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5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考点散文的语言艺术13膜揪纸7挺拔之姿朱以撒❶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艺术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来,在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❷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竹海无际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那就好了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亮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每一天太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山野稼嵇,先是基于温饱的认识——每一竿竹都可以构成生存的支架,把一个个家庭托住,不至于坠入饥寒之中而每一枚笋,春日之笋也罢,冬日之笋也罢,对于一位腹内空洞的人而言,简单地烹调之后,无异于美味了那些没有成为餐桌美味者,不舍昼夜继续伸长,令人仰望那些被山农认为是成熟了的竹子,在叮叮咚咚的刀斧声中倒下,削去枝叶,顺着规划好的坡道滑下,被长长的平板车载着,进入再加工的程序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扎着生长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蛛了❸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竹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它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❹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屈原的《离骚》充满了香草的芳香,可惜,他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他一定离竹林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井津之洁和安穷乐志卓然自异于俗常的格调——以竹子作为喻体,会胜过那些优柔的香草,也会使屈原风骨遒劲,不至于最终绝望而自沉汨罗当然,竹子在我眼中墨的亲密接触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那几年,以后偶尔再接触毛笔,已经是蘸着液态的墨汁了我想,那时研磨的墨一定是虹关的徽墨吧这样一想便感到一丝慰藉,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菜花簇拥的虹关,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仿佛特别的亲切,烟雨蒙蒙中弥漫着老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⑪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在寻找徽墨中,我领略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出的古村文化这是墨润心灵的过程,这是沉醉馨香的过程,这也是国学照耀的过程虹关,坐落在和风细雨敲开的绿茵茵帷幔里,是徽墨润开的一首唐诗,深入其中似乎穿越在一阙宋词里,时光铺陈,岁月静好
⑥蓦然间,发现村口一小店屋檐下旗幡招展——“有徽墨出售“,我加快脚步走去,带一截虹关徽墨,去描绘心中的故乡(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注】虹关,即虹关村,古徽州村落,是“徽墨”产地之一,位于今江西省婺源县
1.(2018天津,5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文章开头运用“孑然一人”“踝躅”等词语,形象地描写了“我”寻找徽墨时身心疲惫、孤独失落的状态B.“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是徽墨式微的原因,“华丽”一词运用反语手法,寄寓了“我”内心的惋惜与不平C.文章写了一位“隐者”,表达“我”对其放弃大城市舒适生活、在虹关与笔墨为伴的敬慕之情D.文章回忆儿时磨墨习书的一段经历,意在强调“我”与墨的渊源,真实亲切,具有生活气息E.文章以寻找徽墨始,以带走徽墨终,首尾呼应,脉络清晰;文字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和文化韵味答案AB解析本题考查对散文内容、主题、结构和艺术手法的理解和鉴赏A项,“身心疲惫、孤独失落”的理解错误通过文中词语可以解读出“我”的心态,“孑然一人”说明只是自己一人前往寻找徽墨,也暗示了关注徽墨等传统文化的人不多;“踝蹑”本义为徘徊或小步走的样子,文中是边走边看、慢慢寻找的意思A项错误B项,“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中的“华丽”一词在此处并非反语,而是对科技进步的认可,也是一种赞许,并非是“寄寓了我内心的惋惜与不平”,对手法和情感的理解错误B项错误c项,文章叙述了一位隐者钟情于徽墨、移居于此并制作徽墨的事实,表达了“我”对隐者这一做法的内心情感,即“对其放弃大城市舒适生活、在虹关与笔墨为伴的敬慕之情”C项正确D项是对文章第十段回忆内容的概括及作用的理解,正确E项是对文章行文思路的分析和对文章语言特色的鉴赏文章首句就写自己“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走进虹关弄堂,走进虹关“深宅老院”,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接着围绕“寻墨”描写村落、院落、人物,叙述徽墨的历史和制作工艺,再写钟情徽墨的隐者和自己儿时磨墨习书的经历,最后写走进小店购墨首尾呼应,脉络清晰本文在语言上很有特色,在修辞方面,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多种修辞手法,文字优美、生动形象;在句式上,长句之中穿插短句,舒缓之中有错落感;使用优美的成语和词语,如“氤氯”“仙风道骨”“恬谧幽静”等,使文章富有诗情画意通过叙述徽墨的历史和制作工艺及论述徽墨的文化价值,使文章具有浓厚的文化意味E项正确故答案为A、B两项
2.(2018天津,5分)请赏析文中第九段画线句子答案这句话主要运用了拟人和想象的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了使用徽墨书写时鲜活灵动的状态,(2分)表达了作者见墨后的欣喜之情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综合鉴赏文中第九段画线句子写作者访问隐者的徽墨工作室,看到隐者研墨作书时所产生的联想,描写了研墨、书写时墨的状态和自己的感慨在表达技巧上,运用了拟人、想象的手法对墨的描写和最后“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的感慨,流露出作者的真实情感
3.(新编,5分)请结合全文,分析第三段加点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答案含义丹青屏风,本指绘有彩色图案的屏风文中指四季变换给虹关景物带来的丰富色彩(2分)表达效果
①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虹关的四季之美
②与文章的描写对象和谐统一,墨为传统的绘画颜料,是水墨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点1分,答出两点得3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品味文章用词的精妙根据题干要求,答案应该由两部分组成,即先要揭示加点词语的含义,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丹青”本指颜料•,后借指绘画丹青屏风就是指绘有彩色图案的屏风,文中是指四季变换给虹关景物带来的丰富色彩将虹关比作屏风,突出了虹关的美丽此处运用的是比喻中的借喻除此之外,“丹青”一词还与文章的描写对象和谐统一,墨本来就是国画的重要颜料,丹青也是颜料,因此,二者和谐地融为一体
4.(新编,6分)本文主要写了作者的一次难忘的寻墨之旅,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答案
①开篇以季节的更迭切入,表现了作者寻找时间之久;(2分)
②以作者的虹关之行为线索谋篇布局,以文友的提醒、现代科技的冲击作为最终发现徽墨时惊喜的铺垫,欲扬先抑,构思巧妙;(2分)
③由徽墨引申到国学,表达了作者对以徽墨为代表的传统工艺及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小见大,立意高远(2分)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探究作者创作意图题干的核心要求是“谋篇”与“立意”两个方面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写到虹关寻找徽墨的经历,这是行文的线索但开篇却以季节切入,用时间之久表明寻墨之难以及感情之深在行文过程中插入了当地友人的提醒和现代科技对墨的冲击的内容,这些都不能改变作者对“墨”的寻找,突出了作者的执着立意方面,“徽墨”是传统文化的象征,作者的寻墨之旅不单是寻找徽墨的旅程,也是一次追寻国学、追寻传统文化的旅程
5.(新编,6分)文章以“虹关何处落徽墨”为题有何好处?答案
①标题古色古香,与文章追寻传统文化之旅的内容相贴合;
②以“何处”设问,很好地表达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追寻与隐忧;
③统领全文,引出下文对徽墨的寻找之旅;
④意蕴丰富,既是写徽墨,也是写以徽墨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标题的意蕴标题的作用可以从内容、结构和艺术特色几个方面分析从内容上看,是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结构上看,是点明文章内容还是领起下文;从艺术特色上看,是否运用了写作技巧等首先,本文标题是个问句,作者用整篇文章来回答,这就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其次,本文标题采用文言句式,仿佛一句古诗,读起来别有韵味,与文章的内容十分契合最后,标题充分表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一—寻找以徽墨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6.(新编,6分)文章结尾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
①以场景描写收束全文,表现了“我”发现徽墨时内心的激动;(2分)
②以景结情,引发读者的想象,令人回味;(2分)
③呼应标题,点明题旨,用亲身经历点明自己终于在虹关找到了徽墨,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希望,揭示了传统文化必将被传承发扬的主旨(2分)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章的艺术手法这篇文章的结尾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场景描写收束全文,这是作者在结构安排上的匠心以场景收束全文,可以引发读者的想象,令人回味结尾写作者在虹关村口一小店发现“有徽墨出售”,与标题呼应,表明作者终于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徽墨,内心的欣喜激动充分显露出来同时这也是作者热爱徽墨、热爱传统文化的体现徽墨是传统文化的象征,结尾写作者历经艰难最后找到了徽墨,揭示出传统文化必将被传承发扬的主旨提升名水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萨丽娃姐姐的春天艾平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冰雪将茫茫草原覆盖,仿佛一片亿万年的大水晶,解析了太阳的光谱,遍地熠熠生辉这就是草原的春天,明亮,寒冷,空旷呼伦贝尔草原不知“清明时节雨纷纷”“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何物,沉寂始于十月、十一月,延至次年的五月,直到六月才肯蕨蕤呼伦贝尔在北纬53度到北纬47度之间,几近冻土带,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你若细看草原上的那些芍药、萱草、百合、野玫瑰,就会发现它们都比内地的同类开得弱小、开得简单;那些毛发一样附在原野上的草类,更是生得低矮硕壮,因为它们没有时间拔高,必须快快成熟乍暖还寒,草色遥看近却无,呼伦贝尔的春天在残雪中闪出,莞尔一笑,转瞬即逝一夜南风,醒来时百草猛然长高了半尺,草原焕然碧透千里,如深深的海洋,波动在阳光下,泛起绸缎般的华丽花朵们忙了一夜,终于捌饬一新,佩戴着天上的彩霞和地上的雨露,跟着绿浪摇摆曼舞游人醉入花丛,欢喜得忘乎所以,浪漫地比照远方的场景,直把这草原夏日叫作草原的春天他们不曾体验,因此不懂,草原的春天是一场望眼欲穿的期盼,而最终让你看到的却永远是结尾的那一瞬萨丽娃姐姐和大地一起记忆着春天草原的春天是妇女们含辛茹苦的季节萨丽娃看见老祖母蹒跚在纷扬的春雪中,靴子艰难地从冰泥里拔出来,又踩下去,湿漉漉的蒙古袍大襟冻成硬邦邦的冰片,在冷风中咔咔作响;她看见太阳的手指伸过来,轻轻地梳拢老祖母的银发,落在那只暗红的珊瑚耳环上,老祖母汗水淋漓的脸颊,布满了岁月的光芒小羊羔总是走在大野芳菲之前,一个接一个降生在冰硝密布的草地上,像洁白的云朵一样缭绕着老祖母“峰……峰……”嚷着饥饿百代千年,游牧人家在春季里寻找朝阳的地方接羔,一辈辈把长生天的教诲变成了不可更改的习惯,留在了老祖母的银发上长生天不是传说之中的老天爷,是万物生存的法则,是必须敬畏的大自然四月接羔,羊羔吃着母乳等待青草,青草和它们的乳牙一起长出来,它们开始奔跑,从此变成了原野的孩子,栉风沐雨,爬冰卧雪,生命就这样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老祖母的腰是在春天累弯的,老祖母的劝奶歌是在春天里传给萨丽娃姐姐的“陶爱格……陶爱格……你的孩子在哭泣,你这当母亲的给它吃奶吧……”老祖母的劝奶歌升起来,回响环绕,哀婉之中,天空附以和声,母体般的温暖笼罩草原,万物生灵的母性开始苏醒母羊含泪站起身来,羊羔纷纷跪乳饱食的羊羔肆意喧闹嬉戏,洁白的云朵在阳光里打滚儿,然后撒开四蹄奔跑,进入季节的深处每年十月之后,老祖母把种公羊放进母羊群,母羊怀胎六个月,到次年四月或者五月分娩,完成一个春天的轮回那前一年接下的羊羔,由于仅仅吃过一个夏天的青草,骨头还未坚硬,头上卷曲的绒毛里才露出细小的埼角老祖母仍然叫它们羔子,风雪夜里把它们放进蒙古包庇护,为了它们暖和,半夜起来给炉子加牛粪萨丽娃姐姐依偎在老祖母的怀里说,好像羔子是你的亲孙女后来,萨丽娃姐姐戴着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离开了家因为城里的暖气和热水,因为城里的漂亮和时尚城里的楼房虽然很舒适,可那是租来的,不是家萨丽娃姐姐思念阿妈的奶茶、阿爸的手把肉,好想好想骑上骏马变成草原的风,好想好想放开嗓子变成蒙古包前奔流的河萨丽娃姐姐总觉得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会说话,一天天在她耳边说个不停,只是那些古老的话,就像飞来飞去的鸟,有点听不懂,想留也留不下萨丽娃姐姐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枕着幽幽的草香,她看见了逝去已久的老祖母,听清了老祖母在她耳边说的话——河冰不开,天鹅不来;骏马绕不过暴风雪,大雁甩不掉自己的影子……冬长夏短,谁也逆不过长生天的规矩……萨丽娃姐姐站在草原的春天里,伸出一双手,这手洁白细腻;她轻轻托出一只小羊羔,把母羊脱落的子宫慢慢送回腹腔内,这双手浸染上羊水和血液,开始在寒风中皴裂,慢慢地,长生天的怀抱里回来了一个顺其自然劳作的人;当这双手终于被牛奶和油脂润透,不再畏惧风霜雨雪的时候,萨丽娃姐姐的牧场已经远近闻名她出售的羊,是实实在在吃过三次夏牧草、长了六个牙的肥腴的羊萨丽娃姐姐有了自己的广告词——养最有品质的羊人们看见她家的牧场上盖起了铝合金的接羔棚圈,看到她家蒙古包后面停放着现代化的打草机,看到她家草场的高坡上安装着一排排太阳能蓄电池萨丽娃姐姐的故事像珍珠那般滚动在草原上,人们传说着她那有品质的羊卖出了好价钱当家家户户都像萨丽娃姐姐那样牧养有品质的羊,萨丽娃姐姐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她终于把草原的春天从二月找了回来春天依然晚晚地来,快快地走,却把希望和富足留在了呼伦贝尔草原上萨丽娃姐姐唱的劝奶歌是老祖母在春天里传下来的,草原人那如云的羊群和飞驰的骏马是春天赐予的萨丽娃姐姐懂得这一点,在这个古老而崭新的时代里成为聪明智慧的人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选自2016年4月1日《文汇报》,有删改)
1.(2019天津,4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草原的春天”贯穿全文,把呼伦贝尔大草原独特的风光和萨丽娃姐姐的故事有机串联,是全文的线索B.呼伦贝尔草原春天短暂,气候寒冷,条件艰苦,因此萨丽娃姐姐去了城里,这说明她对草原的情感与老祖母截然不同C.萨丽娃姐姐是草原新一代牧民的代表,她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把草原的花期提前到二月D.作者在记叙萨丽娃姐姐艰苦创业,带领其他牧民走上致富之路的同时,赞美了新时代给草原带来的新面貌、新气象、新希望E.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描摹了大草原上生生不息的物与人;引用民歌民谚为文章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情答案B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鉴赏文章艺术手法A项,文章先写草原春天的景物;再写草原的春天里老祖母的劳作;最后写萨丽娃姐姐回到家乡创业致富,带领草原牧民走向他们的“春天”全文围绕“草原的春天”展开,在描绘草原美丽春天的同时,将萨丽娃姐姐的故事融入其中,两者有机结合,贯串全文,是全文的线索A项正确B项,选项对萨丽娃姐姐去城里的原因分析不当,原文说“因为城里的暖气和热水,因为城里的漂亮和时尚”,可见吸引萨丽娃姐姐去城市的原因是城市的现代化,不是草原条件艰苦;另外,选项中“这说明她对草原的感情与老祖母截然不同”的说法错误,根据后文“萨丽娃姐姐思念阿妈的奶茶、阿爸的手把肉……好想好想放开嗓子变成蒙古包前奔流的河”“萨丽娃姐姐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可知,萨丽娃姐姐同老祖母一样,对故乡、对草原有深厚的、难以割舍的感情B项错误C项,选项中“把草原的花期提前到二月”说法错误,原文中“当家家户户都像萨丽娃姐姐那样牧养有品质的羊……她终于把草原的春天从二月找了回来”,意思是萨丽娃姐姐通过努力使草原的二月呈现出新的面貌,不是把“花期提前到二月”C项错误D项,文章最后三段写到萨丽娃姐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得家家户户都牧养有品质的羊;萨丽娃姐姐利用现代化的技术——铝合金接羔棚圈、打草机、太阳能蓄电池,使草原有了新面貌、新希望,作品借此赞美了新时代的新气象D项正确E项,文章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第二段“冰雪将茫茫草原覆盖,仿佛一片亿万年的大水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三段“花朵们忙了一夜……佩戴着天上的彩霞和地上的雨露”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还引用了老祖母的劝奶歌为文章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情E项正确故答案为B、C项
2.(2019天津,5分)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答案本句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2分)突出呼伦贝尔草原无霜期短暂的特点,(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植物竞相生长的情景,(1分)赞美了大草原旺盛、顽强的生命力(或大草原的生生不息)(1分)解析本题考查综合鉴赏文中的艺术手法解答这类题,要先判断该句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再分析其表达效果句中“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挤”“奔跑”将“春、夏、秋”拟人化,写出了呼伦贝尔草原无霜期的短暂;“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将“植物”比作“运动员”,描绘了植物顽强、蓬勃的生命力和竞相生长的画面;“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植物在短暂的无霜期中努力生长的状态;整个句子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大地描写了无霜期内植物急迫生长的状态
3.(新编,6分)赏析本文最后一段答案
①“春天”一词运用象征的手法,一方面指萨丽娃姐姐回到草原创业成功,迎来了事业上的春天;(2分)同时还象征着像她一样的新一代牧民有着充满希望的未来(2分)
②照应标题与开头,蕴含文章的主旨,以短短一句话作结,意蕴深远,令人回味(2分)解析本题考查综合鉴赏艺术手法及语言特色题干中并未明确作答角度,因此要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多角度思考最后一段仅短短一句话,但关键词语“春天”却在文章中多次出现首先是标题与开头,均有“萨丽娃姐姐的春天”这一表述,因此可考虑其在结构上的技巧和作用文章前半部分描述呼伦贝尔草原的春天,以及草原上人们在春天养羊,直到描写萨丽娃“站在草原的春天里”,建立了现代化的牧场,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春天”一词就具有了象征的意味倒数第二段写春天“把希望和富足留在了呼伦贝尔草原上”,萨丽娃姐姐“在这个古老而崭新的时代里成为聪明智慧的人”,可以看出萨丽娃事业的成功不只代表她一人,这“春天”还象征着草原上新时代的牧民们都拥有充满希望的未来此外,用一句话单独成段,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令人回味
4.(新编,6分)本文在语言风格上独具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赏析答案
①语言平实自然运用充满生活气息的词句,如“炉子”“牛粪”“阿妈的奶茶、阿爸的手把肉”等,使文章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情
②语言生动形象多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描写草原上的小羊羔、植物等充满生命力的事物,贴切而富有创造性
③语句优美典雅巧妙引用诗歌、劝奶歌等,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内涵(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章的语言风格赏析文章的语言风格,一般从用词、句式、艺术手法等多角度进行分析首先,作者运用“炉子”“牛粪”“阿妈的奶茶、阿爸的手把肉”等充满人间烟火味的词句,使文章充满乡土气息和民族风情其次,本文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如“花朵们忙了一夜,终于捌饬一新,佩戴着天上的彩霞和地上的雨露,跟着绿浪摇摆曼舞”将花朵拟人化,写出了草原春天的生机勃勃;”小羊羔总是走在大野芳菲之前,一个接一个降生在冰磴密布的草地上,像洁白的云朵一样缭绕着老祖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羊羔”比作“洁白的云朵”,写出了大草原上羊羔成群的壮观景象最后,本文引用诗歌诗句,使文章典雅优美,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如引用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烟花三月下扬州”“草色遥看近却无”、民歌“陶爱格……陶爱格……你的孩子在哭泣,你这当母亲的给它吃奶吧……”使文章语言独具特色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房子是囚人的贾平凹人活在世上需要房子,人死了也需要房子,乡下的要做棺’、拱墓,城里的有骨灰盒其实,人是从泥土里来的,最后又化为泥土,任何形式的房子,生前死后,装什么呢?有一个字,囚,是人被四周围住了房子是囚人的,人寻房子,自己把自己囚起来,这有点像投案自首过去的地主富农,买房买地;现在一般的农民省吃俭用,第一个建设就是盖房,活着没有盖所房子,好像一个总统没有治理好国家一样,很丢人的时下的房地产很热,大款们也是广置房产,都要囚,囚了自己,还要让子子孙孙都有囚的地方人为什么都要自个儿寻囚呢?没有个房子,哪里都是你的,哪里又岂能是你的?雁过长空无痕,春梦醒来没影,这个世界什么都不属于你,就是这房子里的空间归你砰地推开,砰地关上,可以在里边四脚拉叉地躺着抽烟,可以伏在沙发上喘息;沏一壶茶品品清寂,没有书记和警察,叱斥老婆和孩子和尚没有家,也还有个庙人就是有这么个坏毛病,自由的时候想着囚,囚了又想到自由现在的官儿们、款儿们房子有几幢数套,一套里有多厨多厕,却向往没墙没顶的大自然,十天半月就去山地野外游览,穿宽鞋,过草地,吃大锅,放响屁,放浪一下形骸没房子的,走到公共厕所都在暗暗设计这房子若归我了,床放哪儿好,灶安在哪儿好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点房子的,是一室的或者两室三室的——人什么都不怕,人是怕人,所以用房子隔开,家是一人或数人被房子囚起来一个村寨有村寨墙,一个城有城墙人生的日子整齐分割为四季一年,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天,每人每家的居住就如同将一把草药塞进药铺药柜的一个格屉一个格屉里,有门牌号码,以数字固定了——《易经》就是这么研究人的,产生了定数之说人是逃不出为自己规定的数字的有了房子,如鸟停在了枝头,即使四处漂泊,即使心还去流浪,那口锅有地方,床有地方,心里吃了秤锤般的实在因此不论是乡下还是闹市,没有人走错过家门,最要看重的是他家的钥匙有家就有了私产和私心,以前有些农民出门在外,要拉屎都要憋着跑回去,拉在他家的茅坑里;憋不住的,拉下来也用石头溅飞,不能让别人捡拾去而工厂的工人,也有人有了每天要带些厂里的小零碎回家的瘾,如钳子呀,铁丝呀,钉子呀,实在想不出拿什么了,吃过饭的饭盒里也要装些水泥灰房间里,随心所欲地布置了,在外做什么职业,在内就表现什么风格,或者在外得不到的,在内就要补上官儿们的座椅大,躺椅长,桌上有两副眼镜,看报纸一副,看人一副,墙上要有大的地图,书架里有领袖的装帧豪华的文集款儿们的房间里英文字母最多,以钱币叠成的菠萝挂在墙上,有一个壁橱是供了财神的,通有电光,遥感能发“财源茂盛”之声想做艺术家的布置出了比艺术家还艺术家的氛围,有完整的盘羊头骨,有偌大的插画轴瓷缸,书不上架堆在桌上,纸烟拆开用烟斗来吸那些自己做苦工偏要培养儿女做音乐家的,钢琴摆在窗下病恢恢的,常年卧床的,挂龙泉剑在床头而实在的人,过平常日子,家具是逐步添办的,色调不一,米袋子同浴盆、凉鞋、舍不得丢的吃过饼干的盒子塞在床下,醋瓶子、蒜瓣和《新华字典》共放于缝纫机面板上,墙上是全家照片镜框和孩子的“三好学生”奖状,他们今天把桌子移靠窗,明天床又东西向变为南北向,常变要出新,再折腾还是拥挤书上写着的是家是避风港,家是安乐窝有房子当然不能算家;有妻子儿女却没有房,也不算有家家是在广大的空间里把自己囚住的一根桩有趣的是,越是贪恋,越是经营,心灵的空间越小,其对社会的逃避性越大家真是船能避风吗?有窝就有安与乐吗?人生是烦恼的人生,没做官的有想做、做不上的烦恼,做了官有不想做、不做不行的烦恼有牙往往没有锅盔(一种硬饼),有了锅盔又往往没了牙齿所以,房间如何布置,家庭如何经营都不重要,睡草铺如果能起鼾声,绝对比睡在席梦思沙发床上辗转不眠为好生命的快活并不在于穷与富、贵与贱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佛像了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摘自贾平凹《说舍得中国人的文化与生活》,有删改)
5.(3分)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从房子对人的重要性说起,接着又说到房子的消极作用,用这种看似矛盾的理解将话题引向深入B.作者认为人们对房子的追求是虚无的,因为“这个世界什么都不属于你”,所以没必要因为房子而自设牢笼C.本文语言亦庄亦谐且寓意深刻,不仅写了人与房子的关系,也在此基础上展现了现实中的众生相,引人深思D.本文卒章显志,用寻常语言表明自己的观点,即对待世上任何事物和对待房子一样,不必刻意追求,应坦然处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A项,文章第一段先说房子的重要性,第二段述说房子对人的拘束及作者对房子的理解,从而将话题引向深入A项正确B项,结合第四段“这个世界什么都不属于你,就是这房子里的空间归你砰地推开,砰地关上,可以在里边……”可知,作者一方面认为“房子是囚人的”,另一方面也认可房子的作用——给人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综合全文来看,作者对房子的态度是不必刻意追求,应该“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地对待它B项错误C项,本文既有意蕴深刻的句子,又有俚词俗语,在写人与房子“人求房,房囚人”的关系的同时:深刻揭示了现实中形形色色的人生活和处世的方式,读罢令人沉思,具有警醒意味C项正确D项,作者在尾段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对待世上的事,态度不可极端,而应该用平常自然的心态,对待房子也是一样D项正确故答案为B项
6.(3分)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房子”为主线,开篇就提出了房子用来“装什么”的问题,巧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文章描写不同身份的人房子里的陈设,旨在说明房子的风格因职业、需求和获得感而异,表达了作者鲜明的褒贬态度C.文章最后写到“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这是作者在经历、体验生活后才形成的理性感悟D.文章运用鲜活而生动的对比,将生活中的怪圈展现出来,语言诙谐有趣,以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争相轩邈,思逐风云,都像梁山好汉单干时那般独标奇崛相比于王维在夜间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弄得一片喧哗,我则以为竹下独坐静听风来会更与竹默契李白就是这般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的竹是清肃之物,郑板桥曾在《兰竹石图》上题写了“各适其天,各全其性”,认为它是循自然之道的如果它是一个人,一定是心怀素淡,性喜萧散,有一些不可犯之色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❺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些流露呢,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就是“清”和“简”了庾子山《小园赋》中有不少数字,不过最让人欣赏的是“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读到此处,清出来了,简也出来了在魏晋这样一个尚竹时代,竹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景,如果观察他们的雅集轨迹,竹林七贤、金谷宴集、兰亭修禊,都是在茂林修竹间,在这里挥廛清谈、稽古观心,是很有一些清简之趣的像王羲之的《大道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王现的《伯远帖》,都那么小,一张便笺般大小,清简出风尘,三笔两笔,精气神都聚于此了在笔墨清简的背后是唯美的人格——一个人可以奇点、怪点,也可以不循常轨剑走偏锋,却不可落入尘俗的泥淖里想想当年的阮籍,以青眼、白眼待人,相比于今人内怀奔竞之心,好冠盖征逐之交,那时节的人在处理人的关系上显然清简得多❻我是在农耕兄弟的老房舍里大量的竹器中看到竹子之力的,力透到寻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紧紧地箍住了一家人的生活、一个村子的生活,不使失散渐渐地,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有了坚韧和忍耐实在的劳作泥泥水水寒暑无间,使人长于自守,默然无语而另一面又使我察觉到民风的强悍,只是平素在体内蓄积着,不使外泄所不同的是农耕者远没有竹子的挺拔俊秀,少年时过早地负重,后来再也长不高了尽管我离开那里很久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们就是一片会行走的竹子❼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瓦凳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选自《散文选刊》,有删节)
5.鉴赏修辞手法
(8)(2023新编,6分)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扎着生长答案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比作“挣扎着生长的植物”,(1分)生动地“囚”喻房,形象生动又有一定的警诫作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A项,本文题目是“房子是囚人的”,整篇文章围绕“房子”展开,开头第一段“任何形式的房子,生前死后,装什么呢?”这个问题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思考A项正确B项,“表达了作者鲜明的褒贬态度”错误,文章第七段描写不同身份的人房子里的陈设,只是陈述客观现象,并没有表达褒贬态度B项错误C项,对众生相的描写,体现出作者丰富的阅历和对世事的洞见文章最后一段告诉我们摆脱生活之累的方法——“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这是作者基于生活经验的理性感悟C项正确D项,文章第五段用没有房子的人拼命追求买房、建房,有了房子的人又向往大自然的对比,展现出现实生活中人“自由的时候想着囚,囚了又想到自由”的怪圈第七段将不同的人房子里的陈设等进行对比,展现的也是生活中的怪圈第七段”而工厂的工人,也有人有了每天要带些厂里的小零碎回家的瘾,如钳子呀,铁丝呀,钉子呀,实在想不出拿什么了,吃过饭的饭盒里也要装些水泥灰”语言幽默第二段用“囚”字的结构解释房子与人的关系,不仅比喻形象,还带有警诫作用D项正确故答案为B项
7.(4分)本文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分析其具体表现答案
①语言生活化、口语化,融入方言土语,自然亲切如第四段中“砰地推开,砰地关上,可以在里边四脚拉叉地躺着抽烟,可以伏在沙发上喘息”
②语言幽默、朴拙、率真,浑然天成如第七段“而工厂的工人,也有人有了每天要带些厂里的小零碎回家的瘾,如钳子呀,铁丝呀,钉子呀,实在想不出拿些什么了,吃过饭的饭盒里也要装些水泥灰”
③以短句为主,像拉家常,简洁明了,句句入心如最后一段“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每点1分,答出三点得4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章的语言风格题干点出文章的语言风格是“充满生活气息”,围绕这一特点,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即可“活着没有盖所房子,好像一个总统没有治理好国家一样,很丢人的”等句,语言幽默风趣“雁过长空无痕,春梦醒来没影,这个世界什么都不属于你,就是这房子里的空间归你”等句,类比恰当,语言生动形象“砰地推开,砰地关上,可以在里边四脚拉叉地躺着抽烟,可以伏在沙发上喘息”等句,兼有口语,富有生活气息,朴实自然“穿宽鞋,过草地,吃大锅,放响屁,放浪一下形骸”等句,句式短小有力,运用排比修辞,雅俗兼具,俚词俗语的使用让文章妙趣横生,读来让人忍俊不禁“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佛像了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等句,句式短小,简明而富有理趣,引人深思综上归纳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8.(6分)“人就是有这么个坏毛病,自由的时候想着囚,囚了又想到自由”这句话和钱镶书《围城》中“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反映了人生活中一种怎样的心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答案这两句话都反映了人们的一种普遍心态在矛盾中挣扎,自寻囚禁,作茧自缚,甚至茫茫然、惘惘然(2分)本文中的这句话表面上写人们面对“房子”时的被困与逃离,而在更深层次上,表现的是一部分人被“意识”左右,为“精神”所束缚,难以摆脱困境的矛盾心理(2分)要想摆脱这种矛盾的心理,拥有自由、坦然与快乐,就要“平平常常,自自然然”,不要为外物所役使,不陷入欲望的“围城”中(2分)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解答此类题目,一要抓住题干,把握题干要求;二要立足文本,领会作者的情感倾向;三要联系现实,深入思考本文中的这句话和《围城》中的话,前者说的是房子,后者说的是婚姻,但反映的都是人们矛盾狰扎的心理“人就是有这么个坏毛病,自由的时候想着囚,囚了又想到自由”,这句话表面上是说没房的人拼命追求房子,有房子的人又向往自然的现象;更深层次上,其实反映了人们被传统思想和世俗观念左右,难以摆脱物欲的束缚而又向往自由的矛盾作者借助“房子”这个载体,告诉人们不要为“房”所困,不要随波逐流,被世俗观念所束缚,只有心灵自由,才是真的自由正如文章首段所说“其实,人是从泥土里来的,最后又化为泥土,任何形式的房子,生前死后,装什么呢?”尾段也说“世上的事……平平常常,自自然然……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摆脱生活之累的方法,即“平平常常,自自然然”,不要作茧自缚、被别人左右闾蟒7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沙海一苗树梁衡没有在沙漠里生活过的人,不知道绿色就是生命的火种世界排行第九的库布其大沙漠浩瀚无垠沙漠中的达拉特旗(注这里的“旗”是行政单位,相当于县)如海中一叶,官井村就是这叶上的一痕但只这一痕,就有一百六十一平方公里四十年前这里曾是飞沙走石一片混沌村民住房一律门朝里开,如果向外,早晨起来沙拥半门高,你根本推不开门,人将被堵在屋子里村里所有院子都没有院墙,如有墙,一夜狂风满院沙,墙有多高沙有多深苏东坡形容月光下的院子,竹柏交影,如积水空明,而风沙过后的院子,沙与墙平,月照明沙静无声我曾有在沙漠边生活的经历,风起时帽檐朝后戴,走路要倒行就是进了村也分不清房子、行人过去像达旗这样的地方,不用说庄稼难有收成,风沙起时,人们赶车出门,就如船在海里遇到台风,车仰马翻,淹没沙海平时小孩子出门玩耍,也有被风卷沙埋而失踪的人在这样的地方怎么生存?乡民渐渐逃亡殆尽村里有个汉子名高林树,名字中有三个木,也该他命中有树全家人实在过不下去了,就逃到三十里开外一处低沙壕处一次赶车外出他向人家要了棵柳树苗,就势插在沙窝子里借着低处一点水汽,这树竟奇迹般她成活了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柳树长到一房高外来的人站在沙丘上,手搭凉棚四处一望,直到天边也就只能看到这么一点绿,别看只这么一点绿,它点燃了不知多少远行人生的希望能在这树荫下、沙壕里,喝口水,喘喘气,比空中加油还宝贵这是茫茫沙海中的唯一坐标,这里就称为“一苗树壕”时间一长这个地名就传开了民间口语真是传神,不说“一棵”而说“一苗”,那风中弱柳就如一苗小草,在无边沙海中无助她挣扎这苗绿色的生命启发了高老汉,他想有一就有十,就有百于是,他栽树成瘾,几近发狂,凡外出碰到合适的树苗,不管是买、是要,总要弄一点回来平时低头走路捡树籽,雨后到低洼处寻树苗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这条老沙壕染上一层新绿有树就有草,草下的土也有了点潮气1990年,当地人永远记住了这个年份高林树在树荫下试种了一片籽麻,当年卖油料竟得了一万两千元那年头,国家兴起改革,允许有人先富,一个万元户在城里也是让人眼热心跳,更不用说在寸草不生的沙窝子里淘出这么大一个宝远近的村民纷纷效仿,进壕栽树,种树种草种庄稼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过去快三十年三十年后是什么样子呢?2018年8月底,塞上暑气初消,秋风乍起,我有缘造访这个远近闻名的一苗树壕官井村高老汉已八十多岁,不再见客村主任和老人的二儿子领我登上全村最高处,天高云淡,浩浩乎绿盖四野一物降一物,原来这沙子也有能制服它的宝贝杨、榆、柳等高大乔木如巨人托天,而柠条、沙柳、花棒、苜蓿等灌草则铺开一张硕大的地毯正是羊柴、柠条的开花季节,那红白相间的小花朵,就如小姑娘身上的碎花衣裳羊最爱吃的沙打旺草,挺着一条圆滚滚的绛紫色花棒,如孩子的小手举着一大块巧克力黄沙早已被逼到遥远的天边,成了绿洲上一条金色项链这时一丝风也没有,天地静得出奇黑黝黝的玉米地密不透风,十里、八里地绵延开去,浓得化不开眼前这一百六十平方公里的土地早已不是一苗树、一点绿了村主任自豪地说,这一带壕里产的沙柳苗抗旱、抗虫,成活率高,全国凡有沙漠的地方都用我们的苗我们现在是拿“万”字来说话——现有沙柳苗基地七点六万亩,林地十六点六万亩,还有一万亩甘草、一万亩土豆、一万亩苜蓿、一万头奶牛……全村已人均收入两万元我听着他不停地“万”着,笑道“你现在已算不清,有多少万个‘一苗树了”他又指着远处的沙丘说,生态平衡,这沙漠也不敢全治完,留一点在那里可以储存水分,发展旅游,也好让下一代知道过去这里曾是什么样子我问高老汉的儿子,你爹当年栽的那“一苗树”呢?他说,早已长到两抱粗,那年我哥结婚,砍倒做了家具我说那是个标志,砍了多可惜他说,要是知道现在有这么多人来参观,肯定不会砍不过事后又补栽了一棵我就急切地跟他去看,这是一棵榆树,也快有两抱粗,枝叶如盖,浓荫覆地榆树是个好树种,木硬枝柔,抗风耐旱,特别是到春天时榆钱满树,风吹四方,落地生根,子子孙孙,繁衍不息我说,这树上一定要挂个牌子一苗树让人们不要忘记当年那百里沙海中一点绿世界第九大沙漠的变绿,原来是从这一苗树开始的(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1月14日)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点出绿色对沙漠的重要性,从沙漠的浩瀚无垠落笔,描写官井村生存环境的险恶,再呈现“一苗树”变成一片绿洲的过程,结尾照应开头、点题B.作者擅长使用数字,收效奇佳“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揭示柳树成长过程;由“一苗”到“万苗”“万亩”“万头”揭示官井村三十年的巨变C文章叙事以第一人称“我”贯穿全文,所见所感真实可信,
四、
五、六段又穿插运用第三人称“他”,借村主任、老人二儿子之口叙说治沙情况,自然得体D.文章写世界第九大沙漠,从一苗树变为辽阔的绿色原野,村民由活不下去,变为人均收入两万元,意在表现只要坚持不懈、积少成多就能成功的哲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意在表现只要坚持不懈、积少成多就能成功的哲理”错,本文不是一篇哲理散文,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即文章的主题是由库布奇大沙漠里的人们通过辛勤奋斗改变恶劣环境的壮举,赞叹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故选D【答案】D
2.几十年的时间,世界第九大沙漠的变绿,并不是高林树一个人的功劳,文章为什么重点写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以及分析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高林树”所做事的特点以及所起的独特作用来思考,比如种树治沙,他最早做,并且有带动作用;另外还可以结合作者在行文中对人物的安排处理方式来作答【答案】
(1)种树治沙,最早是从他开始
(2)他植树、种草劲头足,成效大,绿化致富,对绿化沙漠有带动作用
(3)详写他一个典型人物,可以点代面,使文章有详有略,节省了笔墨
3.文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请从文中举出3处手法不同的例子,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准确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的具体运用,并指出其作用【答案】
(1)拟人“那风中弱柳就如一苗小草,在无边沙海中无助地挣扎”,形象地表现出小树苗在沙漠中艰难生长的情态
(2)比喻“黄沙早已被逼到遥远的天边,成了绿洲上一条金色项链”,极力写出沙漠被改造后的美景
(3)夸张“黑黝黝的玉米地密不透风,十里、八里地绵延开去,浓得化不开”,写出玉米地的浓密特点
(4)排比“一万亩甘草、一万亩土豆、一万亩苜蓿、一万头奶牛”,突出了30年后官井村的巨大变化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梁衡
①像一场战争突然结束,2014年林区宣布了禁伐令,喧闹的伐木场顿时门前冷落车马稀在打扫“战场”时,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一片原始林2016年盛夏我有缘造访了这最后的一片原始林
②我们换上迷彩服、长筒靴,每人一把伞虽然天正降大雨,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不一会儿就消失在茫茫林海中
③正走着,我们忽然听见右边不远处有哗哗的流水声,领路的刘局长说这是一条河,问要不要钻过去看一看我说水是山的魂,哪能不看因为林子太密,我们只好收起伞,任雨水洗面,踩着朽木、草墩,钻过横七竖八的灌木仰望山顶,只见远远近近的山、层层叠叠的树、朦朦胧胧的雨,半山一道歪歪斜斜的激流,跌跌撞撞地碰着那些大大小小、圆圆滚滚的石头,或炸起雪白的浪花,或绕行成一条飘飘的哈达
④我们退回老林,雨时停时下,云忽开忽合,大家就举着手机、相机抓紧时间照相采景
⑤从纯自然的角度来说,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一种干扰和玷污比如庐山上、西湖边的那许多诗词、题刻,在自然女神看来无异于公园里常见到的废纸、烟头所以探险家总是去寻找那些还没有被人文污染过的地方没有人来过,无路;奇景第一次示人,无名;前人没有留下诗文,无文今天我们进入的正是这种“三无”之境只有你与自然在悄悄地私语
⑥虽是来看原始森林,但要先说一说这里的石头石头的年龄自然比树更古老,而且因为有了这些遍野的石头,才拦住了伐木者的手脚,为我们留下了这片林子国内一处很有名的石景便是云南的石林,那是一片秀气的石柱,还有贵州天星桥,那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精巧而这里的石头一律是巨大坚硬的花岗岩,浑圆沉稳,高大挺拔,无不迸放着野性大约亿万年前,这里是一片海底,所以石的分布无一定规则,或独立威坐,或双门对峙,或三五相聚,或隔岸呼唤,各具其态
⑦现在要说一说这些在乱石头间争荣竞秀的草木了脚下最值得一说的是蕨类、苔葬等植物这是整个林区的大地毯,是森林里所有生命湿润的温床蕨草每一枝都长着
七、八片叶,而每片叶都像剪纸或者木刻,不求线条的流动,却有刀刻石印般的凝重,况且它与恐龙同一个时代,在这林子里资格最老说到苔葬,我小时不知见过多少,不过也就是雨后地上的一层绿毛后来在南方热带雨林中见过更浓密、更鲜艳的,将石头裹成一块碧玉在内蒙古林区见过大团生长的、颜色发暗的苔葬,那是驯鹿特有的饲料而这里的苔葬因环境潮湿土壤肥沃,却长成了根根细草,又织成密密的一片,于是也被叫作苔草它生在地上、树上、石上,染绿了整个世界,不留一点空白
⑧老林子中最美的还是大树,特别是那些与石共生的大树有一棵树,我叫它“一木穿石”,我们平常说“水滴石穿”,可是有谁真的见过一滴水穿透了一块石头?现在,我却见到了一棵树,一棵活着的树,硬是生插在一块整石之上,像一颗刚射入石中的炮弹,光溜溜的还没有爆炸;又像一枚仰面向天正待发射的火箭,膀粗腰圆,霸气十足我只看了一眼就被惊呆了,拔不开脚步,时空骤然凝固这是一棵红松,当初也许是一粒种子,落在石板上,靠着老林中的湿气慢慢地发芽,但它命运不济,一出生就躺在这个光溜溜的石床上它的须根向四周摸索,握住一点点沙尘,然后蛰伏在石面的稍凹之处,聚积水分,酝酿能量,终于在顽石上树起了一面生命的大彝
⑨如果说刚才的那棵树有男性的阳刚之烈,下面这棵便有女性的阴柔之美它生长在一块窄长的条石上,两条主根只能紧抓着条石的边缘向左右延伸,然后托起中间的树身那两条主根是她修长的双腿,树干是她曼妙的身躯,她挺胸拔背,平视前方在南方热带雨林中我见过如乱麻般的气根,在华北平原上我见过老槐树下块状的疙瘩根,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决绝而又从容地在条石上匍匐的苗条的松树根已分不清,它是树贴在石上的根,还是石上鼓起的一道棱这树身里分明已经注入石质的坚硬,却又划出这样柔美的弧线,好一个“幽谷美人”⑩我们就这样在绿色的时间隧道里穿行,见证了大自然怎样在一片顽石上诞生了生命它先以苔草、蕨类铺床,以灌木蓄水遮风,孵化出高大的乔木林,这就成了动物们的摇篮当年我们屈从了这片原始林,现在它给我们友好的回报,留下了一面大镜子,照出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朝代之兴替;以这片原始森林为镜,可知生命、人类和地球的兴替⑪我下山时,看见沿途正在修复早年林区运木材的小火车轨道,不为伐木,而是准备开展原始森林游,是准备开发这片幸存的原始林的(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标题“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中,“原始林”点明了本文描写的对象,而“幸存”一词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B.作者一行不顾大雨,换上迷彩服、长筒靴,带着雨伞,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说明作者一行造访原始林兴致浓厚C.作者认为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干扰与玷污,所以喜欢原始林的“三无”境界,在这里可以与自然亲密接触D.结尾写作者一行下山时,看见沿途正在修复小火车轨道,不为伐木,而是准备开展原始森林游,作者为此感到欣喜【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作者为此感到欣喜”错,结合结尾和全文来看,作者对开展原始森林游是忧虑的【答案】D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主体按照时间顺序来写,从发现原始林,到进入原始林,再到最后下山离开,文章有头有尾,脉络清晰B.作者描写原始林里的石头时,写了云南石林、贵州天星桥,是为了在对比中突出原始林里的石头野性十足的特点C.文章非常注意段落间的过渡,比如第
⑨段开头运用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上下段落内容自然衔接D.文章依次写了原始林里的河流、石头、草木、大树,层层深入,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立体的世界,让人如临其境【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艺术特点的能力“层层深入”错,这些景物之间并没有层层深入的关系【答案】D
6.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分析句子的特点,包括用词特点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在此基础上点出如此用词和使用修辞手法的好处画线句使用了“远远近近”“层层叠叠”等叠词,这些词语生动描写了激流及其所处环境,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跌跌撞撞地碰着那些大大小小、圆圆滚滚的石头”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或绕行成一条飘飘的哈达”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远远近近的山、层层叠叠的树、朦朦胧胧的雨”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画线句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了激流的形态及其周围的环境另外,还要分析使用叠词和修辞手法的作用【答案】
①运用叠词,生动描写了激流及其所处环境,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也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和音乐美
②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优美,形象地描写了周围的环境和激流的形态
7.文章在描写景物的同时,还有一些不失时机的议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达方式的能力文章第
⑤段有关于“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一种干扰和玷污,,的议论,第⑩段有关于以原始林为镜的议论这些议论是作者在游览原始森林时发出的,直接表明了作者当时的感受,是作者观点、态度的体现,这些观点、态度是文章主旨的外化;另外,这些议论使文章不单单是一篇游记,增加了文章的思想魅力,促人思考【答案】
①通过议论直接表明作者游览原始森林时的感受和观点;
②以描写为铺垫,通过议论升华文章的主旨;
③不失时机的议论充实了文章思想容量,使文章深刻精警,促人思考,增加了文章的思想魅力写出了人和竹子一样,即使身处艰苦的生存环境,也能凭借顽强的精神奋然前进,(1分)表达了作者对竹子所象征的顽强精神的赞颂(1分)
②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答案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仓皇失措”这一具有人的情态的词语赋予植物,又将被风吹动的叶片比作“鸟兽惊散”,(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强劲的晚风下,其他植物不堪摧残的慌乱状态,(1分)与后面竹子的从容淡定形成对比,突出竹子的特性(1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中的修辞手法
①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比作挣扎生长的植物,生动地写出人和竹子一样,具有顽强奋进的精神,表达了对竹子所象征的顽强精神的赞美之情
②句,“仓皇失措”一般是形容人的,但这里用来形容植物,明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是将翻飞的叶片比作惊散的鸟兽,这里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其他植物在强劲的晚风下的状态,与后文竹子的从容淡定形成对比,凸显竹子这一品质的可贵
6.鉴赏表达方式
(9)(2023新编,3分)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说理、抒情等表达方式,谈古论今,托物言志,旨在表达对农耕兄弟的赞美,对乡村文化的眷恋B.文章采用间接抒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美好品质及其所象征的人格的赞美C.文章在写竹子时夹叙夹议,在叙述中表达观点,说理自然,更容易被读者接受D.文章第三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形象地描画出竹子在风中的从容姿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章的表达方式A项,文章综合运用记叙、说理、抒情等表达方式,如文章第二段,”常常会站在山顶”一句记叙了作者站在山顶观竹海的情景,引出后边的议论说理,“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进而抒发自己的感慨不禁使我艳羡综观整篇文章,作者大量列举魏晋等时期的古人及作品,又时时提及如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谈古论今,借竹子这一物象表达了对农耕兄弟的赞美和对乡村文化的眷恋A项正确B项,文章整体采用间接抒情的手法,托物言志,借竹子表达对其所象征的人物品格的赞美B项正确C项,夹叙夹议是散文常用的手法,本文中作者在叙述不同年龄阶段与竹子接触的经历的同时一,穿插发表议论,表明观点,使说理自然,有说服力C项正确D项,文章第三段只是通过动态描写来写其他植物和竹子在劲风中的不同状态,突出表现了竹子从容的品质,并没有采用静态描写的手法D项错误故答案为D项
7.鉴赏表现手法
(10)(2023改编,5分)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的首段答案该段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2分)作者想象魏晋名士们在山间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的状态,既为后文写竹作铺垫,也引起了读者的想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3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中的表现手法首段以“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开篇,用寥寥数笔描绘出魏晋名士闲游竹林、肆意酣畅的画面作者通过想象,化虚为实,在结构上,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竹”;在内容上,又描绘出生动的画面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1)(2023改编,5分)请从手法的运用角度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答案想象山野里竹子生机勃发的样子,与城市里竹子的优雅纤细形成对比赞美了竹子争先向上的顽强生命力,给读者更深广的思考空间(3分)照应前文,以写景收束全篇,增强了抒情性(2分)解析本题考查综合鉴赏艺术手法赏析题重在分析内容、写作手法及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所以作答时可从这三方面入手,自然形成条理先对文章最后一段进行内容上的概括,作者看到城里竹子的优雅纤细,想到的却是山野竹子的生机勃发,两相对比,更能突出作者鲜明的态度,同时结合结尾段落的结构作用和相应的表意效果,明确全文主旨,即可得出答案另外,最后一段在描述野生竹子争相生长的场面时,“奋力吮吸”“争先向上”等语句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修辞的角度作答也可得分真题纸3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陈忠实❶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两三年的事朋友跟我说老腔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因为尽管我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种,可见其影响的宽窄了开幕演出前的等待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来了,打过招呼握过手,他在我旁边落座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离席赶到舞台左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异常热乎,又与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一群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过交道的熟人了我在入座时也看见了白发白眉老汉和他跟前的十多个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都是地道的关中乡村人,也就能想到他们是某个剧种的民间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对我介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很了不得的一种唱法,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老腔能得到赵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再看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❷轮到老腔登台了,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我也忍不住笑了笑声是由他们上台的举动引发的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条板凳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戏台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❸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而当另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开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便爆出掌声;白毛老汉也是刚刚接唱了两声,那掌声又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得很!”“太斩劲了!”我也是这种感受,也拍着手,只是没喊出来他们遵照事先的演出安排,唱了两段折子戏,几乎掌声连着掌声,喝彩连着喝彩,无疑成为演出的一个高潮然而,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站在最后的一位穿着粗布对门襟的半大老汉扛着长条板凳走到台前,左手拎起长凳一头,另一头支在舞台上,用右手握着的一块木砖,随着乐器的节奏和演员的合唱连续敲击长条板凳任谁也意料不及的这种举动,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出现了鸦雀无声的静场短暂的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息……❹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眸马叫的声音……❺我能想到的这些语言,似乎还是难以表述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听来酣畅淋漓,久久难以平复,我却生出相见恨晚的不无懊丧自责的心绪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老腔,此前却从未听说过,也就缺失了老腔旋律的熏陶,设想心底如若有老腔的旋律不时响动,肯定会影响到我对关中乡村生活的感受和体味,也会影响到笔下文字的色调和质地后来,有作家朋友看过老腔的演出,不无遗憾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你的小说《白鹿原》是写关中大地的,要是有一笔老腔的画面就好了我却想到,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在整个叙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气韵弥漫……❻直到后来小说《白鹿原》改编成话剧,导演林兆华在其中加入了老腔的演唱,让我有了一种释然的感觉从此老腔借助话剧《白鹿原》登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❼后来还想再听老腔,却难得如愿不过两年之后,我竟然在中山音乐堂再次过足了老腔的瘾那天,无论白毛老汉,还是其他演员,都是尽兴尽情完全投入地演唱,把老腔的独特魅力发挥到最好的程度,台下观众一阵强过一阵的掌声,当属一种心灵的应和纯正的关中东府地方的发音,观众能听懂多少内容可想而知,何以会有如此强烈的呼应和感染力?我想到的是旋律,一种发自久远时空的绝响,又饱含着关中大地深厚的神韵,把当代人潜存在心灵底层的那一根尚未被各种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淹没的神经撞响了,这几乎是本能地呼应着这种堪为大美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律❽我在那一刻颇为感慨,他们——无论秦腔或老腔——原本就这么唱着,也许从宋代就唱着,无论元、明、清,以至民国到解放,直到现在,一直在乡野在村舍在庙会就这样唱着,直到今晚,在中山音乐堂演唱我想和台上的乡党拉开更大的距离,便从前排座位离开,在剧场最后找到一个空位,远距离欣赏这些乡党的演唱,企图排除因乡党乡情而生出的难以避免的偏爱这似乎还有一定的效应,确凿是那腔儿自身所产生的震撼人的心灵的艺术魅力……在我陷入那种拉开间距的纯粹品赏的意境时,节目主持人濮存昕却作出了一个令全场哗然的非常举动,他由台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台前,从正在吼唱的演员手中夺下长条板凳,又从他高举着的右手中夺取木成,自己在长条板凳上猛砸起来,接着扬起木砖,高声吼唱观众席顿时沸腾起来这位声名显赫的濮存昕已经和老腔融和了,我顿然意识到自己拉开间距,寻求客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的(有删改)
1.(经典题,4分)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老腔的艺术魅力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答案(示例)
①著名作曲家赵季平与老腔演员很熟悉,并给予老腔高度评价,写出了老腔的艺术价值
②节目主持人濮存昕出人意料地走到台前击凳高吼,融入表演,突出了老腔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③观众在看老腔表演过程中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喝彩声,表现了老腔演出带给观众的精神享受(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只举出例子,没有分析,每点得1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章的表达方式首先要明确侧面描写手法的特点侧面描写是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本文是通过描写他人观看老腔表演的反应来衬托老腔演出的艺术影响力和震撼力的文章除了“我”这个特殊的听众,其他听众的反应都属于侧面描写,所以答题时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赵季平、濮存昕、观众如写作曲家赵季平,“他在我旁边落座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离席赶到舞台左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异常热乎”“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对我介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很了不得的一种唱法,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这两处分别是对赵季平的动作和语言的描写,都突出了华阴老腔在一个著名作曲家眼里、心中不平凡的地位,侧面表现出华阴老腔的艺术魅力和价值写濮存昕,“濮存昕却作出了一个令全场哗然的非常举动,他由台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台前,从正在吼唱的演员手中夺下长条板凳,又从他高举着的右手中夺取木砖,自己在长条板凳上猛砸起来,接着扬起木砖,高声吼唱”,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来表现华阴老腔带给这位稳健持重的节目主持人心灵上的冲击和震撼写观众,“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出现了鸦雀无声的静场短暂的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息”“观众顿时沸腾起来”等,写出了华阴老腔令观众如痴如醉、融入其中的艺术享受,从观众反应的角度侧面表现出华阴老腔独特的艺术魅力
2.(经典题,6分)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答案
①联想从老腔的腔调联想到关中大地特有的生活,点出了老腔源于关中大地、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特点
②比喻将老腔的腔调比喻为骤雨拍击秋禾的啸响、雨润麦苗的柔声等,既写出了老腔的雄浑奔放,又写出了婉约平和,将抽象的感觉化为形象的画面,生动地写出了老腔给作者带来的独特感受
③排比几个句子构成排比,强化了作者聆听老腔时的内心感受
④化用古诗句如“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等,丰富了作品的文学意蕴(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得满分;只答出手法,没有分析,每点得1分)解析本题考查综合鉴赏艺术手法首先,审题时要注意“多种手法”“感受”两个关键词答题时既要答出手法,也要答出相应的感受题目明确指出是第四段,确定了赏析的范围第四段中比喻、排比的手法很明显,运用比喻写出了老腔的不同特点,变抽象为形象,强化了作者的独特感受运用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把作者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同时,结合全段中“沉迷”“遐想”等词可看出联想的手法从“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细近于无”,可联想到“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等诗句,这里使用了化用的手法
3.(新编,6分)文章表现了华阴老腔独特的艺术魅力,但开头却写作者对于老腔“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更说自己“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种”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答案文章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2分)开头写自己对华阴老腔不以为意,从未听说,认为华阴老腔的影响不大,与后文写老腔的精彩和受欢迎形成鲜明对比(2分)通过写作者对华阴老腔情感上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华阴老腔的艺术魅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章的表现手法文章第一段“朋友跟我说老腔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种,可见其影响的宽窄了”,写了作者刚开始对华阴老腔的不以为意,认为华阴老腔的影响不大,这是“抑”;第三段“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得很!太斩劲了!我也是这种感受,也拍着手,只是没喊出来……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息……”写观众被华阴老腔震撼,陶醉于华阴老腔的艺术魅力,是“扬”所以本文为了表现华阴老腔的艺术魅力,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这种手法能形成鲜明的对比,令文章波澜起伏,进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虹关何处落徽墨石红许❶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踝嘤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❷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❸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延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❹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温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❺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已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❻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势,氤氯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宫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❼虹关徽墨,不小心遗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怎样捣鼓着黑色的诗篇不大的台面上摆放了刀、小锤、木槽、墨模等工具,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必都是与徽墨有关的器皿、墨料壁板上挂有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点烟、和料、烘蒸、杵捣、揉搓、入模、晾墨、描金从采取数种原料到试磨鉴定墨质,一锭墨才得以面世,具体制作起来,其工序之繁复岂是图解所能说得清楚的,想想真不容易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❽不经意间,我瞥见阁楼上稳站着一个白髯飘飘、仙风道骨的先生,便主动打招呼,他问询了我的来意,邀请上楼喝茶座谈我,一个找寻徽墨的陌生人,沿着屋内与厢房连成一体的木质楼梯,漫步走上阁楼,轻轻地踏在楼板上,咿呀作响,我生怕踩醒了乾隆年间经营徽墨的原始账本,生怕踩碎了岁月的痕迹,更生怕踩破了一截遗落的留着明代指纹的徽墨❾先生姓叶,一个隐者、居士、制笔者,放弃大城市的舒适,只身走进虹关,设立工作室,执刀执笔,刻刻写写画画兴致来了,叶老师挥毫泼墨,正是徽墨磨出的浆液、芳香、光泽,正是新的徽墨传人制作出的徽墨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喝口禺细语触摸着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⑩家里书桌内一角散落着几块早年留下的普通用墨,七公分长,其侧分别有描金楷书“金不换”“凝香”字样,背面还有莲荷、白鹤等图纹,虽谈不上金贵,但仍散发着幽幽暗香,还有儿时习书的悠悠往事回想小时候上学时,练毛笔字要买描红本、砚台,还有长条形的墨块磨墨时总是弄得满手漆黑,便到校外小水塘边去洗干净,再继续练字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