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4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冲刺年高考语文考前专项刷题练(全国通用)2023(文言文阅读篇)5I.(2023•浙江•湖州、丽水、衢州三市4月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可不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信而又信,重袭于身,乃通于天以此治人,则膏雨甘露降矣,家署四时当矣齐桓公伐鲁鲁人不敢轻战,去鲁国五十里而封之曾请中关内侯以听,桓公许之曹翱谓鲁庄公日“君宁死而又死乎,其宁生而又生乎?”庄公日“何谓也?”曹翱日“听臣之言,国必广大,身必安乐,是生而又生也;不听臣之言,国必灭亡,身必危辱,是死而又死也”庄公日“请从”于是明日将盟,庄公与曹翔皆怀剑至于与上庄公左搏桓公,右抽剑以自承,日“鲁国去境数百里,今去境五十里,亦无生矣钧其死也,戮于君前”管仲、鲍叔进,曹翔按剑当两国之间日“且二君将改图,毋或进者!”庄公日“封于汶则可,不则请死”管仲日“以地卫君,非以君卫地君其许之!”乃遂封于汶南,与之盟归而欲勿予,管仲日“不可人特劫君而不盟,君不知,不可谓智;临难而不能勿听,不可谓勇;许之而不予,不可谓信不智不勇不信,有此三者,不可以立功名子之,虽亡地,亦得信以四百里之地见信于天下,君犹得也”庄公,仇也;曾翔,贼也信于仇贼丛见于非仇贼者乎夫九合之而合壹匡之而听从此生矣管仲可谓能因物矣以辱为荣,以穷为通,虽失乎前,可谓后得之矣物固不可全也(节选自《吕氏春秋・离俗览第七》)(I)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信于仇贼/又况于非仇贼者乎/夫九合之/而合壹匡之/而听从此生矣/管仲可谓能因物矣B.信于1九贼/又况于非仇贼者乎/夫九合之而合/壹匡之而听从/此生矣/管仲可谓能因物矣C.信于仇贼/又况于非仇贼者乎/夫九合之/而合/壹匡之而听/从此生臭/管仲可谓能因物矣D.信于仇贼/又况于非仇贼者乎/夫九合之而合/壹匡之而听/从此生矣/管仲可谓能因物矣【参考答案】D【试题解答】“九合之而合”与“壹匡之而听”结构一致,中间断开,可以排除A、C;“从此”是介词短语做状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B境中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公孙瓒说“那些士大夫自以为身居要职就应当享受富贵,不知道感谢别人对他的恩惠”因此他所宠爱的,大多是商贩和才能低下的人,还和他们结拜为兄弟,有的还结为姻亲,这些人仗势侵夺百姓,百姓都怨恨他们在这之前,有童谣说“燕国南疆赵国北界,中间合不住,大小如砺石,只有这里可以避世”公孙瓒自认为易县正是童谣所说的位置,于是就把军队迁居到易县驻扎,还环城挖掘十多道壕沟,在沟里修建高大土丘,每个土丘都有五六丈高,再在土丘上建上木楼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公孙瓒说“兵法上说百尺高楼,不可进收现在我的军队各营有壕沟、箭楼几十重,积累存粮三百万斛,吃光这些粮食,足以等到天下大势的变化了”东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冬季十二月,袁绍连年攻击公孙瓒不能取胜,就写信给公孙瓒,想解除怨恨互相联合公孙瓒不理睬,反而增修防御工事在这之前,公孙瓒的别将有被敌人包围了的,公孙瓒都不去援救,还说“如果救了这一个人,以后其他将领便都会依靠援救,不肯努力奋战了”等到袁绍大军攻来,公孙瓒南境的一些别营,自己估计坚守不住,又知道一定没有人援救,于是有的投降,有的溃散袁绍的军队一路直抵易县城门,公孙瓒派他的儿子公孙续向黑山变民的首领求援,并想亲自率领突崎出奔西山,集结黑山的兵众侵掠冀州,切断袁绍的后路关靖劝谏说“现在您的将士,没有不怀离散之心的,之所以还能固守,是因为顾念家中老幼都住在这里,而且依靠将军在此主持大局如果坚守一段时间,袁绍有可能自行撤退,但如果舍弃大家出逃,后方没有人做主了,易京的陷落,便随即到来了”公孙瓒这才停止了行动袁绍大军逐渐加强攻击,公孙瓒的兵众处境日益窘迫东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年)春季三月,黑山变民军首领张燕和公孙续率领十万兵众分三路援救易京,军队还未到来,公孙瓒秘密派使者给公孙续送信,告诉他率领五千精锐骑兵埋伏在北郊低洼之地,约定举火为号以便内应,公孙瓒想亲自率军出城夹击袁绍的巡逻兵横获了这封书信,袁绍便派兵按约定时间举火公孙瓒以为救兵到了,便出城交战,袁绍埋伏的军队突然袭击他,公孙瓒大败,又回到城中继续坚守袁绍便让士卒挖地道,一直凿到公孙瓒所住的楼下,点火焚烧木柱,城楼就倒塌了公孙璜自知必定不能幸免了,便勒死姊妹、妻子儿女,然后纵火自焚关靖叹息说“我先前如果不阻止将军出城突围,未必不能成功我听说君子使别人陷入危难,一定要同他共患难,我怎么能够独自逃生呢!”于是我马冲入袁绍军中而死
4.(2023•湖南4月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秦败魏于华,走芒卯而卯大梁须贾为魏承穰侯日“臣闻魏氏大臣父兄皆谓魏王曰初时惠王伐赵,战胜乎三梁,十万之军拔邯郸,赵氏不割,而邯郸复旧齐人攻燕,杀子之,破故国,燕不割,而燕国复归燕、赵之所以国全兵劲,而地不并乎诸侯者,以其能忍难而重出地也宋、中山数伐数割,而随以亡臣以为燕、赵可法,而宋、中上可无为也夫秦贪戾之国而无亲,蚕食魏尽澄凰战胜暴子割△县,地未毕入而兵复出矣夫秦何厌之有哉!今又走芒卯,入北地,此非但攻梁也,且啰王以多割也,王必勿听也今王循楚、赵而讲,楚、赵怒而与王争事秦,秦必受之秦挟楚、赵之兵以复攻,则国救亡不可得也已愿王之必无讲也王若欲讲,必少割而有质;不然必欺是臣之所闻于魏也,愿君之以是虑事也《周书》曰维命不于常此言幸之不可数也夫战胜暴子,而割八县,此非兵力之精,非计之工也,大幸为多矣今又走芒卯,入北地,以攻大梁,是以天幸自为常也知者不然臣闻魏氏悉其百县胜兵,以止戍大梁,臣以为不下三十万以三十万之众,守十句之城,臣以为虽汤、武复生,弗易攻也夫轻信楚、赵之兵,陵十仞之城,战三十万之众,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下之始分以至于今,未尝有之也攻而不能拔,秦兵必罢,则前功必弃矣今魏方疑,可以少割收也愿之及楚、赵之兵未任于大梁也,亟以少割收魏方疑,而得以少割为和,必欲之,则君得所欲矣楚、赵怒于魏之先己讲也,必争事秦勺是以散,而君后择焉且君之尝割晋国取地也,何必以兵哉?夫兵不用,而魏效绛、安邑,又为陶启两,机尽故宋,卫效惮父秦兵已全,而君制之,何求而不得?何为而不成?臣愿君之熟计而无行危也”穰侯日“善”乃罢梁国(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选择三处在答题卡相应位置进行填涂蚕A食B魏C尽D晋E国F战G胜H暴I子J割K八L县【参考答案】C FJ【试题解答】“蚕食魏”“尽晋国”“战胜暴子”“割八县”均为动宾结构的短句,在动词“尽”“战”“割”前进行断句,故在C、F、J处断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谓穰侯”中的“谓”是“对某人说话”的意思,与“夫子之谓也”(《齐桓晋王之事》)中的“谓”含义不同B.“劫王以多割”与“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动”(《六国论》)两句中的“劫”字含义相同,均为“胁迫、挟持”之意C.“仞”是古代计算长度的单位,如“为山九仞,功亏一簧”;文中的“十仞之城”是指城墙不算太高D.“从是以散”与“散六国之从”(《谏逐客书》)两句中的“从”含义相同,均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抗秦【参考答案】C【试题解答】ABD正确C指城墙不算太高”理解错误,原文为“守十仞之城……弗易攻也”,易守难攻,是指城墙很高故选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燕两国分别在对抗秦齐时,即使打了败仗也不割让土地,故最终收回了都城.,保全了国家B.须贾认为,秦国是个贪婪的国家,不会对哪个国家真正亲近,一味割让土地不能阻止秦国用兵C.须贾引用《周书》言论,表明真正聪明的人不会认为上天的宠幸会是常态化,还是要实事求是D.楚、赵两国在看到魏国与秦国交好后,一定也会争着对秦国好,他们的联盟就会很快分崩离析【参考答案】B【试题解答】ACD正确B”须贾认为,秦国是个贪婪的国家,不会对哪个国家真正亲近”张冠李戴,文中“臣闻魏氏大臣父兄皆谓魏王日……夫秦贪戾之国而无亲”指出是须贾在转述魏氏大臣父兄的言论,并非须贾所言故选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败魏于华,走芒卯而围大梁
②攻而不能拔,秦兵必罢,则前功必弃矣【参考答案】
①秦国在华地大败魏国,打跑了芒卯并且围困了大梁
②进攻了却不能攻克,秦国军队一定疲惫,那么就前功尽弃了【试题解答】
①关键词“败”,打败;“走”,动词的使动,打跑;“闹”,围攻
②关健词“拔”,攻克;“而”,表转折的连词,去U;“罢”,通“疲”,疲劳、衰弱
(5)须贾为了毁国的安危而游说穰侯,并最终成功促使穰侯解除了对大梁的围困,你认为打动穰侯的理由主要有哪几条?请根据文本进行分条概括【参考答案】
①让秦国看清现状以魏国大臣、父兄的名义表明魏国抗秦的认识和决心;
②让秦国知难而退假意透露魏国调集三十万众守坚固城池来劝阻秦国知难而退;
③利诱秦国从秦国利益出发,表明只要求割让少量土地来收拢魏国,以离间魏楚赵的合纵联盟,使秦国从中获益【试题解答】依据“臣闻魏氏大臣父兄皆谓魏王日……王若欲讲,必少割而有质;不然必欺”概括,主要是让秦国看清现状,以魏国大臣、父兄的名义表明魏国抗秦的认识和决心;依据“臣闻魏氏悉其百县胜兵,以止戍大梁,臣以为不下三十万……攻而不能拔,秦兵必罢,则前功必弃矣”概括,还有让秦国知难而退,假意透露魏国调集三十万众守坚固城池来劝阻秦国知难而退;依据“今魏方疑,可以少割收也愿之及楚、赵之兵未任于大梁也,亟以少割收……从是以散,而君后择售”概括,还有利诱秦国,从秦国利益出发,表明只要求割让少量土地来收拢魏国,以离间魏楚赵的合纵联盟,使秦国从中获益参考译文秦国在华地大败魏国,打跑了芒卯并且围困了大梁须贾替魏国对穰侯说“臣下听说魏国大臣、父老兄弟都对魏王说当初惠王讨伐赵国,在三梁打了胜仗,十万大军攻克邯郸,赵国没有割让土地,而邯郸仍然重新得到归还齐国人进攻燕国,杀死了子之,攻破了燕国,燕国没有割让土地,而重新恢复了国家燕国、赵国之所以保全了国家、拥有强有力的军队,而土地没有并入其它诸侯,是因为他们能够忍受艰难而重视土地的外流宋国、中山国几次被攻伐几次割让土地,而它们也就随着土地的割让而灭亡了臣下认为燕国、赵国可以效法,而宋国、中山国的举动可以不去做秦国是贪婪凶暴的国家,没有它所亲近的国家,蚕食魏国,魏国从晋国分得的土地将要被吞并尽了,战胜韩将暴莺(暴子),魏国割让八县土地,土地还没有完全接收而秦国军队又出兵了秦国的贪心哪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又败走了芒卯,攻进了北地,这不只是要进攻大梁,而要胁迫大王多割让土地,大王一定不要听从现在大王避开楚国、赵国去讲和,是国、赵国恼怒而同大王争着服事秦国,秦国一定接受它们秦国携同斐.国、赵国的军队再来进攻,那么魏国想要不被灭亡,也不能做到了希望大王一定不要与秦讲和大王如果要讲和,一定少割让土地而得到秦国的人质,不这样一定会被欺骗这是臣下在魏国听到的希望您以此来考虑国事《周书》说天命没有常规‘,这句话是说上天的宠幸不可能屡次降临战胜暴鸯割得了八县土地,这不是由于兵力精锐,也不是由于计谋的精细,是上天的宠幸太多了现在又败走了芒卯,进入了北地,围攻大梁,因此认为上天的宠幸是正常的聪明人却不这么看臣下听说魏国召集它近百个县的所有精兵,来留戍大梁,臣下认为不下三十万人以三十万之众,守十仞高的城墙,臣下认为即使是商汤、周或王复生,也不容易攻下轻率背离楚国、赵国的军队,越过十仞高的城墙,去攻打三十万的军队,而且志在必得,臣下认为从天下初分的时候到现在,不曾有过进攻了却不能攻克,秦国军队一定疲惫,那么就前功尽弃了现在魏国刚刚有所疑惑,可以让魏国少割一些土地收拢魏国希望您趁楚国、赵国的军队还没有赶到大梁,赶快用少割得土地的办法拉拢魏国魏国刚刚产生疑虑而能够用少割让土地来讲和,一定很想这样做,那么您就得到了您想得到的楚国、赵国恼怒魏国先于自己与秦讲和,一定争相服事秦国合纵就这样被拆散了,而您在这之后就可以从楚、赵、魏之中从容地选择盟国了况且您曾经割取过晋国土地,何必用兵呢?不用军队而魏国献上绛、安邑,义替陶邑开辟了两条道路,几乎尽得了昔日宋国之地,卫国献上惮父泰国军队不受损失,而您就控制了这些地方,想求得的东西什么没得到呢?想要做的什么没做到呢?我希望您仔细考虑而不要冒险”俄侯说“好」就解去了对大梁的围困
5.(2023•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荣本齐桓公后桓公作伯,支庶用其谥立族年氏焉少学长安,治《欧阳尚书》,事博士朱普贫篓无质啰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士五年不窕家桓荣勤学,讲论不息桓荣拜议郎,入侍太子,每朝会,轨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帝称善,日“得卿几晚”《欧阳尚书》博士缺,上欲用桓荣,荣叩头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阂、扬州从事瑕弘”帝曰“俞,往,汝谐”因拜荣为博士,个闵为议郎车驾幸太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被服儒衣,温恭有慰薪,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庆,不以辞长人,儒者莫之及,特为加赏赐建武二十八年,以桓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荣大会诸生,陈车马印绶,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乎!”初,桓荣遭仓卒困厄时,尝与族人桓元卿俱据拾,投闲班诵《诗》元卿谓荥曰“卿但尽气尔,当安复施用时乎?“荣笑而不应后荣为太常,元卿来候荣,荣诸弟子谓曰“平生笑君尽气,今何如?元卿日“我农民,安能预知此”显宗即位,尊桓荣以师礼常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膘骑将军东平王苍以下、荣门生数百人,天子亲自执业,时执经生避位发难,上谦曰“太师在是”即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其恩礼如此永平二年,辟雍初成,拜荣为五更每大射养老礼毕,上辄引荣及弟子升堂,执经自为下说明帝诏曰“五更沛国桓荣,以《尚书》辅朕十有余年,《诗》云日就月将,示我显德行其蜴爵关内侯,食包五千户”(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五)(I)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遨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贫[A]篓[B]无[C]资[D]常[E]客[F]佣[G]以[H]自山给[J]精[K]力[L]不[M]倦[N]十[Q]五P]年[Q]不[R]窥⑸家【参考答案】D JN【试题解答】“贫篓无资”是句中谓语,“贫篓无资”后应断开“以”是表示目的的连词,连接“常客佣”和“自给”,中间不断开,“自给”后断开,故选J;“精力不倦”是完整的句子,之后断开,故选N故选D、J、No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命,指命名,与《琵琶行》中“命曰《琵琶行》”的“命”字意思相同B.引,文中指举荐,与《归去来兮辞》中“引壶觞以自酌”的“引”字意思不相同C.被,意为“穿”,与《屈原列传》中“被发行吟泽畔”的“被”字意思相同D.邑,指封地,与《六国论》中“小则获邑,大则得城”的“邑”字意思不相同【参考答案】C【试题解答】C“意思相同”理解错误“被发行吟泽畔”意思是(屈原)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面走一面吟咏,被同“披”,披散意思不同故选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桓荣为齐桓公后人,后拜为议郎,侍奉太子;皇上想任用桓荣为博士,桓荣叩!头推辞,认为自己的学问比不上同门彭闵和皋弘B.博士们在太学辩论诘难,桓荣谦恭有礼地讲明经义,不强词夺理,他虽不善言辞,却是各位儒生难以企及的,皇帝为此奖赏他C.显宗在桓荣宜署聚集百官和桓荣的学生,并亲手拿着经书听讲,事后将太宜供具赏赐给桓荣家,皇上就是如此敬重礼待桓荣D.桓荣担任五更后,皇帝下诏书褒扬桓荣,诏书引用《诗经》语句肯定桓荣辅助天子不断进步、养成美好德行的功劳,并予以赏赐【参考答案】B【试题解答】ACD正确B“他虽不善言辞”理解有误文中“不以辞长人”的意思是不凭借言辞盛气凌人,不能理解为不善于言辞故选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口所蒙,稽占之力也,可不勉乎!
②常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参考答案】
①今日蒙受的赏赐,都是研习古事的功劳啊,你们不能不努力啊!
②皇帝曾经亲临太常府,让桓荣面东而坐,安放了座几和手杖【试题解答】
①关键词“蒙”,蒙受;“稽”,研习;“力”,功劳;“勉”,勉励、努力
②关键词“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东面”,面东而坐;“设”,安放
(5)桓荣的成功得益于学习.请结合文本对其学习之道加以简要概括【参考答案】
①尊师重师,从师学习;
②贫贱不移,专心治学;
③利用空闲,勤学不辍【试题解答】
①依据“少学长安,治《欧阳尚书》,事博士朱普”分析,桓荣少年时在长安求学,学习《欧阳尚书》,拜博士朱普为师,即桓荣尊师重师,从师学习
②依据“贫篓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士五年不窥家”分析,“桓荣家境贫寒,一无所有,常靠给别人做佣工养活自己,他读书专心竭力,不知疲倦,十五年没有回家探视”,即桓荣贫贱不移,专心治学
③依据“初,桓荣遭仓卒困厄时,尝与族人桓元卿俱拼拾,投闲辄诵《诗》”分析,当初,桓荣在动乱中遭受困苦危难,曾经和同族人桓元卿同处困顿,桓荣有机会就会诵读《诗经》,即桓荣利用空闲,勤学不辍参考译文桓荣,字春卿,是谯郡龙亢(今河南商丘永城龙向)人桓荣原本是齐桓公的后裔齐桓公做了诸侯之长,宗族旁支用他的谥号来为自己家族命名姓氏桓荣少年时在长安求学,学习《欧阳尚书》,拜博士朱普为师桓荣家境贫寒,一无所有,常靠给别人做佣工养活自己,他读书专心羯力,不知疲倦,十五年没有回家探视桓荣刻苦学习,讲论经书不知懈怠桓荣被授予议郎一职,得以入朝侍奉太子,每次朝会,皇帝总让桓荣在公卿面前陈奏经书,皇帝大加称赞,说“得到您,差点晚了”教授《欧阳尚书》的博士职务空缺,皇上想要任用桓荣,桓荣叩头推辞说“我经学研究的浅薄,比不上同师授业官居郎中一职的彭阂和官居扬州从事一职的皋弘”皇帝说“好,你去请他们吧,你能协调好这一官职”于是授予桓荣博士官职,举荐彭阂为议郎皇帝亲临太学,碰巧遇上诸位博士在太学前辩论,桓荣穿着儒服,温和谦恭而且宽厚有涵养,通晓经书的要义,每每用礼义谦让使人满足,不凭借辞令盛气凌人,在座的儒生没有赶得上他的,世宗特地给予赏赐建武二十八年,让桓荣担任少傅一职,赏赐给他有帷盖的车和四匹驾车的马,桓荣召集门生,陈列他的车马、印绶,说“今日蒙受的赏赐,都是研习古事的功劳啊,你们不能不努力啊!当初,桓荣在动乱中遭受困苦危难,曾经和同族人桓元卿同处困顿,桓荣有机会就会诵读《诗经》元卿对桓荣说“你只是白费力气罢了,在什么时候再能用得上这些经书呢?“桓荣只是笑笑,没有回答后来,桓荣做了太常,元卿来拜访桓荣,桓荣的各位弟子和桓荣说“他以前笑话你白费力气,现在又该如何呢?”元卿说“我是一个农民,怎么能预先知晓呢?“显宗即位以后,用对老师的礼节来尊崇桓荣皇帝曾经亲临太常府,让桓荣而东而坐,设置座几和手杖让百官自骤骑将军东平王苍以下、桓荣的数百位门生会集,天子亲自持书诵习,当时掌管经学的博士离位起立开始辩论,皇上嫌虚地说“太师在这里呢”就停止了,把太官衙门拿来的陈设酒食的器具全部赏赐给了太常家,他受到的恩典和礼遇就是这样的汉明帝永平二年,太学辟雍建成,授予桓荣五更的荣誉称号每当祭祀选人的礼节和恭敬老者的礼节完毕,皇帝就请桓荣和他的弟子们来到堂上,拿着经书为自己讲解明帝下诏说“沛郡人五更桓荣,用《尚书》辅佐我十多年了,《诗》里有言不断积累,就会不断进步,让我德行显著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让他食邑五千户”故选Do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工”,文中指各种工匠,与韩愈《师说》中“巫医乐师百工”中的“百工”同义B.“比”,文中是靠近的意思,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比邻”中“比”同义C.“坛”,指土筑的高台,古时用以祭祀、誓师、盟誓等齐鲁两国就在坛上结盟D.“陛”,本义台阶,又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后以“陛下”称天子,文中用的是本义【参考答案】B【试题解答】ACD正确B”文中是靠近的意思”“同义”错误文中“比”是比照的意思,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比邻”中“比”是靠近的意思,二者不同故选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君为臣,为人处事均不可与诚信须臾背离君主若讲诚信,不仅可以君臣和谐,而且还可与天意相通,能风调雨顺,四季寒暑得当B.鲁庄公听从曹翔的建议,怀揣着剑参与了盟会盟会上庄公欲与齐桓公同归于尽,他采用“死而乂死”的策略,获得了“生而又生”的结果C.曹翔按剑而立,阻挡管仲、鲍叔上前解围管仲见机行事,解围无果后劝齐桓公答应鲁庄公请求,和鲁国订立盟约,在汶水之南封土为界D.管仲认为,桓公在齐鲁盟会上,不知鲁庄公不想和齐国订立盟约,这是不聪明的;面对危难,桓公遭人胁迫后不得不听从他人,又是不勇敢的【参考答案】B【试题解答】ACD正确B他采用‘死而又死’的策略”概述错误,文中“听臣之言,国必广大,身必安乐,是生而又生也;不听臣之言,国必灭亡,身必危辱,是死而又死也”的意思是“您听从我的话,国土必定广大,您自身必定安乐,这就是生而又生;您不听从我的话,国家必定灭亡,您自身必定遭到危险耻辱,这就是死而又死”“死而又死”不是策略,是和“生而乂生”不同的结果故选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
②以辱为荣,以穷为通,虽失乎前,可谓后得之矣【参考答案】
①当官不讲诚信,那么年轻的就不敬畏年长的,地位尊贵的人和地位低下的人就会互相轻视
②把耻辱变成光荣,把困窘变成通达虽说前边有所失,不过可以说后来有所得了【试题解答】
①关键词“处官”,当官、做官;“不信”,不讲诚信;“畏”,敬畏、尊敬;“贵贱”形容词作名词,地位尊贵的人和地位低下的人;“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②关健词“以……为”,把……变成;穷”形容词作名词,困窘;“通”,通达;“可谓”可以说
(5)管仲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
①通权达变(“随机应变”亦可);
②重信贵义;
③目光长远(“深谋远虑”亦可)【试题解答】依据“庄公曰封于汶则可,不则请死‘管仲曰以地E君,非以君卫地君其许之!’”可概括出,管仲通权达变、随机应变依据“归而欲勿予,管仲曰‘不可……许之而不予,不可谓信”可概括出,管仲重信责义依据“不智不勇不信,有此三者,不可以立功名予之,虽亡地,亦得信以四百里之地见信于天下,君犹得也”可概括出,管仲目光长远、深谋远虑参考译文凡是君主一定要诚信,诚信而又诚信,谁能不亲附?君臣不诚信,那么百姓就会批评指责,国家就不得安宁当官不诚信,那么年轻的就不敬畏年长的,地位尊贵的和地位低下的就会互相轻视赏罚不诚信,那么百姓就会轻易犯法,不可以役使结交朋友不诚信,那么就会离散怨恨,不能互相亲近各种工匠不诚信,那么器物就会粗劣作假,丹和漆等颜料就不纯正可以跟它一块开始,可以跟它一块终止,可以跟它一块尊贵显达,可以跟它一块卑微穷困的,大概只有诚信吧!诚信而又诚信,诚信重施于身,就能与天意相通靠这个来治理人,那么滋润大地的雨水和甜美的露水就会降下来,察署四季就会得当齐桓公攻打鲁国鲁国人不敢轻率作战,离鲁国都城五十里封土为界鲁国请求像齐国的封邑大臣一样服从齐国,桓公答应了曹期对鲁庄公说“您是愿意死而又死呢,还是愿意生而又生?”庄公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曹翔说“您听从我的话,国土必定广大,您自身必定安乐,这就是生而又生;您不听从我的话,国家必定灭亡,您自身必定遭到危险耻辱,这就是死而又死”庄公说“我愿意听从你的话”第二天将要盟会时,庄公与曹翔都怀揣着剑到了盟会的土坛上庄公左手抓住桓公,右手抽出创来指着自己,说“鲁国都城本来离边境几百里,如今离边境只有五十里,反正也无法生存了削减领土不能生存与跟你拼命同样是死,让我死在您面前”管仲、鲍叔要上去,曹翔手按着剑站在两阶之间说“两位君主将另作商量,谁都不许上去!”庄公说“在汶水封土为界就可以,不然的话就请求一死”管仲对桓公说“是用领土保卫君主,不是用君主保卫领土您还是答应了吧!”于是终于在汶水之南封土为界,跟鲁国订立了盟约桓公回国以后想不还给鲁国土地,管仲说不可以人家只是要劫持您,并不想跟您订立盟约,可是您却不知道,这不能说是聪明;面对危难却不能不受人家胁迫,这不能说是勇敢;答应了人家却不还给人家土地,这不能算作诚信不聪明、不勇敢、不诚信,有这三种行为的,不可以建立功名还给他土地,这样虽说失去了土地,也还能得到诚信的名声用四百里土地就在天下人面前显示出诚信来,您还是合算的”庄公是仇人,曹翔是敌人,对仇人、敌人都讲诚信,更何况对不是仇人、敌人的人呢?桓公多次盟会诸侯而能成功,使天下一切都得到匡正而天下能听从,就由此产生出来了管仲可以说是能因势利导了他把耻辱变成光荣,把困窘变成通达虽说前边有所失,不过可以说后来有所得了事情本来就不可能十全十美啊
2.(2023•安徽•十校联盟4月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子张问明,子曰“浸泗之谐,肤受之想,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泗之谐,肤受之遇,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节选自《论语・颜渊》)材料二帝尝禁诸司官非时会合,以其族谈不修职业故也李安国为郎官,一日,有荐术士至,部中同省,日会集言命翼日,御批问故,同省窘甚,成欲饰辞自解安国独曰“以实告,其过小为欺,其罪大”因援鲁肃简市饮故事,引咎以胆,同省从之既而事寂不行,越三日,李遂除吏部侍郎丁娄明之子,常任明州悴以旧学之故,力附曾觌其后,魏王出判明州,尤昵近之既而入奏,与之求贴职上批朱云“朕于吾子无所爱第爵禄天下之公器,不可私也”未几,台臣论罢之程泰之以天官兼学琴,进讲《禹贡》阙文疑义,疏说甚详,且多引外国幽奥地理上颇厌之,宣谕宰执云“《六经》断简,阙疑可也,何必强为之说?且地理既非亲历,虽圣贤有所不知,朕殊不晓其说”淳熙中,张说颇用事,为都承旨一日,奏欲置酒延众侍从上许之,且日“当致酒肴为汝助”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号可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已而,中使以上樽珍膳至,说为表谢,因附奏“臣堂奉旨而后敢集客陈良祐独不至,是违圣意也”夜漏将止,忽报中批陈良祐除谏议大夫座客方尽欢,闻之,忧然而罢上圣志出于天性居高宗丧,百日后,尚食进素膳,毁瘠特甚一夫人者潜邸旧人也屡必过损为言上竖丕丛2一日,密论尚食内侍云“官家食素多时,甚觉清疫,汝辈可自作商量”于是密令苑中,以鸡汁等杂之素馔中以进上食之觉异,大怒皇太后闻之,亟过宫力解之内侍等罢职有差(节选自周密《齐东野语・孝宗圣政》)(I)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吴A夫B人C者D潜E邸F旧G人H也I屡J以K过L损M为N言O上P坚Q不R从【参考答案】D I0【试题解答】句意是吴夫人,是皇上即位前的旧人,多次拿过于伤身来进言,皇上坚决不听句中”……者……也”为判断句式,在“者”“也”后分别断开;“以……为……”,固定结构,“言”后断开;“上坚不从”为主谓结构,单独断开据此可知断句处D、I、O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会集言命”与“因河为池”(贾谊《过秦论》)两句中的“因”含意不同B.“引咎以闻”与“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两句中的“闻”含意相同C.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谋国议政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被称为经筵D.兵部,掌管全国武官的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之政,其长官称为兵部尚书【参考答案】C【试题解答】ABD正确C“谋国议政”理解错误,依据“经筵”的“经”字结合文中语境可知,应是“讲论经史”故选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皇帝曾禁止各部门官员在不适宜的时间聚会,后来有人趁方术之士前来的机会聚集起来谈论命数,皇帝虽批示询问,但最终事情平息没被追究B.丁娄明之子先是极力攀附曾觌,之后又特别受到魏王的亲近;不过他拜托魏王替他求取贴职的事情未能成功,自己反而被谏官评议罢免了官职C.皇帝厌恶程泰之讲解《禹贡》的方式,认为对《六经》中的断简残编只需存疑,不必勉强解释其中疑难,即便圣贤对未曾亲历的地理也有所不知D.皇帝的孝顺出于天性,在为高宗守丧期间,尚食内侍曾暗中将鸡汤等混入素食中进奉,皇帝吃后觉察出异常,非常愤怒,罢免了内侍等人的职务【参考答案】B【试题解答】ACD正确B“他拜托魏王”错误,文中“既而入奏,与之求贴职”意思是(魏王)不久入朝上奏,替他求取兼职,并非他拜托的魏王故选Bo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批答云“朕于吾子无所爱第爵禄天下之公器,不可私也”
②一口,奏欲置酒延众侍从上许之,且曰“当致酒看为汝助”【参考答案】
①皇上批示回复道“我对于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吝惜的只是爵位和俸禄是天下的公有之物,不能私相授受”
②有一天,张说上奏说想要摆酒邀请各位侍从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且说“我要赏赐酒菜为你助兴”【试题解答】
①关键词“爱”,吝惜;“第”,只是;“私”,私下、私相授受
②关键词“延”,邀请;“许”,同意;“助”,助兴
(5)材料二中张说的做法是否正确?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参考答案】不正确张说因陈良祐没有赴宴而向孝宗进谗言,这种做法并不明智;处理政事需要端正自身张说其身不正,恐难服众【试题解答】张说的做法不正确,他怀私愤而进谗言,其身不正,恐怕很难服众结合材料一的“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分析,处理政事需要端正自身;再结合材料二的“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分析,张说是宴请的主人,陈良祐没有赴宴和违背圣意无关,因陈良祐没有赴宴而向孝宗进谗言参考译文材料一季康子向孔子询问为政方面的事,孔子回答说“政的意思就是端正,您自己先做到端正,谁还敢不端正?”子张问什么是明智孔子说“暗中传播的谗言,切身感受的诽谤,在你这儿都行不通,就可以称得上明智了,暗中传播的谗言,切身感受的诽谤,在你这里都行不通,就可以说是有远见了”材料二孝宗皇帝曾经禁止各部门官员在不适宜的时间聚会,因为他们相聚高谈而不修习主管业务的缘故李安国担任郎官,一天,有被举荐的方术之士前来,六部之中同属尚书省的人,于是聚集谈论命教第二天,皇帝批示询问缘故,同省的人非常窘迫,都想托辞掩饰为自己辩解唯独李安国说“拿实情去禀告,这样做的罪过小;做欺骗君主的事情,这样做的罪过大”于是引用鲁宗道(谥号肃简)集市宴饮的掌故,承担责任加以禀告,同省的人听从了他的建议,不久事情平息不再追究过了三天,李安国就被任命为吏部侍郎丁娄明的儿子,曾任明州副职因为以前曾经跟从学习的缘故,极力举荐曾觌之后,魏王赵恺离京担任明州知州,特别亲近他不仅入朝上奏,替他求取兼职(宋凡以他官兼领诸阁学士等职名及三馆职名者称贴职)皇上批示回复道“我对于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吝惜的只是爵位和俸禄是天下的公有之物,不能私相授受”不久,谏官评议罢免了他的官职程泰之以天官(吏部尚书)兼任御前讲席,为皇上讲解《禹贡》,对于书中缺损的文字和疑难的含义,疏通解说得非常详细,并且经常引用外国深奥的地理知识皇上非常讨厌他,宣召宰相告诉说“《六经》中的断简残编,存疑就可以了,何必勉强为这些疑难做解释?况且地理既然并非亲身经历,即使圣贤也有所不知,我一点都不明白他所说的内容”淳熙年间,张说很有权势,担任都承旨的职务有一天,张说上奏说想要摆酒邀请各位侍从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且说“我要赏蜴酒菜为你助兴”张说拜谢回去后就约请客人,客人到了日期全都到了,只有兵部侍郎陈良祐没到,张说很不高兴不久,宫中使者带着皇帝恩赐的美酒佳肴到了,张说上表感谢皇帝,趁机附带上奏说“我原本奉了圣旨而后才敢邀请客人的,唯独陈良祐不到,他这样做违背了皇帝的旨意”天快要亮的时候,忽然听到报告说皇帝任命陈良祐担任谏议大夫客人们正在尽情欢乐,听说了这件事,都怅然失意地散去皇上的孝顺出于天性为高宗守丧的时候,百日之后,尚食局进奉的还是素食,因居丧过哀而瘦弱得特别厉害吴夫人,是皇上即位前的旧人,多次拿过于伤身来进言,皇上坚决不听一天,吴夫人暗地里对尚食局内侍说“天子吃素时间太长了,我觉得皇上太过清瘦了,你们这些人可以自己商量一下办法”于是暗地里命令苑中,把鸡汤等混入素食中用来进奉皇上吃了以后觉得奇怪,非常愤怒皇太后听说了这件事,急忙过宫极力劝说内侍等人罢免职务,各有区别
3.(2023•湖北•武汉4月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兴平二年,公孙瓒既杀刘虞,尽有幽州之地,志气益盛,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联眦必报衣能善士,名在其有者,必以法害之,有材秀者,必抑围使在穷苦之地或问其故,瓒曰“衣衽背自以职分当贵,不谢人惠”故所宠爱,类多商贩、腐儿,与为兄弟,或结婚姻,所在侵暴,百姓怨之先是,有童谣日“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瓒自谓易地当之,遂徙镇易,为围堑十重,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为楼其上或问其故,瓒曰“兵法,百楼不攻今吾诸营皆横数十重,积谷三百万斛,食尽此谷,足以待天下之事矣”建安三年冬十二月,袁绍连年攻公孙瓒不能克,以书谕之,欲相与释憾连和瓒不答,而增修守备先是,瓒别将有为敌所围者,瓒不救,日“救一人,使后将恃救,不肯力战”及绍来攻,瓒南界别营,自度守则不能自圆,又知必不见救,或降或溃绍军径至其门,瓒遣子续请救于黑山诸师,而欲自将突的出傍西山,拥黑山之众侵掠冀州,横断绍后关靖谏曰“今将士莫不怀瓦解之心,所以犹能相守者,顾恋其居处老小,而恃将军为主故耳坚守明日或可使绍自退若舍之而出后无镇重,易京之危,可立待也”瓒乃止绍渐相攻逼,瓒众日暮四年春三月,黑山帅张燕与公孙续率兵十万三道救之,未至,攒密使行人发书告续,使引五千铁骑于北国之中,起火为应,瓒欲自内出战绍候得其书,如期举火瓒以为救至,遂出战,绍设伏击之,瓒大败,复还自守绍为地道,穿其楼下,便烧之,楼辄倾倒瓒自计必无金、乃悉其姊妹、妻子、然后引火自焚关靖叹曰“前若不止将军自行,未必不济吾闻君子陷入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策马赴绍军而死(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八・袁绍讨公孙瓒》,有删改)(I)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坚A守B旷C日D或E可F使G绍H自I退J若K舍L之M而N出0后P无Q镇R重【参考答案】D J0【试题解答】
(1)“坚守旷日”大意是“如果坚守一段时间”,表意完整,在“日”后断开;“若”是“如果”,一般用在句首,其前断开“若舍之而出”是说“如果舍弃大家出逃”,表意完整,其后断开,据此可知,应在D、J、0处断开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右,指“在……之上”古人常以右为贵、为上,如右戚、右族、无出其右B.楼橹,古代供守兵瞭望敌军动静的无顶盖高台,用于侦杳,亦可配合进攻C.蹙,指“窘迫”,与《红楼梦》中“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的“整”字意思不同D.赍,指“携带”,与《谏逐客书》中“藉寇兵而赍盗粮”的“赍”字意思相同【参考答案】D【试题解答】ABC正确D“意思相同”错误《谏逐客书》中“藉寇兵而赍盗粮”的“赍”意思是“把东西送给人”,与文中的“携带”不同故选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孙瓒因听童.谣说唯有易县可以避世,于是把军队迁到易县驻扎,挖掘壕沟,修建土丘、楼宇,以守代攻B.公孙瓒不去援救被敌人包围的别将,是因为他担心一旦援救,以后其他将领便都会依靠援救,消极怠战C.公孙瓒想亲率突猫出奔西山,集结黑山兵众攻冀州,切断袁绍后路,但关靖认为此时军心不稳,将军不宜离开易乐D.公孙瓒与儿子的密信被袁绍的巡逻兵截获,导致计划失败,后虽回城继续坚守,终难逃身死兵败的结局【参考答案】A【试题解答】A“公孙瓒因听童谣说唯有易县可以避世”概述错误童谣大意是燕国南疆,赵国北界,中间合不住,大小如砺石,只有这里可以避世,这里没有明确指出是“易县”依据“瓒自谓易地当之,遂徙镇易”可知,是公孙瓒自认为易县可以避世BCD正确故选Ao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衣冠皆自以职分当贵,不谢人惠
②吾闻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参考答案】
①那些士大夫自认为身居要职就应当享受富贵,不知道感谢别人对他的恩惠
②我听说君子使别人陷入危难,一定要同他共患难,我怎么能够独自逃生呢!【试题解答】
①关键词“衣冠”,指士大夫;“以”,认为;“谢”,感谢
②关键词“陷”,使……陷入危难;“岂”,怎么;“独生”,独自逃生
(5)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公孙瓒最终被袁绍攻克的原因【参考答案】
②在军事策略上,固守防守策略,拒绝求和;
①对人态度上,不体恤将士,导致人心离散
③具体作战中,密信被截,以致计划失败【试题解答】
①依据“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联眦必报”“及绍来攻,瓒南界别营,自度守则不能自圆,又知必不见救,或降或溃”概括,对人态度上,不体恤将士,导致人心离散;
②依据“为围堑十重,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为楼其上”“袁绍连年攻公孙瓒不能克,以书谕之,欲相与释憾连和瓒不答,而增修守备”概括,在军事策略上,他固守防守策略,拒绝求和;
③依据“瓒密使行人赍书告续,使引五千铁骑于北国之中,起火为应……,绍设伏击之,瓒大败”概括,具体作战中,公孙瓒所写密信被截,以致计划失败参考译文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公孙瓒杀了刘虞之后,完全占有了幽州,势力更加强盛,他依仗自己的才能和实力,不体恤百姓,只记别人的过失,不记别人的萋行,连一丁点怨恨也要报复对于有声望的士大夫,名望在他之上的,一定会用律法陷害,对有才能的人,也一定设法压制使其处于困窘的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