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部编版高中语文高二年级选择性必修中册《燕歌行并序》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与其它三项所用的手法不同()A.玉箸应啼别离后B.二月春风似剪刀C.化干戈为玉帛D.孤帆远影碧空尽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山川箫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B.铁衣远戌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C.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填D.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二、理解性默写
1.高适《燕歌行》中,“,”两句揭露了军中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
2.高适《燕歌行》中,“,”两句通过描写思妇和征失分别后对对方的思念,从侧面折射出战争的残酷
3.高适《燕歌行》中,描写前线军情紧急,敌军侵略的战火已经点燃的两句是
4.《燕歌行》运用对比手法把矛头直指汉将的诗句是
5.《燕歌行》用边塞的阴惨景象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凄凉的诗句是
6.《燕歌行》中描绘唐军出征景象的句子是“
三、课堂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2题〜使青夷军
①入居庸(其一)高适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莫言关塞极,云雪商漫漫(注)
①青夷军唐代成边军队名称,天宝九载春,四十七岁的高适以封丘尉的身份送兵往青夷军,此诗是当年冬天返回途中入居庸关时所作
1.结合诗句,理解首联中“难”字含义
2.本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结合颈联和尾联做赏析同步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B解析B选项是比喻的手法,其它三项均为借代
二、理解性默写
1.战士军前半死美人帐下犹歌舞生征人蓟北空回首
2.少妇城南欲断单于猎火照狼山肠美人帐下犹歌舞
3.校尉羽书飞瀚
2.D解析A项“箫”应为“萧”B项“戌”应为“戍”C项“填”应为“勋”
5.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6.掖金伐鼓下榆关旌旅逶迤碣石间三.课堂训练【参考答案】
1.
①孤独之难(或“孤独”)诗人去、回边塞,匹马独行了银长时间,孤单寂寞,前路漫漫,孤单寂寞
②行路之难(或“旅途艰难”)景象荒寒,关塞高险,大雪纷飞,行路艰难,一路行来艰苦困乏【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理解能力,从题干形式看,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此题主要从含义角度考虑首联,写自己独自行走了很久,在漫长的征途中去时十分艰难,此时回来也十分艰难这一联先从行役写起,以“难”作结,“匹马”表明孤独,“行将久”,表明路途遥远、人困马乏,暗示了诗人孤单寂寞的心境
2.颈联运用拟人(或烘托、衬托、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渲染等)手法,从听觉和视觉(视听结合)两方面写了寒泉水声冷涩、悲苦,山间树叶调零、干枯的景象,生动形象地描摹出边塞的寒冷、空旷,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苦和心境的冷寂尾联照应首联,“莫言关塞极”直写观点态度,“云雪尚漫漫”是对过关以后的景象和寒冷的描写,以景作结,蕴通着征路漫长之意,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去”,指前往青夷军送兵;“转”,即回,返入居庸关,因此“难”,不仅“去”“转”时山路的坎坷崎岖,也包含边地冰雪严寒之苦综上所述,“难”一方面写出了内心孤独之难,另一方面写出了行路之难【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以及概括作者情感的能力,要求考生理解作者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象征、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题干要求“本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需要考生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结合表达技巧体会诗句所表达的具体情感。