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4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检测卷
(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课内阅读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龙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搞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是一项是()A.所宝以百数(珍宝)B.拊掌大笑(拍手)C.尾搐入两股间(抽缩)D.处士笑而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2.用现代文叙述下面的句子牛斗,力在角,尾搞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小题童趣(节选)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3.下面词句没有“看”的意思的一项是()A.定神细视B.神游其中C.见二虫斗D.观之正浓
4.让作者觉得有趣的事情是()(多选题)A.神游土墙花台
8.挑逗虫蚁C.观二虫斗D.鞭蛤蟆“子罕弗受”的意思是子罕不接受其中“受”的意思是接受“以示玉人”的意思是把这块玉给琢玉的人看其中“示”的意思是出不“故敢献之”的意思是因此才敢献给你其中“故”的意思是因此,所以“皆丧其宝也”的意思是都失去了宝其中“丧”的意思是:丢失,失去
13.本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要注意字词“以”的翻译是“认为”,“若”的翻译是“假如,“皆”的翻译是“都”,翻译后要读读句子是否通顺
14.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宋人因为琢玉的人说这块玉石是宝,所以才想把他送给子罕原文为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15.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主旨的理解由“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可以看出子罕他因为把不贪图贿赂当宝贝,所以才不接受别人送的玉这表明他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
16.B
17.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18.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可是山不会增高,忧愁什么挖不平呢?【分析】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的北边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堵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路,就聚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铲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七八岁,也跳跳蹦蹦前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河曲智叟(知道这件事后)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年岁和剩下的力量,甚至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棵草木,又能把山上的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孤儿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增加高度,何必担忧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手里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着两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高山阻隔了
16.本题考查字词解释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现,B项,“惧其不已也”的意思是“害怕他不停止”,“已”应解释为“停止二
17.本题要求答出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目标,考查的是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找出能体现愚公移山原因的段,然后分析因为本题要求用原文回答,就要从相关的段落中筛选出关键句来作答文章先交待了太行王屋二山的位置,然后交待愚公“面山而居”,并说“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可见这就是愚公移山的原因;愚公在与家人商量移山之事时曾明确表示“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据此可知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二
18.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1)“寒暑”,冬夏;“易”,交换;“易节”,换季始”,才;“反”通”返
(2)“而,表转折,可是;“加”,增加;“何苦”,宾语前置,“苦何”,愁什么;“不平”,挖不平
19.C B
20.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21.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的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22.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和口到【分析】译文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的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其的道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地看心和眼既然不专注,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20.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见通“现”,出现
(2)急重要
21.本题考查句子类型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反问句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文中的“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是反问句
2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翻译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的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其的道理
23.本题考查文言文主旨启发我们读书不仅要用心,还要尽量多调动我们的器官,多个器官共同工作,效果会更好做到心到、眼到和口到
24.从这
24.船已经前进了,而剑不能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愚蠢了吗?
25.记述议论
26.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突出了这个楚国人的死板、愚昧
27.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分析】翻译楚国有个乘船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这样的方法来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23.本题考查字词解释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做好相关知识的积累自从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
2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做好相关知识的积累“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翻译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这样的方法来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2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是对故事的记述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是对故事的议论
26.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描写方法的分析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是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日“是吾剑之所从坠”是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做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了这个楚国人的死板、愚昧
27.本题寓言故事的识记和主旨分析这则寓言故事叫《刻舟求剑》道理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28.拜见于是,就给……看说没有听说
29.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杨家儿子答道“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体现了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分析】翻译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8.本题考查字词解释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做好相关方面知识的积累1诣拜见乃就;于是2示给……看曰说3未没有闻听说
29.本题考查句子翻译和理解1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翻译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2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不是我家的果,所以请您知道这个道理”这个意思,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使孔君平无语可答了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
30.休息放看背
31.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少盐屑
32.D
33.李惠通过让人拷打羊皮,我找到了羊皮的主人【分析】译文有负盐的和负柴的,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荫下休息要走的时候,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坐卧和披背用的东西李惠让他们出去,对主簿说“敲打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部下都没有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席上面,用杖敲打,见到有一些盐末,就说“得到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负柴的人才承认了罪过
30.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结合词语所在的语境进行分析,写出相应的释义即可
①“同释重担息树阴”意思是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荫下休息所以“息”的意思是休息
②“置羊皮”意思是把羊皮放在席上面所以“置”的意思是放
③“使争者视之“意思是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所以“视”的意思是看
④“负薪者”意思是背负着柴的人所以“负”的意思是背
31.本题考查的是节奏的划分,结合原句的语境进行分析本题中,“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意思是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席上面,用杖敲打,见到有一些盐末所以节奏划分应该是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
32.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解释,结合语境的特点进行分析在本题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D项,”使争者视之”意思是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羊皮所以“之”是指羊皮
33.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结合原文的主旨进行分析,李惠找到主人的方法就是用了一块羊皮来寻找,结合例文内容来概括,可以写成李惠通过让人拷打羊皮,我找到了羊皮的主人
34.C
35.A
36.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37.瞎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点亮蜡烛照明,和在黑暗中行走相比,哪个更好呢?
38.
①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②“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好学好要活到老,学到老;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只争朝夕,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年纪性别和成功无关【分析】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
34.本题考查的是加点字的解释,仔细分析原句的内容,可以得出解释有误的是C项,“日出之阳”中的“阳”意思是阳光,并不是太阳
35.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含义,结合语境的内容进行分析在本题中,与例句的意思不相同的是A项A项中“于”是“向”的意思;B项,是“比”的意思,C项是“在中的意思二D项,动词词头,无意义
36.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文言文都安居是学好文言文的一项重要能力断句遵循的几个原则是
①保证语句流畅;
②不破坏原意;
③意义单位不割裂;
④断后再读,品味调整
37.本题考查的是翻译语句,注意结合语句中重要关键词语的含义进行分析结合语境进行翻译,注意语言的流畅完整,不要写错别字可以参考例文进行分析
3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旨的分析,这段文字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强调了时时学习的重要性,勉励年轻人珍惜大好时光,立志向学,成就一番事业39读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我们仿佛看到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危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40理解文中加点的字1弓]2且_____________3遂_____________4亡_____________41下面句中的“之”分别指代什么?1一人饮之有余2吾能为之足42翻译文中画线句43请用一个成语作为本文标题并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44.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教益?
45.请试着用古汉语将文中画线句改为陈述句文言文阅读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46.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1子罕弗受2以示玉人
(3)故敢献之()
(4)皆丧其宝也()
47.翻译下列句子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不我,皆丧宝也
48.宋人为什么要送玉给子罕?(用原文回答)
49.子罕为什么不接受玉?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蜕,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50.选出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汝心之固固顽固B.惧其不已也已已经C.寒暑易节易交换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51.用原文回答下边的问题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5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阅读《读书要三到(节选)》,回答问题读书要三到(节选)(宋)朱熹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5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正确意思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A.看见B.听到C.通“现”,出现
(2)三到之中,心到最急()A.急忙B.重要C.严重
54.用“”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
55.翻译下面的句子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56.这则短文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57.解释加点字其剑自舟中坠于水()是吾剑之所从坠()
58.翻译句子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59.从表达方式上看,选文中前两句的是,最后一句是
60.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61.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6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诣乃_________2孔指以示儿曰―示曰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未闻
63.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文言文阅读李惠断案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少时,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
①背之物惠
②问众人日“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众人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注释】
①藉(ji e)垫,衬
②惠即李惠
6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同释重担息树阴—
②置羊皮―
③使争者视之—
④负薪者―
65.用“/”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画两处)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
66.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负薪者(……的人)B.以杖击(用)C.各言藉背之物(的)D.使争者视之(盐)
67.李惠用什么方法找到了羊皮的主人?(用自己的话概括)文言文阅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日“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
①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
②乎”平公曰“善哉!”【注释】
①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
②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6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恐已暮矣(暮晚了)B.安敢戏其君(戏戏弄)C.日出之阳(阳太阳)D.何不炳烛乎(炳点,点燃)
69.下列各组句子中的“于”与“晋平公问于师旷”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请救于齐B.苛政猛于虎C.闻达于诸侯D.黄鸟于飞
70.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请划分三处)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71.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盲臣安敢戏其君?2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72.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请用原文回答,并说明师旷意在说明什么道理?参考答案
1.A
2.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分析】译文蜀中有一位杜处土,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土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奴仆,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
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理解字词应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结合译文可知A选项错误,宝珍藏的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句意思是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
3.B
4.ACD
5.哈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嘴里的情景【分析】译文我常在高低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我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和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把丛聚的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当做山丘,低洼的地方当做山沟,想象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像搬开大山,撞倒大树一般地闯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掉了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字词的理解A答案“定神细视”的意思是定睛细看含有“看”的意思B答案“神游其中”的意思是想象在里面游历的情景不含有“看”的意思C答案“见二虫斗”的意思是看见两只虫子相斗含有“看”的意思D答案“观之正浓”的意思是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含有“看”的意思所以选择B答案
4.本题考查学生从原文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神游其中,怡然自得”“见二虫斗草间”“捉蛤蟆,鞭数十”可知,让作者觉得有趣的事情时ACD三个答案
5.这道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学生在翻译句子的基础上,加以想象即可
6.拿将要于是失掉
7.酒蛇
8.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
9.画蛇添足
10.做任何事都要尊重事情的本来面目,不能自作聪明,多此一举n.蛇固无足,子莫能为之足【分析】翻译楚国有个主管祭祀的官员,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还有剩余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准备饮酒,然后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给蛇添上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夺过他的酒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6.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弓I拿起
(2)且将要
(3)遂:于是
(4)亡丢失,失去
7.本题考查多义字
(1)一人饮之有余“之”指的是酒
(2)吾能为之足“之”指的是蛇
8.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翻译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9.本题考查成语的识记画蛇添足意思是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一人做了一件事,不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多此一举
10.本题考查文言文主旨概括从文章我们得到的道理
1.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3.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11.本题考查句式转换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学生可根据次方法进行解答蛇固无足,子莫(意思是不)能为之足
12.接受出示所以丢失
13.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石当作宝如果你把玉石给了我,我们都失掉了自己的宝
14.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15.因为他把不贪图贿赂当宝贝,表明他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分析】译文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我把这块玉给琢玉的人看,琢玉的人认为是块宝,因此才敢献给你”子罕说“我认为不贪(这种品质)是宝,你认为玉石是宝,假若把玉给我,(咱俩)都失去了宝不如各人拥有自己的宝”
13.本题考查的是字义的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