思直到终篇,才画龙点睛地道破了“愁”和“雪:明明是作者一主人公在愁思,他却凭空拈出一个“都道”来,假托别人来说表面上是先抑后扬,也就是先借他人把自己放到了最愁的,“无人愁似我”的境地,再后转来,拉出幻想中的愁雪的梅花来作伴,似乎是自己的境地还不是唯一最可悲的实际上是愁话淡说,聊以自慰句中把“愁似我”的句子成分加以颠倒,再重复使用,用意也在加强上述“抑扬”的对比衬托效果最后一句“有梅花,似我愁”尤其是表现了作者的丰富的想象力和洒脱的胸襟的神来之笔把梅花拟人,梅花这一高洁的形象,还使读者联想到作者在宋亡之后,以有为之年隐居不仕的经历,进而从他那故作放达的语调中,感觉到他萦绕于怀的,似乎有比阻雪更深的愁苦,阻雪也许不过是一剂触媒吧?
六、
1.倒叙拟人
2.
(1)“关城树色”和“御苑砧声”,联系气候、时刻等环境条件,有声有色,突出了离别的悲伤和不舍,非常自然
(2)“催”字运用拟人手法,营造寒气逼人的氛围,更见推敲之功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诗一开首,“朝闻游子唱离歌”,先说魏万的走,后用“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倒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得势“初渡河”,写霜能够像人一样渡河,把霜拟人化了,写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潼关晨曦寒气越来越重,天气愈来愈冷,京城深秋捣衣声愈接近傍晚愈多此句是诗人对远行客作了充满情意的推想从洛阳西去要经过古函谷关和潼关,凉秋九月,草木摇落,一片萧瑟,标志着寒天的到来而“寒”是只能感知无法看至IJ的,诗人却通过“树色”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寒气的逼近,这是视觉形象;“砧声”指捣衣声,是母亲或妻子在为远行之人准备寒衣而傍晚砧声之多,只突出了“御苑砧声、通过听觉形象表达了有魏万离去的不舍和离别的悲伤“关城树色”和“御苑砧声”,联系气候、时刻等环境条件,有声有色,突出了离别的悲伤和不舍,非常自然“关城树色催寒近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像树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近,是树色把寒催来的一个“催”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了寒气逼人的气氛,为悲秋和离愁的心境做了极好的渲染和烘托,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
七、
1.颈联从前面的直写其人转入写庵(衬人),点扣题目,并为尾联直接抒情议论做铺垫
2.
(1)首联与颔联运用典故,赞美了胡逸老的诗礼传家,显示其品格的清高;
(2)颈联用景物渲染烘托庵主高雅的人格、广阔的胸襟;
(3)尾联发表议论,山水的清淑之气又能涤荡肠胃,使此心澄清无滓,一尘不染,这烘托了胡逸老洒脱高雅的人格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句作用的能力“山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化静为动将致虚庵依山傍水的位置,作了动态描写,“出”“来”二字,将山水写活了化实为虚把山比作画图,尽可让读者想象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图”,夜来风雨是隔窗听到,并非眼见,也是虚写其事以物衬人(衬托),前两联是直叙其人,此联是写庵,通过庵的环境间接表现人物的人格、胸襟从前面的直写其人转入写庵(衬人)紧扣标题“题胡逸老致虚庵二尾联以闲逸之心观山观水,山水的妙境能常现于心目之前颈联为尾联直接抒情议论做铺垫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人先发议论诗书传家能使后代成才,而遗金满篓往往给子孙招来祸害这里用了韦贤的典故赞美了胡逸老的诗礼传家,显示其品格的清高,令人仰慕颔联承上,进一步赞美庵主的仁爱之心说他在灾年能拿出粮食与贫人共享,和气必能致祥,后代必得佳子弟这里用了韦康、韦诞兄弟的典故显示胡逸老品格的清高颈联转到正面写致虚庵白天闲坐庵中,眼前的山景如一幅幅图画映出;入夜倚于窗前,只觉风雨飒飒而来庵主高雅的人格、广阔的胸襟,与前两联一脉相承只不过前两联是直叙,这里是衬托用景物渲染烘托庵主高雅的人格、广阔的胸襟尾联总收全诗,照应开头以闲逸之心观山观水,山水的妙境能常现于心目之前而山水的清淑之气又能涤荡肠胃,使此心澄清无滓,一尘不染这里一方面说胡逸老,另一方面也披露了诗人自己的胸襟
八、
1.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3.梅诗
①对比说理,用新旧花的形象对比;
②寓说理于形象描绘之中孔诗寓说理于叙事之中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和主旨的能力梅诗中,写新花竞相开放,而故花却已经憔悴衰败,明天会有更新的花开,那么今天的新花有什么不同呢作者借花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孔诗中,诗人写自己看到满路的桃花,不禁昏昏欲睡,醒来发现桃花已经消失,满眼看到的只有青山绿水写出了诗人眼中景物的变化因此,两首诗都写出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这一哲理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赏析诗歌写作特色的能力梅诗写新花竞相开放,而故花却已经憔悴衰败,用新花与旧花鲜艳与衰败进行对比通过秒回新花、故花、明日花的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这一哲理孔诗则讲述了诗人的亲身经历,诗人坐在马上,看到道路两岸都是桃花,以至于看的睡了过去醒来发现桃花已经消失,满眼看到的只有青山绿水本诗通过叙事来说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这一哲理.作者送朋友入蜀的季节是;词中用“如椽笔”满含深情地称许友1人O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请结合相关词句加以分析
2.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武威同诸公过杨七山人,得藤字1(唐)高适幕府日多暇,田家岁复登相知恨不早,乘兴乃无恒穷巷在乔木,深斋垂古藤边城唯有醉,此外更何能(注释)指诗人抽到以“藤”字为韵脚作诗1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这首诗叙事兼有抒情,语言未刻意雕琢,却
1.O能够于质朴中表达真性情,尾联抒发了诗人的苦闷心情.诗的颈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两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四块玉•闲适关汉卿〔元代〕适意行,安心坐,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日月长,天地阔,闲快活!旧酒投,新酷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在小令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1.相比唐诗、宋词,元小令无论用语、表达还是内容都别具特色,结合这首作品的语
2.句,试做赏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梅花引-荆溪阻雪
①【南宋】蒋捷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注】
①南宋灭亡后,词人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本词作于该时期.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以及设问、反问等手法,借白鸥所问所见,委婉表达愁情,想1象奇特,意境新奇有人说,“都道”一句“新意尽出”,请结合作品谈谈你对该评论的理解
2.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送魏万之京李斤页〔唐代〕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鸵本诗首联采用(填叙述顺序),极为得势;“初渡河”,采用修辞手法,写出深秋
1.时节萧瑟的气氛.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颈联2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题胡逸老致虚庵黄庭坚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盆常作灾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山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注】胡逸老作者友人,生平不详,致虚庵是胡逸老的书房遗金满篇)ying语本《汉书・韦贤传》“遗子黄金满篇,不如一经”篇:竹箱作:兴起,成为“能与“二句《东观汉记》载,梁商遇到灾年,就令仆人赶着牛车,米盐菜钱送给饥民,甚至连自己的姓名都不留下《三国志・魏书》卷十《荀或传》裴松之注引孔融写给韦端的书信说:“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明月指珍珠.请分析颈联在结构上的作用1诗歌是如何塑造胡逸老高雅的形象
2.
八、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对花有感(宋)梅尧臣新花朝竞艳,故花色憔悴明日花更开,新花何以异?马上小睡(宋)孔仲平夹路桃花眼自醉,昏昏不觉据鞍眠觉来已失初时景,流水青山忽眼前宋人常以诗说理,请说说这两首诗共同表现出的哲理
1.两首诗在说理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2.参考答案:梅花/寒梅思念/怀念
2.
①王诗中,梅花象征故乡,诗人借问故乡的梅花是否开放,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②陆诗运用借代,用“一枝春”借代梅花,也象征春天的来临,陆诗借折梅赠友,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意
③汪诗以故乡梅花已落,反衬客馆的梅花刚刚开放,突出作者客居他乡的孤苦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从“君自故乡来……寒梅着花未?”可知,王诗中的主人公久居他乡,忽然遇到来自故乡的旧友,借询问家乡的梅花是否开放,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从“折花逢驿使……聊赠一枝春”可知,诗人与友人远隔千里,只能凭驿使来往互递问候而这一次,诗人传送的不是书信却是梅花,诗人用“一枝春借代梅花,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从“孤馆寒梅发……江上一枝开”可知,汪诗以故园和客馆梅花开放的早迟不同,表现出诗人客居异地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王诗”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是说“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这株寒梅,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陆诗“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是说“江南别没有更好的礼品相送,且送给你一枝报春的梅花吧”,诗人用“一枝春”借代梅花,也象征春天的来临,隐含着对相聚时刻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情的思念和良好的祝愿汪诗“故园花落尽,江上一枝开是说“此时故乡的园中花已经开了又凋谢了,江上春尚寒,只有一枝梅花独开工汪诗叙述故乡花已落,客馆花才开,以两地花开时差作比,衬托出“哪里都没有家乡好”这种中国人民的传统心态,抒发了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
1.冬天才华(文才)出众
2.
①借用诸葛亮上《出师表》、司马相如作《喻巴蜀檄》的典故,表达对友人才华肯定与激励;
②“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③“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④“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由“正梅花万里雪深时”可知,正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季节,可见作者送朋友入蜀的季节是冬天“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意思是,你文才出众,希望大展身手,为国立功建业如椽(架屋用的椽木)巨笔,指大手笔夸赞朋友才华(文才)出众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东北看惊”指曹魏有惊于西蜀北伐,借喻金人闻风心惊“诸葛表”诸葛亮出师北伐曹魏,有《出师表》上蜀汉后主檄,檄文,即告示“相如檄”,司马相如有《喻巴蜀檄》借用诸葛亮上《出师表》、司马相如作《喻巴蜀檄》的典故,表达对友人才华肯定与激励“赤壁矶头千古浪”赤壁矶,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县西南,苏轼以为是当年周瑜破曹之地,曾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赤壁赋》凭吊之词人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蜀道登天”借用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句,暗含此行之艰难,表达对友人的担忧“儿女泪,君休滴”借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末二句“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之意,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三、
1.拜访;不得志
3.第一问小巷冷僻简陋,树木掩映;高院深深,古藤缠绕营造了深远古朴、清净幽雅的意境第二问既点明标题中的“得藤字”,又强化了诗人乘兴忘归的情志,还为尾联的抒情蓄势、铺垫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及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题目当中“过,,的对象是杨七山人,可见这里的“过”应是“拜访”之意题目意思是“在武威和各位朋友一起拜访杨七山人”尾联“边城唯有醉,此外更何能“,是说对杨七山人的款待无以回报,在边城除了喝酒还能做什么呢?最后一句是自嘲,更是无奈诗句中透露出诗人怀才不遇、不得志的苦闷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意境及分析诗句作用的能力颈联“穷巷在乔木,深斋垂古藤描写杨七山人居住的环境“穷巷”指的是偏僻的小巷,一个“穷”字写出人迹罕至的冷清,也暗示出杨七山人的避世与高洁;“乔木”指比较高大的树木,此词写出住所被高大的树木掩映的特点,又给居处增添了一分清幽;“深斋”写出庭院深深,同样不见人迹,又营造出古朴的意境氛围;而“垂古藤”写出古藤缠绕,“古”字与庭院的古朴相得益彰,更增添了幽雅的氛围颈联写出小巷冷僻简陋,树木掩映;高院深深,古藤缠绕营造了深远古朴、清净幽雅的意境此句位于诗歌第三联,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诗句中的“古藤”恰好照应了题目当中的“得藤字”;而首联”幕府日多暇,田家岁复登写农田今年又获丰收,自己在幕府多空闲,因而乘兴拜访朋友,这样的环境正合作者心意,强化了诗人乘兴忘归的情志;而此联写景又为尾联“边城唯有醉,此外更何能”的抒情蓄势、铺垫
四、
1.1对闲适、自由生活的喜爱2与朋友共饮的快乐、无拘束3远离社会名利的轻松愉悦4不争人情、往事的淡泊和乐
2.1语言通俗易懂,常用口语、俗语,像“老瓦盆边笑呵呵”“世态人情经历多:2表达直白,抒情直接,不像唐诗、宋词多讲求蕴藉、含蓄,像“闲快活”“争甚么3内容多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充满烟火气息,像“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这支套曲一共有四首小令第一首,作者从行、坐、饮、餐、歌、卧等日常生活中体悟出了适意”“安心”,觉得“日月长,天地阔,闲快活”这种闲适、自由、自然的人生就是作者喜爱的第二首与“山僧野叟闲吟和”“老瓦盆边笑呵呵”,一边喝酒,一边吟和,其乐无穷,无拘无束第三首,“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可以看出作者对功名利禄已经看破,不再纠缠其间,心情轻松愉快第四首,“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作者倾诉了自己为什么愿意过闲适生活的原因他经历了人间的风风雨雨,看到了贤愚颠倒的混沌现实,没有什么可争的了表达了远离尘世纷争的淡泊洒脱的心态可以抓住曲子中的关键词思考总结
2.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语言特点、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比较鉴赏能力根据题干,可从语言特点、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三个方面作答从唐诗、宋词、元曲的发展历程上看,唐诗主要是
五、七言的格律诗,如绝句、律诗宋词句子长短不齐,但并不是自由诗,在每一个词牌下,对于字数、句数、押韵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故作词又叫“填词”,即根据词牌的规定填出词曲和词类似,要按曲牌填写元曲是来源于北方草原民族的曲调,所以元曲又叫北曲同词的体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数定格外可加衬字,较为自由,并多使用口语分为戏曲(或称剧曲,包括杂剧、传奇等)与散曲两类,元小令属于散曲的一种元明以来甚为流行故后世有元曲之称宋词与元曲的区别一是曲字数上更自由比如说一个词牌限定字数很少能再变化,即便有变化也会在词牌上反映出来,比如添声,偷声,摊破,添字,减字而元曲因为有衬字要自由许多比如“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二是曲音调上更自由词有严格的平仄,而曲在衬字上是自由的不讲平仄三是韵不同词讲究雅致,可以隔行押韵,也可以换韵按照词牌的要求来而曲要求一韵到底四是容量不同诗词曲的发展容量是越来越大的词发展到早期就开始从小令转向长调,曲的容量就更大一些五是风格差异词贵雅,曲贵俗元朝是一个文化停滞的朝代,社会矛盾尖锐,百姓无心理睬所谓艺术,这与宋初“凡有饮水处,即能歌柳词”的氛围是不一样的元曲更写实,更口语,有大量的俚语加入,贴近百姓生活综上所述,可从本曲子中找到例子,与唐诗宋词比较,得出答案元小令中“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老瓦盆边笑呵呵”等句子,口语化生活化,得出语言通俗易懂特点诗词以雅著称,因此表达技巧用得多,如对比、映衬,抒情含蓄蕴藉“争甚么”“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元小令则相对来说直白得多从题材内容上看,“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元小令更写实,更贴近生活唐诗宋词更雅致,写的内容要偏重于精神层面的
五、
1.拟人寓情于景(或“融情于景”)
2.
(1)运用拟人、衬托(或“映衬”)手法,借写傲雪之梅也禁受不住大雪,像诗人一样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