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加速农业机械化程度研讨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江苏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表明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推进“两个率先”和“三化同步”的重要举措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装备,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通过学习,结合工作调研,现就盐都区如何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思考如下1盐都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分析我区地处沿海开放地区,
二、三产业较发达,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业从业人员逐步减少,而农业生产仍以家庭承包经营的小规模生产为主体,随着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和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因此,根据当前农村实际情况,如何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新课题据2010年盐都农机化发展的调研情况,我区农机化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1农机装备水平增长较快但结构不合理从农业机械发展的数量看,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
46.26万kW,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044台,小型拖拉机5836台,水稻插秧机337台,秸秆还田机械1242农机化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实施农业科技的载体,其作用就是利用农业机械在生产中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保证农艺生产质量实践证明农机化在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引导农艺改革潮流、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才能全面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台,机动植保机械6616台,各类排灌机械8542台,各类收割机械1435台,各类播种机械3724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3553台,渔业机械4713台,喷滴灌设备923台,饲料加工机械760台,农用运输车1471辆,各类配套农机具7756台套农机装备的数量比5年前有了大幅度提高,但粮食烘干机、畜禽粪便处理机、清淤机、田园管理机械及特色农业机械才刚刚起步,拖拉机、植保机械、收割机械、秸秆还田机械等在结构上需要优化,分布也不均衡
1.2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但发展不平衡由于农机装备的不断增加,粮油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
85.97%全区机耕水平已达100%;机播水平只有
56.3%(其中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为
27.6%,是较薄弱的环节,三麦机播水平为85%);机械灌溉率达100%;机植保水平达到100%;机械收获水平达
87.6%(其中三麦机收为95%,水稻机收为92%,油菜、玉米机收水平较低1秸秆机械化还田水平为
38.5%(其中麦秸秆还田45%,稻秸秆还田32%)可见,水稻机插秧是瓶颈,2010年只有
0.6万hm;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有待进一步推广
1.3农机服务水平稳中有升,但创新措施不够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建立,通过农机作业的社会化服务,满足了农、林、牧、渔等产业发展中产前、产中、产后过程的各类农机作业需求,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到2010年年底全区共发展新型农机服务组织23个,其中专业协会7个,专业服务公司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15个合作服务组织成员达908人,固定资产达1894万元,拥有各类机具数量2579台套,2010年服务农户14970户,涉及135个村,取得经济效益
8904.2万元,其中纯收入3864万元但这些服务组织中能独立进行实体运作,并且开展一定辅助性服务的为数不多,真正开展农机作业一条龙服务的更少,主要原因是,个体公司经济薄弱,面对产业和农户的服务需求显得力不从心专业协会曾经在基层农机作业服务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由于自身经济实力无法提高、与农户关系松散、政府支持逐渐减少等原因,服务呈减少趋势,作用明显弱化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发展较快,主要得益于政策引导、法律保障、农民需求,但据我们调查,仍有1/3没有发挥作用,1/3与农户的关系不够紧密,并且普遍存在资金、用地、机具维修、人员技术提高等困扰合作社发展的问题,需要在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服务功能等方面创新举措,才能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2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根据盐都农机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在加快推进农机化的进程中,还存在以下制约因素,需要我们研究对策和采取措施
2.1家庭承包经营模式与发展先进农业装备存在突出矛盾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容纳不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也无力购置性能优越但价格昂贵的农机具机动喷雾器的功效比背负式喷雾器高10多倍,但是很多农民买不起,即使买后利用率也不高工厂化育秧比传统的露地育秧优越,但是靠分散的单个家庭却难以做到总体上说,家庭经营虽然适合中国现阶段农村生产力水平的要求,但从生产力水平更高程度发展的需要看,社会化大生产是一种必然趋势因此,发展现代农业装备需要我们想办法把家庭经营纳入到社会化大生产的轨道上来,如何在保持家庭经营优点的情况下,利用高性能农机装备来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困难重重
2.2农机装备结构性矛盾仍然很突出在机具推广类型和数量上,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低档次机具多,高性能机械少;粮食生产机械多,其它经济作物等特色农业机械少;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我区有相当数量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植保机械是20世纪
80、90年代购买的小型老旧机具,有的甚至是70年代买的,存在严重“超期服役”现象,这些机具还霸占了相当大的作业市场,使得报废更新推进速度十分缓慢
2.3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有的乡镇机具推广得多,作业水平高,有的乡镇机具推广少,作业水平低,而农机服务能力相差更大,主要原因,一是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二是配套设施不健全,表现在一些道路桥梁不适合大、中型机械通过;三是种植结构差异,有的地方以水产养殖为主,有的以种植业为主
2.4水稻机械化种植成为农机化发展的瓶颈全区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八五”期间,实现了三麦种植机械化,“九五”期间重点推广了机械收割技术,十五”期间重点研究水稻机械化种植问题,“十一五”全面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以来,机插秧面积增长不快,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一是受水稻直播的影响,农民只考虑到眼前利益,不注重长远发展;二是以前只注重宣传育秧技术和机插秧如何省工节本,没有很好研究栽后苗情管理以及施肥、施药、大田后期管理技术,造成了机插秧的优越性不明显;三是能够承担育秧和机插秧一条龙作业的合作组织发展不快,农民自己想搞,但顾虑较多
2.5过了三包服务期的农业机械维修相当困难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农忙期间,个别机手能因一个小故障耽误几天时间主要原因一是农村中缺少懂技术的专业维修人员;二是乡镇上买不到高性能机械配件;三是农机维修点少,维修服务质量差大型机械和高性能特色机具维修难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机化的发展
3.6农机投入不能满足农机化发展的需要近几年国家虽然实施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激发了农民投资的热情,机具保有量增长也较快,但对为农民服务的体系建设投入不足,农民培训和农机管理使用者的技术业务能力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地方政府对农机的投入更少,机具的更新和优化、农机作业的扶持等往往被忽视有些乡镇体制不健全,管理队伍不稳,人员技术素质不高,影响了为农服务工作的开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3对今后加快发展农机化的思考和建议在新的形势下,针对我区农机化发展的现状,如何利用农机合作组织来解决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和制约农机化发展的难点问题;通过政府扶持促进旧机具的淘汰更新,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装备;创新模式、引导扶持农机维修产业的壮大;加强农机、农艺结合,推进水稻机插秧快速发展;是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4.1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首先要加快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农机公益性管理人员、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维修网点“三位一体”的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是加快农机化服务组织和机制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又适应我区当前农业经营模式的有效途径一是强化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争取区政府出台加快农机化发展意见,将农机工作摆上位置,列入考核内容,使乡镇领导重视,稳定公益性人员队伍,促使农机一条线人员能正常开展工作同时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在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和应用上创新服务机制,拓宽服务领域二是培植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机合作社是促进规模经营、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推动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载体我们要把农机合作社建设当成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利用各种手段和措施加快建设,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解决“农民有机找活难、有活无机干”的难题,提高机具使用率,增加农机户的收入,带动农机化的健康发展,同时提高农机管理水平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培育必须坚持满足需求和自我发展有机结合的原则要重点针对一家一户难以办到又迫切需要帮助的内容开展服务,如统一机械耕作、收获解决农户资金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统一植保、机械化育秧解决农户技术低、成本高的问题;同时,尽可能增加服务的覆盖面,起到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的作用三是加强农机维修服务在每个乡镇都要建立三级以上的农机维修网点争取项目,强化投入,建设高性能农机具修理中心,积极争取省级以上资金的同时,区级财政也要配套扶持,真正做到全区的高性能农机具大修不出区、小修不出镇,切实解决用机户修理难的问题总之,加快推进以合作社为主体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使农机服务走向市场化、社会化,通过耕作、机插秧、机械化植保、收获的统一服务,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应用和机械化水平,生产者可以花钱买服务,农户可以安心于专业化生产管理,体现了现代农业的社会化分工
3.2加快推进农机化的发展,必须要关注农机、农艺技术上相结合的问题我国土地广阔,地形复杂,各地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及作物种类也各不相同,如果不注意农机化与农业科学、耕作制度的关系,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发展农机化创造条件,那么农机化程度就很难提高我们应组织农机、农艺专家共同研究、协同攻关,制定互相适应的农机作业标准和农艺规范,形成农机和农艺相协调的良性机制,重点解决农机化发展中的瓶颈技术一是研究推广机插秧过程中的高产栽培技术,加快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农机农艺结合就是要按照农业技术标准实施各自的技术,应该坚持农机和农艺技术都要不断进步,谁先进就应该以谁为主,不是独立进行,而是结合发展,发展的关键不在于农机、农艺技术各自本身的发展,而在于两者在发展中要相互适应并符合农业生产的要求机插时的农艺要求和栽后大田管理技术是影响机插秧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要组织农业专家考察苗情,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措施,并总结出一套适合盐都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然后通过技术培训,使插秧机手能够了解和掌握机插秧过程中的农艺要求,不断完善技术服务,构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保障体系二是通过农机农艺相结合,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装备只有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并使两者相互适应,才能充分发挥农业机械潜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效目的盐都的蔬菜大棚作业机械、高效渔业机械、适合温室大棚的物理农业装备等等都很缺乏,我们应借助高效农业发展的初始阶段,来加大技术研究力度,引进示范推广与盐都农艺措施相适应的农业机械三是通过农机农艺相结合,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组织农机农艺技术人员重点研究秸秆还田后的技术措施,使这项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好事变好成立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宣讲团,分赴各镇举办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机插秧集成技术培训班,使村组干部、农机人员通过观摩多媒体演示、倾听专家讲解,全面系统地掌握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技术要求、作业方式及秸秆还田后机插秧移栽和田间管理的注意事项
3.3加快推进农机化的发展,关键是利用好各级政府对农机的扶持政策抓住各级财政补贴购置农机具的机遇,宣传推广大、中型农业机械及高性能机械,因地制宜地发展各镇的特色农机,以服务高效农业规模化,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农业机械,更新旧的农机装备,优化全区农机装备结构,解决“三多三少”问题一是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及设施农业装备加快农机作业由稻麦生产的主要环节向产前、产后延伸,引导农民发展种子精选、包衣机械、粮食烘干、加工、仓储机械,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顺应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加快实施农机化发展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运销业全面发展的战略转移,加快引进、试验、示范适应蔬菜生产特点的耕整、起垄、作畦机具,解决菜地耕整、平田、起垄等工序的机械化作业难题,逐步发展蔬菜保鲜、育苗、移栽、喷(滴)灌等机械引进推广苗木挖穴机、修剪机稳步发展渔塘增养、饲料投饵、鲜活农产品运输等机械,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高效农业持续、快速发展二是强化农机装备调优逐步改善现有农机装备“三多三少”的现象,引导农民优先发展
44.IkW以上拖拉机及配套的旋耕机、复式作业机、高性能联合收割机、乘座式插秧机等同时,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加快现有老旧机具的更新和淘汰,鼓励发展节油、节水、节肥、节种、节药农业机械,大力推广秸秆还田、高效植保、化肥深施、保护性耕作等环保型机械化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是利用阳光工程、科技人户等项目,加大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利用培训班和相关会议强调农机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思想认识和申请参加技能鉴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活动,采取送教下乡的形式,把技术送到乡镇,利用高性能收割机年检年审、发放跨区作业证的契机,印发技术资料,对高性能收割机驾驶员进行复训农民群众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主体,要发挥并保护好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就必须让农民买得起、用得好以培养农村农机实用人才为手段,大力实施农机化新技术推广普及,一方面,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普及应用提供技术保障,另一方面,让农民充分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