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2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文言文阅读文章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共20题
一、复合题共题
201.按要求填空1庄子,名,时期家,家学派的代表人物2《庄子》一书是—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北冥有鱼》出自内篇中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外篇中的《—》
2.按要求填空1《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礼记》,相传是朝代经学家作者编纂的,是时期间学派论著的汇编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o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名—,字—,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朝代《桃花源记》以—为线索,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虚无缥缈的理想社会2i文中突出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oii文中突出桃花源生活平静的句子是—,―iii文中突出桃花源人和平安宁、生活幸福的句子是—,一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小题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铭〃是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i斯是陋室—ii惟吾德馨—⑶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ii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4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一A.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B.古人都可以自称〃孤〃,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可以亲密地称〃卿〃C.孙权严厉批评吕蒙不爱学习,并现身说法,使吕蒙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D.孔子认为打扮外表让人容貌光彩,学习让人更有智慧,二者道理很相似
18.古诗文阅读【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选自《愚公移山》【乙】齐桓公
①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者而问之,日是为何谷?〃对日〃为愚公之谷〃桓公日〃何故?〃对日‘以臣名之“桓公日〃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对日〃臣请陈之臣故畜铮
②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一少年日’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
③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日〃公诚愚矣!〃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
④管仲正衿
⑤再拜日〃此夷吾
⑥之愚也使尧
⑦在上,咎繇
⑧为理
⑨,安有取人之驹者乎?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改〃选自《说苑•政理•愚公之谷》,有删改【注释】
①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
②衿zi母牛
③傍邻附近的邻居
④管仲春秋时齐国相国
⑤衿同〃襟〃,上衣、袍子前面的部分
⑥夷吾管仲之名
⑦尧传说中上古帝王名
⑧咎g繇yao即皋陶,尧时任法官,主持审判
⑨理法官1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一A.吾与汝生力平险毕尽、全B.投诸渤海之尾诸之于C.是为何谷是代词,这D.以臣名之名名字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画线词语,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哒君之力/以告管仲B.年旦九十/旦焉置土石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持驹去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臣故畜拧牛⑶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翻译苦于山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翻译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C.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翻译如今看您的相貌,并非是愚钝的人,您的名字是什么?D.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翻译假使贤明的尧是君主,公正的皋陶做法官,怎么会有强取他人的马这种事呢?
(4)根据要求填空(每空限一字)甲、乙两文分别讲述了两位愚公的故事甲文中的愚公,苦于家门口的大山挡住了出入的道路,决定带领全家把大山搬走他的妻子却提出了两个疑虑其一是愚公年老,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难以铲平,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其二是
①〃□□口口〃(用原文填写)乙文中的愚公,向齐桓公告知这个山谷是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这位愚公养的牛生了小牛,他卖了小牛又买了一匹马驹一位少年却用
②〃□□口□口〃(用原文填写)作为理由,把马驹抢走了因此邻居们都认为这位老人很愚钝齐桓公和管仲对这位老人是否‘愚〃有
③□口(填〃相同〃或〃不同〃)的看法
(5)下面各项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选自《列子》,是一则寓言故事我们曾经学过的〃杞人忧天〃的故事也出自《列子》B.乙文中齐桓公自始至终认为愚公很愚钝,无法认同愚公任凭马驹被少年抢走的做法C.甲文中的愚公试图搬走家门口的大山,这一想法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甚至愚公的妻子对此也有疑问D.甲、乙两文中的愚公都不是真正的〃愚〃,甲文的愚公坚信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实现目标,乙文的愚公则是用巧妙的方法告诉齐桓公司法不公正的问题
1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小题(甲)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乙)小石潭记(节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以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⑴甲文的作者是—(朝代)的诗人陶渊明乙文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人名),〃唐宋八大家〃中与他同时代的是—(人名)(3分)
(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B.斗折蛇行••C.斗折蛇行D.其岸势犬牙差互•••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i阡陌交通,鸡犬相闻ii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4)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一•••A.甲文以武陵人的行踪为线索,乙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B.甲文作者对现实不满,所以虚构了一些情节,塑造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C.综观乙文,小石潭的美妙景物和幽静气氛让作者豁然开朗,心情轻松畅快D.两篇文章句式灵活,以四字句为主,杂用三五七言,造成参差错落的变化美
20.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乙】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日〃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醋
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②〃,受物之汶汶
③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
④之白,而蒙世之温螃
⑤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沉汩罗以死(选自《史记倔原列传》)【注释】
①酶薄酒
②察察洁白的样子
③汶汶污浊的样子
④皓皓洁白比喻品质的高贵纯洁
⑤温蟆(hud)昏口贵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i岂不诚大丈夫哉ii以顺为正者■iii被发行吟泽畔iv遂自沉汨罗以死■⑵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ii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3【甲】文中孟子眼中的〃大丈夫〃是怎样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4屈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也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他在〃举世混浊〃时却独自〃怀瑾握瑜〃,正如孟子所说〃—〃用甲文中的语句作答,最后因不愿〃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蝮〃,自沉汨罗江而死,这也正如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所说〃—〃请你另举一例历史上能被称为大丈夫〃的人,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他的事例答案
一、复合题共题
201.【答案】1周;战国;哲学;道⑵庄子及其后学;逍遥游;秋水
2.【答案】⑴西汉;戴圣;战国至秦汉;儒家2教学相长也
3.【答案】1陶渊明;潜;元亮;东晋;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2i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ii阡陌交通;鸡犬相闻iii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4.【答案】⑴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2i这ii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3没有管弦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公文使我身心劳累4B
5.【答案】1宋2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却不可亲近而不庄重地玩弄它3C;B
6.【答案】1刘基;《卖柑者言》2我依赖这个职业来养活自己3一团糟,如烂棉絮;比喻徒有其表,名实不符【解析】1文学常识题,这篇文章出自刘基的《卖柑者言》2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实词、虚词和句式有全面的理解再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重点字词赖、事3方法一考查文意理解,难度不大,原文对应出之烽然,玉质而金色……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方法二译文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擅长贮藏柑橘,经历一整年也不溃烂,拿出它们的时候还是光彩鲜明的样子,玉石一样的质地,金灿灿的颜色放到市场上,卖比别人的高出十倍的价钱人们争相购买他的柑橘我买到了其中的一个,切开它,像有股烟直扑口鼻,看它的里面,干枯得像破败的棉絮我对此感到奇怪,问他说〃你卖给别人的柑橘,是打算用来装满在盛祭品的容器中,祭祀祖先、招待宾客的吗?还是要炫耀它的外表用来欺骗智力障碍者和盲人的吗?这样欺骗人的行为实在是太过分了〃卖柑橘的人笑着说〃我从事这个行业已有好多年了我依赖这个用来养活自己我卖它,别人买它,不曾有人说过什么的,却唯独不能满足您吗?世上做欺骗的事的人不少,难道仅仅只有我一个吗?你还没有好好考虑这个问题〃
7.【答案】1聊斋志异;蒲松龄2i看,视ii像狗似的iii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iv睡觉3由怕狼到杀狼或〃由被动到主动〃或〃由惧怕躲避到勇敢还击〃41有序跟踪,轮流吃食,配合默契;2在不了解敌情的情况下,不盲目进攻;3一只狼假寐,迷惑敌人,另一只从后面偷袭51对待像狼一样的敌人,不要妥协退让,而应运用智慧与力量,敢于挑战敌人2狼无论多么狡猾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文学常识的积累以及对文章内容的了解与理解能力本文《狼》出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6i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重点字词的理解能力回答此题,考生应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将加点字词带回原文,立足原文,结合前后内容对字词意思进行分析就此题而言,前文说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而〃顾〃,结合句式特点,可知这里为动词,那么应该是向旁边看,环顾的意思,而非前后看因此,〃顾野有麦场〃的〃顾〃的意思是看,视这里指往旁边看这句话意思是〃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ii就此题而言,前文说过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一共有两只狼,因此其一〃是另一只〃坐〃是动词,所以〃犬〃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形容词,意思是像狗一样坐在前面iii就此题而言,〃一狼洞其中〃,从句子结构而言,〃洞〃肯定不是名词,而此句恰好缺乏动词,因此〃洞〃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结合上文可知,原意指洞穴,此处指挖洞iv就此题而言,结合前文内容〃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以及〃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可知,闭上眼睛假装睡觉的狼是故意为之,为的是让另一只狼挖洞攻击屠夫这里屠夫的〃乃悟前狼假寐〃便是指这件事,〃假寐〃的意思便是〃假装睡觉〃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能力,回答此题考生需将题干中的问题代入文章,细读原文,找出有关屠夫态度的关键语句,并结合全文内容,对其进行概括刚开始〃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这里屠夫的态度是很怕狼的,因此没有主动还击,而是被动的根据狼的反应进行回应,进行惧怕躲避〃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从这里可知,屠夫的态度转为了主动,开始勇敢的还击狼4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能力,回答此题考生需将题干中的问题代入文章,细读原文,找出有有关狼的关键语句,并结合全文内容,对其进行概括〃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从这里可知,两只狼非常的有序,即使面对屠夫扔来的食物也没有哄抢,而是一个吃,一个跟着,配合默契〃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从这里可知,狼并没有很鲁莽,在看到屠夫拿刀之后不盲目进攻〃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这里体现出狼非常聪明,一只狼做着假装睡觉,为了让另一只去挖洞从背后攻击屠夫5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与思想情感的理解、概括能力回答此题,考生需首先了解文言文讲述的内容,并根据这一内容提炼出文言文的主要思想,根据文中人物的性格、表现等等分析出所要传递的道理文中屠夫面对狼并没有一味妥协,后面转为主动还击,并且抓准时机,因此对待像狼一样的敌人,需要运用智慧、力量,敢于挑战敌人另一方面,尽管屠夫最开始被狼追赶,但是最后还是战胜了狼,尽管狼很狡黠,但是依然不是人的对手这里赞扬了人的勇敢、智慧,狼无论多么狡猾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8.【答案】1孟子;儒家2
①护城河
②通〃判〃,背叛3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4A【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本文出自《孟子》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池,护城河
②句意为亲人和朋友也会背叛他畔,通〃叛〃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虚词,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意译为辅,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重点词语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人心所向句意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内部团结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掌握A.有误,地利不如人和BCD.正确故选A
9.【答案】1《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编年;战国;五代2北宋;政治;史学3仲谋;吴4子明;吴5易;书;诗;礼;春秋
10.【答案】1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唐;柳宗元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1.【答案】1周敦颐;宋2i很ii洗iii更加iv应该3在污浊的环境中孤高自赏,体态通直,光明磊落4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5托物言志,《紫藤萝瀑布》宗璞【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常识本文的作者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3i句意为值得喜爱的有很多ii句意为在清水中洗涤过iii句意为香气传得很远更加的清香iv句意为应该是很多吧⑶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根据第一段中的〃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体态通直,光明磊落,这就是作者认为莲花是花中君子的理由4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掌握细读文本,这句话与第一段中的〃自李唐来表现当时追逐名利5本题考查写作手法作者以花寓人,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表现了乐观的生活态度
12.【答案】1B2B3D4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5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理解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A.通〃只〃,只/停止8里指神情、态度C.距离/消失D.于是/才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A.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代词,代指狼9是助词,的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D.代指狼/用⑶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叙述思路,结合关键语句概述答《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故选项D错误故选Do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其中“寐睡觉盖原来是〃是重点词语⑸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做此类题时,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断句方法读通文段,弄懂大意句意为大狼听到后,停止嚎叫,四面环顾,发现了另一棵树上的小狼,于是便丢下这个,急奔到另一棵树下,连抓带嚎跟先前一样故断句为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译文【甲】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乙】有两个牧童,在山里发现了一个狼穴,里面有两只小狼牧童商量好了,每人捉了一只各自爬到一棵树上,两棵树之间大约相隔几十步远一会儿,大狼回来了,进洞一看,两只小狼不见了,非常惊慌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爪子和耳朵,故意让小狼嗥叫大狼听见后,仰起头寻找,愤怒地奔到树下,一边嚎叫着一边抓爬着树干另一棵树上的牧童也扭着小狼让它哀鸣大狼听到后,停止嚎叫,四面环顾,发现了另一棵树上的小狼,于是便丢下这个,急奔到另一棵树下连抓带嚎跟先前一样这时,前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嚎叫起来,大狼又急忙转身奔到第一棵树下就这样,大狼不停地嚎叫,不停地奔跑,来回跑了几十趟,渐渐地脚步慢了,嚎叫的声音也弱了,最后奄奄一息地僵卧在地上,很久不再动弹两个牧童从树上爬下来细看,大狼已经断气了牧童得到了两只小狼
13.【答案】1i告诉,对说ii只,只是iii于是,就iv到,等到⑵有的人;看;拜访;靠近3B4i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推托ii鲁肃于是拜见吕蒙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5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6示例1两文的作用是一样的,〃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写吕蒙杰出的才略征服了鲁肃,让鲁肃刮目相看,突出吕蒙才略出众示例2两文的作用是不一样的,〃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写吕蒙杰出的才略征服了鲁肃,让鲁肃刮目想看吕蒙传节选是为了突出吕蒙才略出众而《孙权劝学》,是为了与吴下阿蒙进行比较,突出学习的好处
14.【答案】1陶渊明2B⑶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4C【解析】5〃谨慎〃不妥
15.【答案】1文天祥;南宋;孟子,告子上4作者在文末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用意是—A.暗示他和诸葛亮、扬雄等古代先贤一样有名B.以此自比,表达他以古代先贤为榜样的志向C.通过比较,表明他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一样简陋D.抒发他对诸葛亮、扬子云等古代先贤的怀念之情
5.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下面各题过零丁洋文天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⑴以上诗文的作者所处朝代为—朝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⑶选出诗文所传达的精神追求1《过零丁洋》—2《爱莲说》―A、与民同乐B、洁身自好C、舍生取义D、寄情山水
6.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炸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转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叠躯一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2C3所以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情4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3舍生取义,面临选择时为了正义付出生命【解析】1写〃孟子〃也可,但写错扣分⑶关键字〃是故〃〃甚于〃〃者〃
16.【答案】1只ii大iii生枝蔓iv少2i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ii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3C4示例一我认为刘禹锡更像菊花那样的隐士他不屑为官场所累,身居陋室,调素琴,阅金经,远离世俗的污浊,独善其身示例二我认为刘禹锡更像莲花那样的君子他以古代名贤自况,表达出自己也具有他们那样的志趣、操守与抱负,表达出自己即使在污浊的世间,也要保持高洁情操高远【解析】1i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惟吾德馨〃中〃惟〃是只〃的意思ii〃谈笑有鸿儒〃中〃鸿〃是〃大〃的意思iii〃不蔓不枝〃中的〃蔓〃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生枝蔓〃的意思iv〃陶后鲜有闻〃中〃鲜〃是〃少〃的意思2i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关键词的翻译,〃丝竹〃意思是〃奏乐的声音〃,〃案牍〃指的是〃官府的公文〃,〃劳形〃译为〃使身体劳累〃ii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关键词的翻译,〃而〃意思是〃却〃,〃亵玩〃是〃玩弄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C选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美名远扬的品质;前两者与后者之间没有因果的关系,因而C选项错误4方法一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结合《陋室铭》的内容,和《爱莲说》中所写到的〃莲〃和〃菊〃的特点来回答即可示例我认为刘禹锡更像菊花那样的隐士他不屑为官场所累,身居陋室,调素琴,阅金经,远离世俗的污浊,独善其身方法二【参考译文】【甲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乙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17.【答案】1C2i与读书人分别几天,就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了,长兄你知晓事物怎么这么晚啊?ii所以君子不能够不学习,容貌也不能够不修饰3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4D【解析】1过经过4A项,《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B项,〃古人都可以自称,孤,〃表述有误,〃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C项广严厉批评〃表述有误故答案选Do
18.【答案】1D2C3C4
①焉置土石
②牛不能生马
③不同5B【解析】1D选项有误,〃名〃应译为命名⑵A选项,以凭借/把B选项,且将近/况且C选项,〃遂〃字均译为于是,就D选项,故:因此/过去,曾经3〃何为〃是〃为什么〃的意思因此〃何为以公名〃应该翻译为〃为什么叫这个的名字〃4
①根据甲文〃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可知,愚公妻子的疑问有二其一是〃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其二是〃焉置土石〃?
②根据乙文〃一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可知,少年抢走马驹的理由是〃牛不能生马〃
③乙文中,齐桓公认为〃公诚愚矣〃,而管仲则认为〃此夷吾之愚〃故此空应该填〃不同〃⑸乙文中,齐桓公第一次听到这个山谷叫愚公之谷时,表现出的态度是〃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此时齐桓公看老人的相貌,还不认为老人很愚钝后来听了老人的马驹被少年抢走的事,才认为〃公诚愚矣〃因此B选项中〃齐桓公自始至终认为愚公很愚钝〃的说法有误
19.【答案】1晋朝;柳宗元;韩愈2A3i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关键词阡陌、交通ii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停留太久,于是记下当时的情景就离开了关键词过、居、之、去4C【解析】4乙文作者借山水求解脱却又最终无法解脱,小石潭凄凉幽深的气氛含蓄地表达了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
20.【答案】1i真正,确实ii标准,准则iii同〃披〃,披散iv于是,就2i他们一发怒,诸侯都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便太平无事ii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能够随时势的变化而改变3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不能因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而迷惑、动摇、屈服4不得志,独行其道;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示例一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誓死不降元示例二苏武持节牧羊终归汉【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应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根据【甲】文中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等语句可以概括出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根据【甲】文中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可以概括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根据【甲】文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概括出大丈夫不能因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而迷惑、动摇、屈服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屈原生活在〃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时代,他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保持自己的节操和志向所以,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不得志,独行其道他自沉汨罗江而死的行为也印证了孟子的“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的观点在列举历史上能被称为〃大丈夫〃的人,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他的事例时,要注意将人物与事件对应起来,表述应准确无误【参考译文】【乙】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他的脸色憔悴,形体和容貌都像干枯的树木一样一个渔翁看见就问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屈原说〃全世界混浊却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却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翁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能够随时势的变化而变化全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顺着潮流推波助澜众人都醉了,为什么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为什么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和志向,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用手弹去冠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入水中,葬身鱼腹,又怎能让高尚纯洁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尘垢!〃于是写下了《怀沙》赋……因此他便抱着石头自沉汨罗江而死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⑴以上文字节选自—写的—O⑵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吾赖是以食吾躯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在文中的意思为它的外表如金似玉,它的内部却O现在形容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儿何哉?止增笑耳1本文选自文言小说集《—》,作者是清代文学家—人名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i顾野有麦场ii犬坐于前*iii一狼洞其中IV乃悟前狼假寐3请结合文章回答面对贪婪的恶狼,屠户前后的态度有何变化?4作者说〃狼亦黠矣〃,请从文中找出体现狼之〃黠〃的地方⑸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本文节选自《—》一书,是一家经典2解释加点词含义
①迫非不深也
②亲戚畔之*3翻译句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注意加点字词的翻译―••••••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本文作者要阐述的观点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8.〃得道者多助〃中的〃道〃在文中指〃仁政〃:・〃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之间有递进关系,顺序不能颠倒D.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多助〃与〃寡助〃的对比
9.文学常识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一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2司马光,朝代家、家3孙权,字,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国的创建者4吕蒙,字—,三国时—国的名将5经,指《—》《—》《—》《—》《—》等书
10.填空1《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也可,是属于散文的范畴作者是朝的o2写鱼静态的句子是—;写鱼动态的句子—;写鱼情态的句子—o3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句子是—o4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o5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是—o
11.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⑴本文作者是人名,字茂叔,号濂溪,朝代哲学家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i可爱者甚蕃—ii灌清涟而不妖—iii香远益清*IV宜乎众矣⑶作者认为莲是花中的君子,理由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两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4结尾写〃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与前文哪句话相照应?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⑸本文借赞美莲表达了作者的高尚品格,这是什么表现手法?本学期教材所学的现代散文中,也有篇章运用了这样的写法,请写出其中一篇的题目和作者
12.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下列各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持小狼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之,气已绝矣!得小狼二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B.意暇甚意甚仓皇••••C.相去数十步意与日去D.乃舍此乃悟前狼假寐••••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两狼之并驱如故竖下视之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宋之丁氏••••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一A.甲文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B.乙文牧童的智慧与勇气、狼的急迫焦躁与疲于奔命,活灵活现,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C.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两牧竖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D.《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明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13.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土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土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资治通鉴》吕蒙传节选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日〃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日〃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日〃临时施宜〃蒙日〃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划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日〃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三国志》1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i权谓吕蒙日—*ii但当涉猎—*iii蒙乃始就学—IV及鲁肃过寻阳—*2借助工具书,解释下表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词语古代汉语词典义项部分1或说肃日_______
①有的,有的人
②也许,或许
③又•2君宜顾之_____
①回头看引看
②关心,照顾引思念
③副词反•而,却3遂往诣蒙―*
①到……去引拜访
②学问达到高深的境界4肃于是越席就之________
①接近,靠近,趋向
②完成,达到
③即使•3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外,又有爱称、敬称等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属于自称的一项是—A.君与家君期口中B.吾口三省吾身•♦♦c.卿今当涂掌事D.君宜顾之••4根据〃留、替、调、补、册上的文言文翻译方法,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i蒙辞以军中多务ii遂拜蒙母,结友而别⑸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给句子断句限断3处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6两文都写至〃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从选文内容看,作用是否一样?分别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14.阅读《桃花源记》的节选文字,完成下列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土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本文作者是O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一A.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交通运输事业••••C.咸来问讯咸全,都D.欣然规往规打算,计戈上••3翻译下列句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一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纯朴、热情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谨慎,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15.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下面四小题跨越千年,总有一些精神和追求亘古不变一一[甲]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鱼我所欲也节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不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1甲诗作者人名是朝代政治家、文学家乙文选自《》2以下对甲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一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表现生平艰难、命运多舛B.颔联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表现国破家亡的痛苦C.颈联运用拟人的手法,借地名表现被俘后孤苦无依的内心苦痛D.尾联以自问自答,表现出诗人的民族气节和对国家的一片赤诚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句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4请根据要求填写以下表格篇目摘录体现中心主旨的诗文原句共同的追求用自己语言概括甲诗1_____3_____乙文2_____
1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i惟吾德馨*ii谈笑有鸿儒iii不蔓不枝IV陶后鲜有闻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i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ii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的文辞精练,一般都用韵,读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说〃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D.乙文通过赞美,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4周敦颐〃独爱莲〃,是爱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入世态度;陶渊明〃独爱菊〃,是爱其〃花之隐逸者也〃的隐者风度你认为刘禹锡是〃莲〃那样的君子,还是菊〃那样的隐士?请结合《陋室铭》中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17.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孔子谓伯鱼
①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污池
②,水潦
③注焉,翟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注释】
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
②污池水池
③水潦雨水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C.及鲁肃过寻阳•治研究D.其容体不足观也•见了解过拜访足值得⑵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i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