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重难点诗歌表达技巧15[满分技巧诗歌重点,高考难点,答题中的综合点表达技巧,称其为诗歌重点,是因为它成就了诗歌的精粹美,任何一首诗,都有其独到的表达技巧;称其为高考难点,是因为考生对一些表达技巧界定不准,区分不清,赏析不到位,肚里有话不会说;称其为答题中的综合点,是因为其他题型的解答,常须结合表达技巧进行分析表达技巧,或称写作手法,或称艺术手法,或称艺术技巧,一般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借代等二是表现手法,包括一些具体的表现技巧,如烘托、反衬、对照、渲染、铺垫,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等等;也包括形象意义的表现方式,如象征;也包括联想、想象等组织材料的方式三是表达方式,主要是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四是结构技巧,如起承转合、以小见大、以景结情等题型一修辞手法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修辞格的表达效果此类题型所涉及的修辞手法中,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双关、叠字是考查重点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具体分析,不能泛泛而谈答题思路第一步,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第二步,阐释此种修辞格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简要翻译解释)第三步,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格的艺术效果,即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或表达了怎样的主题题型二表现手法狭义的表现手法,常见的有赋比兴、抑扬、联想、想象、渲染、烘托、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等但在实际做题中,当问到表现手法时,往往把表达方式中具体的抒情方式与描写方式也纳入其中,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用典抒情、托物言志、白描、细节描写(动作、神态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这就是广义的表现手法而以下所讲的是狭义的表现手法,是除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之外的常用的诗歌表达技巧题型三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鉴赏的重点是描写的手法和抒情的方式题型四结构技巧
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炼句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先要弄清题干中“结用事佳切”的意思,即结尾记事非常贴切、非常好,然后结合尾联所写的内容,从锤炼词语、分析内容等角度赏析尾联意思为晋军将领刘琨在高楼上多次吹奏胡笳曲,从夜晚吹到天亮,最终以胡笳退兵,胡人撤军其中“三”指多次,“晓”指拂晓,此处意为新生的一天的开始,意味着希望;“掩涕”一词,渲染出刘琨攻心战产生的强大力量刘琨在高楼上多次吹奏胡笳曲,以勾起胡人的思乡之情,瓦解敌方的心理防线,最终敌军撤兵而还,晋阳城终于解除了危机综合以上可知,尾联的叙事收笔干净有力,用笔神妙,即“用事佳切
七、【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大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小题2022-2023次朴翁
①游兰亭韵姜夔亚字桥亭面面风,六人同坐树阴中松交归路如留客,石碍流杯故恼公山色最怜秦望
②绿,野花只作晋时红夕阳啼鸟人将散,俯仰兴怀自昔同【注】
①朴翁即葛天民,字朴翁与作者姜夔交往甚密,颇多唱和之作
②秦望山名,在绍兴东南四十里,秦始皇曾登此山望东海,故名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地点、人物、环境,勾画了一幅雅士游聚图,将物与人、情与景融为一体B.颔联运用拟人与夸张手法,展现了松树的热情好客和水中石头的有意捉弄的情态C.通览全诗,语言简练流畅,含蓄隽永,清新淡雅,感情纯真自然,描绘了兰亭景色D.这是一首唱和之作,有限的语言中,几乎包含了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全部内容★
17.姜夔这首诗多处可见《兰亭集序》的影响,试简要分析颈联如何体现了王羲之笔下的“游目骋怀”?【答案】
16.B
17.颈联上句由近及远,写到离眼前几十里外的秦望山,可谓“游目下句接着又由远及近,写兰亭周围之野花,说野花还同东晋王羲之等游兰亭时一样鲜艳,可谓“骋怀”,把空间的由远及近与时间的由近及远交叠使用,使整首诗的格调在这里由乐转悲(意思对即可)【解析】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颔联运用拟人与夸张手法”错误颔联可以这样理解归路上松树低垂的枝干交拂于前,仿佛有意留阻游客;水中石块挡住漂在水上的酒杯,似乎在有意捉弄葛天民根据句意可知,颔联中没有运用夸张的手法,运用了拟人的修辞与联想、想象的手法故选B
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描写的能力颈联“山色最怜秦望绿,野花只作晋时红”,意思是秦望山那翠绿的山色最是惹人喜爱,野花还同王羲之游兰亭时一样鲜艳作者先承颔联,拓开视野,由近及远,写到离眼前几十里外的秦望山,可谓“游目”一个“绿”字,让人不禁想起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之佳句,故画龙点睛,把万物复苏,欣欣向荣之春景用一“绿”字作了总体概括作者说他最喜爱秦望山一片翠绿之山色,实则因爱兰亭之美景所至,这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拓展,这是一种爱屋及乌的心态接着又由远及近,写兰亭周围之野花,说野花还同东晋王羲之等游兰亭时一样鲜艳这里写作者之“骋怀把空间的由远及近与时间的由近及远交叠使用,让人不禁生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慨叹抚今忆昔,整首诗的格调在这里由乐转悲,为尾联之人生感怀作了很好的过渡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结构上的“起一承一转一合”,行文上的由“景”到“情”、由“景”至U“理”、由“事”至“理”,都显示出诗歌篇章结构上的艺术常见的结构技巧有铺垫、卒章显志、首尾呼应、以景结情、重章叠句、抑扬结合等对此,高考命题时有涉及,经常会就诗歌的开头、中间、结尾、整体结构等设置问题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反语、明考型直接问技巧]反问、双关、互文暗考型标有“赏析”“如何表现”等词J串题型1_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衬托、一对比、联想、想象、用典整体看表现手法1生什5局部厂描写:视听结合、观察顺序、正侧结合、动静结看修辞手法」■审氾围一合、虚实结合、细节描写、白描■「直抒胸臆一个哪种1由4身L2H间接抒情:借“人”抒情、借事抒情、多个哪些上审数量一卮「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宽角度笼统问表达技巧工宙角商—窄角度开门见山型明确从哪个角度赏析)L开4托物起兴型L头—交代背景型了题依据对象]依文照应工首尾照照应据关系-依据准确应一线层级一判断厂情线索依据位置-依据技*物线巧特征」L事线「启人想象型紧贴诗歌本身赏效果工赏出--卒章显志型1-紧贴技巧本身赏效果上效果以景结情型Y命题趋势
一、(湖南省永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修辞次韵答丁端州
①手法王安石表现手法莫嗟荒僻又离群,且喜风谣岭北闻审表达题铜柱虽然蛮徼接,竹符还是汉家分方式春书来逐衡阳雁,秋骑归看陇首云相见会知南望苦,病骸今似沈休文
②【注】
①丁端州丁宝臣据记载,其在越州“除弊兴利甚重,再迁太常博士,移知端州”端州,今广东肇庆
②沈休文南朝梁文学家沈约结构答技巧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内容可知,丁宝臣因在越州治理有功而移官端州,但他心中更多的是郁闷B.第五句中的“春书来逐”点明了时令和事件,并且巧妙地呼应了诗题中的“次韵”C.中间两联采用流水对,体现了王安石律诗“用法甚严,尤精于对偶”的创作特点D.诗人以“南望苦”悬想友人思念自己以致心中凄苦,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意蕴★
16.本诗“莫嗟”一词开宗明义,安抚友人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写作意图的【15〜16题答案】【答案】
15.D
16.
①“莫嗟”开篇,直接劝导友人不必因荒远之地和离群索居而感伤
②“且喜”领起,以当地的风俗闻名岭北,有汉家官员在此驻守,来劝慰友人;畅想友人秋天便可乘骑归来,表达对友人早日归来的希望
③尾句用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深来宽慰友人,带给友人心灵的慰藉【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悬想友人思念自己”错,“相见会知南望苦”,那时候相见,你就会知道我每每南望遥思故人,心中也十分凄苦应是诗人思念友人故选D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思想情感的能力“莫嗟荒僻又离群”,不要为在荒远之地离群索居而感伤直接劝导友人不必因眼前的情况而感伤“且喜风谣岭北闻”,暂且为它的风俗闻名岭北而高兴吧“铜柱虽然蛮徼接,竹符还是汉家分”,代表与中原分境的铜柱虽是南方少数民族浇铸的,但还是有汉家的官员在那里驻守的这是以当地的风俗闻名岭北,有汉家官员在此驻守,来劝慰友人“春书来逐衡阳雁,秋骑归看陇首云”,现在你的书信随着衡阳归雁而来,希望到秋天你就可以乘骑北归表达对友人早日归来的希望“相见会知南望苦,病骸今似沈休文”,那时候相见,你就会知道我每每南望遥思故人,心中也十分凄苦,现在身体就已经孱弱似沈休文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深来宽慰友人,带给友人心灵的慰藉
二、(2022高三上.山西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惜红衣姜夔吴兴
①号水晶宫,荷花盛丽陈简斋云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亦可见矣丁未之夏,予游千岩,数往来红香中,自度此曲,以无射宫歌之箪枕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
②墙头唤酒
③,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试望故国眇天北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
④秋色【注】
①淳熙十四年丁未,诗人寓居吴兴(今浙江湖州)
②甘碧香甜鲜碧的瓜果
③墙头唤酒化用杜甫诗“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写杜甫在佳客来访时,向邻家借酒,一唤邻家就把酒从墙头递过来
④三十六陂言水乡湖塘之多,也是荷花生长的环境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墙头唤酒”句,借用杜甫诗句,但又反用其意,写自己客居他乡,无人造访,表达出内心的孤独与冷清B.本词用字精练,生动传神,如“换”字写词人感到时光飞快,“半”字写荷花已凋零大半,“虹梁”使用比喻,具有诗情画意C.“维舟”两句远望,“可惜”两句感叹,“问甚时”两句遥想,字里行间希望与无奈交织,流露出矛盾的感情D.本词结构曲折精微,开头描写生活细节,中间交代时序变迁,层层暗示寂寞之情,结尾时才倾吐出怀人相思的期盼之苦★
4.此词为姜夔自度曲,“红衣”即荷花,请结合全词(包括小序)分析“红衣”在词中的作用【答案】
3.B
4.
①小序中描写荷花的“盛丽”,交代了写作此词的缘由,词作对荷花“丽与“香”的描写,为诗歌营造了清新优美的意境,表达了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②作为线索,结构全篇从序中的“一路荷花相送”“往来红香中到红衣半狼藉”再到结尾期待同赏荷花的愿望,“荷花”贯穿词作,连缀全篇
③借景抒情,借荷花的美好,抒发无人同自己共“游历”,无人同赏荷花的孤寂之情,以及对远方“美人”的思念之情(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2)本题考查鉴赏作品重要词语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意象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渲染气氛,营造意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为情铺垫;贯穿全诗,成为线索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意象本身的含义及诗歌内容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CD无误B.“时光飞快”错误此处“换”字,是写词人感觉时光缓慢、通过抚琴读书打发时光故答案为Bo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结合“吴兴号水晶宫,荷花盛丽可知小序中描写荷花的“盛丽”,“予游千岩,数往来红香中,自度此曲”,交代了写作此词的缘由,“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词作对荷花“丽”与“香”的描写,为诗歌营造了清新优美的意境,表达了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从序中的“一路荷花相送”“往来红香中到红衣半狼藉”再到结尾“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期待同赏荷花的愿望,可知“荷花”作为线索,连缀全篇,贯穿词作借景抒情,“维舟试望故国眇天北”,舍舟登岸后,遥望天北故国,却唯渺邈而已“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可惜,此水乡尽管清绝之地,竟不得与故国之美人一起饱览旖旎的风景美人在天一涯,渺不可及呵借荷花的美好,抒发无人同自己共“游历”,无人同赏荷花的孤寂之情,以及对远方“美人”的思念之情
三、(济宁市名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考)阅读下面两首咏柳絮的词,按要求完成15〜16题唐多令林黛玉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①一团团、逐对成逑
②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临江仙薛宝钗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注]
①燕子楼,在今徐州市,唐朝张建封为其爱妾关盼盼所建张死后,关盼盼独居此楼十多年
②逐对成逑形容柳絮与柳絮碰到时,粘在一起“逑”即球”
15.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柳絮词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将柳絮自比,来表达了内心的情感B.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一意思是柳絮可不断借助好风之力,直上青云这里化用了宋朝侯蒙《临江仙》中“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之意境C.薛词“蜂围蝶阵乱纷纷”一句,以蜂蝶纷飞之状,来喻写柳絮的疏狂自得,着一“乱”字,尤其传神D.黛玉拟的这首词深刻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词缠绵凄恻,催人泪下全词语多双关,明显有借柳絮隐说人事的用意,而又浑然无迹,表现出精美的艺术技巧★
16.同是写柳絮,但是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词却明显不一样,请比较分析两首词的不同之处【答案】
15.C.“来喻写柳絮的疏狂自得”错误这一句的意思是“成群的蜂蝶纷纷追随柳絮”,并没有突出“柳絮的疏狂自得”
16.
①柳絮的意象不同林诗的柳絮漂泊、命薄、愁苦、伤感、任性薛诗的柳絮自信、随缘、开朗、积极向上
②意境(诗风)不一样林诗的意境灵动、富有才情、别具一格理想主义薛诗意境浑厚、淳朴现实主义
③情感和形象不一样林诗抒发了自己寄人篱下,漂泊无依,凄楚哀婉的境况表达了(倾诉了)无依无靠、无力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抒写内心的孤独与悲伤薛诗写了柳絮不随流水,不堕泥土,借风力,飞上云霄,积极昂扬的精神,意境浑厚,表现了薛宝钗的积极入世,的心态,不自怨自艾,志存高远的心态
四、【山东省新泰市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2022-2023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宋】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倚栏杆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
①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
②,杜若
③满芳洲【注】
①沉累指屈原
②虞舜虞是传说中远古部落名,即有虞氏,舜为其领袖,故称虞舜
③杜若;一种芳草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描绘出洞庭湖的美好风光,君山暮霭萦绕,沅湘两岸草木葱茏,境界阔大高远B.从日落西山到缺月升空,词人凭栏久立,沉迷美景,旅途劳累随风而逝,愉悦之情油然而生C.下阕开头五句运用夸张、反问、排比等手法描绘岳阳楼的雄伟,跌宕飞动,为下文抒情张本D.词人因屈原展开联想,希望有贤明的君主可以发现并重用自己,尾句以景结情,意蕴悠长★
16.在文学的殿堂里,我们总是能够看到月亮的光华请分析本词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月”这一意象审美意味的不同【答案】
15.B
16.
①月之情状不同一为春天的弯月,一为秋天的将圆之月
②描写手法不同,本词写一弯残月,如帘钩高挂,运用比喻手法;《过洞庭》中“素月分辉”讲明月把自己的光辉分给洞庭,运用拟人手法,“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又用江水之澄澈映衬月光的皎洁
③营造意境不同本词借缺月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为下阕抒发作者的离忧做铺垫;《过洞庭》情景交融,水月之澄澈即是词人心灵之澄澈,表现了词人的磊落胸怀【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沉迷美景,旅途劳累随风而逝,愉悦之情油然而生”错,词人自称“倦游客、指仕宦不得意而思退归,并非旅途劳累;长久地“倚栏杆”也没有体现愉悦之情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本词“缺月挂帘钩”写天上的月亮好似帘钩“缺月”即残月,描写春天的弯月形象这是运用比喻修辞,以高挂的“帘钩”比喻一弯残月,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为下阕抒发词人心境的悲凉创设了氛围,营造了意境《过洞庭》写的是中秋之月,词人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把自己的光辉分给了湖水,运用拟人修辞,把月亮人格化,写出月亮的多情“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是说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素月”“明河”两个意象点出了天空的特征,“分辉”“共影”则写出了秋水长天一色的美景“表里俱澄澈”是这首词主旨所在,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层是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澄澈另一层是说三万顷湖上扁舟上的我,也有如秋月,有如秋水,我就是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男子汉、大丈夫“表里俱澄澈情景交融,不仅是写景,而且也是写人,写自己品格之美最后从月的情状、描写手法和营造意境等角度总结出不同点
五、(湖南省常德市2022年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秋宿湘江遇雨谭用之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①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
②村C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
③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注】
①舞刘琨即刘琨舞剑,刘琨,西晋人,少有志气,与祖邀为友,二人曾同被共寝,夜闻鸡起舞互勉
②薜荔桑科常绿攀援或匍匐灌木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
③《楚辞•渔父》有云“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间大夫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锁梦魂”紧扣题中“宿”字,交代了泊船湘江的处境,流露出无奈怅惘之感B.颔联中“万里”“千家”极言芙蓉之盛、薛荔之多,描绘出一幅雄奇而壮阔的图画c.第六句中的“谁肯重王孙”刻画出诗人不慕名利、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性格特点D.该诗描绘湘江秋雨的苍茫景色,抒发了身世之感和思乡之情,情境相生,动人心魄★
16.试分析尾联的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6分)【答案】()1C
(2)
①艺术手法以景结情,运用典故,暗用屈原与渔父之事屈原虽然不被世人理解,但是尚有渔父与之对话,而自己竟然连屈原都不如,一种世无知音的悲愤溢于言表
②表达效果表达出了诗人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壮志难酬的慷慨不平之感译文湘江上阴云笼罩,使人心情郁闷深夜里徘徊江岸,想起刘琨的远大抱负秋风吹动,万里芙蓉花摇曳生姿暮雨洗尘,千村的薜枝苍翠可爱乡思难耐,看见橘柚更令人悲叹羁旅他乡,如被弃的山野之人无人看重就是打鱼人和我相见,也不与我说一句话自管吹着长笛回岛去了【点评】诗歌鉴赏做到五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这里的“王孙”是指隐者,这里是诗人以王孙自比诗人游官他乡,羁旅湘江,虽拘济世之志,终感报国无门,就和那被遗弃的山野之人一样,无人看重,所以说,“旅游谁肯重王孙”而非不慕名利、蔑视权贵故选Co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先要明确尾联所用手法,再分析效果“渔人
③相见不相问”运用典故,借用屈原的典故表达效果借用屈原的典故,是为了说明诗人像屈原一样不被理解的悲愤;“长笛一声”引发了读者的相想象空间
六、【福建省三明市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2022-2023胡笳曲
①王昌龄城南虏已合,一夜几重围自有金笳
②引,能沾出塞衣听临关月
③苦,清入海风微三奏高楼晓,胡人掩涕归【注】
①胡笳曲乐府旧题据《晋书》《世说新语》等记载,西汉末年,北方匈奴入侵中原,晋军将领刘琨在晋阳被敌军重重围困,无法解脱;最终他利用一支胡笳,退敌五万精兵,传为战争史上的佳话本诗写的就是比事
②金笳即胡笳,管乐器自西域传入中原
③关月乐府旧题有《关山月》,下句中“海风”所指不详,可能也是乐府旧曲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着一“已”字表明情况万分危急,“几重围”更是言简意赅地突出事态的严重B.胡笳一“引”让出塞衣”上落满思乡泪,这和“儿女共沾巾”的离别之泪同样的悲壮沧桑C.颈联虚实结合,着重表现胡笳乐曲,将乐曲中展现之景写得宛如眼前实有之景,写活了胡笳声D.这首诗以诗歌艺术的方式完整地记录了胡笳退兵这一载入史册的事件,可以看作是叙事诗★
16.《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认为此诗“结用事佳切”请结合尾联具体内容简要赏析【答案】
15.B
16.
①尾联叙事,写刘琨再三吹奏胡笳曲,拂晓时分,终于让胡人失去斗志,流泪撤兵而回
②“掩涕”一词生动地表现出了刘琨攻心战产生的强大力量,也为本诗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③拂晓是新生的一天的开始,意味着希望;而敌军终于撤兵而还,晋阳城也终于解除了危机尾联收笔干净有力,用笔神妙【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同样的悲壮沧桑”表述不当,“儿女共沾巾”的离别之泪是柔弱婉约,而本诗中的思乡之泪则更加悲壮沧桑故选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