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蓝天股分财务状况的具体分析我们寻觅到判断蓝田股分会计报表反映其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真实程度的重要线索如下第
一、蓝田股分1998年至2000年流动资产逐年下降,其中,应收账款和“其他流动资产”项目逐年下降,到2000年流动资产主要由存货和货币资金构成第
二、蓝田股分1997年至2000年资产逐年上升主要由于固定资产逐年上升,流动资产逐年下降,到2000年资产主要由固定资产构成第
三、蓝田股分1997年至2000年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流动比率逐年下降,至U2000年二者均小于1o这说明蓝田股分经营活动创造的现金流量补充固定资产投资占用资金的能力越来越弱,偿还短期债务能力越来越弱第
四、蓝田股分1997年至2000年主营业务收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和固定资产逐年同步上升,其中,固定资产增长超过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逐年下降这说明蓝田股分的“钱货两清”的交易越来越多,赊销越来越少第
五、固定资产增长速度几乎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长速度同步这说明蓝田股分将绝大部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转变为固定资产第
六、蓝田股分流动资产持续下降,应收账款大幅度下降,而存货1997和1998年大幅度上升后,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存货占流动资产比例逐年直线上升,存货占资产比例1998年以后保持在1015%之间根据趋势分析发现的线索,我们可以发现蓝田股份的主营业务收入中可以证实销售收入的应收账款越来越少,无法查询交易凭证的现金收入越来越多蓝田股分的主营业务收入越来越多地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转化为如“渔塘升级改造”等固定资产
二、资产规模扩张和公司业绩的情况及疑点-资产规模扩张和公司业绩的情况蓝田股分于1996年发行上市,从发布的财务报告来看,该公司上市后向来保持着优异的经营业绩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
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
28.38亿元,增长了近10倍;上市后净资产收益率始终维持在极高的水平,最近三年更是高达
28.9%、
29.3%、
19.8%,每股收益分别为
0.82元、
1.15元和
0.97元,位于上市公司的前列二资产规模扩张和公司业绩的疑点及具体分析作为一家传统的农业和食品加工企业,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确实出乎普通人的想象笔者依据蓝田股份上市后历年的财务报告(截止2000年报)以及相关公开信息对该企业的财务作了客观分析,发现其中一些问题可能还需要公司方面进一步说明历年财务报告显示,该公司资产规模这几年扩张过快,其增长与业务的扩张不成比例,这反映在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近三年内下降较快,分别为
096、
0.79和
0.65o具体地从资产构成来看,蓝田股分上市后的流动资产规模基本在一定区间内变动,而固定资产(包括在建工程)的增长速度却要远远高于流动资产,公司每年都有巨资用于工程建设至2000年底,蓝田的固定资产已达
21.69亿,占总资产的
76.4%,可以说公司经营收入和其他资金来源大部份都转化为了固定资产企业固定资产的形成是经营收入的转化或者是资金支出的资本化(即将当期的费用支出计为资产的增加,而通过折旧的形式分摊到以后各期,如果计入在建工程,甚至连折旧都不必提),于是固定资产计价的不实会虚增企业经营收入或者低估当期费用,从两方面都能起到增加当期利润的作用而蓝田股分固定资产扩张过快,其可靠与否无疑决定了前几个年度利润的质量具体分析公司历年报表内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积累折旧等项目,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在建工程工期迟延,支出超预算比如公司自募资金项目一一莲花酒店二期工程,1996年就开始施工向来到2000年末尚未完工,向来保持在建工程项目上又如洪湖菜篮子二期工程,原预算2亿,但截止到2000年末,公司已积累在此项目上投入
4.17亿(包括该工程的细分项目),超支100%对于这些异常,公司没有合理解释
2.工程及固定资产项目分类混淆公司对工程项目的分界较为含糊,时常在费用支出的归属上混淆,
1999、2000年报内多次浮现调整在建工程、累计折旧项目账面金额的现象
3.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过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延长,会降低每年应摊的折旧费用,从而提高早期年度的利润根据蓝田2000年报信息,该公司以前年度制定的折旧年限过长,2000年依据《农业企业财务制度》,大幅度缩短了一些固定资产的年限,增提了巨额折旧,导致当期利润比原折旧政策下估算的利润减少4800万元值得指出的是《农业企业财务制度》1993年就开始实行,为何公司当初不依照执行?以往年度折旧年限过长对这些期间的利润产生多大影响,公司年度报告也未作说明总的来看,农业企业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较多涉及对自然环境的管理改造,具有较大的外部性,一些权益的归属以及费用金额很难明确界定,给资产计量和评估带来艰难,一些费用性支出是否可以计入固定资产也没有明确标准由于农业行业的特殊性,上市公司除依照股分公司会计制度外,还应参照一些行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但这些制度过于笼统,而且大多于
1992、1993年制定并实施,是否能够适应当前上市公司大资本、高产业化程度的运作还存在疑问这一问题也反映在长期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等其他资产项目中,比如蓝田股分将数额巨大的湖面开辟费、种植基地开辟费用计入长期待摊费用,这些具有行业特殊性的费用资本化应该加以说明
三、公司收入的情况及疑点
(一)公司收入的情况2000年3月份,蓝田股分总经理瞿兆玉曾经公开说:洪湖有100万亩水面可以开辟,蓝田股分现在只开辟了30万亩,而高产值的特种养殖鱼塘面积惟独1万亩,这种精养鱼塘每亩产值可达3万元,是粗放经营的10倍,开辟潜力还大着哩
(二)公司收入得疑点及具体分析看到这,不少人就会被吓了一跳2000年上市的武昌鱼股分有限公司,他们养的武昌鱼的精养鱼塘一亩也就2000来块钱,而武昌鱼的招股说明书也显示,拥有
6.5万亩鱼塘的武昌鱼,其养殖收入每年惟独五六千万元,单亩产值不足1000元,不到洪湖“粗放经营”的1/3,更不消说和蓝田的“精养鱼塘”比了同在江汉平原的鱼米之乡,武昌鱼也不是很便宜的鱼,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按立体养殖的说法算,从13块钱一斤的桂鱼到三四块钱一斤(均指市场零售价)的草鱼、鲤鱼、鲫鱼等分层养起,最后鱼的平均产值不会超过15元/公斤,而正常来讲,给一级鱼贩子的价格至少要低到市场价的一半摆布这样算下来,各种鱼的平均批发价绝不会超过10元钱/公斤(武昌鱼在预测其高密度流水养殖项目时的鱼价是9元/公斤),按这种算法,“每亩3万元”意味着蓝田的一亩水面至少要产3000-4000公斤鱼,就是说,不到一米深的水塘里,每平方米水面下要有50--60公斤鱼在游动这么大的密度,不说别的,光是氧气供应就是大问题,恐怕惟独在实验室里才做得到止匕外,渔业的季节性很强,上半年喂饲的资金投入很大,产出却很少,此时的资金周转速度较慢,而下半年现金回笼情况较好然而,我注意到蓝田股分的中报和年报好像从没有反映出这种季节性因素,对此我也十分不解再说蓝田的那两种饮料,论名气不比露露、椰岛等饮料小,看销售收入也差不太多,可是你向周围的人打听一下,在这三款饮料中,有多少比例人会时常选择野莲汁、野藕汁?问题来了,一年上亿罐饮料都被谁喝掉了?几个亿的销售是如何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