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7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统编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思妇闺情类古代诗歌阅读分类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一首明词,完成下面小题点绛唇•春闺
①明陈子龙
②满眼韶华,东风惯
③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梦里相思,芳草王孙路春无语,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
④[注]
①选自《倡和诗余》中的《湘真阁存稿》《倡和诗余》收录了陈子龙等六人在顺治四年1647暮春的唱和之词
②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清兵入关,他坚持抗清斗争,被俘后投水殉国
③惯照例
④“杜鹃啼”二句鹃啼凄厉,能动旅人归思又传其啼至哀,能至血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写风雨摧落满日春光,使人徒生“花难护”之慨,以百花凋零的衰败景象,奠定了凄凉惆怅的情感基调B.如果说上片紧扣题目中的“春”字来写的话,下片则重在落实其中的闺字,写出了闺中人的相思与幽怨C.“王孙”在这里指纵情声色、乐游忘归的贵族子弟,语出《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D.“春无语”意味着春天将尽,也暗示闺中人青春不再;“杜鹃”“不如归去”的哀鸣,并没有唤回恋人的归来
2.这首词字面上属闺怨之作,但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家国之思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词白居易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和乐天春词B.都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叙写路远会难的现实C.都借时间之逝进一步加深主人公的思念之情D.结尾都直接抒发了期望相聚的殷切期盼之情
29.两诗相比,有人认为《寄松风上人》在情感表达上更现转换变化之妙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阐述你的理由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有所思〔汉〕佚名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稀!秋风肃肃晨风飓,东方须臾高知之!氓诗经•卫风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境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甚于嗟女兮!无与土耽土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土贰其行土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喳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0.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氓》描绘了一对恋人婚前婚后的变化,呈现的是一个令人唏嘘的悲剧故事,表达的是女子的反思和觉醒B.《有所思》写女子思念爱人,大海阻绝不了她的相思她想赠礼物表达爱意,就在玳瑁簪上系以双珠,再用美玉装饰之,从中可见主人公非常用心,十分珍视爱情C.“妃呼猫”,语气词,表叹息,主人公一切的愤怒、伤心、不舍、难过都化作了那一声长长的叹息,令人嘘唏不已D.“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写男子用情不专、偷鸡摸狗,兄嫂发现后,准备好好教训负心汉
31.两首诗歌在艺术手法上有诸多相同之处,描述的女主角的人物形象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踏莎行洪迈院落深沉,池塘寂静帘钩卷上梨花影宝筝拈得雁
①难寻,篆香消尽山空冷钗凤斜欹,鬓蝉不整残红立褪慵看镜杜鹃啼月一声声,等闲又是三春尽【注】
①雁,指雁柱,是乐器筝上整齐排列的弦柱
3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词写思妇怀人,通篇就没有一个字点破本题,算得上是善达言外之意B.开篇由“院落,“池塘”写到“帘钩”,让读者切身感受了主人公的生活天地C.这首词特别注意引寻、启发读者参与到词中意境来,一读即感,耐人寻味D.整首词通过环境、气氛,以及主人公的动作、心理来表现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33.请结合该词内容谈谈作者是如何表现“思妇怀人”这一主题的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有所思两汉佚名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
①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
②之闻君有他心,拉杂
③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狒
④!秋风肃肃晨风飕
⑤,东方须臾高
⑥知之!【注】
①问遗赠予
②绍缭缠绕,装饰
③拉杂堆集
④妃呼猗妃,悲;呼猗,唏嘘
⑤晨风飓晨风,雉鸡;飓,思
⑥高同“皓、东方发白
3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女子与所思之人天各一方,“思”字透露出她内心的无奈与失落B.诗人以“双珠玳瑁簪”这一爱情信物作为线索,通过赠、毁及毁后三个阶段,来表现主人公的感情变化C.最后两句写女子在阵阵秋风中听到雉鸡的鸣叫,从中可看出她彻夜未眠D.本诗通过行动细节描写和景物的比兴烘托来刻画人物的细微心曲
35.本诗中的女主人公与《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在遭遇男子变心之后经历了不同的情感变化,请根据两首诗的内容简要概括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山坡羊•闺思(元)张可久云松螺髻,杳温鸳被,掩春闺一觉伤春睡柳花飞,小琼姬,一声“雪下呈祥瑞”,团圆梦儿生唤起谁,不做美?呸,却是你!■
36.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坡羊”是曲牌,标题闺思”既暗示诗中人身份,又点明诗歌的题材和主题B.“云松”喻女子蓬松的头发,“螺髻”写发型,伤春”之情实因”闺思”而起C.“小琼姬号旨美丽的小丫头,“雪,字运用了比喻手法,巧应上文的“柳花飞”D.“生”意为“硬生生”,突出小丫头吵醒女主人团圆梦的无情以及女主人的懊恼
37.有评论者认为曲末的“呸”用语粗俗,应该删去,你赞同他的说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思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
①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
②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
③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
④,何时返旅勒燕然【注】
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
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
④元戎窦车骑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3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B.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繁华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胜利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39.这首诗的首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艺术手法方面赏析其精妙之处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菩萨蛮•回文夏闺怨苏轼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注】回文也称为“回纹”“回环”按一定规则将字词排列成文,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词
40.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上阕写昼眠情景,下阕写醒后怨思,在格律、内容情感、意境构成方面都符合回文词的耍求
8.“柳庭”二句,同是写“静却从不同角度着笔静中见动,动中有静,颇见巧思C.
三、四句中细写昼眠的人在睡醒之后有“薄汗”出现,可见衣服之厚,夏天之热D.
五、六句写闺人红润的手儿持着盛了冰块和莲藕的玉碗,而这盛了冰块和莲藕的玉碗又冰了她那红润的手儿
41.请从“闺怨”入手,赏析本词的最后两句“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有何精妙之处参考答案
1.c
2.
①词的上片描绘的春天落红狼藉的凋零景象,寓指大明江山势已去,抗清复国事业的前景不容乐观,体现了作者的忧患情绪
②“只有花难护”既有对春光逝去的无奈,也能令人感到作者在国家败亡之际无力回天的沉痛
③“王孙路”可以指游子的旅程,也令人联想到江山代易之时明朝那些王公贵胄流离失所的没落之路
④“杜啼”可以是春天逝去的标志,也可以令人联想起望帝死后化为杜鹃的传说,饱含亡国之痛【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王孙,在这里指纵情声色、乐游忘归的贵族子弟”理解错误,词中“王孙”表面指思妇心中远游不归的恋人,本意则更接近杜甫《哀王孙》中所说的“可怜王孙泣路隅”在清兵南下之际,朱明的宗室子弟,或流离道路,或辗转沟壑,唯有少数人如唐王朱聿键、鲁王朱以海等仍在企图反抗此处作者对明代王孙魂牵梦萦,实际上是将复兴明代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本词上阕,起二句,先扬后抑此时词人举目所见,是“满眼韶华一片春光继而东风乍起,落红遍地这一顿挫,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从而也折射出时代的变化陈子龙生当明清易代之际,对明王朝怀有深厚感情在他看来,明代江山无限美好,正如满眼韶华可是清兵南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犹如骤起狂风,将万紫千红摧残殆尽在这里,词人用的是比兴手法,描绘的春天落红狼藉的凋零景象,寓指大明江山势已去,抗清复国事业的前景不容乐观,体现了作者的忧患情绪下面二句,以“几番”照应前面的“惯”字说明东风之摧残百花非止一次,而是经常如此“烟雾,二字,补足前句未及写出的“雨”字春天的风雨连绵无尽,常常呈现烟雾迷蒙的状态在东风肆虐、烟雨茫茫的天气中,百卉凋残,一片凄凉,于是词人不禁发出由衷的慨叹“只有花难护!”前几句造足蓄势,至此词人的感情迸发而出,力抵千钧在生活中,他奔走呼号,出生入死,力求挽救明朝的危亡,结果毫无效果因此这一句正是反映了词人内心深处的亡国之痛下阕“王孙,,一辞,通常被理解为贵族子弟,这里的本意却更接近杜甫《哀王孙》中所说的“可怜王孙泣路隅”在清兵南下之际,朱明的宗室子弟,或流离道路,或辗转沟壑,唯有少数人如唐王朱聿键、鲁王朱以海等仍在企图反抗“王孙路”可以指游子的旅程,也令人联想到江山代易之时明朝那些王公贵胄流离失所的没落之路结二句进一步渲染出这种悲哀情绪,哭出了国家将亡的忧思句中的“杜鹃”,又名杜宇,相传是古蜀国的君主望帝之魂所化,它隐于西山,日夜悲啼,口吻常常出血后人常用杜鹃啼血借指失国之痛这里说“泪染胭脂雨”系由“啼血”转化而来,则杜鹃悲鸣时流出血泪,洒在飘扬落花的风雨中,红雨满天,景象壮丽而又悲惨“杜啼”可以是春天逝去的标志,也可以令人联想起望帝死后化为杜鹃的传说,饱含亡国之痛
3.D
4.示例一文U诗“更为婉曲动人,别出蹊径第二句直接点出“愁”,结尾“蜻蜓飞上玉搔头”暗示了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蜻蜓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暗示主人公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突深锁,无人赏识,表达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题,婉曲动人,别出蹊径示例二白诗“更为婉曲动人,别出蹊径:第一句暗示主人公女子身份,第二句直接点出“愁”,之所以背向鹦鹉,怕的是鸟儿学舌,勾起伤心之事,伤春伤别“思量何事不回头”,没有明说其“愁”因,引发读者自去联想想象,更加含蓄有味【解析】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D.“女子开心地数着花朵,沉醉于春光,连蜻蜓飞上头也没有察觉”理解错误,“蜻蜓飞上玉搔头”一句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知的蜻蜓故选Do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示例一刘诗“更为婉曲动人,别出蹊径开篇一句“新妆宜面下朱楼”写出诗中女主人公梳妆一新,急忙下楼“宜面”二字,说明她妆扮得相当认真、讲究看上去,不仅没有愁,倒似乎还有几分喜色艳艳春光使她暂时忘却了心中苦恼,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发了一丝朦胧的希望而诗的第二句“深锁春光一院愁”是说下得楼来,确是莺歌蝶舞,柳绿花红然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这一句直接点出了“愁”,结尾“蜻蜓飞上玉搔头”一句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知的蜻蜓表达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题,婉曲动人,别出蹊径示例二白诗“更为婉曲动人,别出蹊径第一句低花树映小妆楼”暗示主人公女子身份,暗示是青年女子,并且交代了地点小楼,第二句“春入眉心两点愁直接点出“愁”,低低的花和绿树掩映下的小楼,将愁带入了少女的眉心,点点的愁一下就进入了主题的表达层面,写出了这个女子心中的不快和幽怨第三句之所以背向鹦鹉,怕的是鸟儿学舌,勾起伤心之事,伤春伤别结尾“思量何事不回头”这句,给全诗带来了重重叠叠的神秘感没有说明其“愁”的原因,只是点出一句“思量何事”,引得读者自去联想“思量何事不回头”,没有明说其“愁”因,引发读者自去联想想象,更加含蓄有味
5.D6,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思远怀人和落寞孤愁的情感不同点从“锦壶催画箭”和梦中杨花纷飞的春日景象与眼前落梅无声的冬日景象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冯词还包含着女子对时光飞逝、容颜难驻的感叹;结合注释,从“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在孤舟枕上”可以看出,贺词也寄寓着作者深深的宦海沉浮之苦和羁旅漂泊之悲【解析】
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戴凤钗独自在花阴水畔流连春光的女子”有误,应是女子睡在床上梦见当年与情人在春水杨花的旖旎风光中欢会悠游的场景故选Do
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相同点表达了思念恋人和孤独寂寞的情感冯词是一首写怨妇思远之作的闺怨词,“红烛泪阑干”“玉佩天涯远”“和泪试严妆”最能表达相思之苦贺词主要写相思之苦上片追忆昔日欢会的情景其中上片后二句写别时即“已傕傕”,而今回想自当是更为悲伤凄婉下片抒别后相思之情不同点
①“锦壶催画箭”形容时光飞逝,“溶溶春水杨花梦”写梦中杨花纷飞的春日景象,也象征女子青春貌美「落梅飞晓霜”写落梅无声的的冬日景象,也象征女子衰老的容颜,两者形成对比,故冯词还包含着女子对时光飞逝、青春难再的感叹
②结合注释“作者赴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途中”可知词人宦海漂泊,“小窗风雨碎人肠”写出词人在风雨之夜思念情人已肝肠寸断,“更在孤舟枕上”悲情更进一步,意为自己因仕宦而漂泊在孤舟之上,更觉孤独悲伤,由此句可以看出,贺词也寄寓着深深的宦海沉浮之苦和羁旅漂泊之悲
7.D
8.同
①两首词都用了对写(想象、虚写)的手法来表达彼此思念的情感异
②周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两眉紧锁的样子比作关山,表现了浓浓的愁思李词直抒胸臆抒发愁情(周词间接抒情,李词直接抒情)
③周词在抒发愁情时通过对女主人公神态的描写来展现愁情,李词则侧重将浓重的情感通过直接的抒发来表达
④周词抒情较为含蓄委婉,李词较为直接浓烈【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格调明艳”错误,周文璞词以梅花为抒发感情的媒介物,全词意脉断续自然,结构圆转流畅,格调平实质朴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周词中“一样眉尖,两处关山”两句,把两眉紧锁的样子比作关山,运用比喻的手法,对女主人公神态的进行描写,含蓄委婉地表现了浓浓的愁思李清照词“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两句,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故而,两首词都用了对写(想象、虚写)的手法来表达彼此思念的情感只是周词抒情较为含蓄委婉,李词较为直接浓烈
9.B
10.
①“觅封侯”成为当时许多人的生活理想,立功边塞是“封侯”的重要途径
②王诗表达了主人公对征戍在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的心理
③李诗表达了少女对情人深切的爱情,嘱咐恋人功成名就后早日归来的心理【解析】
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作了细致描写“错误结合全诗“不知愁”“忽见”“悔教”可知是作了集中的描写,并未细致入微的描写心理的变化故选Bo
1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由诗句“悔教夫婿觅封侯”“封侯早归来”可知,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成为当时许多人的生活理想王诗“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中的“忽见”,是不经意地流目瞩望而适有所遇,而所遇者——普普通通的陌头杨柳竟勾起她许多从未明确意识到过的感触与联想“杨柳色”虽然在很多场合下可以作为“春色”的代称,但也可以联想起蒲柳先衰,青春易逝;联想起千里悬隔的夫婿和当年折柳赠别,这一切,都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表达了主人公对征戍在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的心理李诗“封侯早归来,莫作弦上箭”意思是封侯之日早早归来,不要作那弦上的箭!这两句以女子口吻写其送别之际嘱托男子功成名就后及时归来,不要如离弦之箭一去不返,使自己独守空闺,坐愁红颜老,深深地揭示出少女对情人深切的爱情,感情纯真
11.C
12.
①借景抒情,以纷乱的柳丝,蒙蒙的飞絮表现送行者的郁闷,忧愁的心情
②烘托,以斜月映照画阁帘板勾起对往昔人约黄昏后的欢愉,烘托出如今楼阁的冷清,此为“伤高”
③对比,过去的美好回忆和如今的触景伤怀形成对比成双的鸳鸯,畅行的小船牵动独坐人的情思,此为“怀远工
④用典,化用李贺的诗句,表现花在自己青春快要凋谢时,还懂得嫁给东风,突出体现对青春的珍惜和对无聊生活的抗争【解析】
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照应”错误应是“相成对比工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上阕写到“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意思是离愁别恨正牵连着千丝万缕的柳条纷乱不已,更何况东陌之上,垂柳已是飞絮蒙蒙了呢本处借纷乱的柳丝,蒙蒙的飞絮表现送行者的郁闷,忧愁的心情,属于借景抒情下阕写到“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桃”,意思是雕梁画栋的楼阁上梯子已经撤去,黄昏以后,依然还是独个儿面对帘板,望着斜照在它上面的冷冷清清的月亮以斜月映照画阁帘板勾起对往昔人约黄昏后的欢愉,烘托出如今楼阁的冷清,此为“伤高”,运用了烘托的表现手法下阕写到“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棱通”,意思是池水溶溶,一对鸳鸯在戏水,这水南北可通,时见有小船往来成双的鸳鸯,畅行的小船牵动独坐人的情思,此为“怀远”,将过去的美好回忆和如今的触景伤怀形成对比下阕写至IJ“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意思是怀着深深的遗憾,我反复思量,我的命运竟然不如桃花杏花,它们倒还能嫁给东风,随风而去呢这里化用李贺《南国》“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的诗句,表现花在自己青春快要凋谢时,还懂得嫁给东风,突出体现对青春的珍惜和对无聊生活的抗争,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
13.D
14.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思远怀人和落寞孤愁的情感不同点
①从“锦壶催画箭”和梦中杨花纷飞的春日景象与眼前落梅无声的冬日景象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冯词还包含着女子对时光飞逝、容颜难驻的感叹;
②结合注释,从“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在孤舟枕上”可以看出,贺词也寄寓着作者深深的宦海沉浮之苦和羁旅漂泊之悲【解析】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那位头戴横钗独自在花阴水畔流连春光的女子”错误冯延巳词开头两句写的是女子睡在床上梦见当年与情人在春水杨花的旖旎风光中欢会悠游的场景,选项中说的“头戴横钗”赏景,对第一句理解有误,独自“流连春光”对第二句理解有误故选Do
1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菩萨蛮》“娇鬟堆枕钗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开头两句写的是女子睡在床上梦见当年与情人在春水杨花的旖旎风光中欢会悠游的场景;“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和泪试严妆”实写女子现实的孤单寂寞,表达了思远怀人的情感“锦壶催画箭”句表达了时光飞逝的感慨,暗含女子容颜老去的感伤《西江月》词主要写相思之苦上片追忆昔日欢会的情景其中“携手看花”“扶肩待月”言其感情之深后二句写别时即“已帐帐”,而今回想自当是更为悲伤凄婉下片抒别后相思之情,表达了思远怀人和落寞孤愁的情感“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在孤舟枕上”小窗风雨清冷,声声碎人愁肠,更无奈,独眠孤舟枕上结合注释“本词写于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作者赴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途中:以“更”更进一层,“孤舟枕上把羁旅愁思、宦途沉浮与恋情打成一片
15.C
16.
①上片运用心理描写,写窗内闺中人发觉折花人时的思想活动;下片运用语言描写,写她交代折花人折、插的具体方法刘禹锡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诗开头写地点“妆楼”,暗示是青年女子,第二句点出女子神态,正面写出其愁绪
8.“思量何事不回头”一句给全诗带来神秘感,“思量何事”“为何不回头”,令人回味无穷C.刘诗“宜面”意为脂粉涂抹得与容颜相宜,有匀称和谐之美,说明女子装扮认真、讲究D.刘诗后两句尤为生动,女子开心地数着花朵,沉醉于春光,连蜻蜓飞上头也没有察觉
4.有人认为刘诗比白诗“更为婉曲动人,别出蹊径对此你是否赞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菩萨蛮南唐•冯延巳娇鬟堆枕钗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锦壶
①催画箭,玉佩天涯远和泪试严妆,落梅飞晓霜西江月
②宋•贺铸携手看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临分少伫已怅怅,此段不堪回想欲寄书如天远,难销夜似年长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在孤舟枕上【注】
①锦壶漏壶,古代利用滴水多寡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也称“漏刻漏壶中插入一根标杆,称为“箭工
②一般认为,本词写于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作者赴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途中
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烛泪阑干”运用拟人手法,既交代了时间,描绘了室内环境,也饱含着人物内心深切的情感,与下片的“和泪试严妆”形成巧妙的照应B.”难销夜似年长”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煎熬,这种煎熬是由情人天各一方,以及无法借书信聊解相思等多种因素促成的C.贺词善化用名句,“此段不堪回想”可联想到“此情可待成追忆”,“欲寄书如天远”则与“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异曲同工
②全词通过“反复”这一修辞手法,写了七个“折”,表现出窗内闺中人爱花、护花、爱美并愿成人之美的高雅生活情趣【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标题霜天晓角点明了季节特征和时间特征,属于环境描写”说法错误《霜天晓角》是词牌名,不是题目词牌名仅规定了格式和押韵,跟词的内容无关,并不是环境描写故选Co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从写人的手法入手上片用了细节描写中的心理描写,起句“人影窗纱”点明她看见窗纱上映出人影,“是谁来折花?”她想这是谁来折花呢?她没怀疑这人有其他企图,首先想到的是来折花,可见她爱花心切既然爱花,自然想护花,不愿让人折去但她转念又想,虽然不知道来折花的是谁,但想必也是爱花之人,不如成全吧,况且“知折去、向谁家“,如果送到爱花、惜花的人家,岂不是成人之美的好事下片用了细节描写中的语言描写,闺中人干脆发话了“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她告诉折花人,靠近屋檐边的花枝最好,折时要把手伸高点从这番话可以看出,她对自家的花枝十分熟悉,生怕别的花枝被损害,可见对花多么怜爱等到折花人折完花即将离去时,她又嘱咐道须插向,鬓边斜”,说的是这么美的花最适合美人戴,只是戴的时候要斜着插在鬓边,才更显得别有韵味这就看出她是爱美的,平日里插花发现这样插戴最是好看从修辞手法入手由词中“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可以看出,全词写了七个“折”字,这种修辞手法叫“反复”,反复的手法可以起到强调作用,通过反复咏叹增加诗词语言的复沓美通过这些与“折”相关的内容,反映了窗内闺中人爱花、护花、爱美并愿成人之美的高雅生活情趣,写得极有层次
17.B
18.
①霜月娟娟,写出了月色之美,这是以乐景衬哀情,使作者那种伤感之情更显浓重
②月有缺有圆,而人只缺不圆,将人与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不能团圆的悲伤之情【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B.“对远行人的怨意更为浓重”错误“又经年”只是感慨分离时间之长,显示不出对远行人的怨意故选Bo
1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词中提到“月”意象的主要有两处一是,“霜月更娟娟”一句中,“娟娟”是姿态柔美的意思,运用叠字写出了夜晚月色之美这里是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月寄相思,用月色美好的月色来衬托诗人面对此情此景油然而生的浓重的伤感之情二是,“怎得人如天上月,虽暂缺,有时圆”,天上的月亮暂时有缺,但终有圆满的时候,但是,人却是只缺不圆,一个“怎得”加重了语气,使得人与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月遥想,想到孤独的自己,想到远在异乡的远行人,突出了不能团圆的悲伤之情
19.B
20.
①细节描写,李词用“闲倚阑干”“数尽,温词用“画蛾眉”“弄妆”等细节描写,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活了
②衬托,李词用华贵的住处、华美的装饰来衬托人物心理活动,温词用众多华美的装饰来衬托人物的心理活动【解析】
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内心的富足”错,“宝押”“绣帘”描写豪华的居处故选Bo
2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①细节描写李词“闲倚阑干无藉在,数尽归鸦”句,“闲倚阑干”的情态,“数尽归鸦”的行为,这些细节描写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爱人久旅不归,女子盼归的心理温词“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写主人公起床后的行动懒懒地打扮,慢慢地梳洗其中的“懒”字和“迟”字,生动地体现了女主人公的惆怅倦怠之情态
②衬托李词“宝押绣帘斜,莺燕谁家”,用“宝押”(押,镇帘之物)、“绣帘”描写豪华的居处,用“莺燕谁家”写优雅的环境;用“柳色春罗裁袖小,双戴桃花”写精心的妆梳打扮,她戴花必“双”,裁春衫一定要适时,这都是她盼归心理的反映温词“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鹏古鸟”,身穿崭新的绫罗短衣,贴绣的腰鹃似欲飞动;那金线绣成的鹏鹃成双,又撩起她相思的柔情鹏鹃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21.C
22.
①形踽踽独行,衣带易缓,形容消瘦
②神心随船去;心中痛苦自己无所依靠;心中的忧愁无法排遣【解析】
2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轻快心情”错误“逝若飞”是女子抱怨船行速度之快,瞬间跌进孤独无靠的渊薮,暗喻现实的严峻冷酷,并无“轻快之心情:故选C
2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形象的把握能力“中心茕茕将依谁”中“茕茕”指孤孤单单,无所依靠,写出了女子内心孤单,自己无所依靠的痛苦之情“神往形返情错漠”中“神往”指女子的心神随着船儿离开,“形返”指船儿走后自己独自在岸边走来走去“循带易缓愁难却中循带易缓”指的是循环围腰的衣带容易松缓,愁难却’指的是内心的忧愁无法排遣“心之忧矣颇销钱”写到内心的忧愁无法排遣而形容消瘦所以后六句写到女子踽踽独行于岸边,因忧愁而衣带易缓,形容消瘦内心随着船儿离开,内心孤单无所依靠的痛苦之情,内心的痛苦无法排遣
23.D
24.
①想象(或虚实结合)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应是秋云飘飞的时节,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
②用典“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湘君虔诚地盼望湘夫人的到来,颔联化用此典故,含蓄而生动地写出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子归来的情景
③对仗(或对偶)内容上,上句写南方的女子思念丈夫,下句写北方边塞的丈夫迟迟不归词性上「亭皋”与“陇首”相对,都是表地点的名词;“木叶”与“秋云”相对,皆为秋天的意象;“落”与“飞”则皆为动词,两词使画面具有动态美音韵上,上下两句平仄相反
④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选用“木叶下”“秋云飞,,等具有悲秋色彩的意象,生动表现了怀人的主题【解析】
2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错误“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最后两句是思妇的内心独白眼下已是木叶纷飞的深秋,等到裁就寒衣,寄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陇首塞北,那里已是春回大地,应当穿上春装了,哪里能及时见到我寄去的御寒的冬衣呢?这一设想,不仅显示了南北两地的遥隔,而且透露出思妇对远人的体贴与关切,将捣衣的行动所包含的深情蜜意进一步表现出来了故选D
2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运用想象或虚实结合的手法上句是思妇捣衣时眼中所见之景下句是思妇心中所想之景陇首,此处即泛指北方边塞之地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是秋云飘飞的时节了,想象中含有无限思念与体贴,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用典“亭皋”,水边平地,暗切思妇所在的江南“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意境,暗透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人归来而“目眇眇兮愁予”的情景对仗“秋云飞”的意象,不但明点秋令,而且象征着游子的飘荡不定(浮云常被用作游子的象喻)这一片飘荡无依的“秋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呢?两句一南一北,一女方一男方,一实景一悬想,不但对仗工整,形象鲜明,而且由于意象富于蕴涵,能引发多方面的联想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面上看,似单纯写景,而思妇悲秋叹逝、怀念远人的感情即寓其中,意绪虽略带悲凉,而意境疏朗阔远,生动表现了怀人的主题
25.A
26.
①暗用比兴开篇运用比兴手法,以玳瑁梁上双栖的海燕引出少年夫妻长年离别的不幸
②乐景衬哀情(反衬)海燕“双栖”梁上,相依相偎,柔情蜜意的情境,反衬女主人公的孤独;首联重彩浓笔夸张地描绘女主人公闺房之美,居室的华美和瑰丽的环境,映衬下文思妇黯淡落寞忧愁的心情
③环境衬托人物心情(哀景衬哀情)阵阵寒砧、萧萧落叶、城南秋夜的凄清秋景,烘托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的思念忧愁,衬托出女主人公孤独寂寥、思念征人的愁肠
④明暗两条线索中间四句“十年征戍”,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远征辽阳的丈夫长久没有音讯,存亡未卜,独居长安城南的妻子又遇上深秋的漫漫长夜,无法入睡两条线索,相互交叉勾联,明写长安的妻子,暗写辽阳的丈夫,地点由长安到辽阳,万里迢迢,时间则分别十年,音书断绝全诗通过一个少妇秋夜思念戍边丈夫的生活剪影,向读者展现一幅战争破坏人们和平安宁生活,给一个原本幸福家庭带来毁灭性灾难的形象画面【解析】
2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古诗内容的能力A.“主要是为了表现卢家少妇这富贵人家的富丽堂皇”错,郁金是一种香料,和泥涂壁能使室内芳香;玳瑁是一种海龟,龟甲极美观,可作装饰品开头两句以重彩浓笔夸张地描绘女主人公闺房之美借此烘托“卢家少妇”的孤独寂寞故选Ao
2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1)首联暗用比兴和反衬首联意思是卢家年轻的主妇,居住在以郁金浸洒和泥涂壁的华美的屋宇之内,海燕飞来,成对成双地栖息于华丽的屋梁之上主人公所“思而不得见”的是征戍辽阳十年不归的丈夫但是却以“海燕双栖开篇,暗用比兴借双栖的海燕引出少年夫妻长年离别的不幸郁金是一种香料,和泥涂壁能使室内芳香;玳瑁是一种海龟,龟甲极美观,可作装饰品开头两句以重彩浓笔夸张地描绘女主人公闺房之美四壁以郁金香和泥涂饰,顶梁也用玳瑁壳装点起来,无比芬芳,无比华丽以乐景衬哀情以“海燕双栖玳瑁梁”烘托卢家少妇郁金堂”的孤独寂寞
(2)颔联和颈联以哀景衬哀情以及明暗线交织颔联意思是九月里,寒风过后,在急切的捣衣声中,树叶纷纷下落,丈夫远征辽阳已逾十载,令人思念听到窗外西风吹落叶的声音和频频传来的捣衣的砧杵之声进一步勾起少妇心中之愁分明是萧萧落叶催人捣衣而砧声不止,诗人却故意主宾倒置,以渲染砧声所引起的心理反响促使她更觉内心的空虚寂寞,更觉不见所思的愁苦颈联意思是白狼河北的辽阳地区音信全部被阻断,幽居在长安城南的少妇感到秋日里的夜晚特别漫长“白狼河北”正应上联的辽阳十年了,夫婿音讯断绝一切都在茫茫未卜之中,叫人连怀念都没有一个准着落因此在这秋夜空闺之中,心境就不单是孤独、寂寥,也不只是思念、盼望,而且在担心,在忧虑这两联中阵阵寒砧、萧萧落叶以及城南秋夜的凄清秋景,烘托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的思念忧愁,衬托出女主人公孤独寂寥、思念征人的愁肠辽阳的丈夫没有音讯,存亡未卜是暗线;独居长安城南的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则是明线两条线索,相互交叉勾联大大开拓意境,增强了抒情色彩
(3)以少妇的生活剪影描绘战争的残酷此诗的主人公是一位长安少妇,她所“思而不得见”的是征戍辽阳十年不归的丈夫诗人以委婉缠绵的笔调,描述女主人公在寒砧处处、落叶萧萧的秋夜,身居华屋之中,心驰万里之外,辗转反侧,久不能寐的孤独愁苦情状向读者展现一幅战争破坏人们和平安宁生活,给一个原本幸福家庭带来毁灭性灾难的形象画面
27.B
28.C
29.赞同这一观点,《寄松风上人》情感上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其间多次情感转折第一层,诗歌首联感慨虽然与友人距离不远,却别易来难,表达了与友人分别的无奈之情;第二层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思念之情愈加深厚;第三层作者转换视角从友人的角度来想象其有清高孤峭之个性,故能耐得三时之清寒而自甘空寂,不经常出游,疏于与人交际;第四层情感转换,想用美味呼唤友人来访【解析】
27.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第一首中,“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写因为思念远离家乡的丈夫,以致身心憔悴;第二首中,“岂有千山与万山,别离何易来何难”表达了与友人分别后的思念之情;两首诗的主题都是思念远方的亲友,故主题可选“思人故选Bo
2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写作特点的能力A.“开篇都运用叠词”错误,“岂有千山与万山,别离何易来何难”中没有叠词B.“都叙写路远会难的现实”错误,岂有千山与万山”意为本无千山万山之隔D.“结尾都直接抒发了期望相聚的殷切期盼之情”错误,《行行重行行》以宽慰期待作结,《寄松风上人》以典故结尾,都不是直接抒发感情故选C
2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作答时首先明确观点,比如“我赞同这种观点”或“我不赞同这种观点”然后结合文本信息说明理由,尽量从多角度多侧面论证,不少于两点理由认为赞同的理由如下《寄松风上人》全诗在感情表达上每两句就是一个转折和变化,在思念友人的主题下使得感情得到痛快淋漓的抒发分析诗句的意思,第一句本无千山万山之隔,但与友聚会却不易,蕴含缘分的意味;第二句进一步表白相念之殷,时光之逝而加深念友之情,情感更进了一步;第三句转从松风上人方面作想,站在友人的角度上阐述了为什么距离不远而不得见,间接展现了友人清高、耐得住寂寞的性格特点,情感转变为对友人品格的欣赏之情;最后一句含蓄用典,希望能用美味食物召唤友人来访,再次点明诗歌的主题——思人不赞同的原因是认为《行行重行行》更现转换变化之妙”与君生别离”,诗歌叙初别之情;“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次叙路远会难;”衣带日已缓”“思君令人老”,再叙相思之苦;“努力加餐饭”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相思的心理特点
30.D
31.
①两首诗都用第一人称,都以女性视角来表达遭遇爱情波折时的情感
②两首诗都采用对比手法,都将女主人公热恋时的缠绵俳恻和知晓郎君有二心时的悲痛愤怒进行了对比
③两首诗都采用了赋比兴手法,都以直陈其事为主,加以比兴烘托《有所思》以“秋风肃肃晨风飓”刻画人物的细微心曲《氓》三次写淇水,见证了两人的爱情,“桑之未落”和“桑之落矣”暗示了女子容貌和爱情由盛而衰的变化【解析】
3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人物形象、语言的能力D.“男子用情不专、偷鸡摸狗,兄嫂发现后,准备好好教训负心汉”错误本句意思女子忆昔与郎幽会往来,不免风吹草动,使兄嫂备悉隐情,而今若断绝,居家将何以见人?对兄嫂又如何解释?可见诗句是女子的回忆和忧虑故选D
3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氓》中“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有所思》中“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二都采用第一人称二者都是从女性视角来写在爱情中遇到的波折,并且在文中都用到了对比的手法《氓》表现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前后态度进行了对比,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有所思》表现一位女子在遭到爱情波折前后的复杂情绪的,开头写其对远方的情郎心怀真挚热烈的相思爱恋,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晴光涌敛的爱河上顿生惊涛骇浪,爱情的指针突然发生偏转,激怒渐趋冷静之后,欲断不能的种种矛盾、彷徨的复杂心态,前后态度形成对比主人公的爱与恨,决绝与不忍的感情波折,由大起大落到余波不竭两首诗都采用赋比兴手法,都以直陈其事为主,加以比兴烘托《氓》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以及婚后生活;其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是比兴,比喻年青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是比兴,比喻弃妇面容憔悴与被弃的痛苦《有所思》以“双珠璘瑁簪”这一爱情信物为线索,叙写“赠”与“毁”及毁后三个阶段,来表现主人公的爱与恨,决绝与不忍的感情波折以“秋风肃肃晨风飓”以景物的比兴烘托刻画人物的细微心曲,听到屋外秋风声里鸟儿飞鸣,情绪更乱
32.D
33.1通过写环境的“深沉”“寂静”来烘托思妇的孤独寂寞2通过写主人公弹筝、焚香燃尽来表现思妇彻夜难眠,内心凄凉
(3)通过写容貌不整、情态慵懒来表现思妇内心痛苦,相思成疾
(4)通过写杜鹃啼月(催归)来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解析】
3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通过……主人公的……心理来表现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怀念”说法错误词中没有心理描写“院落深沉,池塘寂静帘钩卷上梨花影”这些是环境、气氛;“钗凤斜欹,鬓蝉不整残红立褪慵看镜”是外貌、动作、情态但没有心理描写故选Do
3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作者通过典型的意境、意象描写突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词的前两句“院落深沉,池塘寂静”,通过描写“深沉”“寂静”的典型环境,营造出寂静、萧瑟的氛围,给读者以情感上的压抑感,烘托出思妇的孤独寂寞其次,“宝筝拈得雁难寻,篆香消尽山空冷”两句则是描写主人公弹筝、焚香燃尽,这是主人公百无聊赖的表现她夜不能寐,靠弹琴、焚香来消解自己心中的苦闷,表达出她内心的凄凉再次,“钗凤斜欹,鬓蝉不整残红立褪慵看镜”则是对主人公外貌和情态的描写主人公因为内心的苦闷而无心整理妆容,也无心去注意自己的外貌所以呈现出衣服容貌不整、情态慵懒的表象一位少妇居然无心关心自己的外貌,可见其内心痛苦,相思成疾最后,“杜鹃啼月一声声”一句则是用杜鹃啼月的典型意象来表达思妇的情绪杜鹃啼月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代表盼望远行之人快快回归通过运用这一典型意象,表达出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34.A
35.《有所思》情感变化由气愤到伤感到无奈《氓》的情感变化先怨恨,后悲伤,最终释怀【解析】
3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思,字透露出她内心的无奈与失落错误,应为“乃”字,竟然,有出乎意料的意思,表转折故选Ao
3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先看本诗,“闻君有他心”以下六句,写了女主人公听说情郎已倾心他人后,爱的柔情化作了恨的力量,愤然砸毁信物,表达了愤激、决绝的态度“相思与君绝”以下六句,写其由激怒渐趋冷静之后,欲断不能的种种矛盾、彷徨的复杂心态“妃呼稀”,正是她在瞻前顾后,心乱如麻的处境中情不自禁地发出的一声献:欷长叹再看《氓》,第四章抒发了女主人公对负心男子的怨恨诗人用“比”的手法,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说明女子的容貌已经衰减了,揭示出她被氓抛弃的直接原因第六章抒写了女主人公被弃后的愤恨决绝的心情,感情慢慢转入平静“及尔偕老,老使我怨,一股怨恨交集的激愤之感油然而起回忆往事,对照今天,当初的“旦旦”“信誓”全被氓一手推翻了「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工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最终释怀
36.D
37.不赞同删去理由
①语言表达上,“呸”字是口语,虽然粗俗,却与前面的文雅语言相对应,产生文白并用、亦庄亦谐的奇妙效果;
②曲词结构上,“呸”字是果,巧妙而简捷地呼应上文“团圆梦儿生唤起”这个因;
③人物形象上,一个“呸”字,既使思妇当时的心理与神态跃然纸上,又表现了主仆关系的密切;
④情感表达上,用“呸”字更能传达出思妇对小Y头的不满、嗔怪与恼怒之情
⑤曲牌规定了曲子的句数、字数等,删去则与曲牌要求不符赞同删去理由
①语体风格上,呸”字是口语,粗俗而突兀,与前面的文雅语言不和谐;
②表达效果上,呸”字给人以恼怒讨厌之感,用语较重,冲淡了温馨而忧伤的闺思主题;
③人物形象上,“呸”字,破坏了思妇云松螺髻、香温鸳被的形象美,也与其女主人的身份不合【解析】
3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无情”是强加之词,小丫头的惊呼是无意中吵醒了女主人的团圆梦故选Do
37.本题考查学生对四个语言进行个性化赏析的能力探究“呸”用语可否删去,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从反对的角度,对于语言的把握,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考虑从语言形式上来说,“谁,不做美?呸,却是你!”是口语化的语言,口语化的语言用在人物对话之中读起来亲切温馨,且通俗传神且与前文“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春闺一觉伤春睡等文雅的语言形成照应,产生文白并用、亦庄亦谐的奇妙效果;从结构上来说,这个“呸”字是针对前面“团圆梦儿生唤起”的反应,“呸”字是果,巧妙而简捷地呼应上文“团圆梦儿生唤起”这个因;从人物形象和情感上看,口语化的语言能较好地体现人物个性,表达人物情感“生唤起”之后一个“呸”字,主人公含娇带怒的神情跃然纸上,女主人对小Y头无意中吵醒了团圆梦的不满、嗔怪与恼怒,展现在一个“呸”字中,一方面表现了主仆二人感情亲密,另一方面从她的不满、嗔怪与恼怒中看出她对情人深切的思念从赞同的角度,结合一个呸字分析,呸”过于口语化,用语粗俗,与前面“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文雅的语言风格不协调;“呸”字表达女主人对小Y头无意中吵醒了团圆梦的不满、嗔怪与恼怒,但较为粗俗,用语过重,冲淡了温馨而忧伤的闺思主题;从塑造形象看,“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是一种深闺少妇美的形象,“呸”字破坏了思妇的形象美
38.B
39.
①拟人“燕语”赋予春天燕子以人的情感,形象描述和平宁静、亲人团聚的场景
②对比“莺啼燕语”的春景与“路几千”的边关对比鲜明,使读者感受到强烈的震撼
③虚实结合第一句是眼前实景,第二句是想象,虚实相生,表现对从征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
④衬托(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上句写京城春天,色彩浓丽,下句写从征亲人在遥远的边疆,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在上句春意盎然的反衬下,下句更显得沉郁悲壮【解析】
3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表述有误“家住秦城邻汉苑”,这里的秦城指咸阳,汉苑指长安诗中的女主人公虽然目睹京畿的繁华与和平,却是“心随明月到胡天“,早已飞到丈夫的身边关河万里,能隔断人的形体,却隔不断心灵的呼唤,而作为心灵交通媒介的,大概只有那普照万方的明月了第三句只是承第二句“路几千”,只是在讲述京城与边关的距离遥远,而“皇宫奢靡的生活”与“顿生愦懑之情”都是曲解故选Bo
3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莺啼燕语报新年”中,“燕语”赋予燕子以人的动作,“莺啼燕语”,既是和平宁静的象征,又写得色彩浓丽,生意盎然形象写出了和平欢乐的场景其次,采用了对比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对比鲜明,动人心弦上句“莺啼燕语,,四字,写得色彩浓丽,生意盎然使下句“马邑龙堆更显得沉郁悲壮诗人好似信笔而下,但震撼力却很强所以“莺啼燕语”的春景与“路几千”的边关对比鲜明,使读者感受到心灵的强烈震撼D.两首词都长于塑造形象冯词中那位戴凤钗独自在花阴水畔流连春光的女子,贺词中那对扶肩携手、待月看花的情人,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6.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词在情感内涵上的异同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小题一剪梅周文璞风韵萧疏玉一团更著梅花
①,轻袅云鬟这回不是恋江南只是温柔,天上人间赋罢闲情共倚阑江月庭芜,总是销魂流苏斜掩烛花寒一样眉尖,两处关山【注】
①据《太平御览》中《荆州记》记载,南朝陆凯自江南折梅赋诗寄赠好友范晔后,人们常以折梅赋诗表达对家人和友人的怀念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7.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周词开篇“风韵萧疏玉一团”一句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风韵萧娴,貌美如玉的女主人公形象,“更着梅花,轻袅云鬟”在高耸的云髻上插上梅花,又写出了她对意中人的思念B.周词中“温柔”二字是女主人公浓郁相思的情结所在“天上人间”表明过去的温柔和现在的离索有如天壤之别,极言女主人公对曾经美好生活的留恋不舍C.李词中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既是写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流水之景,与上片的“红藕香残玉簟秋”“独上兰舟”“两句相照应D.周词和李词同属婉约词,两首词用词浅近却意蕴深厚,语言疏朗自然,格调明艳,令人回味无穷
8.这两首词都表达了闺中思妇的怀人之情试比较“一样眉尖,两处关山”和“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闺怨[唐]王昌龄第三,采用了虚实结合“莺啼燕语报新年”意思是“家住京城比邻着汉室宫苑”,这是眼前实景,“马邑龙堆路几千”,意思是“心随明月飞到边陲的胡天,这是想象,表现了对征人的挂念最后,运用了衬托(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手法“莺啼燕语”写出了和平宁静和新年佳节时亲人团聚但是,另一方面,在那遥远的边关,从征的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第一句写京城春天色彩浓丽,第二句写从征亲人在遥远的边疆,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在第一句春意盎然的反衬下,第二句更显得沉郁悲壮
40.C
41.
①回文修辞的运用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一种周而复始,突出强调,意兴盎然的美感
②象征手法和谐音字的运用“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绵长在本词中以“藕”谐“偶”,以“丝”谐“思”,藕节同心,故亦象征情人的永好
③啷笑耦丝长,长丝藕笑郎”,收尾两句为全词之旨郎的笑是有调笑的意味的,因此闺人报以“长丝藕笑郎”之语,笑郎,大概是笑他的太不领情或是不识情趣吧,郎的情意不如藕丝之长,末句始露出“闺怨”本意【解析】
4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C.“衣服之厚”错风吹香汗,薄衫生凉,而在凉衫中又透出依微的汗香变化在“薄衫”与“薄汗”二语,写衫之“薄”,点出“夏”意故选C
4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郎笑藕丝长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长丝藕笑郎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担心他薄情寡意不如藕丝长)回文修辞的运用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情趣满满,又耐人寻味,可读性强,给人以荡气回肠,产生强烈的回环叠咏的艺术效果象征手法和谐音字的运用“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长久在本词中以“藕”谐“偶”,情人成双成对之意;以“丝”谐“思”,思念之意藕节同心,故亦象征情人的永好委婉含蓄,曲折多姿“郎笑耦丝长,长丝藕笑郎:结尾两句为全词主旨所在郎不能深切体会闺人的情深意切,希图永好的愿望,其笑是有调笑的意味的,因此闺人报以“长丝藕笑郎”之语,笑郎,大概是笑他的太不领情或是不识情趣,郎的情意不如藕丝之长,更不如闺人之深末句有失望、无奈之意,始露出“闺怨”本意以乐写哀,寓庄于谐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休洗红
①[唐]李贺休洗红,洗多红色浅卿卿
②骋少年,昨日殷桥见封侯早归来,莫作弦上箭[注]
①乐府古题明末清初曾益“言红莫洗,洗多则色浅,以比人莫骋,骋则易老”
②卿卿,此处是送别时女子对爱恋男子的称呼
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王诗写主人公在春日经过一番精心打扮之后,登上高楼,乍见青青柳色,便触景生情B.王诗抓住少妇心理微妙变化的刹那,作了细致描写,以此来刻画人物形象,耐人寻味C.李诗开头两句与《诗经•氓》三四章均采用比兴手法,其借助物象迥异,作用却相同D.李诗语言浅近,节奏明快,爱称与送别之语,揭示出了女子对男子的深情,极富意趣
10.封侯体现了大唐时代人们怎样的普遍心态?两诗分别流露出主人公什么心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一丛花令【宋】张先
①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梯
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根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③【注】
①张先他与柳永齐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都
②小楼小船
③嫁东风李贺《南国》“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工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离愁正引千丝乱”一句将总括性的话延伸到具体的描写,不写别时折柳相赠,却写别后见柳起相思,摆脱了俗套B.上阕倒叙,本是送别者伤别离,柳丝引愁,飞絮惹恨,却先将离别之苦、相思之情推向最高点,有“此恨绵绵”之意C.下阕开始,女子的视点由高处、远处收回到了近处的池沼上,鸳鸯成双,南北畅行的小船,这些都与两人相隔千里形成照应D.结尾三句重墨言情与开头遥相呼应,构思新颖,意浓语俊,将“闺情”这一传统题材里凄婉动人的情感传达得恰到好处
12.唐圭璋先生评价这首词“疏荡有韵”,请分析全词是如何表现“伤高怀远”的情韵的?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菩萨蛮南唐•冯延巳娇鬟堆枕钗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锦壶
①催画箭,玉佩天涯远和泪试严妆,落梅飞晓霜西江月
②宋•贺铸携手看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临分少伫已怅怅,此段不堪回想欲寄书如天远,难销夜似年长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在孤舟枕上【注】
①锦壶漏壶,古代利用滴水多寡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也称“漏刻”,漏壶中插入一根标杆,称为“箭
②一般认为,本词写于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作者赴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途中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烛泪阑干”运用拟人手法,既交代了时间,描绘了室内环境,也饱含着人物内心深切的情感,与下片的“和泪试严妆”形成巧妙的照应B.“难销夜似年长”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煎熬,这种煎熬是与情人天各一方以及无法借书信聊解相思等多种因素促成的C.贺词善于化用名句,“此段不堪回想”让人自然联想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欲寄书如天远则与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异曲同工D.两首词形象生动,意境幽妙冯词中那位头戴横钗独自在花阴水畔流连春光的女子,贺词中那对扶肩携手、待月看花的情人,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14.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词在情感内涵上的异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霜天晓角蒋捷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人物、环境、故事要素气质鲜明,具有小说的基本特征B.这首词具有散文特征,联想和想象丰富生动,行文精巧别致C.标题霜天晓角点明了季节特征和时间特征,属于环境描写D.这首词与《涉江采芙蓉》相同,塑造人物都用了心理描写
16.请从闺怨诗的角度,以窗内闺中人为基本要素,对全词作鉴赏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周紫芝夕阳低尽柳如烟淡平川,断肠天今夜十分,霜月更娟娟怎得人如天上月,虽暂缺,有时圆断云飞雨又经年,凄然,泪涓涓且做如今,要见也无缘因甚江头来处雁,飞不到,小楼边
1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傍晚景色如在目前,“低尽”摹出夕阳之态,“如烟”凸出柳树之色B.“经年”前加“又”字,强调离别之久,使主人公对远行人的怨意更为浓重C.“思凄然,泪涓涓”两句,一写内在情感,一写外在表现,人物形象鲜明D.大雁只到江头,不来小楼,暗示远行人没有音讯,字里行间透出失望之情
18.请以月为对象,分析本词中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浪淘沙[宋]李莱老宝押㈤绣帘斜,莺燕谁家银筝初试合琵琶柳色春罗裁袖小,双戴桃花芳草满天涯,流水韶华B免风杨柳绿交加闲倚阑干无藉在,数尽归鸦菩萨蛮[唐]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鹃坞[注]押,镇帘之物
19.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银筝初试合琵琶”与感情有关,主人公拨弄乐器,实则是用乐曲寄托她不尽的思绪B.李词对主人公生活环境描写颇为精致,“宝押”“绣帘等词表现出了她内心的富足C.温词的“照花”句,写得细致真切,花容和人面交相辉映,更觉人面如花,娇俏艳丽D.两首词在风格上有相似处,体现了婉约词的特点,内容含蓄,读来有韵外之致的感觉
20.两首词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有相同之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晨风行南朝梁•沈满愿理楫令舟人,停航息旅薄河津念君劭劳冒风尘,临路挥袂泪沾巾飙流劲润逝若飞,山高帆急绝音徽
①留子句句独言归,中心茕茕将依谁风弥叶落永难索,神往形返情错漠循带
②易缓愁难却,心之忧矣颇销锦【注】
①音徽;指琴或乐曲,代指音讯
②循带;循环围腰的衣带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写一女子清晨时分渡口送舟洒泪挥别的场景,笔调哀伤而怨怅B.“念君”一句言说路上风尘劳苦,须多加保重,传达出女子的牵挂之情C.“逝若飞”将轻快心情与行舟速度融为一体,“绝音徽”表达孤独无依D.本诗细腻地刻画了女子送行和别后的心理情态,语言自然,表达灵活
22.诗歌的后六句如何从“形”“神”两方面表现女子的伤感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捣衣诗柳辉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
①木叶下
②,陇首
③秋云飞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
②“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
③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
2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B.首联用虚笔,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C.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窗前悲鸣,悲伤的叫声烘托思妇的惆怅D.尾联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慨叹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
24.《梁书》中记载,南朝文学家王融对这首诗的颔联“见而嗟赏”,请赏析颔联的精妙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唐代〕沈俭期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注】
①白狼河今辽宁省境内之大凌河
②丹凤城此指长安相传秦穆公女儿弄玉吹箫,引来凤凰,故称咸阳为丹凤城后以凤城称京城唐时长安宫廷在城北,住宅在城南
③流黄黄紫色相间的丝织品,此指帷帐
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的“郁金堂”“玳瑁梁”,五色并驰,主要是为了表现卢家少妇这富贵人家的富丽堂皇B.“催”字用语新奇,写出频频捣衣声催促木叶凋落,视听结合,突出了少妇的心理感受C.颈联白狼河照应上联的“辽阳工在家等了十年的思妇,不只是思念,而是对音讯全无的夫婿处境的担忧D.结句构思新巧,转为女主人公的独白,她不胜其愁而迁怒于明月,比前人望月怀远的意境更开阔,抒情性强
26.明代评论家胡应麟评论本诗为“初唐七律之冠”,评论如此之高,主要得益于本诗高超的创作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两文,完成各题行行重行行佚名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寄松风上人清•郑燮岂有千山与万山,别离何易来何难一日一日似流水,他乡故乡空倚阑云补断桥六月雨,松扶古殿三时寒笋脯茶油新麦饭,几时猿鹤来同餐
27.出版社编《历代诗选》,拟将这两首诗放在一个版块,现在需要添加一个主题词,以下选项中合适的一项是()A.闺怨B.思人C.饯别D.怀古
28.下列关于这两首诗写作特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都运用叠词奠定了沉重压抑的感情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